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午战争中,慈禧为何不与日本打持久战而是急着投降?

作者&投稿:敛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慈禧急着投降,是因为当时清朝和日本的军力悬殊,再怎么拖下去也打不了胜仗,而且她害怕接着打下去,日本会侵略京津之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开始,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压力,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朝重臣在1895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一、两国军力悬殊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和日本的军力相差悬殊。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清政府的军力有所提高,但是他们开始得意轻敌。他们认为西方人总是打不过他们,放松了军备意识。北洋海军建立之后,就没有增添任何新的船舰,船舰逐渐老化。与日本的战队相比,清朝船舰火力弱,速度慢,威力小。此外,清朝的海军总兵力虽多,但是编制落后,管理混乱,战斗力低下,军心不稳。甚至1891年之后,北洋水师连枪弹药都停止购买了。

二、害怕日本侵略京津之地

甲午中日战争打得正激烈的时候,旅顺已经失守,慈禧皇太后害怕日军继续进犯,就会侵袭到京津等龙兴之地。对于他们这些思想封建的人来说,面子非常重要,如果一场战争打到最后,连自己的老家都端了,那就太没面子了。所以,慈禧太后不顾光绪皇帝等人的反对,指使大臣向日本疏通,在1895年1月,派代表赴日求和。

三、战争阻碍她办庆典

第三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慈禧太后盼望着能够快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这也就证明着,慈禧太后从一开始压根就不打算与日本打持久战。战争之中,多次提出议和,而且还不利于稳定军心。

1895年4月,在各方压力之下,李鸿章多次谈判,无奈之下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场战争带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程度。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明白了吗?



因为慈禧看到日本的飞机大炮就吓坏了,而且清朝政府长期沉迷于享乐,早已没有打仗的勇气,所以慈禧急着投降。

首先,她知道打不过,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投降是早晚的事,越慢损失越大,其次,她认为投降之后所付出的代价相对于持久战而言损失最小,最后,没钱呀,钱都用来给她过生日了,她拿什么养军队买武器啊。

因为她认为打持久战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先投降,待日后再做打算。


为何说慈禧是甲午海战失利的替罪羊,事实真的如此吗?
慈禧太后和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势同水火 当年慈禧太后对历史的耻辱柱,以报当年菜市口杀害六君子的旧仇。 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向来缺乏深刻的反思精神。最常见的办法是抓一只“替罪羊”,将一切责任推卸给这个人,余下的关联方便可以得过且过,继续敷衍下去。中国学界的主流意见到现在为止,仍然将甲午战争中北洋...

戊戌四君子是
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中,和议传出,杨锐深切愤慨,而慈禧却在此时要办六十大寿,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太监寇连才阻谏被杀,无人再敢直言劝阻。独有杨锐激励御史王鹏运进谏并代王作疏上奏,奏疏中有“齐顷公败于鞍,七年不饮酒食肉,越勾践败于会稽,二十年卧薪尝胆”之句。慈禧看后...

中日甲午战争过程是怎样的?
甲午战争开始。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是年慈禧太后60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间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

甲午之败后清朝为何不选择再战以求转败为胜,而是求和?
3,清朝统治者的守旧思想。自甲午战争后主和派就主导了朝廷,可以说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自始至终就没有把战败当一回事,甚至也没有把中国老百姓当一回事,他们一心想要的就是自身统治的稳定,慈禧曾说过“并与友邦,不与家奴”,这无疑表现出以她为首的满清贵族在皇权稳固和国家稳定相冲突的...

近代中国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按照下表回答)的确挺麻烦,可以简要点。
甲午战争中,慈禧太后为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始终抱定对日妥协的和平方针。李鸿章为保存其实力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结果处处被动。 清军中虽然有一批如关天培式的民族英雄,但大都缺乏斗志,许多将领贪生怕死,甚至闻风而逃。 2.民众的自发斗争 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协,激起了中国...

鸦片战争至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英雄故事?
甲午战争中,慈禧太后为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始终抱定对日妥协的和平方针。李鸿章为保存其实力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结果处处被动。 清军中虽然有一批如关天培式的民族英雄,但大都缺乏斗志,许多将领贪生怕死,甚至闻风而逃。 2.民众的自发斗争 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协,激起了中国...

据说慈禧太后挪用了北洋水师军费,这件事究竟是不是真的?
在后世的传说中,变成了慈禧太后挪用北洋水师经费。李鸿章和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存在矛盾。翁同龢负责户部期间,北洋水师几次请求拨款,都被翁同龢拒绝。所以说,北洋水师的失败牵扯了各方面的问题,慈禧太后有责任,但并不能完全负责。在甲午战争期间,慈禧太后已经把政务交给了光绪皇帝,年轻的光绪皇帝...

甲午战争日本以少胜多 中国如死猪卧地任人宰割
甲午战争:在慈禧的支持下,甲午战争陆海战事的实际谋划、决策多出于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一身。即便他殚精竭虑,仅靠一个人的见识,难免思维有局限,认识有错误,决策有缺陷。 双方开战后,战术上清军谨遵李鸿章指令,实行“专守防御”“保船制敌”,李鸿章强调北洋舰队要守住海口,拱卫京畿,处处限制北洋舰队的作战行动。

清慈禧太后掌控清朝政府多少年?
慈禧的一生,经历了从1840年至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5次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她还是一个5岁的孩子。第二次鸦片战争,她已是咸丰皇帝的懿贵妃。以后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她则是清王朝的最高决策者,从慈禧的主战与求和,可以看出慈禧与帝国主义关系的变化。

甲午战争进入白热化时,为何慈禧太后一定要办六十大寿?
慈禧办六十大寿的原因是什么呢?慈禧太后对组织他办大寿的人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者终身不欢。”其实啊,慈禧太后觉得自己老了,国事终究不是自己该操心的事,享乐最重要。除了慈禧太后自己非常重视自己的大寿以外,朝中的大臣也在全力准备。作为当时的军机大臣,即是说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

化隆回族自治县13710916977: 为什么日本人侵略清朝时清朝人不反击呢? -
枝居康哌: 不是不反击 是打不过 甲午战争前1、日本明治天皇每年都从后宫bai经费中拨款用于发展军事力量 中国慈禧太后拿发展军事的钱来过生日2、日本国内已经摆脱了半殖du民地的局面 因而面对的压力较少 积极对外扩张 中国自从鸦片战争zhi后 终日对外割地赔款 对内血dao腥镇压 国民对清朝不够支持 3、日本的海军力量远在中国之上 军专队训练度高 将领积极作战 中国海军力量薄弱 军队素质低 战斗力弱 将领消极避战 综上可见属 中国不乏爱国之兵 但缺少上下一体的信心 作战失利 看似机缘巧合 实则命里注定

化隆回族自治县13710916977: 慈禧太后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
枝居康哌: 慈禧她是中国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楼上说的不能怪慈禧,难道怪李鸿章????!!!!!李鸿章纵有天大的胆子,没上头的指示,敢签约;“头儿”(那时当然是慈禧)一天光会享乐,上行下效,下面的自然也就跟着学,什么样的“老师”,当然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楼上还说战斗力低下,中国的北洋舰队使日军遭到了重创(黄海之战时),我方官兵在丁军门(汝昌)、邓世昌、刘步蟾的指挥和鼓舞下,奋勇还击,日军当时是无力再战,逃离了战场.慈禧是祸首.

化隆回族自治县13710916977: 分析中日双方在甲午海战中的成败原因 -
枝居康哌: 中国本来有赢的机会的 就是害怕损失 不敢和日本舰队拼 导致整体作战不够坚决 虽然重创日本战舰 但是都没击沉 还有战舰临阵脱逃...最终导致失败 日本舰队早有准备 所以赢面大

化隆回族自治县13710916977: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枝居康哌: 第一:淮军和北洋水师缺乏协同作战的能力第二:淮军各兵种没有有效配合第三:士兵开枪不瞄准第四:北洋水师上层懂海军,海军衙门的主管更是外行第五:体制陈旧、政治腐败,

化隆回族自治县13710916977: 假如乾隆生活在洋人欺压华人的时期,那么乾隆会不会抵抗?
枝居康哌: 哎,当然会抵抗~~ 即使在清朝末年,慈溪太后当政的时期也对外国侵略者进行过抵抗.慈禧太后曾经一起向11国宣战,引来了八国联军,导致北京沦陷. 第二次,甲午战争,与日本在黄海海战,北洋水师受到重创. 虽然反抗都失败了,慈禧太后为了维护“皇权”,割地赔款.但是你不能说清朝不抵抗. 更何况乾隆爷这等不世出的圣主~~~

化隆回族自治县13710916977: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枝居康哌: 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军事实力并不次于日本,而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 的支持以及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可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推根究底,清政府腐 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