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的农村,谁来种地?

作者&投稿:家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未来农业发展中,谁来种地?~

未来的农业一定会是机械化的,广大的农民都是需要转型的,土地会集中起来由机械来种植,其他的农民把土地交给有能力的公司或者是个人机械化种植,公司给农民以前土地相当的收入。农民转型为工人还能赚工资。
以下就是农业发展的趋势 农业也有4.0时代了
农业也是如此。从1.0的体力和蓄力劳动农业到2.0的机械化农业,再到3.0的信息化(自动化)农业,最后达到现代农业的最高阶段4.0。
  “新一轮的工业化带来的重要变革就是智能制造,而农业作为工业生产原材料的提供行业和工业制成品的使用行业,也必将融入这场时代的变革中,在向智能化时代即‘农业4.0’时代发展。”李道亮说。
  “如果把‘工业4.0’概念,应用到农业领域,有一定的可行性,特别是在畜牧业和种植业等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在何传启看来,现代农业的发展,一方面来自农业科技和农业经济的自身创新,一方面来自工业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而如今,由于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强力渗透,信息流的“无孔不入”以及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农业4.0”的生产、流通、消费三大领域将相互衔接,而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生产力的三要素也将发生本质性变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建华博士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农业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我国的现代农业4.0,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将成为必然。
“木桶效应”突出
  在李道亮看来,“农业4.0”是一个新兴事物,我国目前还处在“概念的界定、内涵的丰富、示范工程设计”这一阶段,“农业4.0”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投资大,风险也大,具有典型的木桶效应。
  在国外,根据区位差别,美国学者把现代农业分为都市农业、郊区农业和乡村农业。在广大农村地区,现代农业的重点是机械化和信息化,发展规模化的“生态农业”和“精准农业”,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何传启向记者表示,在都市和郊区,现代农业借鉴“工业4.0”的理念是可行的,“但必须与有机农业相结合”。
  “农业是高风险的产业,既与季节性和保鲜期有关,也与气候和市场变化有关。”何传启表示,要减少农业风险,就需要把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先进经营模式联系起来。单纯采用高技术,也许可以带来高产出,但未必有高效益和高回报。
  众所周知,经济和市场是“物以稀为贵”。农业效率很高,农产品很丰富,农产品价格可能会下降。
  “控制农产品成本的关键是控制‘相对成本’,而不是绝对成本,就是要作投入产出分析,或者成本效益分析,把农产品的相对成本(相对于产品价格的成本)降下来,效益最大化而不是效率最高化。”何传启说。
  协同发展是关键
  “农业4.0”的发展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关键,“突破涉及农业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迎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是‘农业4.0’走向现实的必经之路。”李道亮说。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领域还不是很大,当这场跨行业的变革拉开序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步伐开启时,传统农业如何有效地应对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毋庸置疑,涉及信息产业的投入前期成本巨大,一旦建成,为单个使用者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这一特点使得未来产业进入的门槛越来越高。“农业生产想要发展壮大,就要学会合作和信息共享。”一位业内专家指出。
  李道亮认为,我国农业专用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相对还比较滞后,特别是在农业用智能传感器、rfid等感知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方面,许多应用项目还主要依赖进口感知设备。

  在张建华看来,在农业物联网方面,相关的传感器技术、无线传输技术都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基本能够适合现代农业4.0建设的需求。“但要注意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与农业生产实际、与农产品市场流通等相结合。”
  据了解,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中心、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已开始进行农用感知设备的研制工作,“但大部分产品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其产品和国外产品存在不少差距,离产业化推广还有一定的距离。”李道亮表示。
  “‘农业4.0’是现代农业的最高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可能会出现农业4.0的初级、中级、高级和终级等不同时期。”李道亮补充道。
  延伸阅读
  农业发展的“三部曲”
  农业1.0:依靠个人体力劳动及畜力劳动的农业经营模式,人们主要依靠经验来判断农时,利用简单的工具和畜力来耕种,主要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为单元从事生产,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较为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商品经济较薄弱。农业1.0在我国延续的时间十分长久,传统的农业技术的精华在我国农业生产方面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随着时代进步,这种小农体制逐渐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
  农业2.0:即机械化农业,是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代替人力、畜力生产工具,改善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条件,将落后低效的传统生产方式转变为先进高效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
  农业3.0:随着计算机、电子及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自动化装备在农业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农业步入3.0模式。农业3.0,即信息化(自动化)农业,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局部生产作业自动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通过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构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使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农业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实现普及应用。与机械化农业相比,自动化程度更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更大。

自动化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种粮问题,其中一个就是进口的粮食比我们自己的种植价格便宜、味道好,但是不能让其他国家完全控制我国的粮食收入,我们还需要在自己手里留一点自主权,但这种自治只是为了吓阻其他国家,并不是真正的自给自足。


当一个农民只种一亩地时,即使他种了两个季节,他也只能养活自己。一亩农田,种水稻,每斤产量一元,就是1000元。一般来说,农民自用的年粮是800斤(除了自己的粮食,还要养鸡、养鸭等),能卖200斤,能挣200元。种植一亩地的成本,如种子、水、化肥、农药等,大约是400元。如果还不够的话,还需要加上一季的油菜等越冬作物,纯收入也就三四百元左右。然后我们可以用这笔钱来补充大米的投资,最多也就有一点盐酱钱。


因此,当只有一亩地时,两季的产量只能维持生命。如果有其他支出,就没有钱了。这一亩田只能算是口粮田。如果再增加一亩地,农民就不需要扣除自己的粮食了。所有的都会被卖掉。扣除上百元的成本投入,净收入将达到700元。增加的土地越多,收入就越好。这是一个粗略的说法,可以从总体上看出来。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深入发展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各类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量超过115万个。服务领域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多个行业,出现了完全信任、替代种植、联合种植等多种服务模式。更好地把普通农民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充分发挥其作用,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谁来种地的问题根本不需要考虑,因为只要我们国家还有耕地,这只是个言之凿凿的问题。此时,我们要感谢袁隆平爷爷的杰出贡献。只要在几分钟内有田地、机器和谷物。此外,国家有粮仓,保证你不会挨饿。

5月14号参加了由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和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主题论坛——为什么青年人远离农村,通过听取各位专家的报告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收获颇多。
其实从农村来的我对这个问题有着更深刻的体会。“你学农业的大学生,你说说将来这个地谁种呀,就荒着了?”回家的时候总会有叔伯问我这样的问题,我真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应一句,“放心,到时候肯定不会荒着”。
尽管常年在外,家乡的一切并不陌生,因为好多时间自己还是愿意回到这里,愿意享受这份安静,脚踏泥土总让自己感到分外的踏实。如果是赶在年节时回家,倒还是热闹,那时远在外地打工的自己幼时的玩伴都会回来,他们是不会回来种地的,我们这里是北方山区,没有机械化,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受不了,远离现代生活的乡村他们受不了,因此,父辈辛勤耕耘,像孩子般打理的土地在他们眼里不值钱,然而他们又不能完全脱离了土地保障,因为他们还没有在城市里扎下根,他们还需要农村的粮食、蔬菜、鸡肉和猪肉,以至于能够攒下更多的钱作为扎根城市的资本,所以在老家种地的都是父辈以上的中老年人,这些人坚守着一个农民的本分,为儿孙们的城市梦尽着自己最后的一份力。还有一部分乡亲,把家里所有的地,甚至挖山全部载上了树(在我们这里主要是果树和板栗树),与其让地荒着,还不如载上树,省工还能有一部分收益,然而随着近些年种水果的收益好,因为这比出去打工还要划算,于是有了我从没见过的农业科技人员,这些人让乡亲们学会了科学的修剪、施肥、施药,树越长越大,产量越来越大,但是现在的生产是无组织的,无品牌的,当然这是另一件事啦,但是这些人也都是父辈,没有青年人的参与,因此,年轻人不管是种庄稼还是种树,即使有较高的报酬也不愿意去种地,更多的时候是物质层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那就是城市生活的滋味——热闹非凡、丰富多彩。
因此,待父辈老去后,未来中国农村谁来种地,取决于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及农村的发展。城镇化是县域内中心乡镇的发展,基础设施、物质生活逐步向城市生活看齐,如果能将密布在主要大城市大专院校向各县域分散,那么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满足了,这才是健康的城镇化。农村的发展,是将一些地域特征完整、村风民风保 存较好的一批农村规划成真正的农村。绝不是城乡混杂或者没有任何特色的地域单元,而是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民风淳朴、村落完整,村庄的人口基本在本村内从事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
科技无疑将会在未来农村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未来职业化农民数量的增多,他们对科技的需求很大,因此未来必要提高农村科技推广的力度,也要创新科技服务的方式。但是科技不是万能的。一是科技可以部分解决产品品质和质量问题,但是解决不了市场和利益分配问题,例如在许多农村的大量的跟风栽树行为,产量提升后导致的价格波动是否会又是一波砍树潮?因此,还要对全国农村的发展有很好的规划,避免资源的浪费,还要一批懂市场和营销的人去经营。科技也不能解决整个链条中的利益分配,如果农民只是提供初级的农产品,又无法获取足够多的利润,那么就还会有类似“三聚氰胺事件”的事件发生。二是区域的农村、农业发展有很大的差异性,不能用统一的大企业开发的模式,农业科技的推广,快速的城镇化所释放出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目前中国社会所不能承受的,因此,除了考虑规模化来释放农村劳动力外,还要考虑精细化的真正把农民的劳动力价值体现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品质提升,创新发展,“一村一品”,谋求一个区域内的特色产业的发展。当然科技素养只是一方面,未来需要提高的是整个农村群体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
整个青年人远离农村的过程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我们把关注的焦点集中的种粮食上是不对的,当一块土地种房子要比种庄稼收益高,种树要比种庄稼收益高,那么任何的政策限制不仅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还会很大程度上削弱农民经营土地的积极性,顺着市场的需求去选择,挖掘土地的真正价值,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因此我们讨论让青年回去种地,政策鼓励与扶持只是一种必要的措施,当小城镇的发展与大城市在相关层面的差距不是很悬殊时,当农村变成真正的具有吸引力的农村时,那时就不是说我们要引导青年人回去种地,而是让他们回去过一种美好的生活,这才是最好的解。

今后的农村还是由农民来种地的,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进了城里,但是还是有相当的一部分人留在了农村,他们还是在坚持种地,虽然他们在忙工作但是种地也没有落下。

你好楼主,虽然大部分农村人特别是一见钟村的年轻人都涌进了城市去打工。但是城市中并不是所有的农村人都去了,还是有很大的一部农村人留在村里的。他们继续留下来来种地的,而且现在很多人都是承包很多片的土地去种地,基本上就是农村合作信用社小集体之类的,所以地还是有人种的,这个你大可放心。

今后的农村水雷中的我认为,随着原来中继站的年龄逐渐老去,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出门在外工作闲置出来,很多土地这些土地会有专业的承包人来照片,种植这样种植起来更加方便,并且能省下不少的人力,因为大片地适用于机械化工作。

现在农村种地,基本上都是家里面年纪比较大的人,进行种地平均岁数已经超过了40岁左右。主要是青壮劳动力都去到外面打工了。留下来的中老年人就在家种地,赚取相关的收入。


今后的农村,谁来种地?
因此,待父辈老去后,未来中国农村谁来种地,取决于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及农村的发展。城镇化是县域内中心乡镇的发展,基础设施、物质生活逐步向城市生活看齐,如果能将密布在主要大城市大专院校向各县域分散,那么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满足了,这才是健康的城镇化。农村的发展,是将一些地域特征完整、村风民风...

现在的农村没人种地了,以后地谁来种?
现在的农村没人种地了,以后地谁来种?这是谁说的农村没有人种地了,现在大家热度很高,不但把自己承包的种好,很多人还租了很多地,现在粮食值钱了,有利可图了,现在自己亲力亲为一亩地最少一年赚1500左右,天天有人在村里群里吆喝,不想种地的可以找我,我全部承包,一亩地800元,现在俺家一般...

农村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二十年后,应该让谁来种地?
现如今中华,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发展,现在农村许多人不种地了,迫不得已地挑选出来打工,由于在家里种地得话,确实是挣不了多少费用,因此现在的农村种地的人是变少,许多的年青人也都不容易种地了,今日就需要为各位介绍一下假如农民们都走了,那谁来种地呢?最先肯定,现在正种地的,二十年后依然...

农村现在50岁以下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了,没有年轻人以后地谁来种?
人年轻的时候可以打工养家,但到了50岁,工厂不让你打工,还得回农村种地。 基本上,在农村大部分家庭中,有50多岁的人找不到工作在家种地,荒废的良田不够用。 许多荒地虽然暂时没有人种,但是想种的时候,可以用几包除草剂喷洒杂草,把荒地变成良田。青年农民基本进城打工灵活就业,留在乡下的都是...

如今农村人口越来越少,以后农村靠谁来种地呢?
多方面因素导致农村人越来越少,自然种地的人也就越少。现在留在农村的更多的是老年人,他们劳动能力本就有限,对种地的新科技、新技术的学习意愿和能力又很有限,这样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越没新技术的投入,种地产出越有限,产出越有限,人们对种地的意愿就越差。要问以后农村靠谁来种地,说到底还是农民...

10年后农村老人干不动了,谁来种地?
对于10年之后农村老人干不动了,谁来种地这个问题,我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这个是不需要去担心的。我们平常所关心的问题,其实在未来的话,其实可以通过科技的手段去获得解决。正所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科技的手段,将之前需要复杂和繁重的人力劳动,通过机械的方式去快速有效地解决,这是一个...

年轻人不愿种地,以后乡下的土地该归谁所有?为何呢?
6. 根据《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所有权归乡村全民所有,农民仅有使用权而非所有权。无论是否愿意种地,土地都属于全民所有。7. 《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弃荒三年以上,集体有权收回。因此,年轻人是否种田,土地的所有权归属是不变的。8. 对于农民来说,土地承包关系长期不变是一件好事。即使不想...

有人说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将来农村谁种地?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将来农村谁种地?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些平原地区,最初的传统农业时代转变为以科学农业和机械化农业发展的时代。未来的农村种地必将会由机器来代替人去种地,再也不是过去的人力种地。用机器代替人来种地,不仅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可以让...

越来越多人进城,那几十年后农村地谁来种,城市房子谁来住?
年轻人都去大城市工作了。即使他们住在农村地区,也很少有人能务农。所以,问题来了。将来谁会种田,事实上,这个国家已经在这个问题上做了一些考虑。目前,农村宅基地分为三种权利,以转让宅基地使用权。下一步是有偿收回承包土地和宅基地。土地很快就集中在新型农业主体手中,机械化生产只需要很少的人...

现在农村年青人都出去打工了,十年后谁来种地
实行土地集约经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也就是把过去一家一户耕种经营的土地,通过转让、出租、入股等形式归集到新成立的土地合作社,由土地合作社统一耕种经营。不但可以极大地解放农村劳动力,而且还可极大地提高土地效益。

揭东县13238692979: 农村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不种地出去打工,以后这些地谁来种呢? -
韩些银盏: 随着经济发展,现在农村很多年轻人为了能挣更多的钱都外出打工,不愿意在家守着那一方土地躬耕至老.那么这些土地谁来种呢?大概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类,现在普遍情况是爷爷奶奶辈的老人在家种地,有的是在城市有房子但对土地有...

揭东县13238692979: 我是农村的,现在的年轻人都去城里了,已后农村的田地谁来种植? -
韩些银盏: 其实进城的都是土地不怎么产粮食的地方.而且也不是全国的粮食基地.机械化不好开展的山区 以后会连片种植,由农业公司提供技术,种子,当地的农民按照正常的上班拿工资.不会荒很久的 而且现在有技术的农民工比白领拿的工资多,以后会有年轻人选择回家创业,不一定按照祖祖辈辈的方式呢.说了这么多能给个采纳不?

揭东县13238692979: 现在农村年青人都出去打工了,十年后谁来种地 -
韩些银盏: 实行土地集约经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也就是把过去一家一户耕种经营的土地,通过转让、出租、入股等形式归集到新成立的土地合作社,由土地合作社统一耕种经营.不但可以极大地解放农村劳动力,而且还可极大地提高土地效益.

揭东县13238692979: 以后农村的地谁来种? -
韩些银盏: 农业合作社.

揭东县13238692979: 再过20年,农村的老一辈都老的不能动了,农村的田地怎么办,有谁会继续种地呢? -
韩些银盏: 你好,这确实是个问题,个人认为土地会从分散所有,逐步变为单一主体一定区域内拥有使用权.

揭东县13238692979: 现在把农民往城市赶,那么十年后,在农村种地的会是谁 -
韩些银盏: 不是把农民往城市赶,是城市把农民的地占了,没有耕地了.

揭东县13238692979: 如何看待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今后谁来当农民 -
韩些银盏: 国家实现工业化,农村实现机械化,智能化、提高农作物价格,会有人来做,估计未来土地还会集中的,相当于地主化,可以大面积种植

揭东县13238692979: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谁来种地","地怎么种 -
韩些银盏: 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目前已经形成的基本共识是,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二者的有机结合,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理想格局,也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长久之策.可无论是农...

揭东县13238692979: 并非杞人忧天,20后谁种田?
韩些银盏: 这个以后肯定地的话 都要整合的 农村的都上来 地国家回收 然后给大户 大面积的种植 现在已经是在慢慢的这样改革了

揭东县13238692979: 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已成为我国绕不过的严峻问题.“一号文件”提出,为 -
韩些银盏: B 试题分析:本题是从辩证法角度看问题.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角度.故②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题中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已成为我国绕不过的严峻问题.“一号文件”提出解决的措施.表明要具体分析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特殊矛盾.为回乡创业农民提供条件说明事物总是在联系中存在和发展的.本题不涉及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本题选B项.点评:哲学题经常考查学生的审准设问的能力,从唯物论角度,辩证法角度、认识论角度、人生观价值观角度等,是我们作对题的关键.只要找准角度,排除不是这一角度的就比较容易选出答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