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项羽的十万兵力,却打不赢垓下之战?

作者&投稿:茶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巨鹿之战项羽率领5万楚军,破釜沉舟大破秦军40万。彭城之战,项羽率领3万楚军大破刘邦56万联军。这两次战役放整个中国战争史上都是辉煌的存在。但为何垓下之围时项羽还有十万大军却破不了以韩信为主的30余万大军呢?

垓下之战时,韩信已经把魏国、赵国、韩国、代国和齐国的军事大佬全部给消灭掉,剩下的英布、彭越也已经投靠刘邦,在这种背景下,进攻项羽的军队已经不再是当初的诸侯联军,而是由刘邦直接或间接统率的汉军,相当于是以六国之力量进攻项羽一国。垓下之战项羽虽有10万之众,却是耗尽元气的疲敝之师。而刘邦前来支援的各路人马比如韩信、彭越基本都在养精蓄锐,二人在得到刘邦封地许诺后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此消彼长之下,项羽失败在所难免。

从彭城之战到垓下之围,楚汉整个政治、军事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彭城之战时,楚军正值鼎盛时期,兵多将广,文有范增,武有季布、钟离昧、龙且等猛将助阵,此时的天下宰是谁?不是别人正是项羽,这是深入人心的,就是刘邦的士兵也是这么认为的,包括刘邦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刘邦攻破彭城,是建立在海市蜃楼上的阴谋诡计,是没有根基的,那五十六万大军不过是十八路墙头草诸侯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所以,当项羽率领三万精骑杀回来的时候,不管是地利,还是人心都立刻恢复了回来,什么是脚踏实地的实力,这就是!那些乌合之众自然一哄而散,而刘邦此时根本就不是天下宰项羽的对手,自然败下阵来。

垓下之战,此时距离项羽分封天下已经五年过去了。这五年,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首先是那分封的的十八路诸侯,到亥下之战前夕,除了个别的没有什么影响力的之外,基本都让韩信扫掉了。也就是说,项羽在灭秦之后的那个分封已经没有了,那么项羽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天下主宰的实力,空留了一个霸王的虚名罢了;加上项羽太过自负,刚愎自用,不愿分利给别人。韩信、陈平、黥布等人都曾经是项羽的手下,但是后来一个个地都离开他去投奔了刘邦,也正是这些人在楚汉战争后期把他置于了死地。五年来,他手下能用的文臣武将是越打越少,越打越没有了,英布反了,范增死了,龙且被淹死了,项羽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一个连给他卖命的人都不愿分利的人,就别说对待老百姓了,必然导致民心大失。

而在这五年楚汉争霸中,汉军虽然屡次失败,但很快就能恢复过来,接着抗衡,那是因为刘邦的政治工作做得好,得到百姓的认同和拥戴,兵员得到补充,而韩信,彭越皆为汉王所用,天下民心士气此时已经易手!反观此时的项羽,军队疲惫不堪,能带兵的将领几乎损失殆尽,民心不在,正如张良分析的那样,“汉有天下太(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此时不趁楚军疲惫攻击他,等他养好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所以刘邦宁可撕毁和平协议也要打这一仗,终于在垓下之战中击败楚军,项羽兵败自杀!



垓下之战是项羽的最后一战,也是项羽必败的一仗。

垓下之战严格说来是楚汉双方鸿沟对峙的延续,四年的楚汉战争,项羽和刘邦对峙的前线基本上在鸿沟一线,鸿沟离刘邦的大后方较近,离项羽的大后方较远,并且项羽的后方还有彭越在打游击战,影响到项羽一方粮食的供应。

而刘邦一方的大后方是关中以及巴蜀,这里清一色是刘邦所控制地盘,也效忠于刘邦,而且在当时也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刘邦的后方更稳定,更富庶,众所周知,打仗就是打的后勤和实力,刘邦的后勤和实力远远大于项羽。

所以在四年楚汉战争中,尽管项羽在军事上占据了优势,但是刘邦却因为实力强劲,后方源源不断有兵员和粮食补充,尽管刘邦总是被打败,但在战略上,刘邦并没有丢失土地,双方仍然在鸿沟对峙。

最终项羽的粮食出了问题,或者说由于彭越的骚扰和刘邦政治攻势,项羽无法支持继续和刘邦打仗的实力,于是选择和刘邦签订和平协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沟协议,然后项羽就开始退兵。

但是,刘邦却听从了张良的建议,率军开始追击项羽,结果又因为打仗不是项羽的对手,刘邦与项羽又在固陵对峙,然后刘邦开始召韩信、彭越、英布等人以及自己直属的其他汉军部队一起围攻项羽,项羽面对四面八方的敌人,只能退到垓下固守。

这个时候天下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项羽的政治盟友不是被消灭,就是被策反,比如韩信在北方开僻第二战线,消灭了代国、赵国、齐国,逼降了燕了,还消灭了项羽的直接手下龙且,韩信和灌婴的军队逼近了项羽西楚国的都城彭城。

再比如项羽手下的英布被刘邦策反,西楚国的大司马周殷投降刘邦,刘邦从西、北、南三个方向对项羽形成合围,这种合围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而且还是政治上,项羽的西楚国随时面临刘邦及盟军的进攻,而且在政治上,支持项羽的人越来越少。

被包围在垓下的项羽,粮食早就短缺了,补给也没有了,而且大后方不断受到刘邦的威胁,垓下之战时,项羽的都城彭城被灌婴攻破,韩信和灌婴的联军正在南下,项羽唯一的退路就是向东,唯一安全的地方只有江东和鲁地了,除此之外,其他地方全部归顺刘邦。

项羽这仗没法打了,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项羽都处于被包围的境况,垓下汇集了刘邦的70万联军,还有韩信这样战无不胜的将军,在政治上,项羽处于刘邦同盟的包围,没有人来救他,这是项羽孤军奋战的一幕。

尽管项羽很英勇,首战打了个反击,但是由于汉军人太多了,最终项羽还是失败了,退回垓下城中,晚上的时候,四周响起了楚歌,项羽手下多是楚人,楚歌的响起,击碎了项羽和楚军最后的心理防线,都以为整个楚地全部被刘邦占领,而丧失了斗志。

所以当天晚上,项羽就决定放弃,他带着800精锐骑兵准备突围,而把近10万步兵丢下不管了,这一出逃预示着项羽最后的失败,800骑兵跟着项羽一起逃,逃到最后人越来越少,不是战死,就是投降了汉军,到最后只有26个人,再到最后只有十几个人了。

最终项羽也选择了自杀,而不是逃到江东,因为他明白逃到了江东仍然免不了一死,而且还会拖累江东百姓,最重要的就是项羽认为这是上天不帮他的原因,他不止一次说了这样的话,最终自杀于乌江边上。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的最终战,为楚汉争雄划下了的一个句点。随着霸王项羽自刎,大汉的时代来临了。至于项羽能在彭城之战中以三万骑兵击溃刘邦五六十万人马,却在垓下之战中手握十万兵力而不能胜呢?

一、敌众我寡

       首先古代作战并不是一定靠兵力取胜的,以少胜多的案例不少,但是在绝世名将的对决中,以少胜多例子就很少了。虽然项羽有十万兵力,而且项羽也是用兵大师,纵观其各大战役,无不体现出其出色的指挥意识和用兵之道,但是架不住对面更多,诸侯联军兵力有60万,兵力比达到惊人的6:1,而且负责总指挥的还是兵仙韩信,这要是打输了韩信估计也不会被称为兵仙了。

二、‘不讲武德’搞偷袭

      垓下之战完全是不在项羽计划中的战争,而是被迫应战的,根本没有做好战斗的准备,包括楚地都不同程度的松懈下来,有心算无心,自然很难赢。项羽带兵前来是和刘邦谈判的,所带兵马虽然精锐但是不多,在完成谈判,签署鸿沟和议之后,双方以鸿沟为界,划分天下。于是项羽开始率军后撤回楚地,是刘邦在张良、陈平的劝说下,撕毁条约,联手的各个诸侯“不讲武德”埋伏偷袭项羽。

三、四面合围、粮尽无援

       战争爆发时,英布背叛截断楚军归路,断绝粮道,伙同汉将刘贾攻杀楚地,攻下寿春,屠尽城父军民。镇守南线的楚军大将司马殷也背叛,攻占楚地,北上狙击。刘邦率本部二十万大军东出固陵。彭越自北封闭,南下攻楚,韩信率军三十万,从齐国出发,攻打彭城,直奔项羽的老窝。五路大军从各个方向将项羽包围,同时割裂了项羽和楚地的联系,最终将项羽包围在垓下。楚军和联军鏖战多时,粮草已尽,忍饥挨饿,没有补给,加上天气寒冷,战力难以发挥,四面楚歌一出,士气崩塌,反观联军粮草衣食充足,士气高涨,面对这种阴谋和劣势,换谁来也是打不过的。

       最终项羽只能无奈突围,十余万楚军被斩杀八万,最终突出去的项羽又被田父欺骗,污染沼泽湿地,被汉军追上,纵然如此项羽最后依旧杀出了重围,最终不肯一人过乌江于江边自刎,时年31岁。面对这种困境,还能突出重围,有机会回到江东重整旗鼓,在某种程度上韩信已然算是输了。

       

        



在很多人看来,项羽能以三万兵力打赢彭城之战,却以十万兵力败于bai垓下,主要原因在于韩信用兵入神。换句话说,项羽能打赢彭城之战,那是因为刘邦当时没有用韩信,后来在垓下之战中全歼项羽,完全归功于韩信十面埋伏。但真实原因,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两场战争的战略目的不一样,刘邦当时进攻项羽的老巢彭城,并没有计划一举将项羽击溃,事实上也不可能,因为当时项羽的军事主力在齐国故地,而不歼灭项羽的军事主力,占领再多地盘也没用。

事实上,当时刘邦大举东征的目的,更多的是打破项羽的战略计划。

项羽当时的战略计划,就是先把六国故地征服了,然后集中六国故地的力量,去攻打秦国故地的刘邦。在这种背景下,刘邦在没有彻底歼灭章邯之前,就果断大举东征。事实也证明,项羽虽然取得了彭城大捷,但他征服六国故地的计划完全被打乱,因为后面他的军事主力被牢牢牵制在荣阳一线,这才有韩信开辟第二战场的机会。

其次,两场战争的军队成分不一样。彭城之战,表面上看刘邦有五十多万大军,但问题是,这五十多万军队更多是一种联盟关系,换句话说,当时和刘邦一起来攻打项羽的大佬,并不是刘邦的小弟,他们只是觉得项羽势力太大,所以和刘邦联手对项羽进行一次打击。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的合作关系是很脆弱的,因为项羽实力强大时,他们自然会帮助刘邦打项羽,但刘邦实力强大时,他们则会帮助项羽打刘邦,如果两个人的实力差不多,他们则坐在旁边观战,总而言之,绝不让一家独大。

所以刘邦在攻下彭城之后,各路诸侯就开始反过来遏制刘邦的势力,或者开始磨洋工,所以当项羽回师救援彭城时,能够轻而易举击败刘邦。但等到垓下之战时,韩信已经把魏国、赵国、韩国、代国和齐国的军事大佬全部给消灭掉,剩下的英布、彭越也已经投靠刘邦,成为刘邦的小弟,在这种背景下,进攻项羽的军队已经不再是当初的诸侯联军,而是由刘邦直接或间接统率的汉军,并且是以六国之力量进攻项羽一国,项羽自然只能选择乌江之刎。



西楚霸王项羽以赫赫军功名扬后世,尽管他仅仅活了30岁,其中真正的军事生涯只有短短八年,但大小凡70余战,基本上无往而不胜。

其中,既有以一当十大破秦军主力的“巨鹿之战”,也有三万骑兵大破五十万汉军的“彭城之战”。

前者,彻底击败秦军北部军团主力,迫使章邯选择投降,间接宣布了秦朝的灭亡。

后者,半日之内以3万骑兵击溃汉军56万之众,汉军几乎全军覆灭,刘邦仅带10余名骑兵突围而逃,其父、其妻皆被楚军俘获,被迫“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

然而,仅仅隔了三年不到,项羽就遭到了人生最大的惨败——垓下之战,最后全军覆没,身死国灭。

从军队数量对比上来看,巨鹿之战,5万楚军VS20万秦军;彭城之战,3万楚军VS56万汉军,垓下之战,则是10万楚军VS30万汉军。

为何同样是以少击多,垓下之战会出现完全不一样的结局呢?

这是因为,项羽的对手变了,彭城之战的汉军统帅是刘邦本人,而垓下之战的汉军统帅则是秦汉之际的另一个战神:韩信。

2

那么,为什么军队越多,越难带呢?

因为管理水平,是一个组织判断能力、严密度、纪律性、信息沟通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的汇总。

管理者水平高的,像韩信,自然是“多多益善”。

而水平一般的,比如刘邦,到了一定范围之后,就会遇到瓶颈,发挥不出人多的优势,还可能会一团糟。

彭城之战正是这样的一个典型的管理学失败典型:

这场战争爆发于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乘项羽伐齐,并在城阳陷入苦战之际,率五诸侯军约计五十六万人,进攻楚国都彭城,当时的彭城守兵寥寥,所有精兵猛将,都随项羽伐齐,只剩老弱数千留守城中,听说刘邦军进城,纷纷逃散。

可以说,此时的项羽陷入人生最大的危机:两线作战(齐国尚未平定)、后方沦陷(都城失陷),盟友背叛等状况。

面对如此险恶的政治,军事环境,项羽除了速战速决,已经毫无后路可退。

为此,项羽制订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他没有在刘邦重兵布防的彭城的北面东面采取军事行动,而是用大部队继续攻齐国作为迷惑敌人的“正兵”,自己只带3万兵力为奇兵用,从彭城西面的萧县偷袭敌方的后翼,利用速度和出其不意,打了刘邦一个措手不及。

结果是汉军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被项羽杀得片甲不留全军覆没。

可见,刘邦尽管统帅60万大军,却不能将发挥人数多的优势,反而被人数所累,既无法判明项羽主攻方向,又不能布置完善的防御体系。

所以,“彭城之战”中,项羽的军事指挥艺术远远超过刘邦,取得胜利也就不足为奇。

3、


反观项羽,“彭城之战”后的四年拉锯战中,项羽低下的政治能力表露无遗,刘邦能借助英布、韩信、彭越三个人的能力,项羽却有萧何那样的帮手,没有持续稳定的后勤供应,从楚国到荥阳前线的运粮道路还多次被彭越切断,造成项羽在刘邦和彭越两头之间疲于奔命。

最后,在垓下之战前,项羽其实已经陷入绝大被动,被迫主动求和。

项羽没想到刘邦撕毁条约,但后悔已经没用,十万大军没有了军粮,灌婴又带领军队一路从齐国打到了长江岸边的广陵(今扬州市),随后又掉头北上攻占彭城。

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将进入九江地区,诱降了守将、楚大司马周殷,随后合军北上进攻城父(今安徽涡阳东)。

邦也由固陵东进,形势对楚极为不利,项羽被迫向东南撤退。十二月,五路汉军在垓下将向江南撤退的十万楚军层层包围。

时的刘邦,没有再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继续放手让韩信指挥大军,于是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主力,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

战斗中,韩信设置了一个像汉尼拔在坎尼战役那样的口袋阵:

韩信先佯败,项羽十万精骑兵追杀过来,一看是刘邦的中军,兴奋不已,于是一头钻进口袋。

结果韩信让左将军和右将军两路精兵掩杀,反过来把霸王的骑兵队伍截断。

一直盼望着和刘邦堂堂正正打一场野战的项羽,就这样败了。

当天晚上,汉军夜间高唱楚歌,楚军士气崩溃。

项羽

眼见大势已去,便乘夜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天明以后,汉军派遣五千骑兵追击,最终在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将项羽及其最后的28名骑兵团团围住。

最后自刎而死,年31岁。




项羽当年真的无路可走了吗?非要自刎才行吗?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千年一出的战神,是勇战派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一生大小七十多仗,除了垓下之战项羽输了,其余所有战役项羽都赢了,就算是垓下之战,那也是刘邦集中了当时整个天下所有的反项羽势力组成同盟,依靠强大的兵力优势、后勤优势、政治优势,同时利用了千年一出的兵仙韩信,才打败了项羽,可见击败...

...四面楚歌可以说是仅仅用歌声就战败了项羽的十万大军?
项羽十万大军战败不仅仅是因为四面楚歌,这歌声只是个诱因,主要原因我认为有这样几点:一、项羽不得民心。四面楚歌,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来形容人们...

十里埋伏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秦朝末年,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雄霸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到垓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项羽的十万之众。深夜,张良吹箫,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项羽率八百骑兵连夜...

韩信在垓下用50万人打败了项羽的十万人算厉害吗?
背水一战 韩信领导指挥的“背水一战”堪称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军事战役中的典范。此场战争中韩信统领汉军3万打败了赵国20万大军。赵军盘踞井陉口,居高临下轻松便可防守。韩信命令将士背靠大河布下军阵,地理条件和兵力方面,均不占优势。赵军主帅陈余是个脑残➕性格急的家伙,他不听大将陈左车的...

项羽在垓下之战还有10万大军,怎么只带了800人逃亡?
韩信、英布,在来垓下之前,已经攻取了彭城、寿春等地,项羽长江以北的地盘大部丢失!更要命的是:负责南方军政的周殷叛变,项羽军附近已经没有任何可以期待的补给了!死守下去,不但没有希望,还分分钟饿死!更要命的是,由于英布、韩信参战时,带来了原楚军部队(如周殷带来的九江兵),他们给楚军...

垓下之战,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各是多少
汉军:七十万;楚军:十万。汉军五路大军、合计近七十万之众,形成从西、北、西南、东北四面合 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率十万楚军向垓下后撤。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灌婴引兵进占彭城,同时攻下楚地许多地区。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将进入九江地区,诱降了守将、楚大司马周殷,随后...

垓下之战还有10万大军,项羽为何只带着800精锐骑兵逃亡了?
其二就是兵疲食尽。在过去的八年时间里,项羽一直在打仗,楚军基本是时时刻刻在准备战斗,好不容易反秦成功了,项羽又开始平定诸侯叛乱以及楚汉之争。长此以往,楚军确实疲乏了,很多人实际上已经不愿意打仗,他们想回到家乡去,并不愿意总是这样没完没了的打仗,而且随着诸侯的叛变,项羽疲于应付,...

垓下之战还有10万大军,为何项羽只带800精锐骑兵逃亡?
在垓下战争打响之后,深知项羽优势的刘邦和韩信二人,为了能打败项羽,先用二十万大军堵着其退路,又用五十万大军,以连环阵的方式,防止项羽突袭。勇猛善战的项羽,集中楚军精锐,正面突围,竟然直接冲破汉军多道防线。然而,汉军的防备是十分充足的,这让垓下几乎都成了楚军的伤心之地。虽然项羽兵力强悍...

垓下之战项羽却为何没能上演彭城之战的奇迹?
彭城之战和垓下之战,分别是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对决。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精兵击溃刘邦五十六万诸侯联军,斩杀将近三十万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而垓下之战,项羽十万兵力对刘邦四十万联军,最后却全军覆没。前后短短四年,剧情就彻底逆转了。这是和两场战役当时的政治背景,项羽和...

项羽的十万军队为什么只带八百出逃
首先,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至垓下之战时已经进入到楚汉战争的末期,当时从荥阳、固陵、广武前线退下来的楚军是否还有“十万”很难确定(多数人的观点是不足十万)。其次,当时的形势已经对项羽十分不利。楚汉两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已经呈现一边倒的态势,汉军的(参与垓下之战的)总兵力超过60万,楚军则...

宣武区17721468255: 战神项羽三万兵力能打赢彭城之战,十万兵力为何打不赢垓下之战?
兆昆岩龙勃: 战神项羽三万兵力能打赢彭城之战,十万兵力为何打不赢垓下之战?这个问题实际上非常简单.首先这两场战役发生时间一前一后,地点一个在楚国都城,一个是江边垓下.彭城之战是发生在项羽率军平定齐地田荣之乱时,刘邦率军进攻楚国都...

宣武区17721468255: 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为何会战败于垓下?
兆昆岩龙勃: 项羽有勇无谋,在他身边的亚夫范增就是因为项羽的多疑,而死得,所以谋士们都投向了刘邦那边,这就导制战败于垓下

宣武区17721468255: 项羽为什么战败了? -
兆昆岩龙勃: 1、楚汉战争刘邦正面抗击项羽,彭越绕到想与后方实施游击战,不断骚扰偷袭,韩信千里奔袭实施反包围,加上刘邦齐邀把路诸侯共破项羽,其实那时候项羽的总兵力已经不占很大优势了,而且又四面受敌,其实很狼狈. 2、垓下之战的时候...

宣武区17721468255: 垓下之战明明还有10万大军,为何项羽只带800精锐骑兵逃亡? -
兆昆岩龙勃: 因为当时是为了逃命,毕竟人少的时候目标小,逃跑比较容易.但是也是由于项羽其实还是比较刚性之人,尽管当时逃跑了,但是可能并不是他所想的.因此尽管当时带着800精锐逃跑,但是之后还是觉得有愧于江东父母,因此最下选择了自刎...

宣武区17721468255: 项羽40万大军怎么会输给刘邦10万大军呢 -
兆昆岩龙勃: 好像你说反了 应该是刘邦40万 大军输给了项羽的十万大军,故事发生在诸侯叛楚时候,当时刘邦领着各路诸侯的40万大军进过 项羽 领着十万大军会刘邦,四十大军被项羽杀的打败,书上说 汜水都被阻塞了

宣武区17721468255: 项羽为什么败了 -
兆昆岩龙勃: 刘邦与项羽争霸,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喜登九五.其中胜败缘由,两千年来一直受人关注.其原因说穿了也很简单:刘邦之前,统治者必然出身贵族豪门,血统的重要性胜于其他一切,投胎不巧一点办法也没有;而从刘邦开始,中下阶层的人们...

宣武区17721468255: 楚霸王项羽是怎样兵败垓下的 -
兆昆岩龙勃: 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和韩信率领汉军攻打关中,不到三个月的工夫,就占领了关中和河内的大片土地.由此,楚汉之争开始了.到了公元前202年,经过几年的战争,由于刘邦用人得当,项羽过于刚愎自用,刘邦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了.成皋...

宣武区17721468255: 项羽为什么会败给刘邦?
兆昆岩龙勃: 第一 不善用人,疑心大,比如范增就因为他的疑心而得不到重用. 第二 不善采纳意见,比较固执. 第三 比较自大,不把刘邦放在心上,认为他不足为虑. 第四 感觉有点心软,比如鸿门宴那杀刘邦的大好时机居然被他错过.

宣武区17721468255: 《垓下之围》中司马迁认为导致项羽最终败亡的原因是 -
兆昆岩龙勃: 刚愎自用,缺失人和

宣武区17721468255: 楚汉战争项羽是怎么败的?详细说一下… -
兆昆岩龙勃: 中了刘邦的十面埋伏,看看十面埋伏这个成语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