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关于三曹文学的古代文学史的问题请教中文方面的大虾~

作者&投稿:鄂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吗在吗?可以请教你以为古代文学问题吗~

有问题,请问,不要问在不在。
至于问题能不能回答,只要你问了,就会有人来回答,
至于什么时候回答,一是时间问题,二是你给的财富值奖赏。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风格清俊通脱。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其名作有《燕歌行》、《与吴质书》等,其中《燕歌行》全诗均用七言,句句押韵,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作家,他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了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洛神赋》美不胜收、《与吴季重书》和《与杨祖徳书》是两篇有名的散文诗札。

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的《观沧海》真是一首令人心血澎湃的励志名篇。清代文学家陈祚明说:“名言激昂,千秋使人慷慨。孟德能于《三百篇》外独辟四言声调,故是绝唱。”这的确不是过誉之论。笔者多次诵读本诗,也曾细细品味若干赏析,觉得尚有一些地方还未引起人们重视,值得点出,与同行探讨。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消灭了他在北方的最大对手——袁绍,平定冀州,袁绍的两个儿子投奔乌桓。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安定北部边境,消灭袁绍残余势力,诗人七月出兵乌桓,八月大破乌桓于柳城,九月胜利回师。归途中路经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意气昂扬,挥笔即书,留下了这首大气之作。这首诗歌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诗人以极富启示力的景象“沧海”吞吐日月、星汉,包孕群山的壮阔气势,激发读者去设身感受诗人当时的特殊心境,进而领悟诗人一统天下,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宏大政治抱负。 诗中先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起笔虽然平淡简单,但却极富质朴的艺术特点。尤其是“临”“观”二字,传达出诗人策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同时也为下文极写观沧海之所见作了气势上的铺垫。与上面一句相比,下面三句的内涵要丰富、复杂得多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突入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任凭风吹雨打,岿然不动。虽然是晚秋季节,山上却“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这满山繁茂的树木让诗人看到了他军帐中众多的贤能之士、勇猛之将;让诗人看到他麾下摧枯拉朽的百万雄师;更让诗人看到屯田村落军民共庆丰收的热闹场面。钟惺的《古诗归》中说,曹操“直写其胸中眼中,一段笼盖吞吐气象。”意思是说诗人通过“胸中眼中”的大海景物,完美展示他“笼盖吞吐”的政治胸怀。“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诗人从瑟瑟的秋风、涌起的洪波中看到萧条的民生、动荡的政局,想到自己南征北战的艰辛:天下尚未统一,百姓尚未安定,自己的作为仍有人非议、阻挠,想到这里诗人不禁黯然神伤,正如王夫之所说的:“不言所悲,而充塞八极无非愁者。”这种悲凉的人生体验在曹操的心理上投下了暗影,但同时又激发、孕育了他的四方之志。一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虽然没有写人、言志,但已是人在景中,志寓景中了。对待本诗中的这句话,向来赏析的文章重视不够,只是高调地分析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怀,而没有看到诗人如大海般开阔的政治心胸、长天般高远的人品志向。诗句中“日月”是指太阳和月亮。《周易》中说:“日月丽乎天”,又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太阳和月亮是光明的来源,生命的象征,是万物生长的源泉。由此可见,对于古人来说太阳已经不仅仅是发光的天体,更是世间万物的创造者与统治者。“星汉”指银河,是光明的使者,也是围绕在统治者周围的众多的俊杰良将。曹操在诗中不咏叹日月的光明与伟大,却把笔触伸向了他最喜爱的大海之中,极写大海浑涵日月星辰、动荡不宁的特质,这种特质恰与诗人当时的处境和抱负不谋而合、相互辉映。 东汉末年,汉室权力衰微,地方豪杰并起,诸侯纷争鼎鹿,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著名诗人王粲在《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景况。年轻时就有命世之才的曹操,大刀阔斧地剪除了割据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当然,曹操驰聘疆场、南征北战的目的绝不是如他所说的为了匡复汉室,也不单单是为了成千上万农民的利益,而实际上是为了曹魏集团的利益,为了谋取天下霸主的地位。即便是这样,北方的统一在客观上还是符合当时人们的愿望,给当时的老百姓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而令人难于想象的是这种极具功利色彩的政治抱负,诗人又用了极其的超脱方式表现出来:从实际出发,“施于有政,是亦为政。”意思是只要掌握了实权,虚名并不重要。从历史我们可以验证:即使曹操在权势遮天、炙手可热的情况下,他仍能坚持不称帝的策略。因为他清楚的看到自己称帝肯定会成为众矢之的,会给自己集团带来致命的伤害。因此在孙权袭杀关羽之后,上书曹操,劝其应天命、即帝位时,曹操仍明智地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并补充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意即只奠开国之基,不做登基之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曹操顾全大局、权衡利弊、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和开阔的胸襟。曹操于那些日夜想当皇帝的蝇营狗苟、鼠目寸光之辈又有着天渊之别。难怪谭元春称赞曹操说:“此老诗歌中有霸气而不必王,有菩萨气而不必佛。”正是这样,诗人才能够从大海的意象中找到了与自己的意志相联系的特征:吞吐日月星辰的宏大气象,囊括九州万物的开阔胸襟和超卓不群的霸主气势。正因为如此诗人才在紧张的戎马生涯中反复地描写它、歌颂它。弄清了诗歌的写作背景与诗人写作的心情,也就弄清了诗歌深层次的意蕴。在对大海的直观描述中,诗人没有采用任何比兴的技巧,舍弃了明确、清晰、功利性的指向,但却拥有深刻的暗喻色彩:巨大的海涛将一轮夕日吞没,又将一轮明月推向了天空;灿烂的群星,簇拥着新主人,在汹涌的波涛中时隐时现。在这里,笔者曾经想过,假如诗人自喻为日月,那么,这首诗的意蕴便会荡然无存了,下文的“咏志”也就显得太过张扬了。正是诗人轻日月,重大海,下文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才自然而然地成为诗人言志的最后归宿。 综上所述,人们以往谈到这首诗,说它是咏志诗的上品,志高言洁,志大辞弘,志远旨永,都不为过。但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这首诗借“沧海”写出了诗人对雄健人生的解释:大气、旷达、通脱、慷慨。这种独特的人生感受,豁达进取的人品志向,震撼人心、感人肺腑;这首千古吟诵的诗篇,使人越看越想看,越嚼越有味。 (成岱璇,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2\钟嵘原评
曹公古质,甚有悲凉之句。睿不如丕,亦称三祖。

钟嵘 诗品里自譬“九品论人,七略裁士”。对诸人的评价,发言自高,似乎难以辨难,可对陶潜,曹操等人的评第却遭到后世激烈的批评,说曹操屈于下品,魏文不列上品,少损连城之价。然而,不仅由于各人体性赏识不同,毕竟年代久远,对各人的评价不可能都一样,而且他们出发点不一样,最初钟嵘作诗品,是因疾世淆乱,欲为口陈标榜,而后人竟是抱着一家之见,汲汲于品次之高低,忽略了它的本质,
文非苟作,若非情郁于中,不能自已,不欲铺文弄墨于世前也。有人涉猎虽广,或研究虽深,却始终未悟文章忠恕之道,以及诗教之本,“怨而不怒,温柔敦厚”。
这八字甚至是“国学”之精。这八字摇心荡神,动物感人,做人也不为过。
退一步说,曹操退居下品也未为过。记得魏征说过,魏之三主雕虫刻篆,忽君人之大道,非人君所务也,曹操东征西讨,虽有小创,未为失志,中情未尝少抑,幽恨之情不发,难称作者。夫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曹操功盖寰宇,略为少恨,本无意于造作,聊以发豪壮之情,未为不可,就正如不解今世为何如此追捧毛泽东诗词一样。

3\

1、曹操乐府较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短歌行》。曹操诗则是用乐府古题来写时事,情怀慷慨。如《龟虽寿》。
2、钟嵘原评
曹公古质,甚有悲凉之句。睿不如丕,亦称三祖。

钟嵘 诗品里自譬“九品论人,七略裁士”。对诸人的评价,发言自高,似乎难以辨难,可对陶潜,曹操等人的评第却遭到后世激烈的批评,说曹操屈于下品,魏文不列上品,少损连城之价。然而,不仅由于各人体性赏识不同,毕竟年代久远,对各人的评价不可能都一样,而且他们出发点不一样,最初钟嵘作诗品,是因疾世淆乱,欲为口陈标榜,而后人竟是抱着一家之见,汲汲于品次之高低,忽略了它的本质,
文非苟作,若非情郁于中,不能自已,不欲铺文弄墨于世前也。有人涉猎虽广,或研究虽深,却始终未悟文章忠恕之道,以及诗教之本,“怨而不怒,温柔敦厚”。
这八字甚至是“国学”之精。这八字摇心荡神,动物感人,做人也不为过。
退一步说,曹操退居下品也未为过。记得魏征说过,魏之三主雕虫刻篆,忽君人之大道,非人君所务也,曹操东征西讨,虽有小创,未为失志,中情未尝少抑,幽恨之情不发,难称作者。夫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曹操功盖寰宇,略为少恨,本无意于造作,聊以发豪壮之情,未为不可,就正如不解今世为何如此追捧毛泽东诗词一样。
(这个答案摘自百度)
3、曹丕《典论·论文》提出“诗赋欲丽”的观点,可见曹丕是从形式入手,这体现在文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具体到诗歌中,便是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而曹植因其遭遇,其文学自觉更偏向于创作内容,其诗歌着重于抒发自己的情志。特别是曹植后期诗歌,往往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的诗歌可以用钟嵘的话来定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的《观沧海》真是一首令人心血澎湃的励志名篇。清代文学家陈祚明说:“名言激昂,千秋使人慷慨。孟德能于《三百篇》外独辟四言声调,故是绝唱。”这的确不是过誉之论。笔者多次诵读本诗,也曾细细品味若干赏析,觉得尚有一些地方还未引起人们重视,值得点出,与同行探讨。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消灭了他在北方的最大对手——袁绍,平定冀州,袁绍的两个儿子投奔乌桓。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安定北部边境,消灭袁绍残余势力,诗人七月出兵乌桓,八月大破乌桓于柳城,九月胜利回师。归途中路经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意气昂扬,挥笔即书,留下了这首大气之作。这首诗歌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诗人以极富启示力的景象“沧海”吞吐日月、星汉,包孕群山的壮阔气势,激发读者去设身感受诗人当时的特殊心境,进而领悟诗人一统天下,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宏大政治抱负。 诗中先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起笔虽然平淡简单,但却极富质朴的艺术特点。尤其是“临”“观”二字,传达出诗人策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同时也为下文极写观沧海之所见作了气势上的铺垫。与上面一句相比,下面三句的内涵要丰富、复杂得多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突入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任凭风吹雨打,岿然不动。虽然是晚秋季节,山上却“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这满山繁茂的树木让诗人看到了他军帐中众多的贤能之士、勇猛之将;让诗人看到他麾下摧枯拉朽的百万雄师;更让诗人看到屯田村落军民共庆丰收的热闹场面。钟惺的《古诗归》中说,曹操“直写其胸中眼中,一段笼盖吞吐气象。”意思是说诗人通过“胸中眼中”的大海景物,完美展示他“笼盖吞吐”的政治胸怀。“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诗人从瑟瑟的秋风、涌起的洪波中看到萧条的民生、动荡的政局,想到自己南征北战的艰辛:天下尚未统一,百姓尚未安定,自己的作为仍有人非议、阻挠,想到这里诗人不禁黯然神伤,正如王夫之所说的:“不言所悲,而充塞八极无非愁者。”这种悲凉的人生体验在曹操的心理上投下了暗影,但同时又激发、孕育了他的四方之志。一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虽然没有写人、言志,但已是人在景中,志寓景中了。对待本诗中的这句话,向来赏析的文章重视不够,只是高调地分析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怀,而没有看到诗人如大海般开阔的政治心胸、长天般高远的人品志向。诗句中“日月”是指太阳和月亮。《周易》中说:“日月丽乎天”,又说:“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太阳和月亮是光明的来源,生命的象征,是万物生长的源泉。由此可见,对于古人来说太阳已经不仅仅是发光的天体,更是世间万物的创造者与统治者。“星汉”指银河,是光明的使者,也是围绕在统治者周围的众多的俊杰良将。曹操在诗中不咏叹日月的光明与伟大,却把笔触伸向了他最喜爱的大海之中,极写大海浑涵日月星辰、动荡不宁的特质,这种特质恰与诗人当时的处境和抱负不谋而合、相互辉映。 东汉末年,汉室权力衰微,地方豪杰并起,诸侯纷争鼎鹿,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著名诗人王粲在《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景况。年轻时就有命世之才的曹操,大刀阔斧地剪除了割据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当然,曹操驰聘疆场、南征北战的目的绝不是如他所说的为了匡复汉室,也不单单是为了成千上万农民的利益,而实际上是为了曹魏集团的利益,为了谋取天下霸主的地位。即便是这样,北方的统一在客观上还是符合当时人们的愿望,给当时的老百姓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而令人难于想象的是这种极具功利色彩的政治抱负,诗人又用了极其的超脱方式表现出来:从实际出发,“施于有政,是亦为政。”意思是只要掌握了实权,虚名并不重要。从历史我们可以验证:即使曹操在权势遮天、炙手可热的情况下,他仍能坚持不称帝的策略。因为他清楚的看到自己称帝肯定会成为众矢之的,会给自己集团带来致命的伤害。因此在孙权袭杀关羽之后,上书曹操,劝其应天命、即帝位时,曹操仍明智地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并补充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意即只奠开国之基,不做登基之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曹操顾全大局、权衡利弊、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和开阔的胸襟。曹操于那些日夜想当皇帝的蝇营狗苟、鼠目寸光之辈又有着天渊之别。难怪谭元春称赞曹操说:“此老诗歌中有霸气而不必王,有菩萨气而不必佛。”正是这样,诗人才能够从大海的意象中找到了与自己的意志相联系的特征:吞吐日月星辰的宏大气象,囊括九州万物的开阔胸襟和超卓不群的霸主气势。正因为如此诗人才在紧张的戎马生涯中反复地描写它、歌颂它。弄清了诗歌的写作背景与诗人写作的心情,也就弄清了诗歌深层次的意蕴。在对大海的直观描述中,诗人没有采用任何比兴的技巧,舍弃了明确、清晰、功利性的指向,但却拥有深刻的暗喻色彩:巨大的海涛将一轮夕日吞没,又将一轮明月推向了天空;灿烂的群星,簇拥着新主人,在汹涌的波涛中时隐时现。在这里,笔者曾经想过,假如诗人自喻为日月,那么,这首诗的意蕴便会荡然无存了,下文的“咏志”也就显得太过张扬了。正是诗人轻日月,重大海,下文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才自然而然地成为诗人言志的最后归宿。 综上所述,人们以往谈到这首诗,说它是咏志诗的上品,志高言洁,志大辞弘,志远旨永,都不为过。但笔者认为,除此之外,这首诗借“沧海”写出了诗人对雄健人生的解释:大气、旷达、通脱、慷慨。这种独特的人生感受,豁达进取的人品志向,震撼人心、感人肺腑;这首千古吟诵的诗篇,使人越看越想看,越嚼越有味

钟嵘 诗品里自譬“九品论人,七略裁士”。对诸人的评价,发言自高,似乎难以辨难,可对陶潜,曹操等人的评第却遭到后世激烈的批评,说曹操屈于下品,魏文不列上品,少损连城之价。然而,不仅由于各人体性赏识不同,毕竟年代久远,对各人的评价不可能都一样,而且他们出发点不一样,最初钟嵘作诗品,是因疾世淆乱,欲为口陈标榜,而后人竟是抱着一家之见,汲汲于品次之高低,忽略了它的本质,
文非苟作,若非情郁于中,不能自已,不欲铺文弄墨于世前也。有人涉猎虽广,或研究虽深,却始终未悟文章忠恕之道,以及诗教之本,“怨而不怒,温柔敦厚”。
这八字甚至是“国学”之精。这八字摇心荡神,动物感人,做人也不为过。
退一步说,曹操退居下品也未为过。记得魏征说过,魏之三主雕虫刻篆,忽君人之大道,非人君所务也,曹操东征西讨,虽有小创,未为失志,中情未尝少抑,幽恨之情不发,难称作者。夫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曹操功盖寰宇,略为少恨,本无意于造作,聊以发豪壮之情,未为不可,就正如不解今世为何如此追捧毛泽东诗词一样。
、曹丕《典论·论文》提出“诗赋欲丽”的观点,可见曹丕是从形式入手,这体现在文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具体到诗歌中,便是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式的创造。而曹植因其遭遇,其文学自觉更偏向于创作内容,其诗歌着重于抒发自己的情志。特别是曹植后期诗歌,往往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的诗歌可以用钟嵘的话来定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4485414444445555


三曹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及诗风的差异
三曹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及诗风的差异如下:1、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2、曹丕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关键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

被文学史称为"三曹"的文学家是哪三个举出他们的代表作.
三、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曹丕是中国三国时代杰出的诗人。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现存诗约四十首。四、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

结合其作品论述三曹的文学史上的贡献论述
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文学的代表。曹操(155-220),字孟德,既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诗人,今存诗20余首。他的一部分诗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的苦难。如《蒿里行》记录了汉末董卓之乱前后最黑暗混乱的一段历史,描绘了军阀争权夺势所造成的悲惨现实:“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三曹”的文学作品?
可以见明人张溥的《三曹集》,辑有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的作品。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

三曹的代表作
2.曹丕,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其所作的《燕行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3.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人,生于东武阳,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又称陈思王。其是当时最负盛名的诗人,其代表作有,诗《白马...

简述三曹的文学成就
中国文学史上的“三曹”:指曹操与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父子兄弟三人;在东汉末至曹魏期间,这父子兄弟三人凭显赫的政治地位和卓越的文学成就,对当时的文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认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后人合称他们为“三曹”;三曹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个人认为,当为曹植。魏武帝曹操是建安时期...

被文学史称为"三曹"的文学家是哪三个?举出他们的代表作.
一、“三曹”指的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操父子。二、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1]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

建安时期文学发展中的“三曹七子”,指的是什么?
1.曹操 曹操,字孟德,是三国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他也是一名优秀的文学家。他写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除此以外,他还写有很多诗歌。比如说我们所熟悉的《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2.曹丕 曹丕,字子恒,他是三国曹魏政权开国皇帝...

"三曹"在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啊???
"三曹"在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曹操:以相王之尊,重视爱好文学,延揽文士,为建安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开学习乐府风气,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富于创新精神。多以四言诗写汉末动乱,抒发理想和壮志,使四言诗重放光辉,开创“建安风骨”新诗风。开创“清峻”、“通脱”的散文新风气。曹丕:是建安文学的组织...

有几个关于三曹文学的古代文学史的问题请教中文方面的大虾~
有几个关于三曹文学的古代文学史的问题请教中文方面的大虾~ 1。前人评价曹操诗歌的特点时有曰:“此老诗歌中有霸气”,试加评析。2。如何评价钟嵘〈诗品〉对三曹的定位?3。曹丕、曹植在文学自觉中的不同表现。谢谢啦!!... 1。前人评价曹操诗歌的特点时有曰:“此老诗歌中有霸气”,试加评析。2。如何评价钟嵘...

潮安县19141889031: 曹操和哪两个人在文学史上称为什么? -
祢俩三磷: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风格清俊通脱.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其名作有《燕歌行》、《与吴质书》等,其中《燕歌行》全诗均用七言,句句押韵,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作家,他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了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洛神赋》美不胜收、《与吴季重书》和《与杨祖徳书》是两篇有名的散文诗札.

潮安县19141889031: 三曹在文学上有什么地位.及分别的代表作.在此谢谢各位, -
祢俩三磷: 曹操:《短歌行》、《观沧海》 曹丕:《燕歌行》、《与吴质书》 曹植:《洛神赋》、《与吴季重书》、《与杨祖徳书》 他们的文学地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

潮安县19141889031: 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父子作家“三曹”是谁? -
祢俩三磷: 三曹指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操与他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他们因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故后人合称他们为"三曹".三曹的诗歌继承了< >,楚辞和汉乐府民歌的传统,气魄宏伟,慷慨悲壮,特别是曹操文学清俊通脱,语言直抒胸臆.

潮安县19141889031: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出现过著名的父子作家 -
祢俩三磷: 魏晋时期,曹操,曹丕,曹植 三人在文学方面均有建树,称为 三曹

潮安县19141889031: 关于三曹的名词解释 -
祢俩三磷: 77字的版本,侧重于同 三曹在文学创作上都主要以诗歌为主,以通俗的民歌化语言描写社会现实生活,并以自己的"悲凉慷慨"之情铸造出不朽的"建安风骨".但在诗歌创作的体裁上却有很大不同 罚护窜咎诃侥撮鞋郸猫=========== 100字的版本,同异并重 三曹在诗歌中以民歌化的语言描写社会现实生活,抒发自己的慷慨之音,铸造出不朽的"建安风骨".但在诗歌创作的体裁上却有很大不同:曹操的大部分是乐府民歌的五言体;曹丕最多的还是五言诗;而曹植的以五言诗为主.

潮安县19141889031: 简要结合社会背景,说一说建安时期的三曹作品相对于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在生命意识上的不同倾向? -
祢俩三磷: 三曹所兴起的`建安风骨`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文学上的一个类似大唐盛事的灿烂`曹操的诗词大多豪放`内中包含睥睨天下的一代枭雄的气势`《观沧海》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正是曹操一生戎马征战的写照.而曹植`是真正意义上的才华横溢...

潮安县19141889031: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出现过著名的父子作家“三曹”指? -
祢俩三磷:[答案] 魏晋时期,曹操,曹丕,曹植 三人在文学方面均有建树,称为 三曹

潮安县19141889031: 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
祢俩三磷: 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 其中曹操擅长四言诗,被称为《诗经》之后四言诗的又一高峰,在他之后四言诗逐渐没落.他的诗歌雄浑悲壮,高唱理想. 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五言诗写的好,人们知道最多的是七步诗.后代对他的评价最高,可能也和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有关. 曹丕的文学成就最低,但令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一篇《典论·论文》,在这里他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文人相轻.

潮安县19141889031: 古代文学史上的“三曹”与“三苏”分别指谁? -
祢俩三磷: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