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之才关于哪个历史人物

作者&投稿:景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七步之才的历史人物是谁?~

曹植,字子建,生于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母卞氏,与曹丕、曹彰为同母兄弟。曹操共有二十五男,曹植同母兄弟仅有以上二人。

与曹丕相比,曹植在文学方面所表现出的才华更为突出,年仅十岁,即已开始从事诗歌词赋写作。另外,像曹丕一样,曹植也在未成年前,即随父出征,并深受曹操宠爱。曹植在20岁时,被封平原侯,食邑五千户,年23,又徙封临淄候。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植二十六岁,经历了命运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一年,曹操经过长期考虑,反复权衡,最终决定还立曹丕为太子,而立曹丕为太子,也就预示着曹植后半生的凄苦生活即将开始。
关于曹植于曹丕太子之争中失利,陈寿于《三国志・曹植传》中曾作过一个简洁的分析:
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翼、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曹植失太子位后,其行事风格似仍无改变,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曹丕被立为太子的之后两年,曹仁于樊城被关羽所围,曹操打算让曹植领兵前去救援,当曹操派人唤曹植时,他却已喝得酩酊大醉。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丧事完结后,曹丕立即遣曹植、曹彰等皆就国。
黄初二年(221l年),曹丕派监国使者巡察诸侯。监国使灌均按曹丕的旨意,奏“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当时曹丕本想以此罪名,诛杀曹植,后因迫于卞太后的压力,才改变了计划。
黄初四年(223年),曹植已32岁,五月与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朝京都。到京都一日不久,任城王曹彰既为曹丕所害。曹丕之所以要置曹彰死地。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曹彰自幼与曹植关系亲密。二,曹彰文韬武略兼备,神勇无比。另据《世说新语·尤悔篇》记载:曹丕在害死曹彰后,原本打算将曹植也一并毒死,同样是因有卞太后及时相救,其阴谋才未能得逞。可能就是在此次朝觐时,曹植写下了著名的《七步诗》,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任城王死后一月,曹植与白马王曹彪一同还国。还国途中,曹植写下了著名的《赠白马王彪》。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死,此年曹植已35岁。
曹丕死后,曹植觉得无性命之忧,重新萌生了建功立业的激情。于是太和二年(28)也就是曹丕病死的转年,曹植即给魏明帝上了《求自试表》。此不过魏明帝并未因此而起用之。太和
三年,曹植徙封东阿王。太和五年(公元231),曹植已四十岁。此年,他又给魏明帝上呈二表,其一为《求通亲亲表》、其二为《陈审举表》。在此二表之中,曹植力谏明帝重用同姓诸侯,谨防鹰扬之臣权势过大。这反映了曹植的政治远见,也可以说,对于曹魏政权隐含的危机,最先有所预见的便是曹植。
魏明帝见了曹植所上二表,深为感动,对二《表》都做了优答,同时颁诏,令诸王及宗亲公侯各带适子一人人朝。不过明帝如此行事,主要是为了优礼曹植。

太和六年(232年)曹植四十一岁。在相隔十余载后,曹植、曹睿叔侄终于相见。不过此时的曹植已属将死之人了。这一点曹植本人并不放在心上,他仍希望能与明帝“别见独谈,幸翼试用。”然而明帝对这位亲叔叔的身体状况已十分担忧了。《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八载有魏明帝于此次见面后给曹植的手诏其中写道:“王颜色瘦弱何意邪?腹中调和不?今者食几许米,又啖肉多少。见王瘦,吾甚惊,宜当节水加餐。”下此诏后,明帝又赐给了曹植一些食物。
就在这一年,曹植带着深深的焦虑和忧伤走完了自己的生命旅程。

曹植

  典故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曹植是曹操的三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继承当上了曹操魏王,后篡位当了皇帝。因为曹丕担心留曹植和曹熊(第五子)会有后患,所以便以在其父亡故时没来看望为由,追问逼迫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世人耻笑,可是心中的贪念却依然让他理智不清,于是他将曹植软禁了起来,最终,曹植在哥哥的软禁下忧郁而死。

曹植是曹操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有非凡的文学才华。曹操曾几次打算把他立为魏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
  曹操第二个儿子曹丕一心想当魏世子,一些拥护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说他的好话,最后终于促使曹操改变主意,立曹丕为魏世子。
  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尽方法使曹操对曹植反感。曹植生性随便,不注意遵守禁令,几次遭到曹操处罚,从而没有机会使曹 操改变对他的看法。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继任丞相。 就在这一年,曹丕废献帝自立为帝(即魏文帝)。
  曹丕称帝后,借口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把他拿下问罪。这罪犯得很重,当时要被处死。在审问的时候,曹丕指责他仗自己有才学,故意蔑视礼法,接着说:“父亲在世时,常夸你的诗文,我一直怀疑有人为你代笔。今天限你七步成诗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问你死罪!”
  曹植点点头,说:“请皇上赐题。”
  “就以兄弟为题,但不许出现兄弟二字。”
  曹植略一思付,便迈开脚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来豆梗当柴烧。豆梗在锅下呼呼燃烧,豆子在锅里被煮得又哭又叫:“咱俩都是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为什么这样狠心地煮我不轻饶?”
  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听了,羞愧难当,免去了他的死罪,将他贬为安乡侯,曹植七步成诗的事很快传开,人们也因此而称赞他有“七步之才”。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不满与厌恶。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也有的是这样的: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植
~满意请采纳~

曹植。。。


七步之才历史人物有哪些?
曹植。曹植之所以被称为“七步之才”是因为曹丕想要杀他,如果他能在七步内做出不含“兄弟”二字,但又能表达兄弟情的诗就饶他一命,所以曹植在曹丕的逼迫下做了七步诗。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听了,羞愧难当,免去了他的死罪,将他贬为安乡侯,曹植七步成诗的事很快传开,人们也因此而称赞...

七步之才关于哪个历史人物
豆梗在锅下呼呼燃烧,豆子在锅里被煮得又哭又叫:“咱俩都是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为什么这样狠心地煮我不轻饶?”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听了,羞愧难当,免去了他的死罪,将他贬为安乡侯,曹植七步成诗的事很快传开,人们也因此而称赞他有“七步之才”。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七步之才的历史人物是谁?
唐明皇以《除夜》为题面试。史青果然厉害,五步之内即“爆”出一首五律,且趣味盎然。后人将才思敏捷之人称为“五步之才”。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高中改,客颜暗里摧。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除夕》(五步)三步之才:寇准 :“只有天在下,更无山...

七步之才成语故事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寓意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曹植在逆境中的才情与机智,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七步成诗"的故事。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曹植对于兄弟相逼的深深感慨,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亲情的矛盾。"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诗成为了后世形容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典型例证,曹植的七步之才因此而...

以下哪个成语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七步之才:曹呸和曹植;入木三分:王羲之;马革裹尸:东汉马援;约法三章 :刘邦和项羽 司马青衫:白居易;闻鸡起舞:刘琨和祖逖;投笔从戒 :班超;请君入瓮:来俊臣、周兴;高山流水:愈伯牙、钟子期 ;东山再起:东晋的谢安重新出山做官;乐不思蜀:刘禅 ,多多益善 :韩信,孺子可教:张良;洛阳...

七步之才的历史人物是谁?
曹植。“骨气奇高”是钟嵘对曹植风骨美学的阐扬。作为曹植风骨美学的核心,“骨气奇高”首先是“骨”与“气”的结合,然后是“骨”“气”结合之后所产生的浓烈情感及慷慨悲凉的美感力量。联系曹植本人,“骨气”在他的观念表述和具体创作实践上都有非常明晰的呈现。

下列成语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三顾茅庐:刘备 四面楚歌:项羽 七步之才:曹植 入木三分:王羲之 马革裹尸:马援 约法三章:刘邦 司马青衫:白居易 闻鸡起舞:祖逖 投笔从戎:班超 指鹿为马:赵高 请君入瓮:来俊臣 (处治周兴)颜筋柳骨:颜真卿、柳宗元 孺子可教:张良 高山流水:钟子期 东山再起:谢安 乐不思蜀:刘禅 纸上...

七步之才指哪个历史人物?
曹植

七步之才的故事和含义简短
1、七步之才【拼音】: qī bù zhī cái。2、【解释】: 形容才思敏捷。3、【成语故事】:(1)曹植是曹操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有非凡的文学才华。曹操曾几次打算把他立为魏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2)曹操第二个儿子曹丕一心想当魏世子,一些拥护他...

暗渡陈仓,老骥伏枥,黄袍加身,七布之才和那些历史人物有关,急用!_百度...
暗渡陈仓: 韩信 老骥伏枥: 曹操 黄袍加身: 赵匡胤 七步之才 曹植

乌兰察布盟19151043112: 七步之才的那个历史人物是谁? -
张钧益通: 七步之才指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人曹植,曹丕称,帝后一直担心曹植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找机会杀掉他,于是他把曹植叫到朝堂上来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要杀掉他,曹植面对困境,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了一首诗,这就是七步之才的典故

乌兰察布盟19151043112: 七步之才的历史人物是谁?
张钧益通: 曹植七步之才的历史人物是曹植.曹丕称帝后,借口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把他拿下问罪,让他七步成诗一首,以兄弟为题,但不许出现兄弟二字,如若不成,问他死...

乌兰察布盟19151043112: 七步之才是和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
张钧益通: 曹植是曹操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有非凡的文学才华.曹操曾几次打算把他立为魏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 曹操第二个儿子曹丕一心想当魏世子,一些拥护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说他的好话,最后...

乌兰察布盟19151043112: 写出七步之才相关的历史人物, -
张钧益通: 曹子建 曹植 陈王(均为同一人)和曹冲,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自七步诗的名句. 三国时期人(曹魏)文学家

乌兰察布盟19151043112: 七步之才是哪个历史人物的故事 -
张钧益通: 曹植.七步诗 [三国·魏]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乌兰察布盟19151043112: 关于七步之才的历史人物是谁? -
张钧益通: 曹植

乌兰察布盟19151043112: 七步之才、完璧归赵的历史人物是谁 -
张钧益通: 蔺相如 (前329年—前259年),战国时赵国上卿,今山西柳林孟门人,一说山西古县蔺子坪人,官至上卿,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完璧归赵 赵惠王得到了一块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

乌兰察布盟19151043112: 与七步之才有关的历史人物? -
张钧益通: 指的是曹操的儿子曹植. 曹丕登位后, 命弟弟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来. 曹植果真在七步之内做出后世闻名的《七步诗》, 并借诗暗喻兄弟相残的可悲性. 曹丕也受此诗所感,放了曹植.

乌兰察布盟19151043112: 三顾茅庐、四面楚歌、乐不思蜀、七步之才、指鹿为马有关的历史人物 -
张钧益通: 三顾茅庐中为:诸葛亮与刘备, 四面楚歌项羽,乐不思:刘禅,七步之才:曹植,指鹿为马:赵高与秦二世胡亥

乌兰察布盟19151043112: 七步之才讲的人物是谁? -
张钧益通: 三国时期的曹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