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小诗《饮酒》,谈谈为什么说文学形象是有创造性、有生命力的、有意蕴的?

作者&投稿:钊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关古诗《饮酒》的试题~

1陶渊明《饮酒》诗艺术形式上的特色是什么?
2陶渊明《饮酒》一诗的名句是
3陶渊明《饮酒》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4《饮酒》诗的作者陶渊明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绪?
5《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与《归园田居》中的哪两句可以互为证印陶渊明的什么思想

附:《饮酒》赏析
陶渊明《饮酒》赏析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景简介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陶渊明在我们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是非常突出的,他的120多首诗歌可以说每一首诗歌都是非常非常好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是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我们说唐代有很多田园诗人,比如说王维、孟浩然,宋代有些田园诗人,像范成大、杨万里。唐宋这么多的田园诗人应该说他们所创作的田园诗都是在陶渊明田园诗的浓荫笼盖之下,可以说是没有超过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所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他生在公元365年去世在427年。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主要是读书的时期,从29岁到41岁他是一会儿出来做官、一会儿又要归隐,是仕隐反复的时期。他在彭泽当县令时有一次上级来检查工作,他的这些下级的书吏们就说,你赶紧把衣服穿好了帽子戴好了再去迎接吧。他喟然长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就挂冠而去。这种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傲骨,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像李白,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那么他挂冠归隐以后就隐居到田园中去,他的晚年是在田园中度过的。他跟乡亲们的关系非常好,自己有酒的时候就让隔壁邻居的老人们一起来喝酒,他自己没酒喝的时候就去敲人家的门说你家有没有酒,所以这个是非常率真的。而且他还亲自参加体力劳动,他有首诗歌写“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个“愿”一般人理解为回归自然之愿,但是我觉得除了这个以外还可以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这个愿望就是丰收的愿望。我认为只要能够丰收,那么衣服打湿了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理解可能更接近于普通的老百姓,而且这一点也不影响陶渊明形象的伟大。陶渊明性格方面是非常率真的,他自己说“少无适俗运,性本爱丘山。”他很喜欢自然、很喜欢率真,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他这个人不会弹琴,可是他自己家里老是放着一把无弦琴,就是没有琴弦的那个琴,高兴起来的时候就把琴拿着拨喇拨喇,没有琴弦肯定没有声音的,没有声音不要这个声音。“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就是说只要有琴动的意趣就不需要有子弦的声音,这是非常有趣的。他的一生最喜欢的一个是美酒,一个是菊花,这两点都非常突出,这两点在《饮酒》其五中都有生动的体现。
★这首诗是非常好的一首诗,他开头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把自己的房子建筑在人世间,可是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那么“在人境”一定会有“车马喧”,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他自己自问,说“问君何能尔”,就是我问你是什么原因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呢?下面他答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下面他就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就是说山里面自然的景观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傍晚时分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大自然是在这个很自然的气氛中飞鸟就回到鸟巢中去了。然后从这样一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中,陶渊明感受到人生的某一种境地。但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境地,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欲辩已忘言”了。
这首诗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诗歌,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特别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我们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我们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当中,只要我们每个人他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远离了一些世俗的官场,那么我们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我们也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这样使自己变得非常的宁静,这个对于我们自己人生的修养,对于我们社会的安宁都是很有好处的。


1.第一句中虚词“而”表
关系。
2.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
,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

3.“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什么?
答:




4.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答: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

















参考答案:
1.转折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5.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以劳动为乐的情感。

文学形象的特点很多,这里仅列举主要的。


  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文学形象的客观性,表现为形象内容的客观性,我们不是常常听到或看到人们用客观性标准来判断文学形象的成与败吗?


  但文学形象毕竟是作家诗人主观意识的产物,“客观物象”与“作家心象”“作品形象”“读者心象”有区别,甚至有本质的区别:一方面“作家心象”对“客观物象”有所变形,甚至完全变形;另一方面作家诗人在文学形象中增加了情感意蕴、思想意蕴、象征意蕴和哲理意蕴等。


  闻一多《死水》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作,关于它的写作缘起,闻一多的朋友饶孟侃解说道:“《死水》一诗,即君偶见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若饶说确凿无疑,那么闻一多心中的“死水”形象应当产生于触景生情的那一刻。但是,诗中“死水”不能被轻易断言就是二龙坑的那个死水,或者说是不是二龙坑的死水已经不重要了。它进到作品中被添加了深刻的思想感情,只不过这种思想感情很含蓄,以致历来为人们所不断探寻,有论者总结了“死水”的三大象征意蕴:从创作时间看象征腐败的美国社会(其时诗人尚未回国),从发表时间看象征北洋政府(其时诗人回国后正在北京),从诗集出版时间看象征黑暗的中国社会(诗人理想失落,退出诗坛)。因此我们说,“死水”形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情思相结合的产物。


  2.真实性与假定性的统一。


  真实性与假定性这一对矛盾,在文学形象里表现得较为复杂。


  文学形象的真实性同上述的客观性一样,是说文学形象应有现实的依据,不能凭空产生。真实,是一种征服读者的力量;如果违背这一原则,文学形象就变得“形容枯槁”,甚至面目可憎,读者不会认可。


  但是文学形象的创造在遵循现实真实、现实逻辑的同时,还遵循艺术真实、艺术逻辑,而这两种真实和逻辑又往往不同,甚至差异很大。所谓艺术真实是一种比现实真实更高的真实,所谓艺术逻辑是一种主观的逻辑、美学的逻辑,生活在文学王国里的作家诗人可以从某种假定的逻辑出发(比如“植物具有智慧和灵魂”“动物会像人一样聪明而有能耐”“石头会说话”等),大胆地创造独特的奇异的文学形象。这类形象集中地表现一些幻想的、魔幻的、神怪的文学作品中。例如《西游记》中的大部分形象都是幻想的,是作者根据假定性逻辑创造出来的。请看第一回美猴王的诞生: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选自《陶渊明集》。《饮酒》是作者归田后写的一组诗,共二十首,非一时之作。本篇是第五首,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和找到了人生真谛的喜悦之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是说诗人虽然生活在尘世之中,却没有世俗社会中的常见现象——士大夫车马的搅扰。一个“在”,一个“无”,造成鲜明的对比,表明诗人已与官场彻底断绝了联系。作为封建知识分子来说,避世并不十分困难,历代都有隐士就是明证。难的是避喧,身居野处未必就能做到避喧。但这“在人境”和“无车马喧”之间一般难以避免的矛盾,在诗人的身上却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一层拗折之意和赞叹之情,全用一个“而”字轻轻转出,似未曾着力而实甚得力。

为什么能这样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自问自答,揭出了症结之所在。这样的句式峭拔有力,在此之前很少有人用。尔,是如此的意思。心远,是说居心高远而不溺于俗。遥应首句,是对结庐人的精神素质的挖掘,是诗人彻底摆脱世俗社会的精神境界的高度概括。庐在人境,地本不偏,只因“心远”,便能超凡脱俗,安居于尘世之外了。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淡,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心远”二字可以说道出了诗人真正的高境。因此,“心远”二字也就成了笼罩全篇的诗眼。

正因为从心底里抛弃了那个束缚身心自由的上层社会,诗人才有了这样一种化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灵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自由、自在、自得的生活境界。菊花不仅可以入酒,而且也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故而《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语。诗人自己也说:“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洁。”(《和郭主簿》)闲暇无事,便到东篱下采菊,偶一抬头,秀逸的南山景物即闯入眼帘,真是悠闲之极。诗人把镜头由近景推向远景。采菊、见山,本是两个极为平常的动作,但却把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融为一体。对这一点,苏轼的意见最为精辟:“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而着一“见”字,“意境全出”(《题渊明饮酒诗后》)。奥妙究竟在哪里?“见”字之得在于无心,无心方能使“意”、“境”妙合自然


关于山水的古诗词(并说明主要内容,主题思想)
这一联虚实结合,化静为动,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 “钟”,聚集或集中之意,形容泰山凝聚了所有山峦应具的“神秀”。“阴阳”,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为阳。“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奇险,形象地衬托出遮天蔽日、高峻峭拔的山峰。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岱宗如何,意中遥想之...

歌颂祖国的中华优秀古今诗词?
0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于1205年所作,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这首大气磅礴、怀古咏志的不朽词作,是送给与他志同道合的好友丘崈的。08《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末宋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全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

散文《生长诗歌的老代》
这让我想起了代老师的诗:“一个人饮酒,酒是苦的\/几十个人饮酒,酒是淡的\/或者,酒里暗藏心机、阴谋 \/\/三五人\/三五个老乡饮酒,最好\/酒桌就是好河山\/酒就是玉米和高粱的前身\/酒杯就是从古井里提水的三丫高翘的小嘴\/喇叭花一样,蜜蜂的家\/\/喝酒的就是这般的人\/酒就是这般喝醉的(《饮酒》...

收获勇气600字作文精选
还记得以往背诵陶渊明的小诗《饮酒》,那短小精悍的文字、清新自然的风格,至今仍记忆犹新。与眼前的这份晦涩、沉重的《出师表》相比,实在有着天渊之别。 看着那浩荡长文,我心中仅存的一点勇气也将消失殆尽了。我尽力不去怨恨古人,因为从那蘸满血与泪的字里行间,我隐约看出,古人其实比我们更加艰辛,更加不易。我...

写关于翠竹的小诗
汉·刘桢《赠从弟》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郁郁:茂盛的样子。 离离:繁茂的样子,苗:指幼树。径:直径。茎:树于。荫:遮蔽。百尺条:指高大的松树。晋·左思《咏史八首》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连林:树多而结成林。独树:指青松独立。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怎样鉴赏诗词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

儒林外史句子的赏析?
水面上的禽鸟,格格惊起了许多。赏析:通过秦老与王冕饮酒的描写,表现出王冕早已看穿世间功名,他看得很透。在书里,他形成标杆,对文人气节进行确立;再书外,他也是一个标杆,宣扬正确的人生与价值观。作者塑造这样的形象,对阐述自己的观念是很有帮助的,为后文负面书生做了铺垫。

诗歌作文
我们对诗有了一些进一步的了解后,尝试着自己写一首简短的小诗由于我们只懂一些诗的皮毛知识,大部分人写的都是自由诗,不讲究押韵和整齐不整齐。写好后我们...陶渊明淡泊名利,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写下了《饮酒》,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千古名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出了陶渊明一天的农...

求引用古诗或名言的作文开头
开篇勾勒出一幅陶渊明沉醉幽菊的素描,引用《饮酒》诗中名句刻意描摹其坦然归隐山林的“出”世形象。 结尾又引用《饮酒》诗中名句描绘其与幽幽香菊为伴,表现其与众不同的清闲与旷达。 首尾圆合,让人拍案叫绝。 ?“以诗为文”既创造了诗情画意般的美,提高了作文的文化品位和艺术魅力,又给阅卷教师“腹有诗书气...

急用:我要搜集山水诗,越多越好.
―――王维《鸟鸣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他颇善于把动与静巧妙结合起来,构成妙境,益增静穆之感。山川景物中的幽静意境,在王维疏朗淡泊的气氛营造中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屯溪区15755205584: 结合陶渊明《饮酒》谈谈文学意蕴层面 -
紫祥灵仙: 评析 本诗是陶渊明 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 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

屯溪区15755205584: 结合《饮酒》,论述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
紫祥灵仙: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

屯溪区15755205584: 陶渊明饮酒,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领悟了什么真意 -
紫祥灵仙: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

屯溪区15755205584: 陶渊明饮酒这首诗该怎样赏析 -
紫祥灵仙: 这首诗之所以受到历来文人们推崇,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与当时的社会风气不同 魏晋时期社会风气以士族颇受追捧,大多讲出身,讲背景(用现在的话说叫官二代、官三代、官八代)而陶渊明却不随大流,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其一. ...

屯溪区15755205584: 陶渊明饮酒诗赏析 -
紫祥灵仙: 陶渊明《饮酒》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

屯溪区15755205584: 饮酒十八诗歌鉴赏,要全面点点 -
紫祥灵仙: 《饮酒》译文: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

屯溪区15755205584: 陶渊明在饮酒中表达了甚么情感 -
紫祥灵仙: 《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他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也能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唯其具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

屯溪区15755205584: 陶渊明《饮酒》(其五)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之句,请结合上下文谈谈对“真意”的理解. -
紫祥灵仙: 辩字错了 应该是辨 真意是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我认为是归隐田园,不与世俗沉浮,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悠然,这样才是真正的人生吧

屯溪区15755205584: 《饮酒》诗句赏析 -
紫祥灵仙: 心远地自偏 结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车马,就是那些应酬的官僚,在他住的地方总会有这些人经过 但他不受影响,因为,心远地自偏,因为作者的心不再那些事情上 所以心远地自偏 大概是这样吧!

屯溪区15755205584: 饮酒 有什么艺术特点?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 -
紫祥灵仙: 内容就是陶渊明的农村生活、饮酒有一系列诗、艺术就是平凡真挚,白描,把物拟人化,融情于景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