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常见繁殖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哪些?

作者&投稿:五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奶牛常见代谢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哪些?~

(1)酮病
①发病原因
在母牛产犊后的早期泌乳阶段,泌乳高峰出现最快,约在产犊后40天达最高峰,而食欲不良的恢复很慢,直至产犊后70天才达最高峰,因此在产犊后10周内食欲较差,能量和葡萄糖的来源不能满足泌乳消耗的需要,假如饲料日粮中营养不平衡,亦即碳水化合物摄食不足及蛋白质和脂肪成分摄食过多,或者三种营养物质均摄食不足,就产生能量负平衡及生糖先质缺乏,呈现临床和亚临床酮病。
②预防措施
饲喂含足够蛋白质、能量和微量元素的全价日粮。对于泌乳期的牛更要如此。牛既不能营养不良,也不要过于肥胖。妊娠后期,限制挤奶次数,饲喂优质牧草,避免饲喂发酵青贮。分娩前后,可投喂丙酸钠,每次120克,每天2次,连用10天,预防效果较好。在管理上,要做到厩舍清洁,冬暖夏凉,空气流通,牛床干燥,环境舒适。妊娠后期,应在平坦运动场做适量运动。此外,对前胃疾病、真胃变位、产科病和各种中毒病等,应早期确诊,及时治疗,以避免继发酮病。
③治疗方法
补充葡萄糖,每天不少于1000克,口服或静脉注射。也可用丙酸钠、丙三醇250~500克,内服,每天2次,可收到较好效果。还可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00~200国际单位,氢化泼尼松0.2~0.4克或地塞米松10~20毫克,1次肌内注射,若与葡萄糖溶液并用,疗效更好。为解除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500~1000毫升,1次静脉注射。维生素A每千克体重500国际单位内服,维生素C2克、维生素E1000~2000毫克,1次肌内注射,可收到一定辅助效果。有神经症状的,可用水合氯醛或氯丙嗪等药物治疗。
(2)产后瘫痪
①发病原因
奶牛产后瘫痪与其体内的代谢密切相关,血钙下降为其主要原因。
A.饲料因素
通过对患过此病的乳牛调查,发现饲料单纯,并且钙、磷比例失调;围产期、分娩前阶段饲料配合不当,饲喂高钙低磷饲料,使血液中血钙浓度增高,刺激甲状腺的C细胞分泌的降钙素增多,同时抑制了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导致泌乳时动用骨骼钙的能力降低。饲喂高蛋白、缺碘、离子平衡失调的日粮,都与产后瘫痪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B.胎儿因素
在妊娠后期,胎儿的骨骼发育很快,如果饲料中没有补充足够的钙,将导致母体骨骼中储存的钙大量丧失,因此在分娩后,骨骼中可动用的钙也大大减少。
C.泌乳因素
乳牛在分娩后的泌乳过程中,大量的血钙进入初乳,使体内钙的丢失速度超过了钙从消化道吸收和骨骼中钙动员的速度,血液中流失的钙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导致血钙浓度急剧下降而发病,同时大量血糖转化为乳糖,使血糖下降出现低血糖,对大脑也可产生低血糖性抑制。
D.大脑皮质抑制
在分娩过程中,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其后转为抑制;分娩后腹压急剧下降,同时乳房开始泌乳,大量血液进入乳房,引起脑的血压下降,出现暂时性供血不足;大量血糖转化为乳糖,使血糖下降,这些因素都将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从而使甲状旁腺的功能减弱,使机体动员骨骼中的钙的能力降低,造成血钙急速下降。
②预防措施
预产前半个月,可喂高磷低钙饲料,人为造成一个钙、磷的负平衡,同时饲喂酸性饲料,可减少此病的发生。在分娩的头几天,适当的减少精饲料和可口的饲草喂量,保持母牛的一个良好食欲。同时加强饲喂环境的卫生,给予一定的运动。有报道称,产前3天和产后3天内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和10%葡萄糖各500毫升,每天1次,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③治疗方法
治疗产后瘫痪主要有钙剂疗法、乳房送风法以及乳房注射法。
钙剂疗法:约有80%的病牛经用8~10克钙一次静脉注射后即刻恢复。10%的葡萄糖酸钙800~1400毫升静脉注射效果甚佳,多数病例在4小时内可站起,对注射6小时后不见好转者,可能伴有严重的低磷酸盐血症,可静脉注射15%磷酸二氢钠250~300毫升,实践证明有较好效果,但必须缓慢注射。
乳房送风法:先用酒精棉球消毒乳头和乳头管口,防止感染,先注入青霉素注射液80万单位,然后用乳房送风器往乳房内充气,充气的顺序是先充下部乳区,后充上部乳区,而后用绷带轻轻扎住乳头,经2小时后取下绷带,12~24小时后气体消失。此种方法如果和静脉注射钙剂同时进行效果更佳。
乳房注射法:乳房送风法虽然效果较好,但打入空气量比较难控制,并且需要专用器具,建议还是以乳房注乳法替代送风疗法。经临床使用证明其疗效甚至比乳房送风法更好,且方法简便。使用消毒过的注射器和通乳针,通过乳头导管向乳室内注入健康母牛的新鲜牛奶,前乳室每室注入250~300毫升,后乳室每室注入300~350毫升,注入完毕退出通乳针时,用手指轻轻捻转乳头,防止乳汁外溢即可。必须引起重视的是:注入的乳汁必须是无乳房炎的健康乳牛的牛奶,并且挤奶时要严格消毒,以免造成乳房炎和布鲁氏菌病的传染。此外,结合补钙疗法,疗效更佳。
(3)低镁血症
①发病原因
引起牛低镁血症的因素有两种,一种属于外源性因子的作用,即饲料日粮中镁的含量不足,这是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另一种属于内源性因子的作用,即牛瘤胃内容物化学变化引起镁的吸收不良。由于牛体内镁的缺乏或减少,引起镁、钾、钙、磷比例失调,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在阴雨之后生长的青草富含蛋白质和钾,而含镁、钙、钠离子和糖较低,故在春末、夏季、秋初是发病的特定时间,特别是在极富含有机氮(如施碳酸氢铵)的土地上放牧和采食园田肥嫩青草的牛更易发病。此外,牛吃食减少,可影响镁的吸收;牛有腹泻可使镁的排出增多。产犊母牛在哺乳期由于犊牛吸吮乳汁,降低母牛体内镁、钙的含量,一般母牛产后7天左右发病。
②预防措施
在本病危险期,可口服氧化镁或硫酸镁,每头牛30~40克。早春出牧前给予一定量的干草;在青草茂盛时节不宜过度放牧或吃得过饱。在缺镁地区,青绿牧草在牛羊放牧前或收割青贮时,每公顷牧场可喷洒硫酸镁20~30千克,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③治疗方法
用钙镁合剂(葡萄糖酸钙250克、硫酸镁50克,配成1000毫升注射液)400~800毫升静脉注射;用25%硫酸镁溶液200毫升肌内注射,也可将2~4克硫酸镁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0毫升缓慢静脉注射。症状好转后改为肌内注射维持量;10%葡萄糖酸钙500毫升静脉注射,再以20%硫酸镁或氯化镁200~400毫升皮下注射。同时内服氯化镁60克,至少连服1周,而后逐渐停止;硫酸镁15克、葡萄糖酸钙40克、葡萄糖50克、纯化水500毫升,灭菌后静脉注射。
(4)瘤胃酸中毒
①发病原因
该病主要发生于3~6岁、1~3胎的奶牛,5胎后的奶牛发病较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为最高。临产牛和产后3天内的奶牛发病较多,发病率与产奶量成正比例,产奶量越多,发病率愈高。当饲养管理不善、突然变换饲料或长期饲喂低劣精料也可诱发本病;饲料单纯,配合不合理,优质青干草料不足或长期过量饲喂块根类饲料;采食过量或误食大量易产酸发酵的精料,产生大量的乳酸,从而降低瘤胃液pH,破坏正常的消化功能,并作用于全身引起酸中毒。
②预防措施
A.在饲料中添加碳酸盐,一般在高产奶牛精料中添加0.8%~1.5%的碳酸氢钠。
B.在日粮中适当增加有效的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在奶牛中的含量不低于15%。
C.瘤胃接种乳酸利用菌——埃氏巨型球菌。
D.日粮中添加抗生素——莫能霉素和泰乐菌素。
E.为防治瘤胃酸中毒可以在高精料日粮中添加苹果酸,降低瘤胃内的pH,减少慢性酸中毒。
③治疗方法
A.清洗瘤胃
排除胃内产酸发酵的内容物,以1%氯化钠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用粗胃管反复导胃、洗胃,直至瘤胃液pH呈中性或碱性为止。对呼吸困难有窒息先兆者,应缓慢静脉注射3%双氧水200毫升和25%葡萄糖溶液2000毫升,注射后继续洗胃。对重症病例应立即进行瘤胃切开术,先排除瘤胃内容物,冲洗干净后放入优质干草和移入健康牛的瘤胃内容物,术后每天灌服健康牛新鲜瘤胃内容物3~5升,连续灌服3天。
B.对症治疗
缓解酸中毒,可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1500~200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重症者12小时后再注射1次。尿液pH达6.6时即停止注射。补充水和电解质,可用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复方氯化钠溶液2000~250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病初用量可稍大。防止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100万单位,一次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
(5)骨软症
①发病原因
由于成年牛饲料中缺磷所引起的磷钙代谢紊乱性疾病。主要因长期单纯饲喂钙多于磷的饲料,或钙、磷均少的饲料,导致钙、磷比例不平衡而发病。妊娠牛因胎儿生长的需要,以及产奶盛期,大量钙、磷随乳排出,均可使体内钙、磷相对缺乏。
②预防措施
平时按饲养标准配合日粮,保证日粮中钙、磷含量及其比例(一般钙、磷比例在1.5~2∶1。不要低于1∶1,或超过2.5∶1),适当运动,多晒太阳。
③治疗方法
发病后,要改善饲养管理,多喂青干草或富含磷的饲料,减少蛋白质或脂肪性饲料,适当运动,多晒太阳。药物治疗,主要是补磷、钙及维生素D,可用骨粉250克内服,每天一次,5~7天为一疗程;磷酸二氢钠80~120克内服,每天一次,连用3~5天;20%磷酸二氢钠液300~500毫升或3%次磷酸钙液100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3~5天。磷酸氢钙每次10~40克或乳酸钙每次10~30克,鱼肝油每次20~60毫升,每天2~3次混入饲料中喂给。对严重病例,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200~600毫升,或5%氯化钙100~250毫升;肌内注射维生素AD液5~10毫升,也可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维生素D2胶性钙液2.5万~10万国际单位,每天1~2次。
(6)佝偻病
①发病原因
维生素D缺乏症,是犊牛由于缺乏维生素D所引起的钙、磷代谢障碍性疾病。常因母牛维生素D、钙、磷缺乏导致先天性佝偻病;或因饲料中维生素D缺乏,或钙、磷比例不当,缺少光照等因素引起后天性佝偻病。
②预防措施
加强对妊娠牛和哺乳牛的饲养管理,经常补充维生素D和钙;犊牛要给予良好的青干草和青草;及时治疗胃肠道疾病及体内寄生虫病。
③治疗方法
发病后,要改善饲养管理,给予骨粉及富含维生素D的饲料,适当运动,多晒太阳。药物治疗主要是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用鱼肝油10~15毫升内服,每天一次,发生腹泻时停止服用;或用维生素D2胶性钙液1~4毫升,皮下或肌内注射,每天一次;或用乳酸钙5~10克内服,每天一次;10%氯化钙5~10毫升或10%葡萄糖酸钙10~2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一次。
(7)异食癖
①发病原因
由于环境、营养、内分泌和遗传等因素引起的舔食和啃咬通常不采食的异物为特征的一种顽固性、味觉错乱的新陈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病因有:①饲料单一。钠、铜、钴、锰、铁、碘、磷等矿物质不足,特别是钠盐的不足。②钙、磷比例失调。③某些维生素的缺乏。④患有佝偻病、软骨病、慢性消化不良、前胃疾病、某些寄生虫病等可成为异食的诱发因素。
②预防措施
必须在病原学诊断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改善饲养管理。应根据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喂给全价配合饲料。当发现异食癖时,适当增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添加量;此外喂料要定时、定量、定饲养员,不喂冰冻和霉败的饲料。在饲喂青贮饲料的同时,加喂一些青干草。同时根据牛场的环境,合理安排牛群密度,搞好环境卫生。对寄生虫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从犊牛出生到老龄淘汰,定期驱虫,以防寄生虫诱发的恶癖。
③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继发性的疾病应从治疗原发病入手。具体措施:
A.钙缺乏的补充钙盐。如磷酸氢钙。注射一些促进钙吸收的药物如1%维生素D5~15毫升,维生素AD5~15毫升,也可内服鱼肝油20~60毫升。碱缺乏的供给食盐、小苏打、人工盐。
B.贫血和微量元素缺乏时,可内服氯化钴0.005~0.04克,硫酸铜0.07~0.3克。缺硒时,肌内注射0.1%亚硒酸钠5~8毫升。
C.调节中枢神经,可静脉注射安溴100毫升或盐酸普鲁卡因0.5~1克。氢化可的松0.5克加入10%葡萄糖中静脉注射。
D.瘤胃环境的调节:可用酵母片100片,生长素20克,胃蛋白酶15片,龙胆沫50克,麦芽粉100克,石膏粉40克,滑石粉40克,多糖钙片40片,复合维生素B20片,人工盐100克混合一次内服。1日一剂,连用5天。
(8)白肌病
①发病原因
由于硒和维生素E缺乏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以骨骼肌和心肌发生变性、坏死为特征。犊牛(1~3月龄)多发,常呈地区性。主要是因牛采食缺硒地区的饲草或不能很好地吸收利用土壤中含硒的饲草、饲料而引起硒缺乏;长期舍饲含维生素E很低的草或长期放牧在干旱的枯草牧地,引起维生素E不足或缺乏;采食丰盛的豆科植物,或在新近施过含硫肥料的牧地放牧,也会导致维生素E缺乏和肌营养不良。此外,含硫氨基酸(胱氨酸、蛋氨酸)的缺乏,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也可成为诱发白肌病的因素。
②预防措施
平时加强妊娠牛和犊牛的饲养管理,冬季多喂优质干草,增喂麸皮和麦芽等。在产前2个月,每日可补喂卤碱粉10克。在白肌病流行地区,入冬后每两周对妊娠牛肌内注射维生素E200~250毫克,每20天肌内注射0.1%亚硒酸钠液10~15毫升,共注射三次。对犊牛也可采用同样的预防方法,剂量减半。
③治疗方法
常用0.5%亚硒酸钠液8~10毫升,肌内注射,隔20天再注一次;维生素E注射液50~70毫升,肌内注射,每天一次,连用数日。同时,应进行对症处置。
(9)维生素A缺乏症
①发病原因
由于饲料中维生素A及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不足或缺乏所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
②预防措施
合理配合日粮,加强饲料保存,保证饲料中有足够胡萝卜素含量;注意肝脏疾病和胃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妊娠母牛要适当运动,多晒太阳。
③治疗方法
应立即更换饲料,多喂富含胡萝卜素的饲料;内服鱼肝油,成年牛50~100毫升,犊牛20~50毫升,每天一次,连续数天。或用维生素A注射液,肌内注射5万~7万国际单位,每天一次,连续5~10天。也可一次大剂量注射(50万~70万国际单位)。给予抗生素和磺胺药以预防并发感染;同时,采取对症治疗,如消化不良给予健胃药,腹泻时给予消炎止泻药等。

(1)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是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引起奶牛被迫淘汰的第三大最普遍的原因,也是影响奶牛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发生病变。肢蹄病对奶牛产生严重不良后果,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而且会造成高的淘汰率,使替补的费用大幅增加。因抗病性状遗传力很低,环境管理和营养调控技术将是降低肢蹄病的主要途径。
在奶牛饲养中,常见的肢蹄病以跗关节磨损及炎症肿胀、趾间皮炎(俗称蹄叉炎)、蹄底溃疡为主。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两后肢以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趾间皮炎、蹄底溃疡居多。
(2)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日粮均衡:根据奶牛的泌乳阶段进行分群饲养,配置各种符合奶牛需要的日粮,能量与蛋白质含量应适当,尤其要注意精粗饲料的比例,避免突变饲料或饲喂精料过多,确保干草等饲料的供给。孕期奶牛不要喂得过肥。为了保证奶牛瘤胃pH为6.2~6.5,可以在奶牛饲料中添加缓冲剂。要让奶牛经常运动,尤其是处在产前和产后期的奶牛。
搞好环境卫生,改善环境条件:保持圈舍及运动场的清洁干燥,及时清扫圈舍及运动场的粪便,定期进行消毒,以减少病菌对牛体的侵害机会。运动场要保持平整、不积水,不能有尖锐的异物及坚硬的棱角杂物,防止奶牛长时间站在泥泞污浊或坚硬的场地上。奶牛修蹄后两周内不应在水泥地上运动。水泥地上应有纹路,以免引起奶牛打滑,损伤牛蹄。
加强蹄部保健,减少发病可能:奶牛应每年定期修蹄1~2次,平时注意观察,发现变形蹄要及时修正。在气温较高季节,尤其是炎热梅雨季节奶牛要浴蹄。为了有效预防传染性蹄病和增加蹄角质的硬度,坚持每周2次给牛喷蹄,选用3%~5%的硫酸铜浴液,用塑料喷雾器直接将药液喷在奶牛蹄部。喷蹄时应先扫去蹄上的牛粪、泥土、垫料,使药液全部喷到蹄壳上。在过道上建造长5米、宽3米、深10厘米的药浴池,让奶牛上台挤奶和放牧时走过,达到浸泡目的,注意经常更换药浴池中的药液。
①定期对奶牛的蹄部进行药浴。每1~2个月应对奶牛的蹄部进行一次药浴。方法是:在奶牛舍的出入口处设一消毒池,池内放入配制好的消毒液,药液的深度以淹没奶牛的蹄部为宜,让奶牛在出入牛舍时自行消毒。也可每月用4%的硫酸铜溶液对奶牛的蹄部进行1~2次喷洒消毒,让药液浸透整个蹄部。每年的4~10月为较佳药浴时间。此外,还可将5份硫酸铜和100份生石灰混合后铺于地面,让奶牛自由踩踏。
②每年应对奶牛进行修蹄。在每年的春季,要对奶牛的叉蹄、裂蹄等进行修整,以防造成蹄伤。
③定期添加硫酸锌药物。定期在奶牛的日粮中添加0.01%~0.02%的硫酸锌,每次持续1个月以上,每年进行5次,可使奶牛的肢蹄病发病率降低40%。同时,应保证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充足供应。
④定期做好奶牛场的环境消毒工作。及时清理奶牛粪便及污水,保持奶牛场地的干燥清洁,每月对环境消毒2次,杀灭致病菌。
⑤奶牛舍的地面最好用机制红砖铺制而成,水泥地面不能过于光滑,以防奶牛摔倒,但也不能过于粗糙。
⑥奶牛的运动场地面要排水良好。根据多年的实践,运动场的地面最好用三七灰土压制而成,呈现中间高,四周略低的凸型,以利渗水和排水。其次,运动场的地面不要铺撒炉渣、生石灰等垫料,以防损伤蹄部。场内每天清粪,雨季来临时适当增加清粪次数。牛场饲养密度不可过大。
⑦要定期对奶牛的蹄部进行检查,发现患有肢蹄病的奶牛,立即将其隔离,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患部,并用新洁尔灭进行消毒,然后剔除腐烂组织并进行敷药包扎,也可配合药物封闭和针灸治疗。
⑧合理的饲养密度是12~15头/100米2(运动场)。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使牛获得充足的运动空间,可减少奶牛发生环境应激的可能,并降低蹄病发生率。妊娠牛、后期孕牛和空怀牛及妊娠早期牛应分开饲养。
⑨为减少肢蹄病发生,选择奶牛时应注意肢蹄性状,这些性状遗传性较大。
(3)治疗方法
①局部治疗 主要包括蹄部外用药物疗法、蹄浴疗法、手术疗法和局部注射用药疗法。蹄部外用药物治疗时,首先要对患病蹄部进行清洗和消毒,切除趾间坏死组织,然后使用抗菌药物。如用硫酸铜和磺胺1∶4的混合物,或含土霉素2.5%的甘油水溶液涂抹患病蹄部,打上蹄绷带,并将病牛转至干燥圈舍饲养,每天2次,连用5天,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处于急性期的病牛采用普鲁卡因封闭疗法,或采用镇痛及抗炎药物治疗,如用阿司匹林、乙酰丙嗪等镇静止痛药物消肿止痛。为了减少炎性渗出,缓解疼痛,消除肿胀,还可采用冷浴法。缓解期病牛可采取蹄部放血,并采用热蹄浴疗法,以改善组织微循环,促进有毒代谢产物的排除。
②采用人字形注射药物方法,即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35毫升溶解青霉素240万~400万单位,再抽取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6毫升,作为一次注射量。避开血管,在腕关节前上方或跗关节外侧上方,最好在皮肤松软处注射药物。先用酒精和碘酊消毒注射部位,左手提起皮肤呈皱褶状,用8或9号针头刺入皮下,回抽仅见气泡无血液时,进行人字形皮下注射,注射后用碘酊棉球按压针孔,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一般连注射2~3次即可。对有外伤或蹄底、蹄叉糜烂的病灶,要用5%~10%碘酊进行处理。
③中药疗法 中药青黛散治疗,青黛60克,龙骨6克,冰片30克,碘仿30克,轻粉5克,混合碾成细末,在去除坏死组织后将青黛散塞于创内,包扎蹄部。
④全身治疗方法 急性或严重性蹄病可采用全身疗法进行治疗,使用药物多为抗炎及镇痛药。如奶牛每千克体重注射青霉素1万单位、双氢链霉素20毫克、红霉素10毫克,混合肌内注射能有效治疗蹄病。此外使用抗组胺药物也可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如口服苯海拉明0.5~1.0克,每天1~2次。

引起奶牛繁殖障碍的常见疾病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奶牛生殖道疾病、激素紊乱性疾病及胎产病等。

(1)生殖道疾病

在久配不孕的牛中,大多数牛只有生殖道炎症,且多数为子宫内膜炎和子宫颈炎,很少有输卵管炎的,除非该牛只有子宫撕裂史。生殖道炎症之所以引起不孕,是因为生殖道发炎危害了精子、卵子及合子。同时,使卵巢的机能发生紊乱从而造成不孕,常见的生殖道炎症如下:

①子宫内膜炎

A.发病原因

产房卫生条件差,临产母牛的外阴、尾根部污染粪便而未彻底洗净消毒助产或剥离胎衣时,术者的手臂、器械消毒不严,胎衣不下腐败分解,恶露停滞等,均可引起产后子宫内膜感染。

B.防治措施

产房要彻底打扫消毒,对于临产母牛的后躯要清洗消毒,助产或剥离胎衣时要无菌操作。对于患牛主要是控制感染,促使子宫内炎性产物的排出,对有全身症状的进行对症治疗。如果子宫颈未开张,可肌内注射雌激素制剂促进开张,开张后肌内注射催产素或静注10%氯化钙溶液100~200毫升,促进子宫收缩而排出炎性产物。然后用0.1%高锰酸钾液或0.02%新洁尔灭液冲洗子宫,20~30分钟后向子宫腔内灌注青霉素链霉素合剂,每天或隔天一次,连续3~4次,但是,对于纤维蛋白性子宫内膜炎,禁止冲洗,以防炎症扩散,应向子宫腔内注入抗生素,同时进行全身治疗。

②子宫颈炎

A.发病原因

主要是人工授精时,因操作不当或长时间多次操作后,碰伤了子宫颈,引发子宫颈炎直至子宫颈增生。

B.防治措施

人工授精的一切用具必须洁净无菌,技术员操作技术要熟练,一定要做到动作轻,速度快,对于患牛,用干奶油剂冲洗子宫颈,每天一次,每次注入2~3毫升,经过一周可治愈。

(2)激素紊乱性疾病

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生殖道炎症、应激等,使生殖系统功能异常,体内激素分泌紊乱而使母牛的生殖机能受到破坏,常发生卵巢囊肿、卵巢静止、持久黄体等。

①卵巢囊肿

A.发病原因

可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目前认为卵巢囊肿可能与内分泌机能失调,促黄体素分泌不足,排卵机能受到破坏有关。

B.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人工授精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对于患牛,近年来多采用激素治疗囊肿,效果良好。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母牛每次肌内注射400~600微克,每天1次,可连续使用2~4次,但总量不能超过3 000微克。一般在用药后15~20天,囊肿会逐渐消失而恢复正常排卵。

垂体促黄体素:无论卵泡囊肿或黄体囊肿,母牛一次肌内注射200~400国际单位,一般3~6天后囊肿消失并形成黄体,15~20天恢复正常发情。若用药1周后仍未见好转,可第二次用药,剂量比第一次稍增大。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具有促使黄体形成的作用,牛静脉注射2500~3000国际单位或肌内注射0.5万~1万国际单位。

②持久黄体

A.发病原因

饲料单纯,维生素和无机盐缺乏,运动不足,子宫内膜炎,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或子宫肌瘤等均可影响黄体的退缩和吸收,而成为持久性黄体。

B.防治措施

根据具体情况改进饲养管理,或首先治疗子宫疾病。为了促进持久黄体退缩,可肌内注射前列腺素(PG)5~10毫克,一般注射一次后,1周内发情,配种即能受孕。也可肌内注射氯前列烯醇或氟前列烯醇0.5~1毫克,注射一次后,一般在一周内见效,若无效时,可间隔7~10天重复一次。

③卵巢静止

A.发病原因

因饲养管理不当,子宫疾病等使卵巢机能受到扰乱后而处于静止状态。

B.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补充营养如维生素、无机盐等,加强运动。治疗患牛时大多采用通过直肠按摩卵巢、子宫颈、子宫,隔天一次,每次10分钟左右,4~5次为一个疗程,并结合肌内注射己烯雌酚20毫克,RH-A3200国际单位黄体酮50毫克,每天1次,连用3天。5~7天后若无黄体或卵泡再进行1次。

(3)胎产病

指在妊娠期因饲养管理不当,在分娩过程中常出现子宫脱出和胎衣不下。

①子宫脱出

A.发病原因

饲料单一,质量差,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等导致会阴部组织松弛、无法固定子宫。该病多见于老年母牛和经产母牛。另外,助产不当、产道干燥而迅速拉出胎儿或在露出的胎衣断端系重物等均可引起子宫脱出。此外,瘤胃臌气、瘤胃积食、便秘、腹泻等也能诱发该病。

B.防治措施

预防上主要是消除病因。治疗时要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应措施,子宫部分脱出时,要加强护理,防止脱出部位受损,如将其尾固定,以防摩擦脱出部位,减少感染机会,多放牧,舍饲时要给予易消化的饲料等。可不必采取特殊疗法。子宫全部脱出时,必须进行整复:第一,将病牛站立保定,并呈前低后高的体位,用温水灌肠,使直肠内空虚。第二,用温热的0.1%高锰酸钾冲洗脱出部的表面污物,剥离残留的胎衣以及坏死组织,再用3%~5%温明矾水冲洗。如果脱出部分水肿明显,可用消毒针乱刺黏膜挤压排液,如有裂口,应涂擦碘酊,裂口深而大的要缝合。第三,用2%普鲁卡因8~10毫升在尾荐间隙注射,施行硬膜外腔麻醉。第四,在脱出部包盖浸有消毒、抗菌药物的油纱布,用手掌在患畜不努责时,将脱出的子宫托送入阴道,直到子宫恢复正常位置,再用一只手插入到阴道内,并在里面停留片刻,以防止努责时再脱出,同时防止感染和促进子宫收缩,可在子宫内放置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随后注射缩宫素60~100国际单位。最后对阴门作烟包缝合,经数天后子宫不再脱出时即可拆线。第五,中药治疗,服补中益气汤:党参、生黄芪、白术、蜜升麻、柴胡各32克,当归64克,陈皮、炙甘草各16克,五味子26克,大枣15个,生姜3片为引,研成末,开水冲调,待温后灌服。

②胎衣不下

A.发病原因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产后子宫收缩不力,因为妊娠期间饲料单纯,缺乏无机盐、微量元素和某些维生素,或者产双胞胎、胎儿过大、胎水过多,使子宫过度扩张。二是胎盘炎症,妊娠期间子宫受到感染,发生隐性子宫内膜炎及胎盘炎,母子胎盘粘连。此外,流产和早产等原因也能导致胎衣不下。

B.防治措施

胎衣不下的治疗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剥离两类。

药物治疗:皮下或肌内注射垂体后叶素50~100国际单位,最好在产后8~12小时注射,若分娩后超过24~48小时,效果不佳也可注射催产素10毫升,麦角新碱6~10毫克。以上两种方法均能促进子宫收缩,加速胎衣排出。

手术剥离:先用温水灌肠,以排出直肠中的积粪,或用手掏出积粪。再用0.1%高锰酸钾液洗净外阴。后用左手握住外露的胎衣,右手顺阴道伸入子宫,寻找子宫叶,找到子宫叶后,先用拇指找出胎儿胎盘的边缘,然后将食指或拇指伸入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之间,把它们分开,至胎儿胎盘被分离,用拇、中指握住胎衣,轻拉即可完整剥离下来。如果粘连较紧,须慢慢剥离。操作时须由近向远,越靠近子宫角尖端,越不易剥离,应特别小心,力求完整取出胎衣。




奶牛常见繁殖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哪些?
引起奶牛繁殖障碍的常见疾病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奶牛生殖道疾病、激素紊乱性疾病及胎产病等。(1)生殖道疾病 在久配不孕的牛中,大多数牛只有生殖道炎症,且多数为子宫内膜炎和子宫颈炎,很少有输卵管炎的,除非该牛只有子宫撕裂史。生殖道炎症之所以引起不孕,是因为生殖道发炎危害了精子、卵子及合子。...

奶牛常见疾病有哪些?
奶牛常见疾病包括传染病、产科病、外科病、繁殖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等。其中传染病包括口蹄疫、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牛流行热;常见产科病包括产后瘫痪、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常见外科病包括骨折、腐蹄病;常见繁殖疾病包括卵巢静止、持久黄体、卵巢囊肿;常见消化道疾病包括食道阻塞、前胃弛缓、瘤胃臌...

奶牛常见疾病有哪些?
奶牛常见疾病包括传染病、产科病、外科病、繁殖疾病、消化道疾病等。其中,传染病包括口蹄疫、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牛流行热;常见产科病包括产后瘫痪、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常见外科病包括蹄病、腐蹄病;常见繁殖疾病包括卵巢静止、持久黄体、卵巢囊肿;常见消化道疾病包括食道阻塞、前胃弛缓、瘤...

母牛宫外孕生不出小牛?
母牛是农村地区重要的家畜之一,而宫外孕则是母牛生育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宫外孕指受精卵没有进入子宫,而是在输卵管、卵巢或其他部位发育生长,这种情况下母牛无法正常怀孕,因此也就无法生出小牛。母牛宫外孕的主要原因是输卵管问题。输卵管是将卵子从卵巢输送到子宫的主要通道,如果输卵管发生了阻塞、狭窄或其他...

母牛一到快下崽就掉崽子怎么回事
1.2 寄生虫病 1.2.1 牛胎毛滴虫痛 牛胎毛滴虫病是由毛滴虫属的牛 胎毛滴虫寄生于牛的生殖器官引起的. 侵入母牛生殖器的毛滴虫,首先在阴 道粘膜上进行繁殖.继而经子宫颈到 达子宫.引起炎症.牛胎毛滴虫在怀 孕的子宫内,繁殖尤其迅速,先在胎 液中繁殖,以后侵入胎儿体内,约经 数日至数周即导致胎儿死亡并流产. ...

牛病防治内容提要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常见的牛只疾病类型进行详细讲解。包括传染病如口蹄疫、布鲁氏菌病,寄生虫病如线虫和绦虫感染,代谢病如营养不良或酮病,以及中毒病、内科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外科和产科疾病如蹄病和繁殖问题。这些疾病的具体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都将为您提供实用的参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奶牛常见疾病有几种
奶牛常见病有传染病,产科病,外科病,繁殖疾病,消化道疾病等

奶牛疾病防治方法,奶牛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要点
1、奶牛疾病的一般特征统计表明:成年奶牛发病率最高,占各年龄段奶牛发病率的68.2%,主要疾病是产科病和消化疾病。其次是犊牛占31.4%,主要疾病是犊牛下痢和感冒。育成牛发病率较低,大约占0.4%。成年奶牛主要发生乳房炎、子宫炎、蹄病、繁殖障碍,以及酮病、低血钙等营养代谢病。随着奶牛养殖规模化...

牛病防治目录
3. 牛的消化系统以反刍和多胃为特点,了解并顺应其习性,如定时喂食和提供适宜的草料,有助于降低疾病发生。 4. 牛常见的疾病种类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呼吸道疾病、繁殖疾病等。了解这些类型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 5. 发现病牛的标志可能是食欲不振、行为异常或体温升高,及时体检至关重要。 6. ...

肉牛饲养技术指南的肉牛疾病
围产期肉牛患脂肪肝后,由于肝功能障碍,常导致胆汁分泌不足,影响消化功能;同时还容易伴发其他疾病,如胎衣不下、生产瘫痪和子宫内膜炎等,从而使患牛的产肉量、繁殖力和免疫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病以5~9岁的肉牛发病率最高,初产肉牛发病率较低。 病因 饲养管理不当 肉牛分娩后,体内的糖和...

双阳区17320545097: 夏天出汗腋下有味道怎么治疗 - 全科 - 复禾健康
翟往维百: 奶牛业生产的三大常见病是奶牛乳房炎、子宫炎和蹄叶炎,一旦感染,难以短期内治愈,给奶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这三种常见病有效的防治方法如下: 一、奶牛乳房炎 1.接种乳房炎疫苗乳房炎疫苗是一种预防乳房炎的特效疫苗,能有效地预...

双阳区17320545097: 奶牛三大常见病应该怎么预防与治疗 -
翟往维百: 奶牛三大常见病应该怎么预防与治疗 奶牛业生产的三大常见病是奶牛乳房炎、子宫炎和蹄叶炎,一旦感染,难以短期内治愈,给奶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这三种常见病有效的防治方法如下: 一、奶牛乳房炎 1.接种乳房炎疫苗乳房炎疫苗是一种...

双阳区17320545097: 奶牛三大常见病怎样防治 -
翟往维百: 奶牛三大常见病应该怎样防治 随着奶牛饲养量的不断增大,奶牛的乳房炎、子宫炎和蹄叶炎等疾病时常发生,如不 及时进行治疗,将会给奶牛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从而影响奶牛业的健康发展.现 将这三种常见病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介...

双阳区17320545097: 奶牛易患什么病症?
翟往维百: 在奶牛生产中,科学饲养是防病的前提,防病与治病,防病要重于治病.奶牛常见病有:生产瘫痪、奶牛酮病、胎衣不下、奶牛乳房炎、瘤胃臌气、瘤胃积食、创伤性网胃腹膜炎,这7种是在奶牛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疾病.

双阳区17320545097: 奶牛易发哪些疾病?
翟往维百: 生产上常见的奶牛疾病有:口蹄疫、流感、消化不良、前胃 迟缓、瘤胃酸中毒、创伤性网胃腹膜炎、创伤性心包炎、皱胃左 方变位、皱胃右方变位、酮血症、中暑、感冒、支气管肺炎、乳 房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生产瘫痪、神经麻痹性疾病以及 蹄病等.

双阳区17320545097: 奶牛常见的疾病有哪些?
翟往维百: 奶牛常见疾病包括传染病、产科病、外科病、繁殖疾病、消化道疾病等.其中,传染病包括口蹄疫、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牛流行热;常见产科病包括产后瘫痪、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常见外科病包括蹄病、腐蹄病;常见繁殖疾病包括卵巢静止、持久黄体、卵巢囊肿;常见消化道疾病包括食道阻塞、前胃弛缓、瘤胃臌胀、瘤胃积食、创伤性网胃炎;常见营养代谢疾病,如酮病等.

双阳区17320545097: 对奶牛有哪些疾病应对措施?
翟往维百: 主要有:(―)实行科学饲养管理,预防疾病的发生牛奶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科学的词养管理和减少疾病 的发生.因为牛奶的细菌和体细胞数增多主要是环境卫生较 差...

双阳区17320545097: 奶牛一般都会得什么病呢?从哪些症状可以看出来又或者怎样预防奶牛得病呢? -
翟往维百: 奶牛容易的得病很多,一般分为几大类,1代谢性疾病,2产科病,3肢蹄病,4乳房炎,什么样的病症状都不大相同,至于预防奶牛的发病率,那得看你的饲养水平和管理经验是否科学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