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调歌头·明月几时》的全文

作者&投稿:那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学与音乐比较研究 琵琶行~

第一节主要介绍白居易,讲解《琵琶行》序言,通读全文,纠正字音等工作。第二节课开始串讲课文,重点讲解第二自然段中的音乐描写,串讲完第二段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然后让学生根据“前奏——轻重音交织——滑涩抑扬——高潮——尾声”的提示,对第二段进行分层次。在串讲第二段时,同样提到了在“银瓶乍破水浆迸”之前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句子在文学手法上的需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别时茫茫江浸月”和“唯见江心秋月白”等景物描写的句子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第三节课,前半节课重点在于讲解《李凭箜篌引》并让学生思考、讨论《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在音乐描写上的不同点。后半节课则在于简单地串讲《琵琶行》的第三、四、五段。
这样的文章重点不在翻译(教师不能纠结于一些字词的讲解),而在于理解和体会。所以,这样的文章对教师的语言感染力要求很高,没有好的语言感染力,不能用暗示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联想,是无法使学生体会到文章内在的魅力的,对琵琶女的遭遇,对白居易的现实,学生也就不会产生一丝的同情。教师的讲解要富有感情,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同情心,学生需要在教师的语言中读出同情,学生才能体会同情。这一点上,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不是做得非常好,虽然我尽量用语言去感染学生,但很明显,感染力不够,我能体会到学生已经知道要同情了,但我觉得程度不够,这个责任在老师。
在进行两篇文章音乐描写不同点的讨论时,我事先准备了大概六个要点,讨论并不热烈,这可能和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有关(需要脑子真正去思考,不是闭着眼睛就能瞎说),当然这并不出乎意料,我课前曾预计是有人回答,但回答不到点子上,然后我慢慢引导写出答案。但上课后的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10班有三个人回答了问题,答出了两个要点;1班有四个人回答了问题,答出了五个要点。

著名思想家嵇康他在文学和音乐上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不是一般文人墨客能够达到的高度。 嵇康对于音乐的研究是有目共睹的,他可能没有创造出流传后世的检点音乐作品,但是他的音乐思想给后人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大汉王朝建立以来音乐一直都是上层社会人民享受的艺术,而他认为音乐是人员之间心灵交流的工具,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他们都有权利,也有能力能够享受音乐所带来的文化魅力,所有的人都有鉴赏音乐的能力。

嵇康的音乐思想着一定的唯心主义。他认为音乐所表达的喜怒哀乐和欣赏音乐人的心情有很大的关系,欣赏音乐的人生活幸福,每天都开开心心,那么他听到的自然是欢快的交响乐。欣赏音乐的人每天愁眉苦脸,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他们听到的音乐自然是悲伤痛苦,音乐反映出了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世界,流露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和欣赏音乐人的所处的情绪状态有很大的关系,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更加强调人的重要性。

《酒会诗》是三国时期嵇康所著的五言诗, 也是自己的代表作品。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每天隐匿于山林不理世俗纷繁复杂的高尚节操,前半首描写了酒会的盛大场面,后半首表现了自己无比愉快的心情,整首诗寓情于景,用周围的景物烘托出盛大的场面,表现出自己远离俗世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态度。

以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他们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从来没有把功名利禄放在眼里,他们更加珍惜自己内心真实世界,咱们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隐藏在山水之间,通过酒精来麻痹自己的神经,逃离这个纷繁复杂的俗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节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被调到密州任职。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乐观和美好的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

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的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调歌头·明月几时》的全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苏轼小调歌头全文,及注释
苏轼有作品不是《小调歌头》而是《水调歌头》,作品原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宋朝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shè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小调歌头·明月几时》的全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苏轼《小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小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外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常久,...

苏轼小调歌头全文,及注释
苏轼有作品不是《小调歌头》而是《水调歌头》,作品原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宋朝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shèng)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小调歌头解释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七体。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小调歌头》苏轼
小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外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常久,...

小调歌头解释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七体。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灌云县17747413489: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全诗 -
养欢前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灌云县17747413489: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全文是什么 -
养欢前列: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灌云县17747413489: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
养欢前列:[答案] 这是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灌云县17747413489: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文
养欢前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

灌云县17747413489: 水调歌头之明月几时有 原词,完整点最好附带作者简介,和翻译
养欢前列: 看这个网址吧: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jOd_6kgp0mZgBYZBD5QYMQmvHNULGWs0xdHHfk4Rmj5d5b8tmWkI9MJHxVgYRx《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反映执著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灌云县17747413489: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内容 -
养欢前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灌云县17747413489: 水调歌头全诗! -
养欢前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目录·【作者简介】 ·【原文】 ·【注释】 ·【译文】 ·【词牌知识】 ·【赏析】【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

灌云县17747413489: 明月几时有全诗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
养欢前列: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灌云县1774741348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
养欢前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的具体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出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

灌云县17747413489: 苏东坡作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部诗词 -
养欢前列:[答案]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