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曹刿论战》中鲁庄公的“四含”_赠阙下裴舍人阅读答案

作者&投稿:曲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题目是后人所加。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曹刿论战》记录的历史是这样的: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的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是战是降?若战,“何以战?”针对这个问题,文中记述了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及曹刿对战事的分析。在确定“可以一战”之后,曹刿为鲁庄公出谋划策,共同指挥,终于在长勺之战中,使弱小的鲁国击败了强大的齐国的进攻,取得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范例。这里,本文不对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多加评论褒奖,战争取胜固然和曹刿有很大的关系,然而我认为也和鲁庄公本身的“四合”有不可或缺的关系。它就是鲁庄公在发动长勺之战时,实现了四合:天合,地合,人合,己合。
  一、鲁庄公实现了天合:符合天时因素
  在《曹刿论战》一文中,“齐师伐我”的时间是公元前684年的春天。鲁庄公默认了曹刿的作战指挥权,没有横加干预,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并且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望其旗靡”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这两点是“天时”因素。这是因为齐军劳师远征,利在速战,其后勤补给难度大,利在速战,而鲁军可以就地补给,利在持久,所以,鲁国实现了天合,在合适的作战时机出击,这是鲁国之所以取胜的一个原因。
  二、鲁庄公实现地合:符合地利因素
  “战于长勺”,说明当时作战的地点是“长勺”。当时的鲁国据今山东西南部地区,都城曲阜(今山东曲阜),长勺位于鲁国境内,在今山东曲县北。
  长勺的地形适合车战,并利于伏击和“逐齐师”。《泰安府志》载:“杓山,在县东北六十里,状如杓。”《莱芜市地名志》载:西杓山“村南有山名杓山,以山名村。因此在杓山以西,故名西杓山。”春秋时作战主要用战车,战场必须适合车战,杓山以西、以南的大河为汶河上游,是鲁国通齐国的交通要道。鲁军沿汶河而上,过长勺氏地,再沿淄河而下,过莱芜谷,就可到达齐都临淄。此道后又称孔道,适合战车行军。杓山前的大河,河床平缓,最宽处达1公里余,东西蜿蜒长达10公里,适合大规模的车战,并符合《左传·曹刿论战》一文所述的地形条件。
  长勺的地形进可攻,退可守。此地的长勺氏是分封给鲁国的氏族,因此鲁军能得到长勺氏的支持,站稳脚跟,布阵迎敌。此地又是鲁国的边境地,东北10公里就是齐国修建的齐长城青石关,因此齐军可以在边境集结军队,而鲁军在战胜齐军后,可以“遂逐齐师”。所以,长勺氏地符合长勺之战的必要条件,是长勺之战的理想战场。
  三、鲁庄公实现人合:符合人和因素
  鲁庄公对官僚地主合。在《曹刿论战》中鲁庄公做到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说明他不贪,他不像有的人贪得无厌,穷奢极欲,而是能够与他人分享,所以他能取得官僚地主阶层的支持。 鲁庄公对百姓合。在《曹刿论战》中鲁庄公做到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说明他取得了百姓的支持,他做到了尽忠职守、体恤下情、真心诚意为百姓办事情。不管事情涉及谁,不管事情(案件)大小,虽然不敢说能够明察秋毫,但他一定会依法依理秉公处置,绝不因为涉及到某些人而昧良心制造冤假错案。这样的君主怎么能不赢得民心呢?老百姓怎么能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奋勇争先呢?
  鲁庄公对谋臣合。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请求说“战则请从”,说明他取得“非肉食者”曹刿的支持,曹刿是一位爱国志士,深谋远虑,能为鲁庄公出谋,并且愿意身体力行,为鲁庄公甘赴沙场,有这样的谋士相助,当然是大有裨益。
  总之,鲁庄公很好地做到了人合,这是鲁国取得胜利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四、鲁庄公实现己合
  所谓己合,就是指心胸开阔,心态平衡。鲁庄公做到了“己合”是赢得战争胜利的—个有利条件,也是鲁国取得胜利的第四个原因。
  鲁庄公心胸开阔,他有尚贤的胸怀和一双善听的耳朵。一个昏庸的国君是不可能听命于人的,刘备并无经韬伟略,他能利用诸葛亮之智,最终成就一方霸业;刘邦本是一市井无赖,但他能用张良之才,萧何之术,韩信之勇,终成汉朝开国之君。鲁庄公同样也有这种情商,鲁国统治者在战前进行了“取信于民”的政治准备,为展开军事行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作战中,鲁庄公又能虚心听取曹刿的正确作战指挥意见,遵循后发制人、敌疲我打、持重相敌的积极防御、适时反击的方针,正确地选择战场,正确地把握反攻和追击的时机,从而牢牢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赢得战役的重大胜利。
  鲁庄公还有以人为本的思想修为。“公与之乘”四个字,特别让人感动。鲁庄公是一国之君,位高权重,而曹刿和他的地位悬殊。《辞海》的注译里没有关于曹刿的生卒、生平详考,不过应该可以知道的是他至少不属于“肉食者”,也就是说他不是“当官”的,否则不会有“肉食者鄙”的评论。但不管他是“武士”,或只是一介平民,他和鲁庄公的地位太悬殊,鲁庄公却可以与没有官职的庶民探讨国家大事,并且让他与自己同坐一辆车,作战时,主动让出军事指挥权,战争胜利后又虚心下问,心态平和,情商颇高。
  综上所述,鲁庄公的“四合”在齐鲁之战中,取得了关键性的作用。他虽不是一个智商很高、谋略出众的国君,却也不失是一个明君,没有鲁庄公的“四合”,仅凭曹刿的一己之力,并不能取得以弱胜强的不俗战果,所以在褒扬曹刿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鲁庄公的作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南安柳城中学)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有那些优点
《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有4个优点:1、平日能善待臣下,把衣食分给臣下,不会独自享用;2、对神灵诚信,不虚报祭品数目;3、对百姓尽心尽力,按实情处理诉讼;4、能纳贤听谏,他接纳曹刿的意见,也肯向他虚心请教。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和曹刿是什么样的人?
1、文中鲁庄公: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2、曹刿:远谋。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是什么样的人并说出从什么地方看出
”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

曹刿论战中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政治清明,民心所向。这一点在鲁庄公和曹刿战前对话中表现得十分清楚。曹刿见到庄公以后,开门见山地问其何以为战。庄公讲,生活中的衣服食物,不敢独享,必定要分给身边的人。曹刿却认为“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庄公又说,祭祀时所用供品必定如礼,从不敢擅自更改。曹刿同样不以为然,认为...

曹刿论战中鲁国取胜的原因
鲁国取胜的原因:一是战前鲁庄公是个勤政爱民的好君主,得到人民的拥戴;二是战场上有曹刿的正确判断与指挥,选择了最佳的进攻和追击时机。《曹刿论战》是先秦左丘明所作。原文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曹刿认为“肉食者鄙”,而且他的作战出发点是鲁庄公能否以百姓利益为重,而并不看重鲁庄公对侍从施舍小恩惠和祭神的诚实,非常注重鲁庄公以民情审判大大小小的案件,认为这属于对百姓忠心,可以一战。面对实力强大的齐国军队,曹刿没有贸然行事,当齐军三次击鼓进军,才建议击鼓,一鼓作气,战胜齐军于...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为什么会“鄙”?
1、鲁庄公的“鄙”,表现在3个方面:(1)不懂得鼓舞士气,而把打胜仗的希望寄托于神灵、寄期望于小恩小惠于民;(2)战无良策盲目冲动,缺少知彼知己的智慧;(3)胜也茫然不知胜因。2、出自《左传》之《曹刿论战》,这个“鄙”字,是说那些高官厚禄的王公大臣很笨,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曹刿论战鲁庄公人物形象
《曹刿论战》鲁庄公人物形象是1、放下尊严,虚心纳谏;2、尽职尽责,知人善用;3、不耻下问,取长补短。人物介绍 鲁庄公(公元前706年10月5日―公元前662年8月11日),姬姓,名同,为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第十六任君主,鲁桓公与其正妻文姜所生嫡长子。公元前694年,鲁桓公携文姜出访齐国,鲁桓公发现...

《曹刿论战》中鲁国为什么会胜利?是如何做到的?
《曹刿论战》讲的是中国古代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长勺之战。在春秋战国时期呢,齐国兴兵讨伐鲁国,两军的大部队在长勺之地交战,这个时候鲁国兵弱。鲁庄公作决定,拼死抵抗,向众大臣需求意见,却没有一个大臣提出可行建议,此时曹刿提出来他的思路帮助鲁国取得了胜利。那么,鲁国是究竟如何获得胜利?...

曹刿论战鲁庄公人物形象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是一篇由先秦左丘明撰写的文章,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该文以曹刿为主、鲁庄公为宾,通过他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采取的战略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等。该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

将乐县13591256597: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有那些优点 -
饶依夏枯:[答案] 鲁庄公的优点有四: 1.平日能善待臣下,把衣食分给臣下,不会独自享用. 2.对神灵诚信,祭品数目,不敢虚报. 3.对百姓尽心,尽力按实情处理大诉讼. 4.能纳贤听谏,他接纳曹刿的意见,也肯向他虚心请教.

将乐县13591256597: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是怎样的人 -
饶依夏枯: 总的来说是敬天保民,善待臣工,善于纳谏,体恤百姓,忠于职守,从谏如流的明君,识别人才.不足之处是,性格有点急躁

将乐县13591256597: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一分为二的来评价.速求! -
饶依夏枯:[答案] 目光短浅,鲁莽,急躁冒进,草率,军事上无知妄动 但能够察纳雅言 爱惜人才、善用人才

将乐县13591256597: 《曹刿论战》中主要写了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说说他们各自性格特点,并思考作者是怎么表现的 -
饶依夏枯:[答案] 鲁庄公:忠于职守、从谏如流、知人善用、性格急躁、遇事慌张鲁莽. 曹刿: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国热情,善于进谏,在军事上,指挥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冷静睿智,计谋出众,做事谨慎,

将乐县13591256597: 曹刿论战中说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的 理由是(结合原文回答) -
饶依夏枯: 1、曹刿请见庄公,凭什么作战,庄公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所不能察,必以情”.说明庄公为作战也做了准备. 2、原文简介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

将乐县13591256597: 《曹刿论战》中的曹刿和鲁庄公的形象是什么? -
饶依夏枯:[答案] 曹刿:爱国,深谋远虑,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作战时能准确地把握战机,从容镇定地作出决策.鲁庄公:激躁冒进,不懂行军作战.但知人善任,勤政爱民,不懂就问,是个明君.

将乐县13591256597: 举例分析作者在曹刿论战中塑造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 -
饶依夏枯:[答案] 从战争中可见鲁庄公怎样的性格? 明确:从“长勺之战”可见鲁庄公既有目光短浅、迷信的一面,又有虚心听取下层人士意见的一面. 在战前的政治准备中,他首先想到的是衣服、食物这些养生的东西,自己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拿来分给别人.以及...

将乐县13591256597: 你认为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君主?明君还是昏君? -
饶依夏枯: 《曹刿论战》中作者通过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去着意刻画曹刿的形象,就文学作品而言,这是无可非议的.然“肉食者鄙”中的“肉食者”含庄公吗?笔者认为庄公未必“鄙”.理由有四:其一:庄公能接贤纳谏,有明主之风范.当时没有常...

将乐县13591256597: 根据《曹刿论战》,写出自己对鲁庄公的评价,看法.(300字左右) -
饶依夏枯: 鲁庄公: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他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曹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鲁庄公作战用曹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了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鲁庄公战后问曹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了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将乐县13591256597: 《曹刿论战》之鲁庄公在《曹刿论战》中,鲁庄公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如善于用人,听取意见,取信于民等.以《我看鲁庄公》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议... -
饶依夏枯:[答案]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正确指挥,能听进去别人的劝告,能不耻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