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闻一多诗歌理论的基本内容

作者&投稿:冀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

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著名的“三美”:“诗的实力不独包括着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   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一点不包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   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建筑美是指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这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一种外形的匀称均齐。

《诗的格律》是闻一多先生系列诗论中最重要的一篇。在这篇论文中,他系统的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一关于新诗“三美”主张遂成为新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

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具体而言,“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其主要目的是在诗的内容和诗的格式上都拥有美。

其创作实践:

闻一多先生的诗歌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由于追求艺术上的严谨,使得他的诗歌大多富有浪漫气息的幻想,严谨奇特的构思,火山爆发式的激情,一咏三回环的语势,以及比喻、夸张、象征、反复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等特点。

诗集《死水》中《发现》、《一句话》、《死水》等诗篇,写得或激愤、或悲痛、或豪迈热烈,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与关切,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死水》是闻一多先生的杰作。诗人把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现实,比喻为“一沟绝望的死水”,表达了对丑恶势力的憎恨和对祖国深沉的挚爱。诗的最后一节,表明他一方面对黑暗不存幻想,坚信丑恶产生不了美;

另一方面并非心如死灰,“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是愤激之言,朱自清在《闻一多全集·序》说:“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在绝望中饱含着希望,在冷峻里灌注着一腔爱国主义的热情之火,是这首诗的思想特色。



闻一多新诗发展论独具特色.他对发展至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否定,和对新诗草创期的白话诗、小诗、自由诗的不足之处再否定.闻一多既反对囿于“国故”故步自封,也反对盲目崇奉西方的生搬硬套.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一文中,他形象地写道:“诗同一切的艺术应是时代的经线,同地方纬线所编织成的一匹锦,因为艺术总是从生命产生出来的,而生命又不过时间与空间两个东西的势力所遗下的脚印罢了.”这一比喻启示我们必须把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的问题放置在悠久辽阔的时空背景中考察,新诗的发展在内部矛盾运动中必须注重中西艺术的融合,而其发展的动力是与新诗构成被反映、被表现关系的外部生活潮流的动向.

1、闻一多诗歌理论中的”三美“是指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音乐美,即是音韵语句节奏铿锵,押韵;绘画美,是指词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具有色彩感;建筑美,即是诗歌的形式要整齐,每一句话的字数差不多。
3、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闻一多的诗歌美学思想主要展现在诗歌创作论、新诗形式论、新诗发展论这三个侧面。它有鲜明的特色,即东方人那种敏锐的直觉感、“点悟”式的批评方法和西方理论家严密的逻辑推演、科学的分析方法,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形成感性体味与理性思辨二者兼备的特质。
在一篇评论文章中,闻一多提出了自己的艺术创造(包括诗歌创造)的原则:一切的艺术应以自然作原料,而参以人工,一以修饰自然的粗率,二以渗渍人性,使之接近于吾人,然后易于把提而契合之。若以对诗歌内质的认识来看,闻一多偏重于主观化,追求创作主体的内在精神、情感的表现,倾向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但是,若从文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来看,他在当时特定的政治、社会状况下,更强调艺术的现实性与内容的客观化,具有现实主义的趋向。闻一多关于诗歌创作与批评的论述,特别重视心理功能的作用。他的诗评从艺术分析的角度出发,首先注重的就是想象、情感等创作心理因素,其次才是声与色的形式美因素。重视创作过程的心理功能,是闻一多诗评的一大特色。
闻一多看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首先,他坚持了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其次,在内容与形式上,他认为内容重于形式;再者,他又辨证地看到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和它对艺术内容的反作用性。闻一多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种简称为诗的“三美”的提法,构成了中国新格律诗派的理论支柱。在《诗的格律》中,闻一多说:“格律就是形式”,而“节奏便是格律”,从诗的节奏——格律——形式这一延续的表述中,显示出闻一多诗歌形式论的核心是节奏。新诗应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理论创立,对当时自由化、散文化的诗歌倾向是一个有力的反拨和警辟的启示。他的这些论述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推动着中国新诗从突破形式束缚的自由体时期进入到注重形式美的新格律体时期,标志着新诗进展到一个崭新的艺术水平阶段。
闻一多新诗发展论独具特色。他对发展至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否定,和对新诗草创期的白话诗、小诗、自由诗的不足之处再否定。闻一多既反对囿于“国故”故步自封,也反对盲目崇奉西方的生搬硬套。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一文中,他形象地写道:“诗同一切的艺术应是时代的经线,同地方纬线所编织成的一匹锦,因为艺术总是从生命产生出来的,而生命又不过时间与空间两个东西的势力所遗下的脚印罢了。”这一比喻启示我们必须把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的问题放置在悠久辽阔的时空背景中考察,新诗的发展在内部矛盾运动中必须注重中西艺术的融合,而其发展的动力是与新诗构成被反映、被表现关系的外部生活潮流的动向。在闻一多后期的诗论中,由于他世界观与美学观起了质的变化,所以更为强调“文学应配合我们的政治经济及一般文化的动向。”

闻一多的诗歌美学思想主要展现在诗歌创作论、新诗形式论、新诗发展论这三个侧面。它有鲜明的特色,即东方人那种敏锐的直觉感、“点悟”式的批评方法和西方理论家严密的逻辑推演、科学的分析方法,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形成感性体味与理性思辨二者兼备的特质。
在一篇评论文章中,闻一多提出了自己的艺术创造(包括诗歌创造)的原则:一切的艺术应以自然作原料,而参以人工,一以修饰自然的粗率,二以渗渍人性,使之接近于吾人,然后易于把提而契合之。若以对诗歌内质的认识来看,闻一多偏重于主观化,追求创作主体的内在精神、情感的表现,倾向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但是,若从文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来看,他在当时特定的政治、社会状况下,更强调艺术的现实性与内容的客观化,具有现实主义的趋向。闻一多关于诗歌创作与批评的论述,特别重视心理功能的作用。他的诗评从艺术分析的角度出发,首先注重的就是想象、情感等创作心理因素,其次才是声与色的形式美因素。重视创作过程的心理功能,是闻一多诗评的一大特色。
闻一多看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首先,他坚持了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其次,在内容与形式上,他认为内容重于形式;再者,他又辨证地看到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和它对艺术内容的反作用性。闻一多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种简称为诗的“三美”的提法,构成了中国新格律诗派的理论支柱。在《诗的格律》中,闻一多说:“格律就是形式”,而“节奏便是格律”,从诗的节奏——格律——形式这一延续的表述中,显示出闻一多诗歌形式论的核心是节奏。新诗应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理论创立,对当时自由化、散文化的诗歌倾向是一个有力的反拨和警辟的启示。他的这些论述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推动着中国新诗从突破形式束缚的自由体时期进入到注重形式美的新格律体时期,标志着新诗进展到一个崭新的艺术水平阶段。
闻一多新诗发展论独具特色。他对发展至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古典诗词的否定,和对新诗草创期的白话诗、小诗、自由诗的不足之处再否定。闻一多既反对囿于“国故”故步自封,也反对盲目崇奉西方的生搬硬套。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一文中,他形象地写道:“诗同一切的艺术应是时代的经线,同地方纬线所编织成的一匹锦,因为艺术总是从生命产生出来的,而生命又不过时间与空间两个东西的势力所遗下的脚印罢了。”这一比喻启示我们必须把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的问题放置在悠久辽阔的时空背景中考察,新诗的发展在内部矛盾运动中必须注重中西艺术的融合,而其发展的动力是与新诗构成被反映、被表现关系的外部生活潮流的动向。在闻一多后期的诗论中,由于他世界观与美学观起了质的变化,所以更为强调“文学应配合我们的政治经济及一般文化的动向。”


闻一多诗学主张的三美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的核心是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1、音乐美:主要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追求诗歌的韵律感。2、绘画美:主要指辞藻的华丽,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3、建筑美:主要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讲究节与节的匀称和行与行的整齐。闻一多代表作:著有诗集《红烛》(1923)...

3,简述闻一多的“三美”主张.分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作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赞同闻一多关于新诗的“三美”主张,而在诗的音乐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独创性.除了节奏整齐,押韵和谐之外,他又强调音节的波动性,注意完整的音乐旋律.《再别康桥》一诗节奏和谐,流畅而带有轻微的弹跳.音乐美主要来源于节奏,节奏则是由音组有规律的重复所形成的.《再别康桥》每一...

闻一多的三美主张是指什么
1、闻一多的诗歌理论的核心是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2、音乐美:主要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追求诗歌的韵律感;3、绘画美:主要指辞藻的华丽,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4、建筑美:主要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讲究节与节的匀称和行与行的整齐。5、从形式上来说,《再别康桥》是...

简述闻一多诗歌理论的基本内容
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具体而言,“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
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著名的“三美”:“诗的实力不独包括着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 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一点不包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

简述闻一多诗歌的主要思想意义
闻一多诗歌理论中的”三美“是指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2、音乐美,即是音韵语句节奏铿锵,押韵;绘画美,是指词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具有色彩感;建筑美,即是诗歌的形式要整齐,每一句话的字数差不多。3、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

闻一多诗学主张的三美是什么?
闻一多提出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具体而言,“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

闻一多创造现代格律诗的具体主张和创作情况
闻一多的现代格律诗的具体主张是强调诗歌的自由性、自然性、音乐性、个性化和思想性,创作情况如下:1、音乐美。他认为诗歌应该像音乐一样,有节奏、有韵律,能够引起人的共鸣。他在《诗的格律》一书中详细阐述了他的诗歌格律理论,主张诗歌应该有严格的音节和韵脚的规定,以便于朗诵和演唱。2、绘画美。

徐志摩,闻一多提出的一个著名主张?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

什么是闻一多先生的“三美说”?
三美说是闻一多的诗歌理论,三美说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形式上来说,《再别康桥》是体现并发展了闻一多所倡导的“三美”格律诗论特点的代表诗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