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的根本都包括哪些?为什么要对其顶礼

作者&投稿:甘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修行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原理是什么?~

出离心是解脱的根本,菩提心是解脱的根本。 不管修什么法,不管念佛念咒,还是念经参禅持戒,
没有出离心就没有解脱,没有菩提心就不可能成佛。 师兄请看以下法师的开示。 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济群法师回答这一问题,必须明了学佛的重点在哪里。佛法是心地法门,整个学佛过程,正是从了解心行到改变心行的过程。
我们的心好比土地,每个起心动念则是播下的种子。在生命延续过程中,我们有过许多想法,也做过许多事情,这些所思所行很快会成为过去,但内心留下的种子却将在未来继续作用,影响生命的发展轨迹。其中,有善的种子,也有恶的种子;有烦恼种子,也有解脱种子。当善的种子萌芽时,当我们生起爱心、慈悲心时,当下就是安乐的,周围的人也能感受到这份安乐。反之,当恶的种子作用时,当我们生起贪心、嗔心、嫉妒心时,当下就是痛苦的。一旦将这些贪嗔之心表现出来,周围的人也会受到伤害。
正是这种心的相续,决定了生命的现状及走向。为什么我们内心充满烦恼,充满痛苦?就因为其中有太多不良种子。这些种子又会不断制造心灵垃圾,使内心成为一个充满污垢的垃圾场。如此,痛苦就在所难免,沉沦也在所难免。所以说,烦恼乃至轮回都不是外在的,而是来自我们内心,是心在操纵这一切,也是心在决定这一切。如果我们想要远离痛苦,就要从因地予以断除。
学佛是耕耘心田的过程。当年,佛陀曾来到农庄托钵,有位正在耕种的婆罗门质问道:“我们努力耕种才有收获,你们为何不去劳作?”佛陀回答说:“长者,我也是耕耘的农夫!” 婆罗门不解:“我从未见过沙门在田间劳作,何出此言?”佛陀向他解释说:“信心为种子,苦行为时雨,智慧为时轭,惭愧心为辕,正念自守护,是则善御者。如是耕田者,不还受诸有(《杂阿含经》卷四)。”轭和辕,是驾驭牲口的配件。诸有,为众生果报,有因有果故谓之有,包括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总称诸有。如果我们能以对三宝的信心为种子,以修行进行灌溉,以智慧和惭愧驾驭心行,以正念作为守护,才是善巧的耕耘者。这样的耕耘者,将不再招感轮回果报。
以信心为种子,代表我们对信仰的选择,也就是以三宝作为人生的究竟归宿。然后,还须通过观察修和安住修,使种子在内心扎根。否则,佛法对我们永远只是一种学理,一种说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人虽然也自称为佛教徒,也常常敬香礼佛,可佛法对他们的生活却丝毫没有影响,所作所为依然不会超出固有的观念和习惯,这种学佛是不会产生效果的。就像农夫,如果不在田间播种,不去努力耕耘,即使天天到地里走一圈,看一遍,甚至日以继夜地守在那里,可能有收获吗?菩提心的修行也是同样。如果不发起菩提心,不在内心播洒菩提种子,未来怎么会结出菩提之果?

佛说出生菩提心经一卷
大隋北印度三藏闍那崛多译

复次何者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复教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既令彼住。复为人说如是经典悉令受持。亲近如是富伽罗等承事供养。若有来者及不来者。亦悉恭敬亦生随喜。如此解脱自利利他。为多人利益故。为多人安乐故。怜愍世间利益安乐诸天人等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以何义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上更无有胜可求。是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第五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发菩提心者,所谓拔济苦恼诸众生故发大悲心;平等福佑诸众生故发大慈心;除灭众生诸苦蕴故发安乐心;为息众生不善心故发饶益心;救护怖畏诸众生故发哀愍心;舍离执着障碍法故发无著心;普遍法界诸佛刹故发广大心;等虚空界无不往故发无边心;见一切佛妙色身故发无垢心;观三世法智无尽故发清净心;为欲普入一切智智甚深海故发大智心;发如是等种种心故是名菩萨发菩提心。”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慈 悲
慈:予乐
悲:拔苦

利他心,慈悲心,这些既是菩提心的根本,也是菩提心本身,,《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发菩提心为使众生都能发菩提心,既是自身的根本,也是众生的善缘,所以顶礼,但有的众生见人顶礼发菩提心因为自身业力原因狐疑不信,甚至嘲笑而造下罪业,为不让这部分众生在多造罪业,所以时常在人多地方顶礼菩提心者应该有所抉择。


菩提心的根本都包括哪些?为什么要对其顶礼
利他心,慈悲心,这些既是菩提心的根本,也是菩提心本身,,《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发菩提心为使众生都能发菩提心,既是自身的根本,也是众生的善缘,所以顶礼,但有的众生见人顶礼发菩提心因为自身业力原因狐疑不信,甚至嘲笑而造下罪业,为不让这部分众生在多造罪业,...

菩提心有哪三种根本心?
1、直心。正念真如法,与真如本体相应,不与外界相应。反闻闻自性谓之直心,是菩提心的根本。2、深心。欢喜修行一切善行,戒律是善行之一,属自利的善行,切实修学,自生欢喜。3、大悲心。是利益一切众生之心,自利利他。菩提心在潜意识中创造的是求知欲,是一种欲望,其指向性变的模糊,不能专注...

菩提心要具备哪三心?
菩提心包括三心:1、直心 正念真如法,与真如本体相应,不与外界相应。反闻闻自性谓之直心,是菩提心的根本。2、深心 欢喜修行一切善行,戒律是善行之一,属自利的善行,切实修学,自生欢喜。3、大悲心 是利益一切众生之心,自利利他。

怎样提高心理素质啊
心理学小技巧

对心的理解
4.心为身形之主宰 《荀子·解蔽》认为心是形之君,是自我主宰的,不受外力控制。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进一步以君民关系来比拟心身的关系,从而更加突出心为身形主宰的观点。 秦汉以降的中国哲学家大都继承了先秦有关心的含义,并多有发挥,但心具有能知能思的特殊功能,即心主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为人之主宰的认...

佛教说的心是指身体的那个部位?
1、肉团心。肉团心是身体器官,它虽然是物质的,却是我们精神的依托、思维的依托,所以把它叫做心。2、缘虑心。遇到种种因缘、种种景象、种种境界,心有所思、有所虑,叫做缘虑心。缘就是对象,虑就是主观思维活动。主客观一经接触,就有思维活动。3、集起心。就是指八识心王阿赖耶识。集指八识...

菩提道次第广论下士道三根本九因相是什么
「三根本、九因相」;所谓三根本就是三种必然发生的定律,即(决定死、死期不定、死后唯有三宝才能保佑你,唯有善根才能利益你),而九因相即每种必然的定律中,又分别有三个理由,呈现出人决定在面对生死无常时所应有的信念。包括三层意思:出离心、菩提心和清净见(空性)。出离心,就是厌离三有,...

没信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最能提高自信心的办法是什么?
例如:女孩子通常化妆后,就会比较自信,男孩子通常戴上领带,穿上外套会比较有自信。这些都是自己的心理作用,觉得自己和别人比较起来,外表还不错,就会有自信。GOGO 加油 所以应该调节自己: 1.欲望少点, 2.攀比少点, 3.心态平衡点, 4.知足常乐多点 , 5.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不...

如何观察心的本性?
理解与体会是不一样的,在出离心、菩提心、金刚萨垛的修法、曼茶罗的修法修得很好以后,这种感觉会是非常强烈的。因为证悟空性的条件都已经具备了,所以要证悟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反之,如果根本没有修好加行,纵然用心观察偶尔也会生起这样的感受,但由于基础不牢,所以在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天、两天之后,这种...

提心吊胆,恐惧,做什么都做不好的,真的
人有的时候,也应该怀有“敬畏”之心,不要“玩儿火”,这样才能够平安、长久。二,增加经验阅历。增加经验、阅历,多接触一些人、事、物,对人一定是有帮助的。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生活,应该多实践。对于陌生的事物、事情,人总是因为不了解而心生不安和恐惧。比如你第一次游泳,第一次骑车...

陆良县18356869085: 菩提心的根本都包括哪些?为什么要对其顶礼 -
薛峡芪龙: 利他心,慈悲心,这些既是菩提心的根本,也是菩提心本身,,《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发菩提心为使众生都能发菩提心,既是自身的根本,也是众生的善缘,所以顶礼,但有的众生见人顶礼发菩提心因为自身业力原因狐疑不信,甚至嘲笑而造下罪业,为不让这部分众生在多造罪业,所以时常在人多地方顶礼菩提心者应该有所抉择.

陆良县18356869085: 什么是菩提心 -
薛峡芪龙: 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就好了.

陆良县18356869085: 什么是发真正的菩提善心? -
薛峡芪龙: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详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

陆良县18356869085: 菩提心的本体是什么? -
薛峡芪龙: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佛法中常说的真心.其实真心的异名很多,比如:心、佛、佛性、真如、自性、涅磐本际、诸法实相等,它们都是指一事物,就是一切心识的本体.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常常说菩萨心就是菩提心,另外还有不觉悟的心,称之...

陆良县18356869085: 什么是菩提心,如何修菩提心 -
薛峡芪龙: 菩提心(बोधिचित्त,Bodhicitta)即是成佛的心.菩提,梵文为 बोध(bodhi),意译为觉.大乘佛教中,佛菩提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无上正等正觉.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为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为菩萨因行...

陆良县18356869085: 什么是发菩提心?怎么发菩提心? -
薛峡芪龙: Fw:殊胜菩提心 陈泉州 一菩提心总相 所谓菩提心是为利他而欲求成佛之心.{现观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一、菩提心的分类及其与修脉气明点的关系 从见地上分,有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就是观三界如...

陆良县18356869085: 菩提心是什么? -
薛峡芪龙: 我复制来的: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详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

陆良县18356869085: 五种菩提心怎么理解 -
薛峡芪龙: 云何是五种菩提? 答曰:一者、柔顺忍;二者、无生忍及三种菩提;于三菩提中,过二而住第三菩提.复有五菩提:一者、名发心菩提,于无量生死中发心,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为菩提,此因中说果;二者、名伏心菩提,折诸烦恼,...

陆良县18356869085: 佛教常说的“菩提心”是什么?
薛峡芪龙: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