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删诗书,是破坏文献的罪人还是保存文献的伟人?

作者&投稿:扈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的历史~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6]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亲兄长微子启[7]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是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离去了两千多年,他创立的学说在中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国的文化主流,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在近现代,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他的学说遭受知识界的精英们强烈批判,几乎是毁灭性打击。在二十世纪,在人们对人自身问题的深度思考与反省时,他的思想学说引起了各国专家学者们的注意。

孔子周游列国1 4年之后,晚年回到鲁国,在教学之余,整理编辑了《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6本书。其中,他对于《诗经》、《尚书》两本书的改动最大。“删诗书”一说,说的便是他对于这两本书的编辑。

关于“删诗”,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诗经》原本有3000多篇,孔子删去了重复的和不符合礼仪的,留下了305篇,然后为之分类并调整次序,最后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大约形成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诗经》中的“风”部分,属于民间文化。民间的文化最容易并大量产生的,便是爱情类的诗篇,甚至不乏一些“越礼”的东西。这类诗歌肯定是不符合孔子的“礼仪”之道的,另一方面,此类诗歌也容易因主题雷同而产生重复,因此,可以推测孔予“删”的可能主要是这部分。

从这点来说,孔子的“删诗”使大量先秦古人原汁原味的文化失传,的确是一种遗憾。而关于“删书”,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认为是指孔子对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政治做了总结,然后从三代的文献中选择了部分内容,按照自己的思想与逻辑,选编成书。

这种行为从现在的编辑工作来看,是难免甚至必要的。因此孔子的“删书”便不能说是一种破坏。总体而言,孔子“删诗书”,应该说没有破坏文献,而是对于古代文献的一种保存和传承。

春秋时期,总体上是一个“礼崩乐坏”的乱世,如果不是孔子将这些书编辑整理,并将之作为教材广泛传播,恐怕这些文献也很难流传到现在。

另一方面,孔子对于这些文献所做的筛选、编订次序、写序的工作,使这些文献的含义更加清晰、文理更加通顺、结构也更加合理,而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更是积极而深远的。



孔子删诗书,只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保存文献的伟人,谈不上罪人。

是属于保护文献的伟人,他只是把一些不需要不重要的删减了。

但是若没有孔子的努力,这些先秦的文献可能也很难传到今天。总统而言,孔子的“删诗书”还是功大于过的。

孔子删诗书是对文献的一个合理删减,对没有用的东西进行清除


孔子删诗书,是破坏文献的罪人还是保存文献的伟人?
这种行为从现在的编辑工作来看,是难免甚至必要的。因此孔子的“删书”便不能说是一种破坏。总体而言,孔子“删诗书”,应该说没有破坏文献,而是对于古代文献的一种保存和传承。春秋时期,总体上是一个“礼崩乐坏”的乱世,如果不是孔子将这些书编辑整理,并将之作为教材广泛传播,恐怕这些文献也很难...

求《南怀瑾全集》之《亦新亦旧的一代》
但在骨子里,又潜伏着传统文化思想的血液,“望子成龙”与“光耀门楣”的观念,并未完全抛却。于是便造成此时此地,在家庭教育方面,产生了问题儿童和问题青少年的事件。 旧八股与新八股 自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修订“六经”以后,纵罗上下三千年来教育之目的和精神,一言以蔽之,纯粹为注重人格养成的教育。“自天子以及...

汉武帝刘彻的军事成就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并非如后人理解的,是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支持,而是对孔子“删诗书,订礼乐,赞大易,著春秋”这一文化壮举的响应。五经(或“六艺”)虽然是由孔子整理的,但他不仅仅是儒家的经典,而是诸子百家共尊的经典。汉武帝通过他的文治武功,将“大一统”...

“巧言”绝不是“善辩”
孔子晚年“删诗书”,将当时流传的3000多篇“诗”删定为305篇,且“诗三百篇,皆弦而歌之”,夫子对这首诗不可能不知道。那么,在《论语·学而篇》第三章这么重要的位置,继“学而时习之”“君子务本”之后,来这么一句“巧言令色,鲜矣仁”,后学者轻描淡写地理解为“花言巧语,很少能做到仁...

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芳。 惟汉行 太极定二仪。清浊如以形。三光照八极。天道甚着明。为人立君长。欲以遂其生。行仁章以瑞。变故诫骄盈。神高而听卑。报若响应声。明主敬细微。三季瞢天经。二皇称至化。盛哉唐虞庭。禹汤继厥德。周亦致太平。在昔怀帝京。日昃不敢宁。

曹植的诗有什么特色?
最能代表其平生志业理想的诗篇,当是他作于明帝太和年间的乐府诗《薤露篇》:"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孔氏删诗书,王业璨已分。骋我迳寸翰,流藻垂华芬。"当时曹植已届中年,经历了种种人生变故,从翩翩佳公子变为了郁郁不得志的待罪藩王,因此,诗中表现的思想追求,尤能反映诗人终...

钟叔河《学与商》随笔
这也是在到了哈佛,读过柏拉图,能用洋文表述“谋生之正道”的人才能作出的结论,因为他们早就走出《儒林外史》,进入现代社会了。为委吏、乘田,无须“道中庸而极高明”,孔子无非把这类小差使当做谋生的手段,而这类差使亦没有妨碍他删诗书订礼乐,成为一代宗师。庄子当漆园吏的情形恐怕也差不多,...

治国任势文言文
这样的文言文,《韩非子》中很多,以下篇目供参考: 韩非子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法与术相结合。 他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难三》),“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定法》)。“术”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一是因能授官,也就是说依据下属的能力授给人官职。 二是“循名责实”(《定法》),...

(28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1)①时代背景:奴隶制崩溃;(2分)②主要内容:仁;礼;(2分)实用;中庸;(2分)③传播方式:办私学,编删诗书为教材,教导学生;(2分)④地位:中华民族文化的标志(或代名词)。(2分)(2)说明:汉武帝时期,为适应加强君主专制,巩固“大一统”的需要,(2分)董仲舒不仅为君主受命于...

叙事文言文作文300
这确实有些扫兴,但大家的心情却没有因此而遭到破坏,大家都怀着赏雪的余兴回去了…… 注:谢道韫就是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7. 文言文日记300字 30篇 孩子之美,源父源母。父母之教,最为重。 予自堕地,父母皆随我。不论何事,其皆给我以关怀。吾父者,读圣贤之书而教我,共探讨论述,以行为举例...

衢州市17889146891: 孔子晚年删诗书,是在破坏文献吗?
鄣荣盐酸: 孔子周游列国14年之后,晚年回到鲁国,在教学之余,整理编辑了《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6本书.其中,他对于《诗经》、《尚书》两本书的改动最大.

衢州市17889146891: 孔子删定诗书的故事删定诗书,还是删订诗书?关于孔子著书立说的故事.(不是教育学生... -
鄣荣盐酸: 孔林 孔子晚年能顺利归鲁,得益于他的弟子. 鲁哀公七年,吴与鲁在于鄯会盟,鲁国被迫进献厚礼,吴国还要求鲁国的执政大臣季康子去朝见,幸亏子贡从中交涉,才免受屈辱.第二年,吴国攻打鲁国,又是以有苦为首的七百勇士誓死抵抗,才打...

衢州市17889146891: 孔子删诗的争论 -
鄣荣盐酸: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诗》,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305篇诗歌.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但关于诗经的编辑者,至今仍有争议,传统认...

衢州市17889146891: 孔子删诗是怎么回事?
鄣荣盐酸: 孔子删诗说是关于《诗经》的编辑的一种重要的说法.这种说法影响很大,但是教材认为已经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

衢州市17889146891: “孔子删《诗》”是怎么回事儿?
鄣荣盐酸: 《诗经》是目前通用的称呼,在先秦古书中,仅称之《诗》或《诗三百》.秦始皇焚... 历史上有“孔子删诗”之说. 这种说法源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其中对孔子...

衢州市17889146891: 孔子对中国古代档案事业的贡献 -
鄣荣盐酸: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其一生从事的政治和教育活动中,特别重视对历史文化典籍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孔子对档案事业的贡献和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在整理、编纂档案的理论实践上有突出的成就. 孔子编纂“...

衢州市17889146891: 孔子的贡献 -
鄣荣盐酸: 1、文献学上的贡献.我国传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诗经》,是由孔子整理成书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时有诗3000余篇,孔子选取其“可施于礼义”的305篇,按风、雅、颂分类,形成《诗经》文本,并作了解说.《尚书》又称《书》...

衢州市17889146891: 删诗说的解释 -
鄣荣盐酸: 司马迁最早提出“孔子删诗”一说.《史记·孔子世家》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删诗说是指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即司马迁提出的“孔子删诗”一说. 具体是讲古时诗经中有三千多首,而到了孔子,删去了众多诗,只留下三百多首可以施行礼教合乎道义的作品.

衢州市17889146891: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写得是谁 -
鄣荣盐酸: 删诗书,著春秋,作易传,传经艺的是孔子.《诗经》是孔子采集西周到春秋时期各地民歌和宫廷祭祀乐曲等,共三百篇,编为《诗经》;《春秋》相传是孔子所作,记载春秋时期的历史,后来这段历史时期才因此被称为“春秋时期”,孔子的...

衢州市17889146891: 诗经中最早提出删诗说的是 -
鄣荣盐酸: 好像是司马迁 《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