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日本以少胜多 中国如死猪卧地任人宰割

作者&投稿:林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甲午战争:在慈禧的支持下,甲午战争陆海战事的实际谋划、决策多出于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一身。即便他殚精竭虑,仅靠一个人的见识,难免思维有局限,认识有错误,决策有缺陷。

  双方开战后,战术上清军谨遵李鸿章指令,实行“专守防御”“保船制敌”,李鸿章强调北洋舰队要守住海口,拱卫京畿,处处限制北洋舰队的作战行动。丰岛海战前丁汝昌提出大队前往护航,遭李鸿章拒绝,结果仅以“济远”“广乙”舰护航两艘运兵船,在日舰队第一游击队3艘主力战舰不宣而战的突然袭击下,“操江”被俘、“高升”船被击沉,“广乙”搁浅,仅“济远”一舰逃脱,损失极为惨重。黄海海战前中日已经宣战,日舰队的任务十分明确,寻找北洋舰队决战,而北洋舰队的任务却只是给输送清军的船只护航,结果北洋舰队在作战准备、战术运用和组织指挥等方面明显不及日本联合舰队,遭受5艘战舰损毁、官兵伤亡800余人的重大损失。威海卫保卫战则更是被动,清廷内外意见纷纷,在“舰队出击”“拼死一战”,还是“水陆相依”“固守待援”的犹豫中,失去了所有的机会,最终导致全军覆没。

  中日陆战中,清军将领的畏敌怯战、贪生怕死,与李鸿章的治军同样有着莫大关联。清驻朝鲜陆军总统领叶志超,在清军占优势的平壤防御战中,竟树白旗、停止抵抗,下令全军撤逃。贪生怕死狂奔500里,逃过鸭绿江。仓皇逃跑间丢下遭遇日军埋伏与敌激战的士兵,致清军死亡近2000人、被俘500余人,断送了整个朝鲜战局。

  大连湾守军陆军总兵赵怀业,将战备物资换成白银、化为私财;置金州兵寡而不顾,坐观其陷落。日军尚未抵达大连湾,赵怀业早已闻风溃逃,自动放弃大连湾,将大连湾6座炮台、120余门大炮、246万枚炮弹,德国新式连发步枪600多支,子弹3381万发及没有启封的野战快炮、粮食、马匹、行帐等,拱手留给日军。这些装备成为日军攻占旅顺的物资保障。大连湾码头遂成为日军进攻旅顺的后勤补给站。日军按照赵怀业部丢下的水雷分布图,准确清除了大连湾中的水雷。

  日军尚未兵至旅顺口时,清军还在顽强抗击日军前锋,但旅顺地区的前敌营务处总办龚照玙(实为旅顺陆军总统领),竟置战局及诸军于不顾,自己乘鱼雷艇逃往烟台,随后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也先后潜逃,致旅顺轻易陷落。旅顺口9座炮台、78门重炮,加之诸多的粮、弹、军用物资、军港设备,悉数被日军缴获。

  日军进攻辽东,清军有7万多人,日军只有2万人,而且供应线拉长,后路也有被切断的危险。如果清军能以优势兵力凭险扼守,与敌相持,日军无援兵、缺粮饷,很难坚持,是一次反败为胜的机会,但清军毫无斗志,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不到10天就从辽河东岸全线溃败。李鸿章的幕僚罗丰禄描述这一段战况时说:“倭人常谓中国如死猪卧地,任人宰割,实是现在景象。”

  威海卫南岸守军主将刘超佩,弃战乘小艇逃至刘公岛,后逃往烟台。由于主将逃跑军心不稳,缺乏统一指挥调度,致威海港南岸炮台相继全部失守。总兵蒋希夷,受命驻防营口,在日军来犯之际畏敌怕死,竟擅自率所部5营步队逃走,使守城兵力减半,营口只剩3000余人分守炮台,致营口之战敌我力量更加悬殊,没等到清军主力救援,营口迅速失陷。

  在整个战役指挥中,李鸿章凭个人主观荒唐行事的例子也不胜枚举。黄海海战后,翰林院联名奏参李鸿章“有银数百万两,寄存日本茶山煤矿公司,其子在日本各岛开设洋行三所”。御使还奏参李鸿章:“米、煤资敌,释放日本奸细。”所谓“米、煤资敌”是指甲午战争前日本向中国订购大米和煤炭,因其属战略物资,宣战后按律应停止供货。但李鸿章强令继续供货“以示信用”。于是3万吨煤炭和3000石大米照常运送日本。

  开平煤矿是中国当时最大的煤矿,煤炭亦是战略物资(军舰的燃料),但李鸿章却坚持由英国的怡和洋行控股该矿。连外国人都认为“李的立场值得深思”。

  最失败的策略:依赖外国调停

  中日甲午之战,清廷最失败的策略莫过于寄希望于列强调停,迷信“万国公法”及利益制衡。特别是掌实权的慈禧太后等人都是主和派,致使过分依赖外交斡旋而放松了军事努力:“列强必有区处,必有收场”,李鸿章也坚决主张“羁糜为上,力保和局”,于是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

  李鸿章首先请求英国调停,他考虑英国在华既得利益最多,日本侵华“英人必不答应”。但没有想到英国和日本已经在背后进行了交易,英国照会日本:“中国之上海为英国利益之中心,故须日本 *** 承认不在该港及附近为战争的运动。”当日本 *** 承诺英国在长江流域的权益不受影响时,英国不但放弃干预,还与日本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以示支持。英国外交大臣金伯利说:“这个条约的性质对日本来说,比打败中国的大军还远为有利。”英国甚至对日军击沉本国商船事件保持沉默。

  看清英国人的意图后,李鸿章转而请求俄国干涉,因为俄国的势力范围主要在东北,与日本有利益冲突。但这时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尚未修通,在远东争夺的筹码还不够,并不想和日本闹翻,只是进行了一番口舌之争了事。担任中国税务司长的英人赫德这样评价:“俄国人在天津挑逗了一番,过了两个星期忽然又推卸了,李鸿章讨了老大一场无趣。”清 *** 还请求德、法两国调停,结果更是徒劳无益,白白浪费时间。

  英俄德法调停落空后,李鸿章还异想天开地寄希望于美国调停。美国回复说:“美国抱严正的中立态度,只能用友谊的方式影响日本。”实际上美国并不是什么中立的态度,而是完全倒向日本。美国驻华公使田贝说:“战争是中国坚持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引起的,过在中国。”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说:“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能持久的。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和世界融洽共处,只要清皇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的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田贝还写信给李鸿章:“彻底放弃求得干涉的念头,背向欧洲列强,面向日本。”这里的面向日本,不是指赢得战争,而是求和投降。另外,美国在支持日本侵华的路上远比其他国家走得远,不仅给日本提供军事贷款,派遣军事顾问,运送军用物资,包庇日本间谍,甚至允许日本军舰挂美国国旗蒙蔽中国海军。

  列强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经常会有一些矛盾,但在攫取更大利益方面是一致的。但清 *** 和李鸿章显然见不及此,对列强“主持公理”抱有过大的期望和幻想。实际上列强真正信奉的是利益和强权。当他们看清日本稳操胜券,必然会倒在日本一边。赫德道出了实情:“所有国家均向中国表示同情,并说日本这样破坏和平是不对的。但没有一个国家采取任何实际行动帮助中国。”

  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幸灾乐祸地说:“清 *** 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中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训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 *** ,中国 *** 不顾污辱自国之体面,一味向强国乞哀求怜,自开门户,以迎豺狼。”于是,日本加紧进攻以求速战速胜,而中国则在一次又一次的调停中丧失时间和机会,完全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在大小几十次战役中,没能组织一次像样的抵抗,正如礼部侍郎志锐所说:“我愈退则彼愈进,我愈让则彼愈骄,彼则着着占先,我则面面受制。”不但外交上毫无进展,军事上也彻底失败,海陆军主力损失殆尽,最后只能投降求和。

  清 *** 的主战派也看出了问题,光绪皇帝下谕旨说:“他国劝阻,亦徒托之空言,应预筹战守之计。”朝臣责备李鸿章,“观望迁延,寸筹莫展,一味因循玩误,险要之地,拱手让于外人”,说得当然很对,但也没有什么用处。李鸿章上边还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还有军机处,还有慈禧老佛爷,都是主和派,而主战的光绪皇帝、翁同龢等没有任何实权,书生意气,空喊而已,拿不出实际的办法。到了军事上绝望的时候,他们也只能同意进行投降的求和。

日本(95)日军(47)旅顺(1)




历史上有名的战争
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5、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

中国和日本第一次的战争是什么时候(包括古代)
唐朝和日本的白江口海战,刘仁轨以少胜多,全歼日本舰队。龙朔元年(661年)三月,唐命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今韩国公州)都督,安抚百济余众,不巧王文度于渡海时死去。百济僧人道琛及故将扶余福信拥众据周留城(今韩国扶安)抗唐,又派人前往倭国(今日本)迎回故王子扶余丰,立其为国王。这时,倭国亦欲乘朝鲜半岛...

日本国内历史上最大战争
在此次战役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此次战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其以唐朝、新罗联军的胜利的最终结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

中国历史上惨胜的战争
7.7卢沟桥事变,日军在平津驻军只有5774人(精确数字),中国有守军10万余人。济南保卫战,韩复榘有4个军十几万人,但韩复榘放弃抵抗一路狂奔,拱手把山东让给了日本人。看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国军队以少胜多,鬼子一个个倒下去,看得痛快淋漓。但实际情况是,松山要塞守卫日军只有1200人...

历史上中国和日本发生过多少次战争?都谁赢了?
一、唐朝的朝鲜半岛对日歼灭战 唐以少胜多 二、元朝的两征日本失败 三、明朝的抗日援朝 胜四、清朝的甲午战争 败五、民国的抗日战争 胜

请问中国古代三大以少胜多战役
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

中国历史的转折性事件有哪些
隋朝灭陈,结束三百多年的分裂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石敬瑭称儿皇帝,出卖幽云十六州,辽确立对中原的军事及地理优势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结束藩镇乱相 元朝灭宋,结束近五百年分裂局面 红巾起义,元朝崩溃 土木之变,明朝转衰 吴三桂降清,汉服终结 鸦片战争,屈辱的开始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五四...

关于战争的真实的故事
莫斯科保卫战(1941~1942年)作为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被永久载入史册。重温其中的一些真实故事,可以让我们再次领略苏联军民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的机智与勇敢。 故事之一:以二当九,以少胜多 1941年12月2日,苏联飞行员梁赞诺夫和帕尔莫斯科保卫战中的10个真实故事什科夫驾驶两架歼击机在莫斯科西区...

日本第一次侵略中国是什么时候?
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太平洋战争中日军航母沈师最大的是哪场海战
太平洋战争日本帝国与美国历次海战及双方胜负一览表1942.1 巴厘巴板海战:美军小胜,日军受挫。1942.2 望加锡海峡海战:美国舰队失利,日军获胜。1942.2 巴塘海峡海战:美国舰队失利,日军以少胜多。1942.2-3 泗水海战(爪哇海战、巽他海战、巴达维亚海战):美国舰队惨败,日军大胜。1942.5 珊瑚海海战:美军失败,日军惨胜。1942.6 中途...

亳州市15699946864: 甲午战争的意义
箕玲普罗: 中国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

亳州市15699946864: 旧中国的国耻 -
箕玲普罗: 国耻有: 《南京条约》的签订: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抢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那时,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呢绒、布...

亳州市15699946864: 甲午战争中 中国军队为什么会全军覆没? -
箕玲普罗: 甲午战争的失败,李鸿章固然有责任,翁同龢等清流主战派,也有误国之责.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和父亲陈三立,就是这样看的.一些论者从力量对比的角度分析问题,认为甲午战争中...

亳州市15699946864: 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历史带来了什么影响 -
箕玲普罗: 1.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甲午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极大地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让日本尝到了甜头,刺激了其侵略野心.

亳州市15699946864: 甲午战争的资料 -
箕玲普罗: 中日甲午战争,黄海大战:背景: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邓世昌,致远舰——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 马关条约:人物:李鸿章——伊藤博文...

亳州市15699946864: 甲午战争对中华民族心态的影响 -
箕玲普罗: 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一次有预谋的对清朝的战争,它打断了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进程,也是各国看清楚了清政府的真实实力,他让一个原本可以有一个崛起机会的中国,就此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它极大地打击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比较颓靡

亳州市15699946864: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
箕玲普罗: 日打着“清君侧”旗号,打“李鸿章的北洋水师”李鸿章不敢胜日本”(胜了反会被杀头).顾意败给日本的……

亳州市15699946864: 中国屈辱历史有那些? -
箕玲普罗:1838年12月,林则徐奉命赴广州查禁鸦片,迫缴鸦片237多万斤,1839年6月3日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1840年英国资产阶级以保护鸦片为名,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签...

亳州市15699946864: 日本为什么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击败中国 -
箕玲普罗: 论装备中国不在日本之下,论兵源更是远在其上.但朝廷畏战,当官的无能,战训不足,也只能败了

亳州市15699946864: 分析"甲午战争"对中日两国发展有哪些重大的影响 -
箕玲普罗: 先说中国,甲午战争可以说影响了未来50年的中国走势,中国失去了最后一丝希望 在甲午战争之前,经过了洋务运动之后,中国有了一丝同光中兴的味道,在和法国的越南战争中,也让法国内阁倒台,一时间,西方对大清多少还是有些重视的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