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三国志 魏书 郭嘉传》的翻译

作者&投稿:赖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急需《三国志 魏书 郭嘉传》的翻译~

魏文帝曹丕)将要迁徙冀州士族十万户来充实河南的人口,当时蝗灾连绵百姓饥荒,众官吏认为这样不可以,然而文帝此意已经非常炽盛。辛毗和朝廷大臣都要求觐见皇帝,文帝知道他要觐见,摆出(难看的)脸色来见他,大臣们都不敢说话。辛毗说:“陛下要迁徙士族,是从哪里想出来的办法呢?”文帝说:“你认为我迁徙士族的办法不好吗?”辛毗说:“我的确认为不好。”文帝说:“我不和你一同商议了。”(我推测此处文帝有吓唬辛毗将他迁官或者免官的意思)辛毗说:“您不认为我不才,把我安置在您的左右,当做谋划建议的官员,怎能不和我商议呢!我所说的并非是为了私立,而是为了社稷的考虑啊,您怎么能生我的气呢?”文帝不回答辛毗的话,站起身来进入后宫,辛毗随后跟着文帝并且拉着他的衣服前襟,文帝拂袖而去(据《古代汉语词典》,奋衣当拂袖讲)不再回来,过了很久才出来,说:“(我知道你)辅佐(我)治理天下,你又何苦逼迫我这样急迫呢?”辛毗说:“(如果)现在要迁徙士人,既失去民心,又让他们无食可吃(意思是收到饥荒的波及)。”文帝于是迁徙了一半(即五万户)。(你这里打错了一个字,不是“帘”遂徙其半,而是“帝”遂徙其半)。辛毗曾经跟随文帝猎野鸡,文帝说:“猎野鸡真是快乐啊!”辛毗说:“对于陛下您很快乐,而对于下边的臣民就很苦了。”文帝默然不语,以后(因为辛毗之言)就很少出来打猎了。 魏明帝即为,进封辛毗为颖乡侯,食邑三百户。当时中书监刘放、令孙资都被明帝所亲信,垄断当时的政局,大臣没有不和他们交好的,而辛毗单独不和他们往来。辛毗的儿子辛敞(对他的父亲)进言说:“如今刘、孙执掌政权,群臣都像影子一样亲附于他们,您应该稍微委屈一下您的刚直之意,和大家一样。不然一定会有毁谤您的言论。”辛毗正色说道:“主上(指魏明帝)即使不能成为聪慧明鉴,但也不是昏暗劣性之人。我立身的准则,自有其本末原则。就算和刘、孙不和,不过是不让我作三公而已,有什么危害呢?哪里有大丈夫想要作三公一样的高官而自毁其崇高气节的呢?”冗从仆射(“从”读“纵”,“冗从”指散职侍从官)毕轨上表说道:“尚书仆射王思对于旧事非常精到明晰,但是忠心豁亮精于计略就不如辛毗,辛毗应当取代王思的官职。”明帝询问刘放、孙资,刘放、孙资说:“陛下任用王思,是让他为您效力办事,不是以虚名为贵。辛毗的确刚正耿直,但是性格刚烈和专断,您应当仔细考虑加以详查。”于是没有采纳(毕轨的建议)。(于是任命)辛毗为卫尉。 这是我的翻译,参考《三国志·魏书》原文(696-698页),查了一下字典,应该翻译没有打错。。 追问: 我要的是郭嘉字 奉孝 到年三十八那几段 回答: 郭嘉 谋略过人,善于处理事情。曹操说:“难得有一个 郭奉孝 能理解孤的内心。”郭嘉38岁,从柳城回来,得病,曹操非常着急。后来郭嘉病死,曹操来亲自为郭嘉吊丧,悲痛万分,对 荀攸 等人说:“各位皆与孤年龄相近,只有 奉孝 最年轻。以后到了孤快不行的时候,本想将后世托付给郭嘉,郭嘉却中年夭折, 命中注定 吗?”曹操上表朝廷说:“军师祭酒郭嘉,从与孤征战开始,已经11年了。每当有大会议,敌军 兵临城下 ,其他人都没有拿定主意,只有郭嘉敢于决定。要想平定天下,郭嘉的谋略最高。郭嘉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郭嘉的功勋,是确确实实不能够忘记的。建议给郭嘉增户800,与以前的加起来一共上千户。”追授郭嘉贞侯。郭嘉之子郭奕。后来曹操征讨 荆州 回来,在巴丘遇上瘟疫,又被东吴烧掉战船,曹操叹息:“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起初, 陈群 说郭嘉身体不好,曾经告诉过郭嘉,郭嘉并不在乎。曹操越来越重视这件事,说陈群能够大胆说出,非常高兴。郭奕死的也早,郭奕的儿子是郭深。郭深死后,儿子为郭猎。 追问: 前面几段的翻译呢? 回答: 这次肯定对了。 郭嘉 字 奉孝 ,颍川郡阳翟县人。起初,郭嘉到北方去拜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 郭图 说:“明智的人对考察核选自己为之效命的君主一事,十分审慎,所以一百次行动就能一百次成功,因而功名可以成就。袁公只想效法当年 周公 礼贤下士之举,但却不知晓用人的奥秘。做事头绪太多,把握不住要领,喜好谋划,却没有决断,要想和这样的人共同拯 济天下 大难,成就王霸大业,太难了!”郭嘉在这时随即离开了袁绍。先前,颍川郡的 戏志才 ,是一个善于出谋划策的人,魏太祖 曹操 对他很是器重。可惜他过早去世了。曹操写信给 荀彧 说:“自从志才死后,没有可以同我商议大事的人。 汝南 、颍川奇士确实很多,有谁可以来代替他这个位置呢?”荀彧便推荐郭嘉。曹操召见郭嘉,纵论天下大事。曹操说:“使我成就天下大业的,必定是这个人了。”郭嘉从曹操那里退出后,也高兴地说:“他真的是我能为之效命的主上啊!”曹操表荐郭嘉为司空军祭酒。 曹操将要去征讨袁尚及辽西、上谷、右北平三郡的乌丸。部属中许多人担心,刘表会派刘备乘机袭击许县,以讨伐曹操为名相号召。郭嘉说:“操公虽然威震天下,但那乌丸依仗其地处僻远,必定没作防备。可趁其没有防备,我军突然袭击,定可取胜。况且袁绍对汉人和乌丸人都有恩德,而袁尚兄弟还在那里。现在魏对青、冀、幽、并四州的百姓,只是用威势使他们归附,还没有加 施恩 德。舍弃这四州而南征刘表,那袁尚必然凭借乌丸的资助,招纳为其主拼死效命的人;乌丸一动起来,汉胡百姓都将回应。这会使蹋顿产生入侵的野心,成就他非分贪图的计谋,只恐青、冀二州就不是我们所有的了。刘表这人,不过是个清淡 虚夸 的空谈家罢了。他自知其才力不足以驾驭刘备,若是重用刘备,又担心不能控制;轻任刘备,那么刘备不会为他效力。因此,即便我们倾全力 远征 乌丸,曹公您也用不着担忧什么了。”曹操于是率军出发。来到易县时,郭嘉说道:“ 兵贵神速 。现在我军行军千里攻击敌人,辎重很多,难以迅速得到有利的时机,况且敌人听到消息,必定有所 戒备 ;不如留下辎重,轻装兼程进发,出其不意。”曹操于是悄悄出了庐龙塞,直捣单于的大本营。敌人听说曹操到来,惊恐不已,仓促应战。曹军大破敌人,斩杀蹋顿以及名王以下许多将领。袁绍和他的哥哥 袁熙 逃往辽东。 后来,曹操征讨 荆州 回来,行至巴丘时,军中发生病疫,只得烧掉船只,曹操叹息地说:“若是 郭奉孝 还在,不会让我弄到如此地步。”起初, 陈群 非议郭嘉行为不检点,多次当廷指责郭嘉;郭嘉并不在意,镇定自若。曹操因此更加器重他。但认为陈群能公正行事,也很高兴。郭奕被任命为太子文学,早逝,其子郭深承继爵位。郭深亡故,其子郭猎继位。

《三国演义》中七分实三分虚是毋庸质疑的,而对于曹操《演义》中则是有意丑化,如赤壁之战是一场遭遇战,《三国志-魏书-曹操传》中写的是:"两军相遇于赤壁,曹军大疫,初战不利,乃引军还。"而《三国演义》则将它无限夸大。又如曹军潼关战马超事,战斗确实很激烈,但是《三国演义》写曹操割须弃袍乃得脱则完全是为丑化他。实际上根据《三国志-魏书-曹操传》记载,潼关大战,曹操是赢家。

魏文帝曹丕)将要迁徙冀州士族十万户来充实河南的人口,当时蝗灾连绵百姓饥荒,众官吏认为这样不可以,然而文帝此意已经非常炽盛。辛毗和朝廷大臣都要求觐见皇帝,文帝知道他要觐见,摆出(难看的)脸色来见他,大臣们都不敢说话。辛毗说:“陛下要迁徙士族,是从哪里想出来的办法呢?”文帝说:“你认为我迁徙士族的办法不好吗?”辛毗说:“我的确认为不好。”文帝说:“我不和你一同商议了。”(我推测此处文帝有吓唬辛毗将他迁官或者免官的意思)辛毗说:“您不认为我不才,把我安置在您的左右,当做谋划建议的官员,怎能不和我商议呢!我所说的并非是为了私立,而是为了社稷的考虑啊,您怎么能生我的气呢?”文帝不回答辛毗的话,站起身来进入后宫,辛毗随后跟着文帝并且拉着他的衣服前襟,文帝拂袖而去(据《古代汉语词典》,奋衣当拂袖讲)不再回来,过了很久才出来,说:“(我知道你)辅佐(我)治理天下,你又何苦逼迫我这样急迫呢?”辛毗说:“(如果)现在要迁徙士人,既失去民心,又让他们无食可吃(意思是收到饥荒的波及)。”文帝于是迁徙了一半(即五万户)。(你这里打错了一个字,不是“帘”遂徙其半,而是“帝”遂徙其半)。辛毗曾经跟随文帝猎野鸡,文帝说:“猎野鸡真是快乐啊!”辛毗说:“对于陛下您很快乐,而对于下边的臣民就很苦了。”文帝默然不语,以后(因为辛毗之言)就很少出来打猎了。
魏明帝即为,进封辛毗为颖乡侯,食邑三百户。当时中书监刘放、令孙资都被明帝所亲信,垄断当时的政局,大臣没有不和他们交好的,而辛毗单独不和他们往来。辛毗的儿子辛敞(对他的父亲)进言说:“如今刘、孙执掌政权,群臣都像影子一样亲附于他们,您应该稍微委屈一下您的刚直之意,和大家一样。不然一定会有毁谤您的言论。”辛毗正色说道:“主上(指魏明帝)即使不能成为聪慧明鉴,但也不是昏暗劣性之人。我立身的准则,自有其本末原则。就算和刘、孙不和,不过是不让我作三公而已,有什么危害呢?哪里有大丈夫想要作三公一样的高官而自毁其崇高气节的呢?”冗从仆射(“从”读“纵”,“冗从”指散职侍从官)毕轨上表说道:“尚书仆射王思对于旧事非常精到明晰,但是忠心豁亮精于计略就不如辛毗,辛毗应当取代王思的官职。”明帝询问刘放、孙资,刘放、孙资说:“陛下任用王思,是让他为您效力办事,不是以虚名为贵。辛毗的确刚正耿直,但是性格刚烈和专断,您应当仔细考虑加以详查。”于是没有采纳(毕轨的建议)。(于是任命)辛毗为卫尉。
这是我的翻译,参考《三国志·魏书》原文(696-698页),查了一下字典,应该翻译没有打错。。

在分析曹操的年薪之前,让先翻开《三国志·魏书》。《魏书》里说,曹操20岁做官,66岁去世,在政坛混了47年,先后做过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骑都尉、典军校尉、司隶校尉、骁骑校尉、大将军、武平侯、丞相、魏公、魏王。其中武平侯、魏公和魏王是爵位,剩下的都是官职。
彼时洛阳是首都,分东、西、南、北、中五部,每部相当于一个市辖区,洛阳北部尉就是掌管洛阳北区社会治安的行政长官,类似现在北京市某个区的公安局局长。在曹操做过的那么多官职里面,这是最小的官职。曹操做过的最大官职是什么呢?是丞相。东汉本来不设丞相,最大的官就是“太傅录尚书事”,人称“上公”,曹操晚年功高权重,汉献帝特拜他为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位在上公之上,论政治级别,除了皇帝就是他了。
东汉工资制度和现在是一样的,干部级别越高,工资级别也越高。曹操做过的最小的官是洛阳北部尉,所以那时候他的工资最低;曹操做过的最大的官是丞相,所以那时候他的工资最高。洛阳北部尉属于四百石级别,“四百石”就是年薪相当于400石粮食。实际发工资的时候,并不是全发成粮食,而是“半钱半谷”,就是工资的一部分发成钱,另一部分发成粮食。曹操作为四百石的洛阳北部尉,朝廷每月要发给他2500枚五铢钱、15斛脱过壳的大米。按照东汉官方标准,1斛大米等价于100枚五铢钱,15斛大米则等价于1500枚五铢钱,所以曹操每月的薪水约有4000枚五铢钱。“斛”是容量单位,汉朝一斛是10斗,折合现在20升,装米16公斤。16公斤米,当时买得花100枚五铢钱,现在买则得花60元人民币,所以从购买力角度讲,100枚五铢钱相当于60元人民币,1枚五铢钱则相当于6毛,4000枚五铢钱呢,自然相当于2400元。每月2400元,年薪自然是28800元。
再看曹操做丞相时的薪水。丞相属于万石级别,薪水也是半钱半谷,具体说,就是每月能领17500枚五铢钱、175斛脱过壳的大米。按照1斛米等于100枚五铢钱的原则,把实物工资折成货币工资,曹操每月合计能领35000枚五铢钱。按1枚五铢钱等于6毛钱计算,曹操这时候的月薪是两万一千元,年薪约25万元。您会说:曹操做丞相,年薪不过25万,这跟题目上说的“曹操年薪上亿元”完全不吻合嘛。别急,咱们慢慢来。曹操作为丞相,薪水只占他总收入的极小一部分,他还有一部分收入来自赏赐。东汉赏赐很厉害,卢植等人平定黄巾,汉灵帝一赏就是黄金百斤。在东汉后期,1斤黄金可以折成1000枚五铢钱(当时黄金纯度极低,很多文献所说黄金其实就是黄铜),100斤黄金就有10万枚五铢钱,折成人民币,相当于6万元。曹操一生东征西讨,战功无数,汉献帝给他的黄金究竟有多少,恐怕谁也说不清。
战功赏赐属于不定期的赏赐,这个不可考,姑且不论,看看定期的赏赐都有哪些。据《后汉书》卷43注引《汉官仪》,朝廷每年两次赏赐百官,一次叫“春赐”,凡三公及以上官员赏钱20万;另一次叫“腊赐”,标准与春赐等同。曹操身为丞相,位在三公以上,每年有40万枚五铢钱的定期赏赐,折成人民币,约合24万元。年薪加上定期赏赐,曹操现在每年收入就有49万元了。曹操除了“丞相”这顶帽子,同时还戴着“魏公”、“魏王”的帽子。“魏公”是公爵,“魏王”是王爵,公爵、王爵都有采邑。所谓“采邑”,就是朝廷划给你的一块区域,允许你在里面收税,并把收来的税归为己有。曹操的采邑都有哪些呢?《三国志·魏书》里写得明白,曹操采邑包括冀州十郡: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巨鹿、安平、甘陵、平原。又据《汉书·食货志》,有封爵者一年从采邑里每户居民那里平均征收相当于200枚五铢钱的赋税。著名经济史学者梁平仲先生统计过,冀州十郡在东汉后期共有91万户居民,按每户每年给曹操贡献200枚五铢钱估算,曹操从采邑里一年能拿到一亿八千万枚五铢钱,折成人民币是一个亿多一点。
采邑赋税、定期赏赐、固定薪水,再加上皇帝时不时赏给的黄金,曹操做丞相时的年收入远远超过一个亿。这就是我把题目定成“曹操年薪上亿元”的原因。回过头来检查前面的计算过程,您会发现其中的不严谨之处:把东汉大米价格当成了一个常量,每斛等价于100枚五铢钱。这跟史实肯定不符,因为粮价不会一直不变。按《中国物价史》,东汉丰年粮价极低,5枚五铢钱能买1斛米;而荒年粮价极高,最高时1斛米竟然卖到1万枚五铢钱!如果按照最低米价,曹操年收入至少有20亿元;可是如果按照最高米价,曹操年收入不过100万元而已。铢钱(当时黄金纯度极低,很多文献所说黄金其实就是黄铜),100斤黄金就有10万枚五铢钱,折成人民币,相当于6万元。曹操一生东征西讨,战功无数,汉献帝给他的黄金究竟有多少,恐怕谁也说不清。
战功赏赐属于不定期的赏赐,这个不可考,姑且不论,看看定期的赏赐都有哪些。据《后汉书》卷43注引《汉官仪》,朝廷每年两次赏赐百官,一次叫“春赐”,凡三公及以上官员赏钱20万;另一次叫“腊赐”,标准与春赐等同。曹操身为丞相,位在三公以上,每年有40万枚五铢钱的定期赏赐,折成人民币,约合24万元。年薪加上定期赏赐,曹操现在每年收入就有49万元了。曹操除了“丞相”这顶帽子,同时还戴着“魏公”、“魏王”的帽子。“魏公”是公爵,“魏王”是王爵,公爵、王爵都有采邑。所谓“采邑”,就是朝廷划给你的一块区域,允许你在里面收税,并把收来的税归为己有。曹操的采邑都有哪些呢?《三国志·魏书》里写得明白,曹操采邑包括冀州十郡: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巨鹿、安平、甘陵、平原。又据《汉书·食货志》,有封爵者一年从采邑里每户居民那里平均征收相当于200枚五铢钱的赋税。著名经济史学者梁平仲先生统计过,冀州十郡在东汉后期共有91万户居民,按每户每年给曹操贡献200枚五铢钱估算,曹操从采邑里一年能拿到一亿八千万枚五铢钱,折成人民币是一个亿多一点。
采邑赋税、定期赏赐、固定薪水,再加上皇帝时不时赏给的黄金,曹操做丞相时的年收入远远超过一个亿。这就是我把题目定成“曹操年薪上亿元”的原因。回过头来检查前面的计算过程,您会发现其中的不严谨之处:把东汉大米价格当成了一个常量,每斛等价于100枚五铢钱。这跟史实肯定不符,因为粮价不会一直不变。按《中国物价史》,东汉丰年粮价极低,5枚五铢钱能买1斛米;而荒年粮价极高,最高时1斛米竟然卖到1万枚五铢钱!如果按照最低米价,曹操年收入至少有20亿元;可是如果按照最高米价,曹操年收入不过100万元而已。既然用粮价来折算不完全合理,不妨再看看当时普通百姓的收入是多少,这样就能很合理地判断出曹操的薪水是高是低了。
摘抄汉朝居延地区两户百姓的财产清单,一户户主叫徐宗,家里6口人,拥有1所房子、50亩耕地、两头牛、4个奴隶,共折价13000枚五铢钱。另一户的户主叫礼忠,家里7口人,拥有1所房子、500亩耕地、两辆牛车、3个奴隶,共折价114000枚五铢钱。这里不考虑曹操的实物工资,只汇总其货币工资、定期赏赐和采邑赋税,每年合计就有18061万枚五铢钱,是徐宗一家总资产的一万多倍,是礼忠一家总资产的一千多倍。曹操不是商人,是官员,或者吹大一点儿说,他是政治家。政治家靠老百姓养活,为老百姓办事,收入高些无可厚非,但是高到曹操这个地步,就只能说明当时的老百姓太冤了,花大价钱雇了个吸血鬼。不过这也没办法,因为东汉是专制政体,专制政体的政治家都是自己给自己定收入,谁也挡不住他们变成吸血鬼。


兴宁区13396053184: 谁帮我翻译下三国志魏书十四郭嘉传!征吕布,三战破之…郭奉孝在,?
包娥痛必: 吕布,世之虎将.曹操为报杀父之仇欲克徐州,大军才至.急报吕布已袭取东郡.曹操怕无退路,故假给刘备一个人情,率军而退.后吕布袭取徐州,有陈宫相助,曹操难克之,郭嘉献计以水攻之,得逞.平定北方后,曹操挥军南征,与东吴决战于赤壁.此时郭嘉已经死了.曹操中了周瑜的计略.83万大军全部失去.回到许昌后放声大哭: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是说郭嘉若是还活着,曹操就不会中计败的一塌糊涂了.曹操还有一个意思是责怪群臣没有识破周瑜的计略.我找过陈寿的三国志,没有找到,先看看三国演义吧LZ,要比三国志通俗的多.看完演义看正史我想要容易些.

兴宁区13396053184: 翻译(三国志 郭嘉传)部分内容 -
包娥痛必: 1自己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够用来驾驭刘备,以重位任命他则恐怕不能制约他,任命轻了则刘备不会为你所用.2军祭酒郭嘉打他从军征伐,十一年了,每次有大的商议,大臣的计策没有能够决定的,郭嘉立即完成它.

兴宁区13396053184: 兵贵神速的意思 -
包娥痛必: 兵贵神速”的意思是: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形容让人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就会取得胜利.

兴宁区13396053184: 兵贵神速、风贵神唳、草木皆兵的意思 -
包娥痛必: 成语: 兵贵神速 (拼音:bīng guì shén sù) 出处: 《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意思: 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成语: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拼音: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 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意思: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兴宁区13396053184: 郭嘉的行为不检点指哪方面?(要有依据) -
包娥痛必: 郭嘉是一位积极入世者,这种入世与晏婴、诸葛亮不同,他的入世带有浓烈的、强烈自我的功利目的. 晏婴以“节俭力行重於齐”,哪怕做到了姜齐相国,也是“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司马迁极为推崇晏子,甚至说愿意为他执鞭牵马. 诸葛...

兴宁区13396053184: 兵贵神速的意思是 -
包娥痛必: 兵贵神速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兴宁区13396053184: 兵贵神速是什么意思 -
包娥痛必: 【拼音】:bīng guì shén sù 【释义】: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出处】:《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例句】:~,今夜分四路去劫大寨,杀得他只轮不返.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兴宁区13396053184: 兵贵神速的意思是什么 -
包娥痛必: 兵贵神速,表示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神速:特别迅速.出自《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中有相关典故.【近义词】速战速决、事不宜迟、风驰电掣 【反义词】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迟疑不决、游移不定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分句,独句;用于军事等.【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兴宁区13396053184: 西班牙语成语翻译:兵贵神速 -
包娥痛必: 兵贵神速 la rapidez es preciosa en la guerra 【成语】: 兵贵神速 【拼音】: bīng guì shén sù 【解释】: 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出处】: 《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

兴宁区13396053184: 关于郭嘉的故事? -
包娥痛必: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著名谋略天才.世人称他为“鬼才”. 郭嘉初投袁绍,袁绍对其非常恭敬.郭嘉住数十日后,对袁绍谋士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