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对什么是翻译的理解会影响他们的翻译实践吗?

作者&投稿:俞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解决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脱节的问题~

奈达的译学思惟在中国翻译界一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他本人最近公布“我的观点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奈达学术观点的这一变化无疑会给我们目前译学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将着重从翻译理论的作用、翻译尺度及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三个角度对奈达翻译思惟的转变加以分析;重新阐述理论在译学框架中的地位及作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及翻译理论的意义。


一、 奈达思惟的转变及对我国译界的影响


奈达博士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经由五十多年的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至今他已发表了40多部专著,250余篇论文。自八十年代初奈达的理论先容入中国以来,到现在已经成为当代西方理论中被先容的最早、最多、影响最大的理论。“他的功绩在于:1、把信息论与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尺度;2、把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论中来;3、在翻译史上第一个把社会效益(读者反应)原则纳入翻译尺度之中。” 尤其是他的动态对等理论,一举打破中国传统译论中静态分析翻译尺度的局面,提出了开放式的翻译理论原则,为我们建立新的理论模式找到了准确的方向。本论文由大家网topsage.com收拾整顿提供海内无数翻译理论研究者与翻译教师对之趋之若鹜,中国翻译界形成了“言必称奈达的局面”。这些现象足以表明奈达在中国译界中的地位。


奈达本人对其理论进行了不断修改与发展,从描写语言学阶段到交际理论阶段,进而发展到社会符号学阶段。对理论进行不断的修改与深入,这是理论研究的一条必定的道路。然而仔细分析我们即可看出,奈达最根本的变化仍是在对待翻译学的立场上。1964年奈达在其著作“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中旗帜光鲜地打出了翻译科学的旗号;在1974年,《翻译理论与实践》中以为“翻译远远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而且真正理想的翻译说到底是一门艺术”;1991年“翻译的可能与不可能”一文中说道,“我们不应把翻译变成一门科学……大多数成就明显、富于创造精神的翻译家很少用得着、或者根本用不着翻译理论……”。在“与奈达的一次翻译笔谈”(见张经浩,《中国翻译》2000年第5期,以下简称《笔谈》中,奈达正式公布“我的观点已发生根本变化”(“My ideas have changed substantially”)。从最初首先提出翻译科学到完全抛却翻译科学,可谓是一个根本上的变化。鉴于奈达在中国译界乃至世界翻译界所拥有的巨大影响力,他的思惟转变对译学理论者至少会在心理上造成一次巨大的震撼,同时给我们正在积极兴建的翻译学科构成一次不小的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对奈达的思惟转变作以具体的分析,找出造成奈达本人抛却理论及翻译科学的原因迫在眉睫,否则我们的翻译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工作就即是后院着火,自己乱了阵脚。本来这样一项工作应由译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来做,不外笔者迫不及待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期望能澄清当前的一些恍惚熟悉,还恳请译界各位前辈批评指正。


二、 奈达思惟转变的原因


1. 对翻译理论作用的熟悉偏差


在《笔谈》中,奈达屡次提及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如,“各色各样的语际交流理论很少为大部门优秀的口、笔译专业工作者所使用”、“很难运用一般原理解决详细题目”等。好像在他看来,翻译理论一提出就应马上可以用于指导实践(还有很多学者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以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有脱节现象,进而否定翻译理论的意义)。从一般哲学角度看,理论来源于实践,上述说法没有什么错误。但不要健忘翻译流动本身的特殊性质。我们目前所说的翻译理论(或是纯理论)是通过对翻译实践流动经验的总结而提炼出来的,主要用来检修翻译作品、检查翻译流动的效果,而并非像奈达以为的那样,直接用来指导翻译实践。


为进一步说明这一点,我们首先借助霍姆斯的译学理论来详细分析一下。在霍姆斯的译学构想中,翻译学被分为三大分支:描写翻译研究、翻译理论和应用翻译研究。他以为,“翻译理论研究分支主要是利用描写翻译研究的成果,加上相关学科的理论,建立用于解释和猜测翻译过程和翻译产品的原则理论及模式”。在他看来,理论是用来“解释和猜测翻译过程和翻译产品的”。西文翻译理论家图瑞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他以为“翻译学术研究的目的是描述和解释现象,而不是改造世界”。这里所说的“改造世界”显然指的是指导翻译实践流动。


由此可以看出,奈达的“翻译理论无用论”枢纽在于他并未能真正把翻译理论与指导翻译实践的应用理论分离开来,把翻译理论的作用等同于应用理论的作用。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反问一句,岂非所有的“一般原理”都要用来解决“详细题目”吗?众所周知,当今天然科学的基础是数学,但数学中


也有理论数学和应用数学之分,其中理论数学是应用数学的基础,本论文由大家网topsage.com收拾整顿提供但对详细的实践流动就无直接的指导作用,不能用来解决“详细题目”,它却是数学科学的基础,不可或缺。天然科学尚且如斯,作为一门“人文科学”的翻译学更是如斯。


另外,“奈达在阐述自己提出的新观点时,较少涉及详细的翻译技巧题目,而较多的涉及翻译中的语言学、风格学和修辞学题目。他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从比较广泛的范围内对翻译的普遍原理作进一步的探索”。奈达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角度进行的,探讨的是普遍原理,那么不可避免地会忽略在微观层面上对详细技巧的研究与探讨,得出的理论也就阔别实践。因此他现在过多的夸大理论对实践的直接指导作用好像有悖于他的初衷的。


2. 屡次夸大单一的翻译准则


奈达最初的研究以为,翻译研究应“采用描写性而不是规范性方法”(谭载喜,1983:51)。通过描写得出的原则本身就应是开放性的。而非规范性。但在《笔谈中,奈达却一再以为别人所说的准则都是规范性的,如他说“……大多数专业译者屡屡违背理论家们定下的很多规矩……”、“……非严格遵守不可的规矩。”显然这与他最初设定的翻译准则在性质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翻译尺度本身的描写性质也注定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描写现象范围的限制,用描写方法总结出的理论或尺度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奈达描写的现象主要集中于《圣经》翻译文本,而《圣经》是用来教育和感化人的,有其特定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翻译注重的是听众或读者的接受情况,追求交际的效果,所遵循的原则是“功能对等”或“交际理论”。为达到这一目的,适当调节或改变形式是符合其原则的。如在没有雪的语言里,人们可能不理解白如雪是什么意思,那么换成白如霜或白鹭毛等保持交际功能未尝不可。但若换成科技文章或医学文章,再去依照交际原则进行转换肯定是行不通的。这也就说明任何准则都有其特定的合用范围,寻求“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本身就是不现实的,是错误的。对这一目标所作的任何努力也都是徒劳的。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熟悉到追求独一的万能的尺度是不现实的,因此提出了“翻译尺度多元互补论”,“翻译不确定性理论”。杨晓荣教授主张的“前提论”就是通过对翻译尺度不定性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她以为在不同的前提下对文章翻译尺度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每一条尺度都应有其合用和不合用的情况。目前还有一些人没有熟悉到这一点,因此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实在假如将各自所研究的范围明确限定,很多争论就会不攻自破。


3. 过多夸大和依靠语言学的作用


《笔谈》中他讲道,“要想翻译好就得多学语言学,实在不然。”首先笔者不清晰奈达先生说的“翻译好”指的是“翻译理论好”仍是“翻译实践好”。不外无论是指哪一种,我们都要首先熟悉到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单凭语言学知识去搞翻译研究是不行的。“我国一位有识之士明确指出,从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翻译理论已经使翻译理论的研究走进了死胡同,由于翻译与语言除有紧密亲密关系的一方面,还有毫无关系的一面,翻译中的非语言因素是大量的、普遍的。翻译过程决不是单纯的语言流动,语言学理论难以驾驭翻译的全过程,因而不可能把翻译理论建立在纯语言学的基础之上。”奈达从描写语言学研究转到交际理论,提供再到社会符号学研究这一过程充分表明他本人也是意识到了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的局限性,所以变换了研究的角度。但在《笔谈》中他仍以为其他人从事翻译理论研究非常依靠于语言学知识。实际情况并非如斯,当条件出的阐释学、目的论、结构主义及多元系统论等都从不同角度对翻译现象做出了较为科学、客观地分析。这足以证实人们研究翻译理论不仅仅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的。


三、 重新熟悉翻译理论


1. 准确熟悉翻译学的结构框架及翻译理论在其中的位置


众多研究翻译学的学者几乎都谈过对其框架结构的构想。如谭载喜提出的翻译学结构包括“普通翻译学”、“特殊翻译学”和“应用翻译学”三个部门;金堤提出的翻译学分为翻译学基础理论、翻译学本体理论、翻译学专项研究和翻译技巧研究;杨自俭主张的翻译学包含翻译工程、翻译艺术和翻译学;刘宓庆的译学构想框架中分为“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两部门。范守义以为翻译学可由“基本理论”、“应用技巧”和“多视角研究”构成。威尔斯提出译学应由“普通翻译学、涉及两种详细语言的描写翻译学和涉及两种详细语言的应用翻译学”构成。(谭载喜,1991:283)再加上霍姆斯的“描写翻译研究、翻译理论和应用翻译理论”,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位学者在构想译学框架时,固然用的术语不一致,但无一例外埠将理论与应用部门划分开来。在他们看来,理论是整个结构的核心部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阔别实践部门;而详细指导实践流动的属于应用部门(或是应用翻译学、翻译工程、外部系统、应用技巧、应用翻译理论)。杨自俭(2000)说过,“学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理论与应用部门界限清晰、自成体系,并能为其他学科提供理论和方法。”我们当前的题目就是理论与应用界限恍惚,经常有人将理论与应用搅浑起来,看不到理论的作用,进而引出“理论无用论”的说法。本论文由大家网topsage.com收拾整顿提供当前我们的理论研究不是太多了,而是理论研究还远远不够,理论的抽象概括还差得良多。霍姆斯也说过,“翻译研究各分支之间缺少一个清楚的界线是阻碍这一领域研究发展的主要障碍”。杨自俭(2000)说,“理论核心抽象度高,独立性强,是学科取得独立地位的标志”。为早日建成翻译学,我们还必需鼎力加强这方面的描写与研究。


2.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为形象说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先画一个简图:


翻译实践部门


应用翻


译理论


翻译理论


(在此借用一下霍姆斯的词汇)首先我们看到最外围的是详细翻译实践部门,它直接与应用翻译理论相接触,翻译理论则处于整个简图的中央位置。翻译理论直接作用于应用理论,进而通过应用理论来指导详细的翻译实践流动。应用翻译理论充当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流动之间的桥梁作用。好比说指导译者决议计划的是“功能对等理论”,那么它在应用理论部门就会主要从读者接受角度去考虑题目,就会尽量转变原文中的句式结构或格局以适应译文读者的需要。这说明翻译理论是在整体上或是在宏观角度上指导翻译实践流动。同时我们发现在简图中,本论文由大家网topsage.com收拾整顿提供有一部门翻译理论是直接和翻译实践部门相连的。这部门理论可从宏观角度去指导实践流动,同时也可在实践流动中直接去影响译者的决议计划(如文化形象的翻译题目)。将翻译研究与语言学研究作以类比,我们会发现,核心语言学同样也不能直接指导教授教养实践,它们之间是通过应用语言学来连接的。对于翻译而言,同样应由应用理论来连接。


此外,我们还要看到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成果的意义。因为翻译理论是从描写和分析译品中总结出来的,因此理论亦可反过来用于指导对译品的批评与赏析。通过对译本好与坏的分析及评价,探求其深层次原因,亦可促进翻译实践的发展,这样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翻译理论对实践的促进作用。


3. 翻译理论研究本身的意义


哲学上有一种观点,“存在就有意义”。直接把这一观点作为翻译理论研究存在的理由,好像有些强词夺理。但回顾从翻译理论研究开始到现在的百家争鸣、学派林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说明理论有它自身的意义,有它自身的价值。翻译研究使人们更加深入地熟悉了翻译流动本身,从最初仅限于译本(或原文与译文)的研究到对译文读者的研究,再到现在对译者本人翻译策略的研究,尤其是对其心理的分析,人们已经从简朴的翻译现象(或表象)研究深入到了对人脑中“黑匣子”的研究。同时,翻译理论研究的兴旺也促进人们开始客观地看待翻译流动。目前仍有人持“能写作则写作,不能写作则翻译,不能翻译则写译论”这样的观点。绝大多数的人都有过写作的经历,懂得写作的不易,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了解翻译中的种种难题。他们常简朴以为会了两种语言就可以做这两种语言间的翻译。事实远非这么简朴。大量理论的深入研究无疑表明了翻译并不是简朴地搬一两本字典就能做的。早在1951年,董秋斯就曾指出两种反对翻译理论的意见(以为翻译是艺术和以为翻译是一种技术的观点),“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理论”,“不外日用而不知罢了”,“题目是,此乃不准确的理论。‘这种理论严峻地妨碍了中国翻译工作的提高’”。跟着外语教授教养的日益普及,人们已经越来越正视翻译流动,译者的社会地位也不断地进步。这其中翻译理论研究功不可没。


四、 尾语
奈达先生的理论倾向转变对我们的翻译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并不能根据他的一家之言就改变我们的理论研究。从他的转变中我们要吸取些经验教训,首先要明白翻译理论的真正作用,这样才能名正言顺地进行研究流动;熟悉到翻译理论的研究是开放式的,同时理论研究不能拘泥于某一家某一派的方法,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描写研究,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理论研究不断取得提高,不断向前发展。

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它们各自反映着自己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我们在学习汉语时很少存在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困扰,如:“三顾茅庐”、“调虎离山”等成语不会影响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辞职“下海”去经商,就业的“双向”选择等新词的涵义一般都能充分地领会。但在学习英语时,人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对于一个句子或词组,即使对每个单词词义了如指掌,也很难译出它所表示的真正含义,就是译出来也是面目全非,有的译文甚至让人不知所云。比如:He was in the seventh heaven last night . 许多译者把它译为“他昨晚到七重天去了”,“他昨晚去极乐世界了”或“他昨晚升天了”。人们往往运用汉语文化知识将in the seventh heaven 同汉语中的“升天”、“死”的概念联系起来,必然导致以上十分荒谬的译文,究其原因,是由于译者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一定的语言总是历史地和一定文化相关联。各种语言本身只能在交织蕴藏语言的文化背景中才能被充分认识;语言和文化总是被一起研究的。”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人既是社会人,也是文化人,“言语的使用总是参照特定的文化,言语行为不仅总是发生在特定的语境中,而且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这种社会文化对人的言语行为均
具有客观存在的制约。”因为人们在特定的文化体系中生活,一言一行无不受该文化模式的制约,许多活动是在潜意识支配下进行的。因此“对他方文化的了解是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亦指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及思维模式的差异必然会给英语翻译造成一定的影响。要想真正掌握英语翻译的方法与技巧,不能仅仅限于对英语词面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外国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乃至人情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从文化差异出发去研究语言差异,才能有效地把握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文化差异引起的词汇歧义给英语翻译带来一定影响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上体现的最为突出,涉及的面亦最为广泛。”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文化,其各自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语言上的烙印使得两种语言很少有绝对对应的词汇。大部分词汇不是在概念意义上而是在文化意义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会给英语翻译带来极大的影
响。英文里出现的Hippies , yippies ,“me”generation , hot dog ,overkill 对我们来讲是生疏的,即使译作“嬉皮士、雅皮士、自我的一代、热狗、超过所需的杀伤威力”,仍不能表达原英语词义的全部内涵和外延。社会文化的差异往往使同一个词具有不同的内涵,如propaganda 含有“撒谎、欺骗”等文化意义,而汉语的“宣传”则无此义。Olive branch 象征和平,而汉语“橄榄枝”原本与和平无关。spiritual civilization 有强烈的宗教意义,而“精神文明”本身则与宗教毫不相干。再如我们常将porridge 释为“粥、稀饭”,其实二者之间也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英国人吃的porridge 是将燕麦片(oatmeal) 放入牛奶或水中煮成的,而我们通常吃的“粥”或“稀饭”则多是用稻米、小米或其它谷物加水煮成的,显然中国的“稀饭”没有porridge 的内涵。另外,有许多词,如landlord (地主) 、capitalist (资本家) 等在西方国家中往往有积极的涵义,但对中国人来讲,却带有强烈的
贬义。从跨文化的角度看,词义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价值的差异。
在西方法律文化中,所追求的个体权利意识源自于个人本位的法律观。这种由商业社会导致出来的人化精神,一方面作为一种主体需求而具有生命力地存在着,体现着自由、公平、竞争、奋进的思想内涵,并极大地影响和震憾着东方传统法律文化意识的地位。这种文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
强调个人。“individualism”是英美人所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它所表达的是崇尚个人奋斗的价值观念。然而汉语中的“个人主义”,是中国古代哲学基本原则“天人合一”、“内圣外王”、
“实践理性”、“中庸之道”相排斥的词语,其中文的词典意义往往被表述为“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把个体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仅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观念和作法,它表现在中国传统
文化方面,对于这种“喻于利”的小人,当然要受责、挨罚、入刑。因此,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就“个人主义”而论,认识的角度则大相径庭。如果不注意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尽管都是一个词,从其自身而译,必然谬之千里!
二、民族文化背景知识的贫乏是英语翻译最大的障碍
“知识的占有是翻译的前提。”英、汉两种语言都有悠久的历史,它们在各自民族的发展中,又都积累和创造了很多具有各自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形象生动的语言,这些语言更具有鲜明的文化知识内涵特色,它们只表达某种语言所独有的事物和现象,无论形式和内容上在另一种语言中都不容易找到相对应的比较现象。这就需要在英译汉中理解原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典故和专门术语,这样才能消除或降低文化差异给释译带来的消极影响。如:
(1) In March1959 ,kassim destroyed the shell of the Bagdad by formally withdrawing. 将句中的“destroyed the shell of the Bagdad pact”译为“使巴格达条约(组织) 解体”的不乏其人。
显然,这些人对这一有关的历史情况一窍不通。而其事实是,卡赛姆当时退出该条约后,并非使其“解体”,而只是将条约更名为“中央条约组织”而已。此句的确切译文应是:“卡赛姆于
1959 年3 月正式退出巴格达条约,从而使条约的组织更名为‘中央条约组织’”。
(2) Do you know that the bee navigates by polarized light and the fly controls its flight by its back wings ? 此句的障碍在于“polarized light”一词。人们往往因对有关的科技专业知识
无知而将其误译为“极光”。然而, 对蜜蜂而言,“polarized light”却是指从不同的方向所显示出不同特色的“偏(振) 光”。因此,这句话较为准确的意思是:“你知道蜜蜂是借助‘偏振光’飞行,而苍蝇是有后翅控制飞行的吗”?
(3) John can be relied on ,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有的译者望文生义,不假思索地将其译为:“约翰是可靠的,他不吃鱼,还玩游戏。”这样的译文往往给人一种风马牛不
相及的感觉。穷其原因是对“eat no fish and play the game”的源渊不明。原来在英国历史上宗教激烈斗争中,旧教规定,在斋日教徒可以吃鱼。新教徒推翻了旧教政府后,拒绝教徒在斋日吃鱼以示其忠于新教,所以“play the game”就是有规可循,因此转移为“守规矩”。一旦掌握了这样一个文化历史背景,此句就可轻而易举地译为“约翰为人可靠,既忠诚又守规
矩。”
(4) to have january chicks. 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要正确译出这个词语是很困难的january 是指月份?chicks 是指小鸡还是指宝宝? 原来january 是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商人的故事》这一篇文章里的主人公,名叫january ,60 多岁时,与一名叫May 的年轻漂亮的姑娘结婚后所生一子,故有to have january chicks 之说,即中文中所为的“老来得子。”
上述例句只是英语翻译中的一小部分,但足以说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在学习中,不仅应努力提高语言本身的修养而且要尽量多了解该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制约语言的翻译
“每个民族均有民族心理的历史积淀和深层构筑,任何人都必定须带有本国、本民族、本地域的心理遗传基因,”这种遗传基因决定着他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乃至行为走向等等,并因此构成不同国别、民族、地域人的特点和差异。这种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英语里有许多固定搭配、习语、惯用语和汉语完全不同,能否用不同的文化心理正确理解、灵活运用这些词语是英语翻译的难点之一,也是英语翻译必须逾越的障碍。请看下面几例:
(1) The moon was above ,cold and beautiful ,and the music reminded soapy of these days when his life contained such things as mothers and roses and clean thoughts and collars. 如果把该句的“mothers”、“roses”、“clean thoughts”、“clean collars”理解为“母亲”、“玫瑰”、“干净的思想”、“干净衣领”则必然不通。要想正确译出此文,就必须了解西方人的心理特征,对语义作进一步引深的理解,并作以相应的调整,将其译为“母爱”、“爱
情”、“理想”、“生活”,才符合汉语的习惯。此句应译为:“一轮
娇媚而冷落的明月悬空高照,那优扬的音乐使他回首往昔,诸如生活中慈祥的母爱、幸福的爱情、崇高的理想和富裕的生活”。
(2) The businessman offered him. 500 under the rose.“under the rose”不能理解为“在玫瑰花下”。按照西方人的习惯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玫瑰花是定情之物,在其花下当然就是私下约会。因此,“under the rose”其含义当然是:私下(privately) 、暗地里、秘密地(secretly) 。这句话就能正确地翻译为:“那个商人答应私下送他500 英磅”。
主观认识及世界观的不同,经常会影响到不同文化之间的词义传递,其译文往往会使人费解或一知半解。英语成语“as timid as a hare”(胆小如兔) ,而汉语则说“胆小如鼠”。又如:形容“愚蠢”,英语习语有“as stupid as a goose”,而汉语则说“蠢得像猪”。英语中goose (鹅) 可用来形容指代“傻瓜”、“笨蛋”,带有贬义,而“鹅”在汉族人的观念中常常是美丽与纯洁的象征。在汉语里猫头鹰被视为不祥之物,人们认为猫头鹰叫,预示着将要死人,而在英语里owl 则是聪明机智的象征,
例如:as wise as an owl 。在汉语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处处可见利用花作比喻的例子。然而同是一种花,因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主观认识,其比喻象征意义也各有千秋,例如:中国人认为荷花(lotus flower) 有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但欧美国家的人们却因主观认识上的差异则把它比喻为“疏远了的爱”(estranged love) 。
英汉民族分属于东西方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他们的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都各有自身的特点,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心理模式和心理趋向。同是一种事物,“由于民族间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语言中就会出现不同的意识感知,而且这种意识感知的不相融协,又必然导致出两种截然不同
的语言效果。西方人对“狗”这种动物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看法,在我国传统习惯中,“狗”往往比喻坏人坏事,所以与“狗”有关的成语都含贬义,如“狐群狗党、狗仗人势、狗嘴吐不出象牙”等等。英国人则相反,他们往往把狗看成是有褒义,如lucky dog(幸运儿) ;a top dog (优胜者) ; Every dog has it’s day(人皆有得意之日) ,而非“狗总会有他的一天”。人有把“dog doesn’t eat dog”看作是“狗不咬狗”,其实是“同室不操戈,手足不相残”。更具宠爱之意的是“Love me ,love my dog”,与汉语中的“爱屋及乌”的意思极为相似。由此可见,对于“狗”这种动物的认识,反映在不同民族语言上就出现了明显的偏爱和厌恶两种社会效果。“龙”的例子则更是这样,dragon 一词,在中国人看来,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并对其情有独钟。对“龙”的特殊偏爱,是中国人共同的心理特征。我们称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称皇帝是“真龙天子”;作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将来有出息“, 望子成龙”;男子汉要叱咤风云“, 龙吟虎啸”。但是在西方文化中dragon 是厌恶的象征。西方人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兽,凶恶的敌人,正因为dragon 在英语民族文化中不被人们所喜爱,常作贬义词使用,所以,当我们在英文中看到“the old dragon”时就不能按中国传统习惯译为“年迈的龙”,其真实
含义是“魔鬼”、“万恶之源”。当在国外报刊上看到称某人是“dragon”时,你千万不要把其认为是中国人的真龙天子,而是对那些可恶、凶猛特别是对专门打人的坏警察的一种贬称。
以上种种充分说明,民族间的相互接触为一种语言吸收同化另一种语言的词语提供了条件,但能否同化仍受到民族心理的制约。
总之,英汉两种语言虽有相同和相近的表达方式,但更多的是表达方式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中西文化差异才使人们产生出许多翻译的误解和困惑。要排除表面意思的迷惑,避免错误的理解,克服中西文化差异给英语翻译造成的障碍,我们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就应当从“文化”入
手,经常阅读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政治与文化、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书刊资料,只有不断掌握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变迁史,才能在英语翻译中尽量缩小这种文化差异影响。或者说,拥有英语文化知识和各个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对英语民族心理状态把握到一定层次,对原文的理解才会愈深透,其译文表达才能“忠实”于原作。

当然会有影响。对翻译的理解属于思想层面,翻译实践属于具体活动。思想决定行为,理论指导实践。


交传和同传的区别是什么?
2、要求不同:交传在语言质量的要求要高于同传,交传要求语言在忠实于源语信息的同时,从而带来优美的译语和较好的听觉冲击。3、难度不同:交传在听力上难于同传。理解是翻译的前提,也是翻译的关键。交替传译由于自身的特点,译员必须在演讲者讲话持续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译语表述,因此对译员的听力提出...

英语翻译有什么技巧
必须把大量时间花在确保关键人物均根据同一情报和目的行事,而这一切对身体的耐力和思维能力都是一大考验。因此,一旦考虑成熟,决策者就应迅速做出决策。 十、综合法 是指单用某种翻译技巧无法译出时,着眼篇章,以逻辑分析为基础,同时使用转换法、倒置法、增译法、省译法、拆句法等多种翻译技巧的方法。 如:How ...

文言文翻译要素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

怎么样学习古文(文言文),有什么技巧呢!
这几年考试,对文言文的标点又相当重视,我在课堂上加大了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在学生初读几遍的基础上,就把无标点、无分段标志的原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试着标点、分段,然后与课文的标点分段比较异同,并且只要言之成理,学生自己的思维成果可以保留。如在给《桃花源记》标点时,有学生对“有...

文言*** 如何翻译
点评:译文重视直译,但考虑到句子的通顺,对“夫食为民天”“三日不粒”采用了意译的方法。 2. 具体方法 答题时,要灵活运用“留、加、补、换、调、删”等翻译方法,把文言句子里隐含的知识点表现出来,使译文通顺流畅。 例3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译文:季布的名声之所以更加闻名的原因,是曹丘传播...

韩愈的师说原文及翻译
他不顾流俗的诽谤,不但自己敢于为师,而且写了此文,阐述自己对师道的看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韩愈的师说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

语文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2. 文言文翻译方法是什么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

如何准确地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

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翻译
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翻译你认为我是对天下事物之理,件件穷究,事事学习,所以学得多、记得多、懂得多、会得多吗?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

对于汉语为母语的译者,英译汉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根据原文的逻辑来看,“我”并不是说话者想要强调的内容,。说话者想要强调的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极致追求”。在这一点上,国外译者的理解似乎更加准确。其次,外国译者的译文更有英文的韵律。例如对于原文“一切的故事是从圆环开启的,各种元素都在循环之间,水之循环、生命之循环。”,中国译者的翻译是...

颍州区17636134640: 怎么理解翻译思想? -
茶融内消: 可以理解为译者本身对翻译工作的宏观认知,也就是译者对翻译的总体观念.这种观念是译者自身知识积累所形成的一种主观观念,会影响到译者的翻译模式.一旦译者形成了固有的翻译思想,就会以模式化的方式进行翻译工作,就好象老师教给我们的类型题解题模式,这属于客观翻译思想,是自身对翻译思想的接受.而主观翻译思想就是翻译家或译者对翻译的宏观指导性理论框架.

颍州区17636134640: 翻译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
茶融内消: 翻译的三大原则通常指以下三个方面:1. 信实原则(faithfulness):翻译应该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信息,不加删减、不失真、不添加个人观点或解释.2. 流畅原则(fluency):翻译应该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口语性,让译文自然流畅、易于理解.3. 得体原则(appropriateness):翻译应该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规范,适当地处理语言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使译文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这三个原则通常是翻译工作者在进行翻译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保证翻译质量的高度和准确性.

颍州区17636134640: 施莱尔马赫所说的两种翻译理论是什么意思呢?求解... -
茶融内消: 与其说是翻译理论,不如说是诠释学. 而施莱尔马赫对于翻译的两种理论,大概可以概括为: 1、因为作者与读者各种背景的不一致,作品被误读是普遍发生的,因此需要进行诠释. 2、强调心理的解释在理解过程中的必要性,也就是让读者移...

颍州区17636134640: 英文版,对翻译的认识(要求字数150 - 200词) -
茶融内消: 翻译中的语言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问题.语言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修辞等方面;译者如果对上述某一或某几方面缺乏认识和精通,翻译中都会造成信息传递的失败,进而形成文化交流的障碍. 文化差异是翻译中影响文化交流...

颍州区17636134640: 何为狭义翻译?何为广义翻译?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
茶融内消: 翻译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翻译无外乎理解与表达两件事.因此,翻译标准的制定,也应从理解与表达两方面去考虑.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表达又是理解的具体化、深刻化.二者相辅相成,交织在一起,构成统一的翻译过程.理解什么?理解是...

颍州区17636134640: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个人因素对译文有什么影响 -
茶融内消: 译者的生活习惯,文学教养以及心理因素都会相对于作者的文学作品内涵有所差异.

颍州区17636134640: 浅谈文化环境对翻译的影响是什么意思 -
茶融内消: 这应该是翻译专业的一个问题.我不是翻译专业,但看过许多翻译的著作.回答一下作为参考. 文化环境是指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中的文化因素.文化本来就是环境的一部分.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离开环境,也就离不开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影响一个...

颍州区17636134640: 翻译有哪些理论 -
茶融内消: 21世纪的翻译智慧 今时今日,翻译工作基本上是一种服务性的任务;以专业精神从事. 翻译工作的「涉权者」(stake holders)主要包括作者、作品、委托人、译者自己、译文使用者、社会.每一次任务,译者都要预先决定将谁的利益放在甚麽优...

颍州区17636134640: 严复'信达雅'的发展 -
茶融内消: 信:忠实原文 达:通顺,流畅 雅:优雅,美好 简单的说即:忠实,通顺,美好.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真可谓是论翻译的“三字真经”,让后来人难再论翻译了.这不能不使人想起李白在黄鹤楼前写的两句搁笔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