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鱼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

作者&投稿:线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是和史实不同的?~

有很多地方都是不同的
具体举个例子:战役名称: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
夷陵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这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交战双方:孙权,刘备
指挥官:陆逊,刘备
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编辑本段]战役背景
曹丕废掉汉献帝后,建立了魏国,接着刘备和孙权也建立了两个国家。荆州之战,关羽和他儿子关平被吴王孙权杀害。刘备不听丞相诸葛亮和赵云的劝告,决定倾全国之力,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孙权在几次求和都大败的情况下,只好派出年轻的陆逊为都督,前去阻挡。
[编辑本段]战役起因
东吴孙权占领了荆州,破坏了刘备的隆中战略(《隆中对》说“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使刘备不具备统一的条件,刘备若想灭曹魏或者灭孙吴,依照《隆中对》来说,他都必须夺回荆州,否则他只能依靠蜀道难割据一方。刘备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帝业,还是报国仇家恨,他都必须夺回荆州,但是由于他过于急切的想夺回荆州,在蜀国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刘备就匆忙发兵了。
[编辑本段]战役内容
双方有几次交锋,都有胜负,后来陆逊采取防守的战略,坚守不出。这一战略打乱了刘备速战速决的计划。因为蜀国位于丘陵一间,运粮十分不方便,再加上当时的天气十分闷热,这使蜀军十分低落。于是刘备命令士兵驻守于树林茂密之处。并且将营地连看驻守,陆逊认为发动袭击的机会已经来迎。就发动了,火烧连营700里,打败蜀军接触了蜀军对威胁。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辖有长江南北八郡的战略要地荆州为曹操、刘备、孙权三方所瓜分。曹操占据南阳和江夏北部,孙权据有南郡和江夏南部,刘备则夺取了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公元210年,在刘备的请求和鲁肃的规劝之下,孙权又把位于长江北岸的战略要地借给了刘备。这样一来,刘备实际上就基本控制了荆州。不久,刘备又先后夺取了益州和汉中,历史上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就这样形成了。汉中和荆州是蜀汉的两个战略基地,从汉中可以北出潼关,攻打洛阳;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使蜀汉处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
处于长江中、下游的东吴政权,面对刘备势力的迅速发展,深感不安。只是由于当时双方合力抗曹尚是共同的战略目标,这一矛盾才暂时未曾激化。到了公元211年,孙权占据交州(今广东、广西)后,力量进一步扩大;而当时曹操正忙于兼并关中马超、韩遂势力,稳定后方,无暇南顾。孙权便趁这个机会向刘备索还荆州,而刘备则以“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为藉口拒绝归还。两国矛盾日趋尖锐,曾一度以兵戎相见。最后虽然达成了平分荆州的协议:以湘水为界,孙权占有江夏、长沙、桂阳,刘备据有南郡、武陵、零陵,但是两国间的矛盾并未真正消除。
公元219年,孙权乘蜀汉荆州守将关羽率军北攻襄阳、樊城,与曹魏大军激战不已,造成后方空虚之际,派遣大将吕蒙“白衣渡江”,袭占关羽的后方基地江陵。关羽闻讯后仓猝率军回救,结果兵败被杀,孙权遂占有了整个荆州。这样一来,孙、刘矛盾便全面激化,最终导致了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一个月后,刘备决定大举攻吴,企图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魏文帝曹丕见到孙刘联盟内部分化瓦解,不胜高兴,并乘机煽风点火,多方寻找机会以加剧吴蜀之间的矛盾冲突,好坐收渔人之利。蜀汉方面诸葛亮、赵云等绝大多数大臣、将领都看到了大举攻吴对蜀不利,因此再三规谏刘备不要出兵攻吴。但是,正在气头上的刘备丝毫也听不进这些意见。
至于孙权方面,在夺得了荆州之后,为了巩固既得利益,也不愿再加剧吴蜀之间的冲突,曾两次遣使主动向刘备求和,但均为刘备所断然拒绝。东吴南郡太守诸葛谨(诸葛亮之兄)也曾给刘备写信,向他陈说利害,希望刘备停止攻吴行动。刘备同样置之不理。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十多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率领4万多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同时又遣使向曹丕称臣修好,以避免两线作战。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本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乃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为了调动陆逊出战,刘备遣前部督张南率部分兵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所以吴军诸将纷纷要求出兵救援,但陆逊深知孙桓素得士众之心,夷道城坚粮足,坚决拒绝了分兵援助夷道的建议,避免了分散和过早地消耗兵力的行为。
夷陵之战陆逊反攻示意图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后来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千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但是此计依然未能得逞。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由于蜀军是处于吴境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故后勤保障多有困难,且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沮丧,放弃了水陆并进、夹击吴军的作战方针,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为此他上书吴王孙权说:交战之初,所顾虑的是蜀军水陆并进、夹江直下。现在蜀军舍舟就陆,处处结营,从其部署来看,不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就有了可乘之机,击破蜀军,当无困难。孙权当即批准了陆逊这一由防御转入反攻的作战计划。
陆逊在进行大规模反攻的前夕,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这次进攻虽未能奏效,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炎夏季节,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
决战开始后,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吴将朱然率军5000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了蜀军的退路。潘璋所部猛攻蜀军冯习部,大破之。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守御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出击、投入战斗。吴军进展顺利,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40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数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车、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刘备乘夜突围逃遁,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被吴将孙桓部追逼,几乎被擒,后卫将军傅彤等被杀。后依赖驿站人员焚烧溃兵所弃的装备堵塞山道,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
这时,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的归路为吴军所截断,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向曹魏投降。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陆逊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吴,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夷陵之战是刘备的最后一战,接近10万大军兵力,却大败于东吴陆逊。应该说这是真正确立三国三足鼎立的一战:吴国占据荆州,蜀汉保有西川,蜀吴联盟的削弱也减少了进入休养生息期(正处于曹操逝世曹丕称帝时期)的魏国受到的军事压力,基本确定了三方此后数十年的版图。蜀汉完全失去了军事要地荆州(汉中和荆州是蜀汉的两个战略基地,从汉中可以北出潼关,攻打洛阳;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使蜀汉处于对魏吴均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参战兵力大半战死或投降,众多将领谋士战死投降,国力损失巨大,进一步削弱了蜀吴联盟,这些也间接造成了之后诸葛亮和魏国纠缠数十年却总无功而回的局面,“出师未捷身先死”。夷陵之战大败与刘备的战术错误有很大关系,更是他人生最大的战略错误。“喜怒不形于色”的枭雄刘备又这么会出现这样的巨大战略错误呢?而且是不顾其最信任的诸葛亮赵云等旧臣的反对下发动这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敌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劣势的吴军一举击败兵力占有优势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至于刘备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
夷陵之战对于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对蜀汉来说,它大损国力,基本上毁灭了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策时制定的宏伟战略蓝图。对东吴来说,虽然打赢了战争,但是却进一步损害了吴、蜀关系,从战略上看,亦打破了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可能,给日后吴蜀两国的先后覆灭埋下了伏笔。
[编辑本段]战役分析
蜀军有近10万大军(演义中称70万),而孙给陆逊的兵力才5万,在后勤方面,蜀军派赵云督办粮草,所以不因为粮草而失败。刘备之所以失败,正因为他没有天时地利人和这3大忌讳:天时,他选择酷暑去攻打吴国,吴国做为防守国没什么,而作为进攻国方的蜀国,每天冒者烈日行军,这上士兵的时期和身体都慢慢衰弱。假如只单单是天时,蜀军还可以依靠士兵的数量取胜。但没了地利,为陆逊创造了偷袭的好机会。蜀军驻扎在树林茂密的地方,虽然靠近河流,但是也没有办法对抗吴军的进攻。最致命的是,刘备没人和,在出征前不听诸葛亮的劝告,在出征后又把智勇双全的赵云安排覆辙粮草。最后马良劝他不要驻军在树林茂密之处也不听,这使陆逊的进攻创造了很好的机会。所以刘备的失败是必然的。
[编辑本段]战役影响
蜀军在出征之前,不论兵力国力物力都不落后魏国。而且此时攻打魏国,可以借着“光复汉室”之名出师。蜀军败退后,全国的国力迅速衰退,而且由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当上了国君,这为将来的蜀国埋下了很深的祸根。

  历史上的三国演义和小说三国演义里面的内容差异:
  人物的字:张飞字益德,不是翼德;张松字子乔,不是永年。
  刘备破张宝:刘备以牛血破张宝妖法,实乃封建迷信。
  三英战吕布: 吕布在虎牢关是为孙坚所败,刘备等人并未参加伐董联合军.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华雄实际上是死于与孙坚部队的对抗中。
  十常侍:历史上十常侍乃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
  桃园结义:虚构剧情,刘关张只是情若兄弟,作者是为了突出下文三人的义薄云天而虚构的,真实的事情是,当时刘备招募乡勇,张飞和关羽去应募。
  著名兵器:名兵器如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青釭剑等为虚构。
  张飞鞭督邮:是刘备干的,因督邮拒见刘备,刘备大怒下杖打督邮,并不是张飞所为。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邮、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只有这十三家。
  马腾讨董卓: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
  曹操献七星刀:同样也是虚构,演义中曹操借献刀刺杀董卓未遂,《三国志》中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连夜赶回乡。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的名言原话应该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演义里描述别有用心,实为贬低曹操。
  孙坚之死:由于只带几名随从追击敌军,中了黄祖伏兵,中流矢死于岘山。
  董太后之死:董太后实为病死,并非何后毒杀。
  陶谦:陶谦为人与史实不符。
  关羽徐州诛车胄:也是刘备干的,并不是关羽所为。
  土山约三事:史实并无此事。
  左慈戏曹操:史书并无记载此事。
  衣带血诏:确有此事,但是马腾是一个带有强盗性质的军阀,攻打李郭不过是私人恩怨。
  赤兔马: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并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
  关羽诛文丑:文丑死于曹军乱军之中。可能是关羽、张辽或徐晃的士兵所杀。
  孙策之死:遭刺客暗算不治,刺客是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奴与门客,并非于吉的妖术致死。
  过五关斩六将: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没有经过五关,而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都不见史书记载。
  郭嘉遗计定辽东:虚构剧情,郭嘉暴毙而亡,年三十八,没留下任何计策,此计是曹操自己的计谋。
  关羽古城斩蔡阳:还是刘备干的,地点也并非古城。
  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不多,是作者为了在下文突出诸葛之智而极力描写的人物。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徐庶跟随刘备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及后更当上魏国重臣。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刘备干的,当时诸葛亮并未出山。
  诸葛亮火烧新野:历史上没有记载,为罗贯中杜撰。
  长坂坡赵云七进七出:历史上,赵云只是救出甘夫人与阿斗,但没有记载七进七出之事。
  长坂坡文聘战刘备:历史上应为曹操亲率的虎豹骑五千打败的刘备军。
  糜夫人跳井:正史没有记载。
  张飞怒吼长坂坡:正史并无记载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
  刘琮遇害: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更迁为谏议大夫。
  吴国太:虚构出的一个人物,孙权的母亲在甘露寺前早已病逝。
  舌战群儒:只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东吴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诸葛亮只是节使。
  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之战之后游说周瑜不成。
  太史慈之死:太史慈在207年就病逝,没有参加合肥之战。
  诸葛亮智激周瑜:应该是周瑜智激孙权。
  草船借箭:赤壁之战时并无此事,孙权于濡须坞之战中才曾有过类似草船借箭的事例。
  苦肉计:确有黄盖诈降,但苦肉计之事并无史料记载。
  阚泽:阚泽为东吴重臣,是受孙权尊重的人物,从未参与过军事行动。
  庞统献连环计: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孔明求东风:纯属虚构,是罗贯中为了夸耀诸葛亮的“神算”而添加进小说中的,和后面的七星灯续命一样,同为虚构,神化诸葛亮。
  赤壁之战:无论《魏书》还是《蜀书》都记载曹操是与刘备交战败退,孙权军确有参加此场战役,但难获全功。实为周瑜火攻在前,曹操烧船在后。
  华容道:刘备领兵追截兵败的曹操,但是去晚了,被曹操跑掉。
  南郡之争:没有发生,是周瑜死后鲁肃劝孙权将江陵借给刘备。借江陵(当时荆州被曹,孙,刘三人瓜分,孙权并没有“借荆州”),为了给曹操多一个强敌。
  关羽战黄忠:刘备征荆南,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
  孙刘联婚: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只是政治性联姻,不过在《烈女传》中确有描写她投江的记载。而且也不是周瑜出的主意,而是孙权自愿的。
  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未采用周瑜之美人计,只是自愿把妹妹嫁给刘备的。
  三气周瑜:史书记载了周瑜恢廓理智、大度友善的作风。而与诸葛甚至未曾见面,故三气周瑜纯属虚构。周瑜在伐蜀途中病死于巴丘而,并非被诸葛亮的才智气死。
  三江口卧龙吊孝:吊周瑜是庞统,不是诸葛亮。
  马超兴兵:正与史实相反,马超起兵在先,令其父马腾遇害。
  向曹操告密的小人物:秦庆童、苗泽不见史书记载
  张松献图:应为刘备询问张松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地图给刘备。
  落凤坡:该为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不是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
  马超战张飞: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小说中张飞和马超大战两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后被诸葛亮招降一事。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总指挥是刘备,法正参谋。
  计夺天荡山:纯粹虚构,所以也没法正出谋划策。
  定军山之战:夏侯渊阵亡于黄忠突袭,虽然确实是被黄忠所斩,但绝非像演义中所说的未及上马便被斩杀。
  曹操杀杨修:杨修并非在曹操撤兵前夕被杀,实际上是曹操撤兵后才杀的,在正史中并无曹操杀杨修后与蜀军再战,并被魏延射掉门牙险些丧命的事。
  五虎大将:刘备并没有封“五虎大将”,只封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分别为前,左,右,后镇东四大将。五虎大将是因为三国志中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的传记放在同一章,后世称为五虎大将。
  周仓、胡班:虚构人物,历史上没有记载。
  关羽单刀会:事实上是鲁肃在阵前邀请关羽讨论荆州的事情,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刮骨疗伤:刮骨疗伤确有其事,但主刀并非华佗,因为华佗在赤壁之战前就已经逝世,关羽中箭时,华佗死了十几年了,所以主刀医生是当时军队的军医。
  关羽麦城拒降:未有记载,是被擒后拒降被斩。
  玉泉显圣、追命吕蒙:玉泉显圣改编自唐代玉泉寺建寺故事,而吕蒙则是病死。
  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
  黄忠之死:黄忠病逝于220年,没有参加夷陵之战,更不可能被马忠射死。
  张飞:张飞应为美男子,且书画双全,有史书和雕像为证。
  关平:关羽长子,不是义子,随羽临军,三国志里只出现两次名字。
  关兴:弱冠(近二十岁)就因才高任侍中、中监军,文武双全,深得诸葛亮器重。于夷陵之战后数年死去。
  张苞:虽称早夭,但有留下子嗣张遵。
  刘岱:讨伐董卓的刘岱和曹操手下刘岱是两个人。
  乔国老:应该为“桥国老”,与乔玄并非一人。
  糜芳:未见逃回蜀营被凌迟处死情事,夷陵战后倒有随贺齐出征魏国蕲春地区的事情。
  吕布:曾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术效力,曾被封为徐州牧,后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年(198)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由于小说《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影响,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范疆、张达:同样未见孙权为了避免战争,将他二人押送回蜀国之事,他们投靠孙权后就再无下文。
  阚泽推荐陆逊:陆逊在荆州原本就是吕蒙的副手,吕蒙去世之后,自然是陆逊接管东吴西线防务。
  夷陵之战:吴军五六万,蜀军四万,并非以少胜多,不过蜀军确实士气较低。
  潘璋之死: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砍杀冯习等人,死于234年。
  马忠之死:历史上马忠没射死黄忠,有马忠被糜芳所杀的记载。
  白帝托孤:刘备临终是托孤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对诸葛亮说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此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后来李严筹粮不力,结果被诸葛亮贬为庶民。
  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所作的兵法图阵,不是神怪石阵、迷宫(另有一说为黄帝所作)
  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七擒孟获。但《汉晋春秋》及《华阳国志》中有说过“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而鄂焕、祝融、孟优、木鹿大王等都是小说所创作。
  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而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出祁山,其中五次战绩分别为:第一次因马谡违反节度,败于街亭;第二次配合东吴作战,攻陈仓不下,但在撤退中斩杀大将王双(出去陈仓之事,与演义基本相同);第三次攻取武都和阴平两郡成功,并击败郭淮;第四次大败司马懿;第五次司马懿不敢出战,但是诸葛亮病死(此役蜀军将国境线向前推进了很多,而后姜维北伐又一次推进)。
  姜维:姜维并没有战过赵云,也没有败过诸葛亮。而是因为马遵疑姜维等人有异心,于是,也乘夜随郭淮至上邽。姜维发现马遵已走,对遵无可奈何。姜维回到翼县,翼县吏民大喜,推举姜维去见诸葛亮。
  郝昭:推荐郝昭守陈仓的是曹真,不是司马懿。
  后出师表:非诸葛亮所做,是后人伪托的。
  司马懿与诸葛亮:诸葛亮头三次北伐时,魏军并非司马懿统领而是曹真。
  曹真:正史中的曹真可不是演义里那样的废物,不仅勇力非凡,其各方面也都很优秀,而且他和诸葛亮交手基本未占下风。
  失街亭:魏军总指挥为张郃,非司马懿。
  空城计:街亭战败后,魏军并未对蜀军进行追击。诸葛亮只是曾把西县的民众与粮草迁移而已。且当时魏军主将也非司马懿,真正空城计则是由魏武帝曹操,魏将文聘,蜀将赵云用过的。
  气死曹真:曹真病死于洛阳。
  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败:史书上未曾记载苟安此人,实际上这次北伐失败是因为李严因筹粮误时,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虚构这么一个小人物估计是罗贯中想显示这次司马懿是靠运气取胜
  火烧上方谷:诸葛亮大破魏军于卤城,司马懿仅以身还保营。《三国志》未提用何种战法大破魏军。陕西乡野传说与演义无大异;上方谷,一说葫芦谷,疑为卤城的浑称。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军相近时,蜀将姜维和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做势佯攻,司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军入谷然后发丧。当时在各地就传开了“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笑话。
  七星灯续命:演义虚构的,明显就不可能。
  魏延反叛:杨仪和魏延争权,魏延政权失败,魏延并无造反,是被杨仪诬陷的,
  姜维北伐:姜维北伐是十一次,不是九次,战绩为大胜2次,小胜3次,大小败各1次,平手4次。
  姜维兵败牛头山:纯属虚构情节,当时姜维还没有举行北伐。罗贯中为了再次显示诸葛亮的作用而虚构这次故事。
  姜维败邓艾:北伐中没有击败过邓艾,但是在魏攻蜀的一次战役中,姜维和邓艾打野战战胜邓艾。
  诸葛亮与姜维北伐的兵数:诸葛亮与姜维北伐出的兵数从来没有超过5万,更别说30万了。当时蜀国的兵数在10万左右,没有30万。且魏国的兵数也只是在60万左右。
  司马昭杀黄皓:蜀汉灭亡后就无黄皓记载。
  

 历史上的三国演义和小说三国演义里面的内容差异:
  人物的字:张飞字益德,不是翼德;张松字子乔,不是永年。
  刘备破张宝:刘备以牛血破张宝妖法,实乃封建迷信。
  三英战吕布: 吕布在虎牢关是为孙坚所败,刘备等人并未参加伐董联合军.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华雄实际上是死于与孙坚部队的对抗中。
  十常侍:历史上十常侍乃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
  桃园结义:虚构剧情,刘关张只是情若兄弟,作者是为了突出下文三人的义薄云天而虚构的,真实的事情是,当时刘备招募乡勇,张飞和关羽去应募。
  著名兵器:名兵器如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青釭剑等为虚构。
  张飞鞭督邮:是刘备干的,因督邮拒见刘备,刘备大怒下杖打督邮,并不是张飞所为。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邮、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只有这十三家。
  马腾讨董卓: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
  曹操献七星刀:同样也是虚构,演义中曹操借献刀刺杀董卓未遂,《三国志》中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连夜赶回乡。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的名言原话应该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演义里描述别有用心,实为贬低曹操。
  孙坚之死:由于只带几名随从追击敌军,中了黄祖伏兵,中流矢死于岘山。
  董太后之死:董太后实为病死,并非何后毒杀。
  陶谦:陶谦为人与史实不符。
  关羽徐州诛车胄:也是刘备干的,并不是关羽所为。
  土山约三事:史实并无此事。
  左慈戏曹操:史书并无记载此事。
  衣带血诏:确有此事,但是马腾是一个带有强盗性质的军阀,攻打李郭不过是私人恩怨。
  赤兔马: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并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
  关羽诛文丑:文丑死于曹军乱军之中。可能是关羽、张辽或徐晃的士兵所杀。
  孙策之死:遭刺客暗算不治,刺客是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奴与门客,并非于吉的妖术致死。
  过五关斩六将: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没有经过五关,而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都不见史书记载。
  郭嘉遗计定辽东:虚构剧情,郭嘉暴毙而亡,年三十八,没留下任何计策,此计是曹操自己的计谋。
  关羽古城斩蔡阳:还是刘备干的,地点也并非古城。
  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不多,是作者为了在下文突出诸葛之智而极力描写的人物。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徐庶跟随刘备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及后更当上魏国重臣。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刘备干的,当时诸葛亮并未出山。
  诸葛亮火烧新野:历史上没有记载,为罗贯中杜撰。
  长坂坡赵云七进七出:历史上,赵云只是救出甘夫人与阿斗,但没有记载七进七出之事。
  长坂坡文聘战刘备:历史上应为曹操亲率的虎豹骑五千打败的刘备军。
  糜夫人跳井:正史没有记载。
  张飞怒吼长坂坡:正史并无记载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
  刘琮遇害: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更迁为谏议大夫。
  吴国太:虚构出的一个人物,孙权的母亲在甘露寺前早已病逝。
  舌战群儒:只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东吴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诸葛亮只是节使。
  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之战之后游说周瑜不成。
  太史慈之死:太史慈在207年就病逝,没有参加合肥之战。
  诸葛亮智激周瑜:应该是周瑜智激孙权。
  草船借箭:赤壁之战时并无此事,孙权于濡须坞之战中才曾有过类似草船借箭的事例。
  苦肉计:确有黄盖诈降,但苦肉计之事并无史料记载。
  阚泽:阚泽为东吴重臣,是受孙权尊重的人物,从未参与过军事行动。
  庞统献连环计: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孔明求东风:纯属虚构,是罗贯中为了夸耀诸葛亮的“神算”而添加进小说中的,和后面的七星灯续命一样,同为虚构,神化诸葛亮。
  赤壁之战:无论《魏书》还是《蜀书》都记载曹操是与刘备交战败退,孙权军确有参加此场战役,但难获全功。实为周瑜火攻在前,曹操烧船在后。
  华容道:刘备领兵追截兵败的曹操,但是去晚了,被曹操跑掉。
  南郡之争:没有发生,是周瑜死后鲁肃劝孙权将江陵借给刘备。借江陵(当时荆州被曹,孙,刘三人瓜分,孙权并没有“借荆州”),为了给曹操多一个强敌。
  关羽战黄忠:刘备征荆南,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
  孙刘联婚: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只是政治性联姻,不过在《烈女传》中确有描写她投江的记载。而且也不是周瑜出的主意,而是孙权自愿的。
  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未采用周瑜之美人计,只是自愿把妹妹嫁给刘备的。
  三气周瑜:史书记载了周瑜恢廓理智、大度友善的作风。而与诸葛甚至未曾见面,故三气周瑜纯属虚构。周瑜在伐蜀途中病死于巴丘而,并非被诸葛亮的才智气死。
  三江口卧龙吊孝:吊周瑜是庞统,不是诸葛亮。
  马超兴兵:正与史实相反,马超起兵在先,令其父马腾遇害。
  向曹操告密的小人物:秦庆童、苗泽不见史书记载
  张松献图:应为刘备询问张松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地图给刘备。
  落凤坡:该为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不是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
  马超战张飞: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小说中张飞和马超大战两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后被诸葛亮招降一事。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总指挥是刘备,法正参谋。
  计夺天荡山:纯粹虚构,所以也没法正出谋划策。
  定军山之战:夏侯渊阵亡于黄忠突袭,虽然确实是被黄忠所斩,但绝非像演义中所说的未及上马便被斩杀。
  曹操杀杨修:杨修并非在曹操撤兵前夕被杀,实际上是曹操撤兵后才杀的,在正史中并无曹操杀杨修后与蜀军再战,并被魏延射掉门牙险些丧命的事。
  五虎大将:刘备并没有封“五虎大将”,只封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分别为前,左,右,后镇东四大将。五虎大将是因为三国志中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的传记放在同一章,后世称为五虎大将。
  周仓、胡班:虚构人物,历史上没有记载。
  关羽单刀会:事实上是鲁肃在阵前邀请关羽讨论荆州的事情,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刮骨疗伤:刮骨疗伤确有其事,但主刀并非华佗,因为华佗在赤壁之战前就已经逝世,关羽中箭时,华佗死了十几年了,所以主刀医生是当时军队的军医。
  关羽麦城拒降:未有记载,是被擒后拒降被斩。
  玉泉显圣、追命吕蒙:玉泉显圣改编自唐代玉泉寺建寺故事,而吕蒙则是病死。
  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
  黄忠之死:黄忠病逝于220年,没有参加夷陵之战,更不可能被马忠射死。
  张飞:张飞应为美男子,且书画双全,有史书和雕像为证。
  关平:关羽长子,不是义子,随羽临军,三国志里只出现两次名字。
  关兴:弱冠(近二十岁)就因才高任侍中、中监军,文武双全,深得诸葛亮器重。于夷陵之战后数年死去。
  张苞:虽称早夭,但有留下子嗣张遵。
  刘岱:讨伐董卓的刘岱和曹操手下刘岱是两个人。
  乔国老:应该为“桥国老”,与乔玄并非一人。
  糜芳:未见逃回蜀营被凌迟处死情事,夷陵战后倒有随贺齐出征魏国蕲春地区的事情。
  吕布:曾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术效力,曾被封为徐州牧,后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年(198)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由于小说《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影响,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范疆、张达:同样未见孙权为了避免战争,将他二人押送回蜀国之事,他们投靠孙权后就再无下文。
  阚泽推荐陆逊:陆逊在荆州原本就是吕蒙的副手,吕蒙去世之后,自然是陆逊接管东吴西线防务。
  夷陵之战:吴军五六万,蜀军四万,并非以少胜多,不过蜀军确实士气较低。
  潘璋之死: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砍杀冯习等人,死于234年。
  马忠之死:历史上马忠没射死黄忠,有马忠被糜芳所杀的记载。
  白帝托孤:刘备临终是托孤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对诸葛亮说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此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后来李严筹粮不力,结果被诸葛亮贬为庶民。
  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所作的兵法图阵,不是神怪石阵、迷宫(另有一说为黄帝所作)
  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七擒孟获。但《汉晋春秋》及《华阳国志》中有说过“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而鄂焕、祝融、孟优、木鹿大王等都是小说所创作。
  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而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出祁山,其中五次战绩分别为:第一次因马谡违反节度,败于街亭;第二次配合东吴作战,攻陈仓不下,但在撤退中斩杀大将王双(出去陈仓之事,与演义基本相同);第三次攻取武都和阴平两郡成功,并击败郭淮;第四次大败司马懿;第五次司马懿不敢出战,但是诸葛亮病死(此役蜀军将国境线向前推进了很多,而后姜维北伐又一次推进)。
  姜维:姜维并没有战过赵云,也没有败过诸葛亮。而是因为马遵疑姜维等人有异心,于是,也乘夜随郭淮至上邽。姜维发现马遵已走,对遵无可奈何。姜维回到翼县,翼县吏民大喜,推举姜维去见诸葛亮。
  郝昭:推荐郝昭守陈仓的是曹真,不是司马懿。
  后出师表:非诸葛亮所做,是后人伪托的。
  司马懿与诸葛亮:诸葛亮头三次北伐时,魏军并非司马懿统领而是曹真。
  曹真:正史中的曹真可不是演义里那样的废物,不仅勇力非凡,其各方面也都很优秀,而且他和诸葛亮交手基本未占下风。
  失街亭:魏军总指挥为张郃,非司马懿。
  空城计:街亭战败后,魏军并未对蜀军进行追击。诸葛亮只是曾把西县的民众与粮草迁移而已。且当时魏军主将也非司马懿,真正空城计则是由魏武帝曹操,魏将文聘,蜀将赵云用过的。
  气死曹真:曹真病死于洛阳。
  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败:史书上未曾记载苟安此人,实际上这次北伐失败是因为李严因筹粮误时,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虚构这么一个小人物估计是罗贯中想显示这次司马懿是靠运气取胜
  火烧上方谷:诸葛亮大破魏军于卤城,司马懿仅以身还保营。《三国志》未提用何种战法大破魏军。陕西乡野传说与演义无大异;上方谷,一说葫芦谷,疑为卤城的浑称。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军相近时,蜀将姜维和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做势佯攻,司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军入谷然后发丧。当时在各地就传开了“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笑话。
  七星灯续命:演义虚构的,明显就不可能。
  魏延反叛:杨仪和魏延争权,魏延政权失败,魏延并无造反,是被杨仪诬陷的,
  姜维北伐:姜维北伐是十一次,不是九次,战绩为大胜2次,小胜3次,大小败各1次,平手4次。
  姜维兵败牛头山:纯属虚构情节,当时姜维还没有举行北伐。罗贯中为了再次显示诸葛亮的作用而虚构这次故事。
  姜维败邓艾:北伐中没有击败过邓艾,但是在魏攻蜀的一次战役中,姜维和邓艾打野战战胜邓艾。
  诸葛亮与姜维北伐的兵数:诸葛亮与姜维北伐出的兵数从来没有超过5万,更别说30万了。当时蜀国的兵数在10万左右,没有30万。且魏国的兵数也只是在60万左右。
  司马昭杀黄皓:蜀汉灭亡后就无黄皓记载。


三国演义关羽博望坡军师用兵的描述
依然有部分地方政权会听从中央号令,比如三国的张杨,再比如北洋军阀时期便有许多地方政权没有明确的派系,以中央马首是瞻。所以一旦得到中央权力,在很多情况下就意味着获得许多倾向于中立的势力支持或者不介入,这对于天下之争是相当重要的,三国时期的曹操便占有这样的优势。自然,这也意味着,...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故事和故事的主人公
《三国演义》描述严颜后来成为黄忠的副将,跟随其出战,屡立功劳。 文天祥《正气歌》道尽了历代忠义之士的正气,其中四烈臣之首的严将军,指的是忠州人严颜。实际上,忠州正是得名于严颜将军和另一位将军巴曼子。唐太宗李世民因为巴严二将军的“意怀忠信”而赐名“忠州”。这是中国大地上唯一以“忠”命名的州县...

《三国演义》中对武将作战的描述符合历史事实的吗?
所以正说明了武将在军队中的作用,再说和人单挑的武将只有两种一种是好大喜功的武将,一种是想靠自身武力武功而成名的武将,在历史上武将之间单挑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军队士气低迷或军心不稳的时候才会使用单挑来提升士气稳定军心,所以三国演义里的单挑几乎没有一个是真实的。

解读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最经典事件
三国是中国东汉至西晋的历史时期。主要有三个政权:曹魏、蜀汉和东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打败,形成了三国的雏形。220年,曹丕篡汉称帝。他的名字是魏,他的历史是曹魏。三国的历史正式开始了。流传下来的故事也很有趣。伟大的传奇10:宛城血战一个鲁,两个赵,三个典韦,四个关,五匹马,六个张飞,...

三国演义
罗贯中,元末明初人 一百二十回 武圣又称关帝 貂禅 魏,蜀,吴 出场人物1300多个,描写了900多个 公元280年 7擒6纵 2 赤兔马,青龙偃月刀 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 卧龙-诸葛亮,风雏-庞统 苦肉计 小朋友啊,要知道这个啊,基础啊,考大学的啊 ...

三国人物介绍
《三国演义》中,描述了“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宴”,“水淹七军”等佳话,亦有“大意失荆州” ,“走麦城”等憾事!关羽有美须髯,万人之敌、忠义双全;好读左氏春秋,能诵读如流。投降曹营时,虽受尽礼遇,但仍心向刘备。为人善待士卒。更曾刮骨疗毒,事缘一次被毒箭射伤左臂,每...

《三国演义》读后感
仔细想想,在如此危难之时,诸葛亮这般的心境实在是令人钦佩,蜀国有诸葛亮,的确是如鱼得水。 《三国演义》读后感2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一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就在书中。故事...

速求三国的一些人物故事缩写!每篇百字左右
关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关羽(陆树铭饰)羽在涿郡(今河北涿州)遇上东汉政府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镇压黄巾起义。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刘备自称是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和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友爱异常,亲如兄弟。后世传说,刘、关、张三人曾在桃园结义。《三国演义》则“演...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主要人物,各用什么词形容
《三国演义》基本情节及主要人物 情节和主旨一、基本情节:全书描述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起,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此,其间一百余年的战争风云、历史波涛和政治旋涡。全书以蜀刘政权为中心,写出了魏、蜀、刘三国盛衰历史。全书分四大部分:(一)魏武挥鞭。从黄巾起义(群雄纷争)到曹操平定北方。(一至三十三回)主...

在三国演义中你欣赏那个人物,并简单的描述一下他的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你欣赏那个人物,并简单的描述一下他的故事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电视剧《王牌部队》有哪些槽点?匿名用户 2015-05-21 展开全部 诸葛亮躬耕陇亩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

宜川县15216475910: 《三国演义》与三国时期的史实有何区别? -
才若橘红: 《三国演义》三分真七分假

宜川县15216475910: 评价三国演义这本书与史实的不同500字作文急急急急急!!!! -
才若橘红: 三国演义是小说,是根据历史改编的. 比如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是孙策,也就是孙权的哥哥,而不是诸葛亮. 当年孙策带着船队,突然敌方开始射箭,孙策顺势收下. 还有,曹操在铜雀台落成当晚,喝酒写了《短歌行》,借着酒劲杀了师胥,这个人物,也是小说中虚构的.

宜川县15216475910: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 -
才若橘红: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

宜川县15216475910: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 -
才若橘红: 三国志是陈寿编写的历史史实的历史记述,内容比较准确,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基于包括三国志在内的等书籍传说进行加工而来的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小说,三国演义相比三国志个人主观色彩更多.

宜川县15216475910: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区别在哪? -
才若橘红: 何谓“演义”?“演义”者讲故事也.陈寿的《三国志》是考证,是讲史实,讲事件,讲年代的;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讲故事的.讲史实的讲严谨,讲故事的比行动,把道理寓于行动之中.

宜川县15216475910: 连续剧<<三国>>与<<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 -
才若橘红: 区别大了去了,《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所著的历史演义小说巨著,七分史实,三分虚构.连续剧《三国演义》是根据罗贯中的这部史诗巨作改编拍摄而成,剧情尊重原著,只在一些细节上加以改编,效果却不错,更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虽然以今...

宜川县15216475910: 根据三国演义谈谈 历史事实与文学作品中的联系与区别 -
才若橘红: 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是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一部小说,里面有些情节是不符合历史的,比如诸葛借东风是小说加进去的,真正的历史没有这段,但大部分历史还是很真实的.三国志是一部记载三国时期的历史事实,这部书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这里面主要是称赞曹操的,因为作者是晋朝的.

宜川县15216475910: 三国演义 和三国志在内容上 有什么不同?具体哪里描述的不一样 -
才若橘红: 这个怎么说呢,演义是小说,它是以蜀国为正统的,所以蜀国的人比较厉害,比如孔明!而三国志是以史实为主线,魏晋为正统,差别就很多了!

宜川县15216475910: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有什么不同? -
才若橘红: 不同之处如下: 1.成书时代作者不同:三国志是晋?陈寿所着、三国演义是明?罗贯中所着 2.两书性质不同:三国志是正史,纪传体、三国演义是小说,属于章回小说 3.两书编排方式不同:三国志因为是正史,所以是以人物为主要描述,如魏书...

宜川县15216475910: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区别在哪? -
才若橘红: 1.成书时代作者不同:三国志是晋?陈寿所着、三国演义是明?罗贯中所着 2.两书性质不同:三国志是正史,纪传体、三国演义是小说,属于章回小说 3.两书编排方式不同:三国志因为是正史,所以是以人物为主要描述,如魏书?武帝纪第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