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论语中对孝道的认识

作者&投稿:铎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中有关孝的论述~

【原文】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家主、上级)在的时候要看他的志向。父不在的时候要看他的担当:如果父三年(长时间)不在他都能担当起为父的责任,那可以说是孝了。
孝正常是子女对父母(下级对上级)的,但当父亲不在或无法承担为父的责任时,自己担当起父的责任、照顾兄弟(家族)的行为是孝,而不是悌。
父没观其行,观的就是他能不能担当起“孝”的责任。这里不谈母,就是因为:只要父不在时,你就要承担,不管母在不在!
父没是怎样的没?我理解是三种可能:1、去世。2、出远门。3、父还在,但失去为父的能力,也就是说他撑不起这个家了。
听说孔子的弟弟是个傻子,孔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养家了,这种养家是一种孝。人常说“长兄为父”,意思就是长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听长兄的话,是孝,长兄扶养我们,也是孝。

【原文】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礼的用处,贵在和谐。“这是古代圣贤的总结出来的道理,这样做比较好”,以小事大、做为晚辈侍奉长辈,如需加以劝谏,我们要通这样的方法。长辈有错我们却不以行动去帮助改正、只为了和气而和气;或者在劝谏时不以礼加以节制、只是一味地死劝硬劝。两者都不是好的方法、都不可行。
上句谈父没如何观其行,本句谈父在如何观其志?
父在且志存高远,那我们只要顺着他所指引的道路前进就好了;如父在且与已志不同,那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要劝说:要引用过去的圣贤道理、技巧的劝说,更要反复地劝说。

【原文】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在得到信任、并且合适的情况下,可以反复地劝说。(劝说时)内心要恭敬,外表要合乎礼仪(规矩),这样可以避免让人觉得我是在羞辱他。因为(这样)不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失去别人的好感、亲近感),所以也是可以效法的。
以上是孝的两种方式,观其行时要有担当、观其志时要有技巧。
孝的问题一解决,弟、忠、信等等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
【原文】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拜访孔子,并请教什么是孝这个问题时,孔子说“没有违背”。
樊迟驾车时,孔子说,孟懿子问我什么叫作孝,我答复他“没有违背”。“樊迟曰:何谓也。”老师,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于是孔子说,没有什么,很简单。“生,事之以礼。”这个“事”字是古人以下对上而说的。孔子说,作为父母、在活着的时候,儿女孝敬他——“事之以礼”。 “死,葬之以礼。”去世以后则“祭之以礼”,这就成了。
什么是礼?根据什么样的礼,这是要因时因地而定的。你觉得这样做对,大家也觉得这样做对,就是礼。
再说下无违和不违。别人不违背(自己)叫做无违,自己不违背叫不违。
所以从孔子“无违”的回答可以推断出:孟懿子问孝是问“别人怎么对待我才算孝顺”,而不是问“我该怎么做才算是孝”。
从本段还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孟懿子问孝的反应很冷漠:两个字就把他打发了,却向樊迟解释了一大堆,为什么呢?且和下段连起来分解:

【原文】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儿子孟武伯也来问孝,孔子的答复,和答复他父亲的是两样的。孔子说作为父母、唯一担心的就是子女过得不好,所以你自己过得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了。

从这两段来看:1、孟懿子为什么问孝?做为父亲,他问孝是为了教育自己的儿子,要求儿子孝。2、孔子对于他的这种作为比较反感,所以只简单地说了两个字“无违”,也就是说“你儿子只要没有违背礼,就算是孝了”。同时向别人解释了无违的意思,言外之意是:做为子女,不要理会父母违礼的要求。3、反感还有个深层次的原因,孝应该是用来要求自己的,孟懿子却想用孝去要求别人。4、儿子孟武伯问孝时,孔子的答复看起来很过分,实际上也是有“矫枉过正”的意思。

【原文】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是孔子的弟子,姓言,名偃,子游是字,少孔子四十五岁。他问孝,孔子讲解很明白,他说现在的人不懂孝,以为养了父母就算孝,但是“犬马皆能有养”,饲养一只狗、一匹马也都要给它吃饱,所以光是养而没有尊重的心,就不是真孝。

【原文】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来问孝,孔子说色难。什么叫色难呢?就是态度很难,他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事的时候,像我们做后辈儿女的,看见父母扫地,接过扫把来自己做。“有酒食,先生馔。”(先生是现代的一般称呼,古代对前一辈的人都尊称为先生。)有好吃的,就拿给父母长辈吃。“曾是以为孝乎?”(“曾是”是假定的意思)你以为这样就是孝吗?

【原文】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说:我和颜回谈话,有时谈了一整天,他都说对对,从来没有反对过我的意思,看起来笨笨的,但晚上我回家再想想他私下里说的话,对我的启发还不少。颜回,他聪明呀。

以上五段谈孝,为什么?因为我们做的官都是小官,不管是民选的、还是公派的,我们的头上都有个上级,以上五句其实就是教我们怎样对待上级:1、对上级的要求要做到不违反礼(规则),如果做了违法的事,承担责任的往往是你而不是上级;2、自己过得好是最大的孝;3、对上级要有尊敬的心;4、要有好的态度;5、如果能像颜回那样对上级,就最好了。

1.孝即是顺。孝的本质和落脚点是顺,顺就是顺从,顺从就是听话,而听话,正是中国式教育的核心——你不能违背我的意愿,你的所作所为不能和我想的不一样。

2.孝、孝道、孝敬、孝顺、愚孝都是一回事。

3.孝道的逻辑:我生你养你,所以你就得听我的。你要是不听我的,就是在伤害我,我就会让你看到我有多受伤,让你产生愧疚,从而不得不顺从我。你要是还不顺从我,你就对不起我。而且,大家都会觉得你是逆子,你大逆不道。
(原生家庭有创伤的人一般对此无比深刻的感同身受,家庭幸福的人也许没有太多感觉)

4.孝道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很多父母之所以用孝道绑架子女,往往是因为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子女看作他们的工具、财产、附庸,而不是和他们一样独立平等的人。由于许多人有重男轻女思想,于是这一点在女性身上的体现尤为明显,比如父母利用女儿出嫁得到钱。

5.孝道的背后,往往是深深的权力欲与控制欲。有很多父母自以为爱自己的孩子并“为他们好”,但实际上,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害了孩子还感动于自己的“良苦用心”。这些父母根本不爱自己的孩子。

7.孝道绞杀子女的独立人格与自由意志,抹杀子女的自主选择权,并且,常常打着“我是为你好”“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旗号。最常见的,如逼婚、反婚,拆散姻缘。

8.以孝道要求子女的父母,往往是巨婴心理。

9.孝道文化害了无数人,这体现在方方面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陆游唐婉式悲剧的各种变体,至今还在全国各地轮番上演着。各大网站,不难见到这样的问题:“谈了几年的对象,我很爱Ta,可是父母不同意我们继续交往/结婚,怎么办?”

我在知乎上回答过这样的问题。事实上,作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他人没有任何资格干涉——这属予人权。我们不是父母的财产、附庸、工具,我们的人生,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插手,即使他们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我们自己的人生,由我们自己去走,自己负责。要认识到孝顺是错的,不要被其绑架。我们不必活在父母的意愿和梦想里。

10.“爱”和“孝”完全是两个概念。很多人把爱当成孝顺,于是害了自己。爱父母绝不等于孝顺父母。

在儒家学说中,孝道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道德规 范体系。 “孝”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个人、家庭、国家,贯穿仁、礼、忠、信等人伦、教育、政治各社会领域,涵盖民俗礼仪、国家法规进而上升到制度体系。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1﹞   

今解释为,有子说:“一个人为人孝悌却又喜欢犯上,这是很少见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造反的,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道也就由此而生了。孝悌这也是仁的根本吧?”这段话提出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以“孝”为根本的,而“孝”的具体实践与“礼”是密不可分的。

孔子向往的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在孔子看来,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
只要尽到了感情就是尽到了孝。 三、敬才有孝论语中还有这样一些记载给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和马,也都能得到人的饲养;没有对父母的一片敬爱之心,...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孔子 “孝”的理解
那么,什么是无违呢?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活着时按礼侍奉;死之后按礼安葬、按礼纪念)”(《论语·为政》)。由此可见,孔子对孝有两个标准,即对老人生前的无违和死后的无违。所谓生前的无违,就是 “生,事之以礼”。怎样才是“生,事之以礼”呢?1.《论语...

《论语》中“孝”怎么解释?
(《论语�6�1里仁》)最终是“不违”。事实上,《论语》中对“孝”的强调,一直是从情感意义上进行说教。孝注重的是情感与精神的慰籍,而非物质的满足。“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6�1为政》)“孝”是承父母的欢心,同时落到一个“...

论语有关孝道的句子
17. 在所有的人类性格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因为如果没有父母的恩宠,就没有我们的现在,所以我们应该有孝道,孝道是人生的基本原则。18.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翻译 19.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学会孔子的“孝”道
关于孝思,孔子谈了几种情况。“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此句有两种解释,但是相通的:一是忧父母之疾,这是为父母担忧;一是因疾使父母忧,那么作为子女就应该注意身体健康,不要增加父母的忧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

求高手对于《论语》中四则问孝的论语做一下赏析!!!
一、“孟懿子问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逆。孟懿子可能没懂孔子的意思,没答话,总之这对话就结束了。他不答话,孔子后面一肚子话就没法倒出来。所以他要找别的地方倒出来,才能把这话流传出去。“樊迟御”,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就跟樊迟聊天。孔子对樊迟说:“孟孙氏问孝于我,我跟他说,孝...

《论语》中的“孝”
仁是人行为的最高准则,是一种普遍原则,要实现这一原则,必须有一个近的入手处,这就是孝。3、《论语》中多次以孝悌连用,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悌:敬兄,...

《论语》中“孝”怎么解释?
《论语》中孝的内容可概括为善终追远、善事父母和师生之孝,即子女、晚辈敬仰与追念祖先,秉承先道,赡养、尊敬父母以及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仰幕。《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

论语中孝道的句子对于当代大学生尽孝有何启示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重在尊敬吧,在孝道上态度远远重于物质。常回家看看,态度好点比啥都强。

求高手对于《论语》中四则问孝的论语做一下赏析!!!
针对当时社会上将奉养作为孝的主体观念,孔子认为“养亲事亲”虽是孝的必然要求,但那毕竟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孝的更高层次应该是子女“孝敬”父母,对父母要发自内心的“敬”。4、孝是诚且愉色奉养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回答子夏问孝中孔子...

通道侗族自治县13344829590: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和解释 -
宇贞艾妮: 论语为政第二【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

通道侗族自治县13344829590: 十条论语中关于孝的 -
宇贞艾妮: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

通道侗族自治县13344829590: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对“孝”的看法:“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 -
宇贞艾妮:[选项] A. 供给父母生活所需要衣食 B. 帮助父母做事 C. 有好吃的先给父母吃 D. 敬重和爱戴父母

通道侗族自治县13344829590: 孔子对孝的解释有哪些? -
宇贞艾妮:[答案] 孔子认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也就是说,孝乃第一忠,是“仁”的根本所在.那么,什么是孝呢?《论语·为政》记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不违礼).” 那么,什么是无违呢?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

通道侗族自治县13344829590: 于丹《论语》感悟之孝敬之道 观后感 -
宇贞艾妮:[答案] 《论语》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远不失脚下朴素的起点. 孝敬之道就是这样朴素的起点. 我们今天已经远离了产生孝道的宗法社会.在现代社会中,父子的关系已经不存在跟群臣关系的对应,那么,是不是可以说,“...

通道侗族自治县13344829590: 儒家所提倡的孝道在华人地区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请结合下面两则《论语》选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述你对“孝”的看法.... -
宇贞艾妮:[答案] 一个人的孝顺首先体现在他能尽心赡养父母,但又不能象狗或马侍奉人那样仅仅停留在养的层次上. “养”是一般动物都可以做到的,但若没有情感的因素在里面,还不能说是孝.真正的孝,是要尊敬父母,对父母保持...

通道侗族自治县13344829590: 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对“孝”的看法:今之孝者,...在
宇贞艾妮: 【答案】D【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应该孝敬老人,连狗和马都能够有所养,何况老人呢.连孝敬老人都做不到,何况其它的事情呢?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的意思是对待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有了事情替父母去做了,有了佳肴让父母兄长先吃,难道这就算是孝顺了吗?”,从这两句话中,我们看到孝敬父母最重要不是物质上的供给,而是精神上的敬重和爱戴父母,所以D是正确的,其他选项均不正确,排除,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如何孝敬父母.

通道侗族自治县13344829590: 《论语》中的“孝” -
宇贞艾妮: 1、是一个意思 . 2、《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从这里可以看出,“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质.孔子为传统孝道的合理性找到了人性的根基,解决了孝道存在的哲学前...

通道侗族自治县13344829590: 论语中有关孝的论述 -
宇贞艾妮: 《学而篇》子曰:“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今译:一个能在家庭中奉守孝悌原则的人,一旦进入社会,是不太可能冒犯在上位者的. 《学而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 今译:年少之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

通道侗族自治县13344829590: 论语中孝的思想的论文 -
宇贞艾妮: 对孝道的论述是《论语》的重要内容之一,概括来说孝即子女,晚辈敬仰与追念祖先,秉承先道,赡养、尊敬父母.行孝要赡养、尊敬父母;要态度谦和,不违礼;要继承文志或父道.在现代社会,孝道虽有古今和城乡差别,但仍具有其现代价值,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道德规范,我们应在全社会大力推行新时期的孝道教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