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何不愿在阳货手下从政?

作者&投稿:芝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为何不愿在阳货手下从政任职?~

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驱逐国君的季平子死了。他的儿子季斯继位,是为季桓子。鲁国更为动荡。而且有了新的特点,即家臣掌权,以季平子对待鲁君之法对待季氏,也就是孔子所说的陪臣执国政。当时,鲁国的政局是这样的:公室鲁定公的权柄操在季氏手中,世卿季氏的权柄则操纵在家臣手中。季氏家臣有权势的人为仲梁怀、阳货和公山不狃三家。其中阳货把持朝政,相当于当年的季平子的地位,他对季氏构成了直接威协。

季平子死后,阳货要用季平子佩带过的宝玉(璠璵)陪葬他,仲梁怀坚决反对,认为新主(季桓子)已立,当由新主佩带。阳货大怒,想驱逐他。与公山不狃商量。公山不狃劝道:“他是为国君,你又何必怨恨呢。”表示赞成仲梁怀的意见,阳货只得不把璠璵陪葬。而仲梁怀却因此气焰大起来,他与季桓子巡视东野,费宰子泄在效外迎接,慰劳他们。季桓子答礼,并表示尊重。仲梁怀却态度傲慢,置之不理。子泄发怒,支持阳货赶走仲梁怀。过了三个月,阳货经过准备,突然行动,囚禁了仲梁怀。季桓子出来干涉,阳货把他也囚了起来,并且赶走仲梁怀,杀死了季氏族人公何藐,以此威吓季桓子,逼其就范,直到桓子认输,并与阳货盟誓,才将他放出来。从此,阳货一人独揽鲁国朝政,三桓则听命于他。祭祀、征伐、外交各种事务全由他来定夺。他与晋国一同讨论伐郑国,去时路经卫国而卫国不愿借路,回来时让季桓子、孟献子穿卫都而过,不但不借道,而且有意侮辱卫君,几乎导致两国的战争。他与齐国作战,明知对方有优势的兵力,还硬逼季桓子、孟懿子去进攻。孟氏的家将和大夫苫夷力谏,才使二子免于赴难。阳货的专权远胜过当年的季平子,三桓的处境也要比鲁昭公还糟得多。

几年前,季平子逐鲁君,孔子看不惯,现在阳货胁制三桓,孔子同样反感。认为作为家臣的阳货,这样对待大夫,当然是以下犯上,以卑凌尊,比大夫檀权还不好。而阳货以为孔子过去曾反对过季氏,可以成为他的同路人;加之,孔子此时声望日高,便想巴结拉拢孔子,借孔子名望来巩固和提高其地位。其实,孔子对阳货专权同样看不惯,而且对阳货这个人也很了解,孔子十七岁到季氏家赴宴,曾被这“狐假虎威”的家臣轰出,三十年后,又来请孔子,孔子当然不愿与他合作。

阳货多次求见孔子,都被孔子拒绝。按照当时的礼俗,凡大夫赠送礼物给士,士如果不在家而未能亲受,就必须亲自到大夫家登门道谢。于是阳货便趁孔子不在家时送给孔子一个蒸熟的小猪,使孔子不得不到他家来致谢,以便有机会交谈。孔子则探明阳货不在的时候去拜谢。恰巧两人在路上相遇。阳货对孔子说:“来吧,我有话同你说。”孔子走了过去。阳货又说道:“自己有一身的本领,却听任着国家的事情糊里糊涂,可以叫做仁爱吗?”孔子默不作声。阳货便自己接口道:“不可以;——一个人喜欢做官,却屡屡错过机会,可以叫做聪明吗?”孔子仍然没吭声。”他自己又接口道:“不可以;——时光一去,就不再回来了呀。”孔子这才说道:“好吧,我迟早是要做官的。”一幕戏剧性的会见,就这样结束了。但孔子在阳货当权之时,始终没有出来当官。他坚持了自己的信念。这正象孔子自己说的那样:“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其中也有乐趣,做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在我看来好象浮云一样。”

首先说孔子身上有一些矛盾的地方,他的性格方面,具体的,我空间有,孔子吧也有~其实这类问题去孔子吧问也挺好的。

那孔子为什么要答应阳虎呢,这是多种原因促成的,孔子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人,他懂得随机应变,知道该怎么做事情,怎么做人,他有时候很圆滑的。

记载来说呢,当时鲁国乱的不行了,我们知道当时有三桓,三家权臣,鲁国是这三家的,国君基本被架空了。这三家里最大的头头,是季氏,当是季桓子。他家里有个很厉害的人物,这个人,叫做阳虎。阳虎是家臣,季桓子的下属,但实际上,势力挺大的,也是个人才。有一回呢,他跟季桓子的宠臣发生了冲突,季桓子当然会偏袒了,那虎哥就不高兴了,把上司给关起来了……虽然后来放了,但我们看,桓子,不行了

鲁国的国政,很大一部分,也就落到了阳虎手里,鲁国,也从权臣手里,落到了家臣手里,这个时期,讲学问的话,我们称之为“陪臣执国政”。

前一次大乱,因为斗鸡那一次,孔子直接离开鲁国,去齐国找出路,但在齐国不但没找到出路,还遇到了危险,这一次大乱套呢,也没有再出去冒险,就留在了鲁国,“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官也不做了,研究学问。

这期间,由于桓子和阳虎的斗争,孔子成了重要砝码,所以两边都迫不及待要争取,阳虎一天找孔子三次,孔子都没有见,应当说,他俩过去也有过矛盾,后来阳虎用阴招,送礼,孔子不得不去回礼,但我们看,孔子的选择是很无奈的,他没有想去见阳虎,可现在不去不行了。

去了之后,阳虎把孔子说的不能不出来做官,孔子吃瘪了,就像是我们买东西,让卖家说的不好意思不买了,只好说:“行,那我再看看吧。……”

没办法了,只能说,自己要出来做官,这个对话的过程,其实孔子撒了谎,孔子并没有兑现他的诺言。

孔子出任中都宰的时候,阳虎都已经失败了,去别国搞政治宣传了……

这段经历,是孔子仕途的巅峰。51-54岁,他在鲁国当过四年官:51岁,当中都宰(《礼记·檀弓上》提到此事)。中都是鲁邑,在今山东汶上县的西南。这个官不太大,只是县邑的长官,和他父亲一样;但52-54岁,他先当司空,又升任大司寇,却是比较大的官。司空是管工程。司寇是管司法。当时的鲁卿,季桓子是大司徒,叔孙武叔是大司马,孟懿子是大司空。他当的司空,是少司空,为孟懿子的副手,地位仅次于三桓。孔子出山的背景是什么?我想跟大家讲一下,多说几句。孔子出来当官,是50岁以后。50岁以前,没人请他出来当官,鲁昭公不请,季平子不请,阳货也不请,他很着急。谁第一个请孔子出来当官?请注意,是阳货。《论语》提到这件事: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馈)孔子豚。孔子时(待)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塗(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智)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阳货》17.1)阳货(《左传》作阳虎)是三桓中季氏的大管家。三桓,作为鲁卿,都住在曲阜,并在曲阜外置采邑。季氏的采邑是费(在今山东费县西北),叔氏的采邑是郈(在今山东东平县东南),孟氏的采邑是成(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这三大采邑,皆高筑墙,藏甲兵,由三桓各自的家臣把守:公山弗扰(《左传》作公山不狃)为费宰,公若藐为郈宰,公敛阳(字处父)为成宰。是谓三都。这段话很有名,据考是在孔子47岁上,即前505年。鲁国,从鲁宣公起,公室卑,政在三桓。季氏势力最大,其次是叔氏,其次是孟氏。鲁国的大权先后由季文子、季武子、季悼子、季平子把持。鲁昭公,就是被三桓赶走,客死他乡。这就是孔子说的“礼乐征伐自大夫出”。这一年,是鲁定公即位的第五个年头,六月丙申,季平子卒,季桓子执政;九月乙亥,出了件大事,阳货把季桓子抓起来,与之盟于稷门内,迫其答应自己的条件,才把他放掉,大权落入阳货手中(《左传》定公五年)。这就是孔子说的“陪臣执国命”。阳货请孔子出来当官,是以此为背景。事情很可能在九月乙亥之后。这里,为什么不是别人,而是阳货请孔子出来做官,原因有二:第一,他知道,孔子想出来做官,已经盼了很久,就等这一天。47岁不当,剩下的机会就不多了。当时的仕途,位居公卿的显贵,一般是世袭贵族,只有邑宰和家臣,才是孔子这类人的出路。孔子出仕,一开始就是任这类官职。他的学生,后来纷纷出仕,也主要是担任这类官职。当时,阳货掌权,是难得的机会。阳货请他出来,是想拉他加入陪臣的队伍。第二,当时,鲁国的政治势力有三股,公室、三桓和三桓的陪臣。鲁君之患在三桓,三桓之患在陪臣,一个比一个更无礼。孔子从政,尊君为本。孔子要替鲁君出气,当务之急是打击三桓,很明确。但当时,现实的政治力量,谁能制约三桓,只有阳货。阳货的背后还有齐国的势力。阳货认为,这对孔子有吸引力。孔子很犹豫。他的内心是跃跃欲试,但打击三桓,是件投鼠忌器的事,阳货背主,不合君臣名分,支持他,也坏自己的名声。最后,他还是放弃了。当时,阳货来访,他故意不见;回访,是趁阳货不在;最后在路上撞见,也是满口答应而实际不动窝。他的顾虑是,支持阳货,成功把握不大,还特丢人(支持阳货叛主,有点不像话)。公开拒绝,又太危险。他想再观望一下。摘自:李零《去圣乃得真孔子》


孔子为何不愿在阳货手下从政任职?
认为作为家臣的阳货,这样对待大夫,当然是以下犯上,以卑凌尊,比大夫檀权还不好。而阳货以为孔子过去曾反对过季氏,可以成为他的同路人;加之,孔子此时声望日高,便想巴结拉拢孔子,借孔子名望来巩固和提高其地位。其实,孔子对阳货专权同样看不惯,而且对阳货这个人也很了解,孔子十七岁到季氏家赴...

孔子为何不愿在阳货手下从政?
司空是管工程。司寇是管司法。当时的鲁卿,季桓子是大司徒,叔孙武叔是大司马,孟懿子是大司空。他当的司空,是少司空,为孟懿子的副手,地位仅次于三桓。孔子出山的背景是什么?我想跟大家讲一下,多说几句。孔子出来当官,是50岁以后。50岁以前,没人请他出来当官,鲁昭公不请,季平子不请,阳货也...

从“孔子拜阳货”说开去
可是阳货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视和反对的“乱贼臣子”,孔子不愿意与其交往,更不愿意去他手下做官,就一直避免和阳货直接见面。阳货就耍了一点小手段,利用孔子不在家的时候送给他一只 “蒸豚”(烤乳猪 ),迫使孔子不得不回拜他。 阳货是大夫,孔子是士。当年阳货拒不承认孔子“士”的地位,断了孔子的进身之阶。可是...

孔子为什么不见阳货
这种自卑感往往与自尊心紧连在一起,越是有这种自卑感的人,其自尊心越容易受到伤害。所以,阳货做的这件事,说的这些话,对于孔子来说,乃是刻骨铭心的,一辈子都难以忘却。这是阳货给青年时代的孔子心中留下的阴影。 鲁定公五年夏天,季平子去世,季桓子继位。季桓子的宠臣仲梁怀和阳虎有过隙。

乐观心态的一些小故事
这段对话非常精彩,孔子也不是不愿做官,而是不愿到破坏政治秩序的阳货那里做官。所以,不见阳货,是“义”;不得已去拜见阳货,是“礼”;等阳货不在家才去拜,是“权”;路上碰见了也就恭敬相见,不愿意做的太决绝,是“毋必毋固”。阳货每一问,孔子必答,是阳货说得在理,孔子据理答复而不辩解,是谦逊而又不屈服。

阳货见孔子的译文
【评析】阳货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视和反对的“乱贼臣子”,孔子不愿意与其交往,更不愿意去他手下做官。但是却屈于礼制的要求,不得不在接到阳货送来的礼物之后回拜他。可见这样的礼制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孔子明明知道这是阳货的计策,还要去,是为不明智。孔子内心根本就不想去见阳货,所以故意选择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

孔孟知谁?
孔子虽不喜欢阳货[注释:阳货,鲁国季氏的家臣。曾一度掌握了季氏一家的大权,甚而掌握了鲁国的大权,是孔子所说的“陪臣执国命”那样的人物。阳货为发展自己的势力,极力想拉孔子给他做事。但孔子不愿附和阳货,所以采取回避的态度]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注释:礼尚往来,指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尚,崇尚],他仍...

围棋文化的发祥地
阳货是鲁国季氏家族的门臣,季氏是当时鲁国的权臣。孔子认为阳货是“乱臣贼子”不愿在其手下任职。其中记录阳货对孔子说:“欲成就大事不去把握机遇,这样明智吗?”孔子说:“不明智。”阳货又说:“日月逝矣,岁不等人啊。”孔子说:“好吧,我准备做官。”此篇前后还有如下名句:子曰:“饱食终日...

健康心态故事乐观的小故事
孔子回到家,看见阳货派人送来的小猪,就明白阳货的意思了。阳货给孔子出了两难题目:去 拜访 吧,就等于投靠,阳货可以以此散布言论,造成孔子和他合作的社会影响;不去吧,违背周礼,不用说孔子本人不愿违背周礼,阳货也可以借此打击孔子,败坏他的声誉。 但这种小难题哪里能难倒孔子?解除之道其实就在眼前:操斧伐柯其则不...

孝南区19259517229: 读《阳货见孔子》明白什么道理?孔子为什么不见阳货? -
吉呢替巴: 阳货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视和反对的“乱贼臣子”,孔子不愿意与其交往,更不愿意去他手下做官.但是却屈于礼制的要求,不得不在接到阳货送来的礼物之后回拜他.可见这样的礼制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孔子明明知道这是阳货的计策,还要...

孝南区19259517229: 《阳货欲见孔子》解释 -
吉呢替巴: 阳货欲见孔子 【原文】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

孝南区19259517229: 从“遇诸途”看孔子对待阳货的态度 -
吉呢替巴: 孔子不喜欢阳货,这是读《论语》就可以知道的——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一个不愿见的人,偏偏躲都躲不开,此所谓尴尬人...

孝南区19259517229: 从阳货欲见孔子可以看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
吉呢替巴: 阳货欲见孔子 【原文】 『17.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孝南区19259517229: "邦无道则不仕"的意思 -
吉呢替巴: 意思是国家的统治者违反天地之道,我们做臣子的就不要出仕帮助统治国家,否则就是助纣为虐 阳货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视和反对的“乱贼臣子”,孔子不愿意与其交往,更不愿意去他手下做官.

孝南区19259517229: 孔子论语中《阳贷》篇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什么意思 -
吉呢替巴: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①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注释】 (1)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 (2)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 (3)群:合群. (4)怨:讽谏上级,...

孝南区19259517229: 关于孔子的一个故事名字~~~~~~速度~~~~~~~~~~~~~~~~~~~~~~~~~~~~` -
吉呢替巴: 【原文】 『17.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

孝南区19259517229: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
吉呢替巴: 孔子不见的见字活用,使动用法,孔子不使之见.

孝南区19259517229: 读书看到一句话说:“孔子轻羊货”.我想请问“羊货”是何许人也??
吉呢替巴: 阳货当时是位权臣,孔子看不惯他.但阳货去见孔子并给孔子送了礼.孔子虽然讨厌他,却认为“来而不住非礼也”,于是他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决定在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他,这样既避免了和阳货见面,又做到了有礼.谁知道,孔子很倒霉地就在路上碰见了阳货.阳货于是居高临下地批叛了孔子的学说,孔子也乐呵呵地敷衍附合,并未争辩,懒得对牛弹琴.孔子大度友善的形象跃然纸上. 他在论语第一篇里就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们不了解我我不生气,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有谁能真正做到?你的苦心没有人了解,你的满腹经纶没有人看到,你能做到不愠吗?当然没错 可以有不同的观点 说没错行 也可以说有错

孝南区19259517229: 阳货欲见孔子
吉呢替巴: 时涂(同“途”) 知(同“智”) (同“伺”) 等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