诸葛亮口中“厚颜无耻之人”王司徒,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投稿:郸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历史与文学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
2、表现形式不同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 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
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
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学性,因为历史中隐藏着许多文学性的奥秘。历史是一种天工,其中包含的因果和哲学奥秘,绝不会因为作家个人的情绪和价值观而发生变化。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生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文学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就是做梦,就是作家通过虚构来营造一种梦境。另一个作用则恰好相反,不做梦,而是在细致地观察和了解事实之后,用文学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事实。
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说的就是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这恰好也是《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关系,《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之间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并不存在价值观的彼此对立和历史事实的全然不同
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三国演义》使用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三国志》里面所记载的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书,它的历史学价值可以与《三国志》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文学与历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关系如下:
一、区别
1、定义不同:
历史: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
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历史狭义上的史学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2、来源不同:
历史: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文学:文学是意识的产物,生活的反映,文学是客观的东西到了人的头脑中后,人重新组织编出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
二、联系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源于历史,同时又虚构部分,同时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感情因素和作者的价值观的影响,会对历史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得文学又更多的感情色彩。经过文学的加工,历史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历史又给了文学创作更多的源泉的灵感。

扩展资料:
历史起源: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
“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便以历史二字附会之,使其成为对应词。
广义上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历史是研究人类变化,社会兴替的重要的人文学科。
在西方,多数语言的“历史”一词源出自希腊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出自“历史之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经典的(虚构)情节武乡侯骂死王朗。

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经76岁之高龄,与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在阵前与诸葛亮挑起舌战,然而被诸葛亮的言词所驳倒,一时气愤而自马背上摔落而死。

这一段虽然是演义小说里的情节,但其实这事有原型。

王朗此人,早年追随陶谦,后为会稽太守。

孙策在江东攻城略地,他举兵抵抗后失败被擒。孙策认为王朗是儒雅之士,责问后没有加害于他。

后来他又归顺了曹操,由谏议大夫升为御史大夫。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王名士年轻时有个老相识,就是许劭的哥哥许靖许名士。

许靖就是刘备围成都时企图翻墙逃命未遂,被刘璋不予追究的那位名满天下的人物。

有意思的是,王朗在魏国做到三公,许靖在季汉也做到三公。

按法正的评价,许靖年老无才,但他好歹还不是傻子,对王朗的策反根本不搭理。

那边厢王朗自己倒是来劲了,于建兴元年,居然拉上华歆和陈群,几个人一起给诸葛亮写信。

《诸葛亮集》:是岁,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各有书与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

信中说魏主乃天命所归,西蜀小邦,只应投顺称臣云云。

诸葛亮随即写了一篇文章,题曰《正议》,针对王朗的无耻劝降,严厉加以驳斥。

《正议》:昔在项羽,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秉帝者之势,卒就汤镬,为后永戒。魏不审鉴,今次之矣;免身为幸,戒在子孙。而二三子各以耆艾之齿,承伪指而进书,有若崇、竦称莽之功,亦将逼于元祸苟免者耶!

昔世祖之创迹旧基,奋羸卒数千,摧莽强旅四十余万于昆阳之郊。夫据道讨淫,不在\寡。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于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遂丧汉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获,旋还未至,感毒而死。子桓淫逸,继之以篡。纵使二三子多逞苏、张诡靡之说,奉进?兜滔天之辞,欲以诬毁唐帝,讽解禹、稷,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为也。又军诫曰:万人必死,横行天下。昔轩辕氏整卒数万,制四方,定海内,况以数十万之\,据正道而临有罪,可得干拟者哉!

大意就是:几个老不正经的胡说八道,我们好人不干这种事!

这篇答复,言辞斯文,不卑不亢,用典简明,有理有据,义正辞严,鞭挞了魏国对他提出的投降的建议,大义凛然、气势恢宏。

罗贯中应该就是根据这个典故,把笔战改成面杀,直接让诸葛亮骂死王朗了事。

值得一提的是,王朗后代混的相当出色,儿子王肃是儒学大师唐代配享孔子,孙女王元姬是文明皇后,女婿司马昭消灭蜀吴两国,外孙司马炎是开国晋朝,六世堂孙王羲之称书圣。



王朗当然不是被诸葛亮骂死的,但也不像很多“真相党”说的那样属国之良臣,就是一个才具挺平庸的人,始终无大建树,但在官场上倒是很滑溜,擅长投机。


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历史上真实的他是怎样的?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王朗多有赞誉,认为他“儒雅,诘让而不害。虽流移穷困, 朝不谋夕, 而收恤亲旧,分多割少,行义甚著。”《魏书》中对他的评价是“朗高才儒雅,而性严整慷慨,多威仪,恭俭节约”。由此可见,历史上的王朗绝不是诸葛亮口中的“厚颜无耻之人”,而是一个满腹经纶、洁...

王朗对骂诸葛亮句句在理 王朗最后为什么输了
而王朗也因为诸葛亮的言辞,羞愤不已,不甚跌下马,撞死于马前。这便是书中的名场面,里面还出现了一个著名的三国台词,那就是“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在我们看来,谁赢到了最后,谁就是胜利者,所以鲜少有人关注到王朗的言辞和观点。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还原一下现场,看一下当时的王朗和...

如果你是孟获,想对诸葛亮说什么
公元225年,诸葛亮为维护国家统一,削除地方割据势力,采取了著名的南征军事行动,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这是假的,为什么呢?第一诸葛亮性格一直都是小心谨慎,抓住了孟获第一次,怎么可能会放回去呢,更别说七擒七纵了,第二...

最强王者玩黄金铂金局是怎样的体验呀?
还有一个是黑店百地,他也是老打黄金局帮水友上分,基本上没见他输过,都是一神带四坑。而且更厚颜无耻的是他只要看见队友的战绩比他好看,就赶紧说这个人要拿mvp了,待会等坑死他一次哦。一点都不会觉得自己会输,非常自信,还希望自己的对友都非常弱,别抢自己的风头,一手上单狗头打的是让对面...

急需校园搞笑小品剧本!!!
B:(冷笑)你真的是厚颜无耻,自做多情。也不检查自己是什么料。A:嘿,小子,吃醋了是不是?B:唉,我说了又怕你伤心,不说又对不起你这个朋友,做人真难啊!实不相瞒吧,C师姐是很在乎我的,看你,半男不女的。A:(潮语)你是在散哭父!(国)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想横刀夺爱吗?B:是...

洪湖市15033914843: 诸葛亮骂王朗的台词有哪些?
尉顺克感: 1、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2、住口!你这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3、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

洪湖市15033914843: 三国演义,诸葛亮骂人王司徒是哪一集? -
尉顺克感: 骂死王司徒:电视剧是第69集,收姜维 骂死王朗.(老版哦) 原著的话是第93回,姜伯约归降孔明,武乡侯骂死王朗 王司徒~!......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徒)

洪湖市15033914843: “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这个梗是怎么火起来的 -
尉顺克感: 《三国演义》中一段经典的(虚构)情节「武乡侯骂死王朗」 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经76岁之高龄,与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在阵前与诸葛亮挑起舌战,然而被诸葛亮的言词所驳倒,一时气愤而自马背上摔落而死. 原文 孔明于车上...

洪湖市15033914843: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王司徒的饶舌台词分别是什么 -
尉顺克感: 王朗:久闻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兴无名之师,犯我疆界?孔明:我奉诏讨贼,何谓之无名? 王朗: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 此乃自然之理.孔明:曹贼篡汉,霸占中原,何称有德之人? 王朗:...

洪湖市15033914843: 诸葛亮说你是我见过最厚颜无耻的人指的是谁 -
尉顺克感: 王朗(王朗是汉朝老臣,曾逞口舌之利,两军阵前来说诸葛亮,后被诸葛亮痛骂,恼羞成怒,吐血而亡).

洪湖市15033914843: 三国为题材的鬼畜哪两位人物作为主角出现次数最多 -
尉顺克感: 诸葛村夫和厚颜无耻之王司徒

洪湖市15033914843: 诸葛亮把一个人气的落马,说什么“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出自那个版本的三国?第多少集? -
尉顺克感: 老版三国演义,骂王朗,王朗自告奋勇能劝降诸葛亮,结果在两军阵前悲剧了

洪湖市15033914843: “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这句话是三国演义原著里面的么 -
尉顺克感: 出自 武乡侯骂死王朗一回 为诸葛亮骂王朗(司徒)是汉朝糟粕 王朗想要给自己辩驳 被骂上句~ 吐血而卒

洪湖市15033914843: 曹操多疑的故事150字左右 - ------- -
尉顺克感: 1、草船借箭 诸葛亮设计将稻草人放到船上驶出江面,趁着大雾让士兵们擂鼓呐喊.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动,只命令弓箭手向对方射箭,直到太阳出来烟消云散之后才发现对面的船上插满了箭矢,曹操想追都来不及了,被诸葛亮“借”...

洪湖市15033914843: 为什么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这句话这么流行 -
尉顺克感: 因为B站的一些恶搞视频,恶搞的老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里诸葛亮舌战王朗的片段,非常火,许多网友都拿其中诸葛亮骂王朗的“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来调侃一些无耻的人和事,这句话就流行起来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