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北伐对于蜀汉百姓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灾难?

作者&投稿:弓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北伐的具体过程:

第一次北伐:(演义中为一出祁山)

声东击西兵不血刃夺取三郡,但是由于马谡失守街亭,北伐军被迫撤退,因此功亏一篑。战果也就是拔西县千余家和收降姜维。但是相对于损失这点成果是远远不够的。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三国志】

【亮之出祁山,参军姜维诣亮降。亮美维胆智,辟为仓曹掾,使典军事。——资治通鉴】

第二次北伐:(演义中为二出祁山)

为了侧应东吴,诸葛亮进攻陈仓吸引魏军西进,却受阻于陈仓,待曹真支援陈仓,诸葛亮直接撤退。撤退过程中反杀了追击的王双。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三国志】

第三次北伐:(演义中为三出祁山)

几乎在诸葛亮撤退的同时,陈式夺取魏国的武都,阴平郡,自出建威逼郭淮,由于粮草不继,只能见好就收的撤退。

【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三国志】

自卫反击战:(演义中为四出祁山)

魏国派司马懿、张郃、曹真三路大军主动进攻蜀汉,夏侯霸的先锋部队在兴势被打败,又由于天降大雨栈道断绝,魏军被迫撤退。魏延的偏师在阳溪大败郭淮,取得诸葛亮北伐以来的最大胜利。

【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三国志】

【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三国志】

第四次北伐:(演义中为五出祁山)

诸葛亮在上邽打败郭淮,费曜,强夺陇西小麦,又在卤城把司马懿打的丢盔卸甲,但是由于李严延误军粮,诸葛亮被迫撤退,撤退中设伏杀死张郃。

【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邽之东。——资治通鉴】

【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着三千,懿还保营。——资治通鉴】

【郃进至木门,与亮战,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乱发,飞矢中郃右膝而卒。——资治通鉴】

第五次北伐:(演义中为六出祁山)

诸葛亮一路追杀司马懿到渭水南岸,屯田渭滨与司马懿对峙,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三国志】

北伐是否徒劳无功?

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5次北伐和一次反击战,除了第一次街亭失守损失了马谡的先锋部队外,之后北伐军“斩王双,取二郡,退曹真,破郭淮,败司马,屯渭滨”的每次北伐都能够全身而退,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战果,而自身基本上没什么损失。而魏国在国力远远强于蜀汉的情况下,居然被北伐军一路压制,丧师失地,显然损失远远大于蜀汉。尤其是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已经是在以战养战,做好与魏军持久战的准备了。陇西是魏国的陇西,渭滨是魏国的渭滨,诸葛亮夺取陇西小麦,在渭滨屯田,此消彼涨下,显然缩小了国力差距,怎么能说是徒劳无功的呢?

北伐是否劳民伤财?

根据历史记载诸葛亮治理下的蜀汉可谓是三国中人均经济最好的国家,诸葛亮的治国能力堪称三国第一。虽然诸葛亮一直坚持北伐,但是蜀汉依旧做到了“国以富饶”。到诸葛亮死后,蜀中人民都很怀恋诸葛亮。甚至爱屋及乌,每当朝廷有了利国利民的好政策,都认为是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提倡的。试问,如果北伐真的是劳民伤财,人民以什么理由如此的怀恋诸葛亮呢?管子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诸葛亮把蜀中治理的民殷国富,人才得以“道不拾遗,强不侵弱”。同时蜀汉是三国中唯一保持本国的货币有稳定流通价值的国家。所以说,北伐并未劳民伤财。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三国志】

【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 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三国志】

【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三国志】

【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三国志】

北伐对魏国的影响?

诸葛亮北伐之前,是这样的:

【世或谓魏氏不用钱久,积累巨万,故欲行之,利公富国。】

魏国经过文武两代的积累,是何等的民殷国富啊!

可是诸葛亮北伐时,是这样的:

【每诸葛亮入寇关中,边兵不能制敌,中军奔赴,辄不及事机。岁有数千万斛,以充兵戎之用。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

魏国为了抵御诸葛亮,耗费了大量的物资,经济濒临奔溃。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同时期的蜀汉:

【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都在魏国家门口屯田了,如果再给诸葛亮一点时间,最先奔溃的肯定是魏国。

【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

根据以上分析,诸葛亮北伐显然是利大于弊的.



灾难。因为诸葛亮的北伐必会消耗大量的物资,而且会带来战争,所以对百姓来说是灾难。

诸葛亮北伐对百姓来说当然算不上好事,诸葛亮北伐会让蜀汉的百姓生活的更加清苦,民众面有菜色,都是真实记载的。

我个人觉得是灾难,因为这样消耗了国内的资源和国力,让百姓的劳作更辛苦。


对诸葛亮评价,简短
诸葛亮北伐历来争议较大,至目前为止,无论学者还是广大业余爱好者,其主流看法是持赞赏态度的。但目前,网络上有些有新意的朋友提出种种看法,主要归纳有两点:一、将蜀汉的国力拖垮;二、诸葛亮拥兵自重。 MQ不才,讲几点个人看法 首先说说第二种看法——诸葛亮拥兵自重的问题。我认为这话对一半。诸葛亮本来就拥兵(...

三国演义
葛亮北伐曹魏之战,是由弱者主动向强者发动的一场战争。虽然在魏、吴、蜀三国 并立中,魏国最强,蜀国最弱,但在这场战争中,诸葛亮指挥的蜀军曾给魏国造成相当 大的威胁和震惊,却又因失误和客观条件限制而撤军,这里有双方力量对比的问题,又 有谋略的运用问题,其间的诸多经验和教训,仍有借鉴的...

三国演义六出祁山介绍
1、六出祁山 (三国演义中对蜀国北伐战争的称呼)。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从祁山出兵伐魏仅有两次,而“六出祁山”的说法出现于小说《三国演义》,由于《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渐渐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诸葛亮六出...

从出师表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他率师北伐,在出师前写下这篇表文。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诸葛亮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跟后主刘禅之...

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攻打蜀国?
第五次北伐的时候,蜀国和吴国联合进攻魏国,在西面蜀国进攻魏国,而魏国守城不出,就不与蜀军交战。蜀国劳师远征,必然力求速战速决,不然粮草就会跟不上。诸葛亮多次使用计策,让司马懿出兵迎战,但是都失败了。而后不久诸葛亮便病逝了,最后也没有完成北伐的目标,遗憾而终。而司马懿因蜀军摆出架...

诸葛亮北伐的三个理由
1、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2、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3、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建兴五年(227),诸葛亮在向刘禅呈上《前出师表》以后,迅即率师进驻汉中。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出师北伐祁山。魏国西部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纷纷叛魏归汉。蜀军...

诸葛亮如此的忠心,为何还是有人认为蜀汉灭亡与他有关?
姜维的智商并不比邓艾高,而且兵力又远远少于曹魏,而且最重要的是经常北伐,耗尽了蜀汉国力,又怎能不败呢。大家都知道,姜维北伐的时候,廖化可是一直在旁边。军事从新重用魏延作带兵出战,姜怀立刻杀小人,后面整理军队储粮储人复耕。姜怀死穴是没有远见政治谋略与褚葛亮一样,如果换上魏延,内部斗争,...

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北伐?
”第二,诸葛亮的连年北伐,也是从战略上考虑,主动的防守以保存蜀汉政权。为什么这么说呢?从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来看,他当初的设想是拥有益州和荆州,而后以图中原,但自从关羽失了荆州后,诸葛亮的这个战略构想就已经破灭了,因为他对东吴的态度从来都是“联吴”的,他不可能再用武力将荆州从东...

诸葛亮足智多谋,为何北伐之路频频受阻?
在很多人的眼里,历史知识了解过去,并没有实际的用途,然而我们了解历史学习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古人的节操,古人的信仰。人人都说助葛亮聪明睿智,是能在谈笑间看敌人灰飞烟灭的军师,即使敌临城下,也能从容不迫想出一招空城计,但诸葛亮也有失算失策的时候。在北伐时,诸葛亮常常失利,使战争陷入...

诸葛亮的三国故事
前一句的意思是诸葛亮的战略不妥,荆州离益州千里之遥,两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让蜀汉失去兵力上的优势。后一句“三分兵力”指的是关羽之镇守荆州、刘备之进攻东吴、诸葛亮之北伐中原,“三分兵力”的历史事实最终导致蜀汉元气大伤,失去的统一中国的基础。然而亦有人不同意毛泽东的分析,隆中对本是希望以“利尽南海”的全...

蠡县17182256246: 从现代的眼光看,或者从当初的百姓来说,诸葛亮发动的战争是否正义?
辟树健朗: 你好!对于百姓来说,不管谁胜谁负,最苦的还是老百姓.老百姓没有希望战争的…,刘备表面上是为大汉着想,实际是为自己的私心卖力,天下人皆明白,但却又很多人支持刘备、诸葛亮,说明人们都待有明君出现,重整朝纲,表明刘,诸也是顺应民心,也是正义的

蠡县17182256246: 诸葛亮北伐有什么意义 -
辟树健朗: 诸葛亮六次北伐,前后时间约八年,费力甚大,但是收效甚微.尽管诸葛亮是卧龙先生,军事才能无出其右,但是由于蜀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不利的交通条件,粮草运输,军事行动,蜀国军民的保守心理、作战积极性不高,独当一面的战将缺失...

蠡县17182256246: 诸葛亮伐魏是否有伤百姓元气 -
辟树健朗: 怎么可能不伤元气!战争,特别是古代的冷兵器战争,打的就是人口和给养,偏偏三足鼎立中的蜀又是三足中最弱的一足——既不如曹魏/司马晋地处北方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还占着地理和文化的...

蠡县17182256246: 关于《出师表》的几个问题…… -
辟树健朗: 1.作者追溯二十有一年是为了表现诸葛亮对蜀国的忠心不二,有表现出对蜀国的了解 2.(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翻译:如今天下分成三...

蠡县17182256246: 诸葛亮是忠臣还是奸臣,他北伐到底是在完成大业还是在毁灭蜀国?怎样正确客观的评价 -
辟树健朗: 自立的相法他是没有的,对蜀国他是忠臣,应该说他一生其实是对刘备忠心耿耿(这一点有很多例证) 至于北伐,那是他对刘备承诺,其实刘备死时也很担心这点,刘备是想他守业而不是北伐(备很有战略眼光和知人之明),但诸葛自持,认为他之后无人能完成这个重任,同时也明白蜀国难以持久,所以北伐其实有孤注一掷的意思. 从战略上看,其实汉中一失,蜀国灭亡已是无法扭转了.

蠡县17182256246: 虽然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大部分是虚构.但是孔明北伐是真的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辟树健朗: 北伐是真的,当时刘备手下分为三个集团,一个是元老团:孙乾、简雍、糜竺等,第二集团是荆襄团:诸葛亮、庞统、马良、马谡等等,第三集团为益州团:李严、法正、黄权等等.史实上当时刘备取得西川后,在朝中最有实权的是益州集团,而荆襄集团受到的冷落.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只能打着先帝遗愿,中兴汉室的旗帜,来巩固朝中的地位.但历史上,诸葛亮会治军,但不会统军,所以中了曹魏的计谋(益州人口不算多,连年征战,益州的国力就不行了,曹魏当时就是等着蜀国自己国力衰弱时再进军,所以一直是等着蜀国翻山越岭耗费钱粮来进攻),在正史中,其实魏延、曹真这些人都是相当有军事才华的人.演义中大多都改成勇夫或废物了……

蠡县17182256246: 诸葛亮北伐功过是非? -
辟树健朗: 北伐的意义不仅在于兴复汉室,同时也是在延祚蜀汉. 蜀汉偏居益州一隅,国小民疲,在蜀汉灭亡时仅有不足百万人口,而曹魏却有数十州的千万人口,“蜀汉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益州的人士并未为蜀汉出过多人才,而曹魏呢人才济济,在原先的荆州帮一一老去之后,蜀汉真的就是无才可用.诸葛亮北伐,表面上是失败的,没有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但换个角度看,在政治上却是胜利的,以弱小的蜀汉,主动出击曹魏,使曹魏防守由于却不敢窥视益州. 武侯虽古,后人尤念……

蠡县17182256246: 诸葛亮五次北伐成功几次,失败几次?对蜀汉造成了什么影响? -
辟树健朗: 诸葛亮北伐进行过五次,其每次失败的原因三国志中已交代得很清楚,不过另一方面来看,他未能成功北伐的原因应该有两点,第一个重点是他过早辞世,他若未死,还是能继续北伐,那么成败就说不定了,整个北伐战最终失败的是姜维而不是...

蠡县17182256246: 诸葛亮以及姜维的长期北伐是否正确? -
辟树健朗: 从战术角度上来说,这无疑是错误的,孤军深入,实属兵家大忌,取胜的机会微乎其微,一个不小心就是全军覆没,甚至全盘皆输. 但是联系时局和当时的具体事实来看,诸葛亮以及姜维的长期北伐,无疑又是逼不得已,出此下策.从战略的眼光...

蠡县17182256246: 三国诸葛亮坚持北伐是否正确? -
辟树健朗: 我认为: 第一个原因,是“安内必先攘外”说.意思说当时诸葛亮认为蜀面临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外部而来自蜀内部,内部的派系之争,使诸葛亮忧患重重,担心祸岀萧墙之内.在这样的清况下,他只有采取这样的一个政策,就是对内依法治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