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政治背景

作者&投稿:闵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作背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编辑本段][注释]
  1.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日.
  2.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3.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遮:遮盖,掩盖。
  4 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跳入水中。
  6.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8.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9..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10.未遮山:还没有把群山遮住。
  11.望湖楼:楼名,在杭州钱塘门外西湖上。
  古诗今译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作者的意思:
  风雨过后,会很漂亮。每件事都会有它最完美的结局。
  [编辑本段][解析]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中的“未遮山”以及“跳珠”、“乱入船”这几处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窜上了船。雨才刚刚下了一会儿,忽然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就把雨和乌云吹得无影无踪,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名句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望湖楼——在杭州塘门外西湖边。
  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姿百态,分外迷人。这首小诗就是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前两句写云、雨:墨汁一般的浓云黑压压汹涌翻腾而来,还没来得及遮住湖边的山峦,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入的船舱。“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公元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苏轼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他以丰富的文学实践,把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推向前进,使诗、文、词各方面的创作出现了高峰。其文学成就曾引起当代和世后学人的普遍重视。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陈维崧、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他影响的作家。苏轼作品中流露的游戏人生、随缘自足的思想对后世文人也有不良的影响。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三八。有《东坡全集》、《东坡词》。
  [编辑本段]其二的诗意
  其二 ·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诗意:
  放生的鱼鳖跟随人来,池塘里荷花到处开放。
  从水中看山如倒过来,开船随风在月下徘徊。
  [编辑本段]其三至其五
  其三·苏轼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其四·苏轼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其五·苏轼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苏轼在杭州在通判时游览西湖做了一系列组诗,一共五首,而六月二十七日是特指日期,是指1072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七日。我们广为流传的一般是第一首。
公元1069年,苏轼为父守丧三年回朝,但是正值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很多师友因为反对新法被迫离京。苏轼是保守派,他反对变法,恰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也被迫离京任职到了杭州。

一、苏轼离京出任杭州通判公元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端,结果被王安石授意御史向当时的皇帝宋神宗陈说苏轼的过失。因此,苏轼请求出京任职,被授杭州通判。
通判是一个什么样的职务呢?
一般来看,宋朝时的通判是专门协助知州工作的,是州府里的主要官员。按照官方的记载,通判是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同时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当时的苏轼明显在政治方面受到了打压,这次在杭州任职期间他也不可能有很大的权力,所以苏轼将一腔苦闷寄情于山水,大部分时间都是四处游玩。
在游览的过程中,苏轼写出了不少的名篇。

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释义全文如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释义:
乌云像墨汁一样不断的翻滚,但是天边隐隐还是能看到一段山峦。大雨像白色的珠子一样飞溅到船上,跳得哪里都是。
突然从地上刮来一阵狂风吹散了满天乌云,凭栏而望,西湖的水天一色,景色美不胜收。
这首诗描写的主要是大雨到来的过程,从黑云压顶到雨下得急促,之后风吹散了乌云雨也散了,西湖雨后景色美不胜收。
再结合之后的四首诗,你会发现苏轼整个描写的是西湖的各种景色和人文景观,表现出的是诗人醉眼朦胧中看到的人世百态。

政治上不得意的苏轼只能每天寄情于山水,最常做的就是和朋友们一起喝酒取乐。喝多了之后,他忍不住想到自己的遭遇,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在杭州苏轼还是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好事的,著名的苏堤就是他的成果。
苏轼作为一个文学家是非常伟大的,是当时文坛当之无愧的领袖。但是作为政治家,他过于保守,和维新派隔阂很大,这也是他一生仕途坎坷的原因。

苏轼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并无政治背景。

创作背景是: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苏轼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创作背景是: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苏轼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编辑于 2019-09-05
查看全部6个回答
墓碑【宇浩石材】品种齐全,大量供应
根据文中提到的苏轼为您推荐
墓碑主营五莲花,五莲红,五莲灰,芝麻黑各类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厂家价格公道,可按时交货 墓碑【宇浩石材】诚信经营,值得合作
曲阳宇浩雕塑有限公司广告
支持邮寄︱原厂配件_上海港汇恒隆广场2座3705室
根据文中提到的苏轼为您推荐
江诗丹顿_钻石品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3号港汇2座3705室。支持全国邮寄维修服务_我们为您的爱表提供保养且专业的维修服务。
流金岁月(北京)钟表技术服务有...广告
2条评论
热心网友16
有写作背景,表现出他很豁达乐观
查看全部2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作背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编辑本段][注释]   1.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日.   2.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3.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遮:遮盖,掩盖。   4 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跳入水中。   6.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8.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9..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10.未遮山:还没有把群山遮住。   11.望湖楼:楼名,在杭州钱塘门外西湖上。   古诗今译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作者的意思:   风雨过后,会很漂亮。每件事都会有它最完美的结局。   [编辑本段][解析]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中的“未遮山”以及“跳珠”、“乱入船”这几处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窜上了船。雨才刚刚下了一会儿,忽然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就把雨和乌云吹得无影无踪,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名句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望湖楼——在杭州塘门外西湖边。   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姿百态,分外迷人。这首小诗就是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前两句写云、雨:墨汁一般的浓云黑压压汹涌翻腾而来,还没来得及遮住湖边的山峦,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入的船舱。“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公元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苏轼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他以丰富的文学实践,把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推向前进,使诗、文、词各方面的创作出现了高峰。其文学成就曾引起当代和世后学人的普遍重视。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陈维崧、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他影响的作家。苏轼作品中流露的游戏人生、随缘自足的思想对后世文人也有不良的影响。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三八。有《东坡全集》、《东坡词》。   [编辑本段]其二的诗意   其二 ·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诗意:   放生的鱼鳖跟随人来,池塘里荷花到处开放。   从水中看山如倒过来,开船随风在月下徘徊。   [编辑本段]其三至其五   其三·苏轼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其四·苏轼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其五·苏轼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624赞·14,455浏览2017-11-27
苏轼在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背景是什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组诗。这五首诗写作者游览杭州西湖,描述作者乘船在湖中巡游时所看到的情景,展示了杭州西湖奇妙的湖光山色。第一首诗写坐船时所见,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第二首诗写乘船在湖中巡游的情景,表现在船上泛游的情趣;第三首诗以野生植物自况,隐含希望再受朝廷重用之意;第四首诗写越女的无忧无虑,对比自己的多愁失意。第五首诗反用古诗句意,体现了一种淡然与豁达之情。这组诗构思巧妙又不着痕迹,作者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其三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其四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其五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95赞·1,077浏览2019-08-23
苏轼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政治背景
苏轼与宰相王安石意见相左,被贬杭州,仕途不如意。
32赞·848浏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带拼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hēi yún fān mò wâi zhē shān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 bái yǔ tiào zhū luàn rù chuán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 juǎn dì fēng lái hū chuī sàn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 wàng hú lóu xià shuǐ rú tiān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
857赞·9,602浏览2017-11-26
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翻译是什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宋 ]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70赞·384浏览2019-09-07
名古屋大学 2020日本名校留学直录招生
liuxue.bjyzmp.cn广告
成人高考复习资料_这些套路你必须知道的_点击了解
常德东弘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广告
从一个女人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味吗?
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是可以看出这个人当时的品味,喜欢处于一个什么状态的。比如现在是春夏,我就喜欢七分裤配
135条回答·5,491人在看
木星绕太阳一圈需要12年,标志性大红斑也许在未来几十年内消失
木星绕太阳一圈需要11.86个地球年,木星自转速度是八大行星中最快的,只需要9小时50分30秒,所以木星看起来呈现扁球体,赤道附近有明显突起。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属于气态星球,不存在明显的固
100,682人在看·338赞
男人和女人做梦有什么区别?
我的健身男友
LV.9
关注
460,289播放
为什么女婿和丈母娘的关系都特别好
首先,这句话并不正确。准确说,大部分女婿和丈母娘的关系都特别好。造成这一现象是有内在原因的。且听在下
595条回答·29,594人在看
张钧甯为什么没有火起来?
张钧甯可以说在娱乐圈中一直都是一个高颜值而且演技高超的女演员,而且他还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学霸,然而这么
246条回答·4,566人在看
木星和月球都在保护地球,难道太阳系是被设计出来的?
太阳系内质量较大的行星在某种意义上都有保护作用,例如本问题中所说的木星,排在火星轨道外侧,因此好多太空碎片在向近日行星运动的时候,经过木星庞大的身躯,在引力作用下,天体碎片大部分都会直接一头撞向木星。
149,573人在看·599赞
哪些明星的素颜给人的感觉很惊艳?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追星族,那么对于评价明星的观点上也有所不同,所以说在观众们的认知度上可能就有些差别
235条回答·39,091人在看
赵飞燕有多重
喜脑弓子
弓子喜脑,让你脑洞大开
关注
387,325播放
“卧龙凤雏”得其一就可得天下,可为什么刘备却没能得到天下?
战争的胜负与成败,从来都不是只仅靠一个因素的优势就可以获得。打天下是一个极为综合性的复杂工程,人才固
263条回答·8,792人在看
湿气太重了怎么办啊?
湿气太重就祛湿呀,什禾房红豆薏米粉具有祛湿功效,能够祛除体内的湿气,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非常适合体
187条回答·4,511人在看
评论

371位粉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游览西湖所作的一系列组诗,总共五首,六月二十七日是指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1069年,苏轼为父守丧三年后回朝,王安石开始实行变法,苏轼很多师友因反对新法被迫离京,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端,被王安石授意御史向宋神宗陈说苏轼过失,因此,苏轼请求出京任职,被授杭州通判。可以说苏轼此次在杭州任职也是出于不得已的原因,寄情山水正好可以聊以自慰了。

苏轼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并无政治背景。
创作背景是: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苏轼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创作背景是: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苏轼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意思?
《六月二十七bai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的著名文du学家、书法家苏zhi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原文dao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 【朝代】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

苏轼为什么写望湖楼醉书这首诗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的六月二十七日。当时苏轼正在杭州做官。望湖楼:又叫看经楼,五代时修建,在杭州西湖边上。醉书:在喝醉时写的诗。黑云翻墨:墨黑的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汁。白雨跳珠:雨点像跳跃的白色珍珠。〖解读〗这首诗描写了夏季西湖阵雨的情景。人们常说“六月天,孩儿脸”...

苏轼描写雨景的诗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北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还有一阕词也很出名,就是《定风波》《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

赏析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楼醉书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意思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醉书:喝醉酒时所写。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遮:遮蔽,遮盖。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卷地:大风翻卷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意思
【出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意
本书选其文六主篇,《刑赏忠厚之至论》、《上海直讲书》、《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赤壁赋》、《教战守策》;诗六首,《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和子由渑池怀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汲江煎茶》;词十一首《水龙吟》(看花还似非花...

苏东坡在杭州的故事
苏轼治西湖:苏东坡杭州清淤留下“天堂美景”,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东坡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迫离开京城,赴杭州担任通判。这是他一生中所到的第一个西湖。在杭州通判任上,苏东坡写下了描写西湖景色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

苏轼关于夏天的诗句(苏轼描写夏天诗句有哪些)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5.苏轼描写夏季西湖景色的古诗 【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

苏轼的词有哪些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三月二十九日》 14《上元侍宴》 15《石苍舒醉墨堂》 16《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17《题金山寺》 18《题西林壁》 19《望海楼晚景》 20《雪后北台书壁》 21《饮湖上初晴后雨》 22《有美堂暴雨》 23《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

天河区1361544364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全诗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宋 苏轼 -
农钧艾达:[答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

天河区13615443641: 《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
农钧艾达:[答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有5首,其中第一首最为著名,是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天河区1361544364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的作者是谁? -
农钧艾达:[答案] 宋 苏轼 麻烦采纳,谢谢!

天河区13615443641: 《望湖楼醉书》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急.十万火急 -
农钧艾达:[答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编辑本段][注释]1.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日.2.望湖楼:...

天河区1361544364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 -
农钧艾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共有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这五首诗描述作者在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时在杭州西湖畔的望湖楼饮酒,醉时写下了在湖中巡游时所看到的情景,展示了杭州西湖奇妙的湖光山色. 其一 黑云...

天河区13615443641: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这个古诗什么意思? -
农钧艾达:[答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有5首,其中第一首最为著名.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望湖楼醉书七绝 【内容】: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

天河区1361544364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谁写的 -
农钧艾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写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天河区1361544364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代诗人 - 写的.是的前两句是--------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代诗人 - 写的.是的前两句是-------- - 《... -
农钧艾达:[答案] 宋代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天河区13615443641: 《六月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 -
农钧艾达:[答案] 是苏轼吧.不过那题目是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天河区1361544364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意请尽快回答,老师让查苏轼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资料,和苏轼的资料,还有是的诗意,中心思想,和注释等资料, -
农钧艾达:[答案] 是要对联还是作诗啊?再急也要讲清楚好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