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大骂左宗棠“阿瞒本色,于此毕露”,李左二人有什么矛盾?

作者&投稿:漕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何说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关系一辈子都是水火不容呢?~

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这四个人里面,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关系是特别紧张的,甚至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明争暗斗三十年,彼此攻讦直到死。
左宗棠(1812-1885)比李鸿章(1823-1901)大九岁,去世的也比较早,当时李鸿章送来挽联:
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
?j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
这里李鸿章用了“周旋三十年”五个字,已经是非常委婉的说出了两个人的关系了,实际上,二人的关系完全可以说得上是恶劣,糟糕至极。
这种恶劣的关系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随着很多事情一点点发展而出来的。
最早,二人同在曾国藩军中协助曾国藩,和太平天国战斗,等到后来,二人各自带兵出来,矛盾就出现了。
纵观左宗棠的一生,有几件极其重大的事件,成就了他的功名,在这每一件事情里,几乎都伴随着他和李鸿章的交恶。
第一件,在剿灭太平天国上。
1864年,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围攻天京,很久也没攻下来,清廷着急,命李鸿章带兵协助。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门生,是一个极为世故圆滑之人,他心里透亮,太平天国经过曾国荃的长期围锁,已经是强弩之末,就差最后一击了,他去不去,太平天国都必亡无疑,他去了就是抢功(人家围了两三年,为的不就是抢头功,占功劳么),于是乎,他先是装病,说感冒不能成行,后来被一再催促,就上书说浙江战事也很紧急,带兵跑浙江去了。(李鸿章给曾国荃的信这么说:“屡奉寄谕,饬派敝军会剿金陵。敝意我公两载辛劳,一篑未竟,不敢近禁脔而窥卧榻。”)
这一去不要紧,他和左宗棠的交恶正式开始了。
为什么呢?
这个时候,左宗棠是浙江总督,正在浙江围剿太平军呢,李鸿章一去,哗啦啦三下五除二,收复了浙江好几个地方,左宗棠自然火了,这个小李子呀,你是江苏巡抚,朝廷让你去南京,你跑我浙江来算咋回事啊!于是乎,上述朝廷,大骂李鸿章“越境掠功”。
李鸿章在浙江一面收复失地,一面掳掠财富,这正是触犯了左宗棠的根本利益,他写信给曾国藩给李鸿章穿小鞋:“湖丝盐利皆浙所应有者,则尽占之。嘉、杭富户及土匪地棍之曾充(此处指太平军)乡官者,则诱致而收其罚捐。”又说:“湖北协浙之饷,每月万两,官言奏拨江海关洋税为抵,已奉明旨,少荃(即李鸿章)亦置不顾。沪饷不欠一月,浙饷已欠一年,尚复专\挹注如此!岂浙亡而沪可独存耶?亦可哂矣!”
正所谓“断人财路,如杀父母。”李鸿章带兵入浙江,既抢功劳,又抢财源,当时带兵打仗最要紧的银子,左宗棠能不气么!何况他本来就性格暴躁,二人自此件事开始不和。
李鸿章算盘打得精,去南京得罪老师,去浙江得罪左宗棠,怎么看,得罪左宗棠也比得罪老师好哇!
此前左宗棠和李鸿章有没有不和,历史难以考证,但是左宗棠曾经在训练楚兵的时候,特意拿李鸿章的淮军作靶子打:“淮军以诈力相高,合肥(指李鸿章)又以牢笼驾驭为事,其意在取济一时,正虑流毒无穷。”可见左宗棠对李鸿章的淮军是很不以为然的。
李鸿章在给朋友的一封信里说左宗棠:“湘人胸中有鳞甲。”显然也不喜欢左宗棠。
而曾国荃攻破南京城后,屠城烧杀,并告知曾国藩:太平天国幼主洪天贵福已经死亡。曾国藩以此上报朝廷。
左宗棠却已得知消息,幼主已经逃跑了,他在曾国藩不知道的情况下上书朝廷,说了这件事。
一个说死了,一个说没死,曾国藩和左宗棠坚持己见不松口,最后证明左宗棠是对的。清廷下令褒奖左宗棠,曾国藩非常生气,脸面无光,认为左宗棠这是暗地里捅他一刀子,曾国藩和左宗棠自此有八年不通书信,二人交恶。
李鸿章作为曾国藩的弟子,自然是支持老师的,他和左宗棠不和也有这个因素。
李鸿章
第二件,在剿灭捻军的事情上。
1865年,李鸿章,左宗棠各自率军剿灭捻军。
李鸿章负责剿东捻军,左宗棠负责剿西捻军,可是西捻军一路奔跑,一直跑到北京去了,京师震惊,清廷斥责,将李鸿章也捎带了进去。
李鸿章气得写信给弟弟李鹤年,说:“左公(即左宗棠)放贼出山,殃及鄙人。若使办贼者获罪,何以激励将士?侍心如古井,恨不投劾归去,断不以目前荣辱介怀”。
这还不要紧,最大的矛盾发生于1868年。
其时西捻军被剿灭,李鸿章上书朝廷,说捻军首领张宗禹已经跳河自杀,左宗棠却不相信,他又和当初上报太平天国幼主的事情一样,不通知李鸿章,直接上奏说张宗禹没死,而是逃走了,而且他带着兵四处去追捕张宗禹。
李鸿章这个气呀,好你个左宗棠,我带兵剿匪,说张宗禹死了,都上报给朝廷了,你偏偏和我对着干,打我的脸呢,他写信给曾国藩,大骂左宗棠:“阿瞒本色,于此毕露!”
阿瞒是谁?曹操啊。李鸿章将左宗棠比作曹操,那真的是气急了。
因为那个时代曹操可是完全的一个大奸臣形象,何况左宗棠把自己看作是当世诸葛亮(他自喻“今亮”,即当今诸葛亮之意),李鸿章却骂他是曹操,互相厌恶二人组关系再度恶化。
左宗棠
第三件:塞防和海防之争。
当时的晚清,内忧外患,李鸿章为代表的大臣认为,英国等船坚炮利,是国家大患,应该全力把银子用在海防上,而新疆等地,并不值得特别关注(李鸿章原文:“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复,则腹心智大患愈棘”),他建议“暂弃新疆,划界自守,将塞防经费挪作海防之用”。
左宗棠认为,新疆“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丰。。实乃聚宝之盆”,“保新疆之所以保蒙古,保蒙古之所以卫京师”,最差也要“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当时以这两派为代表争论半年,最后左宗棠赢得争论,前往新疆,也为他赢得了后世人眼中最大的名声和功劳。
在左宗棠收复南疆等地后,李鸿章等上书朝廷,:“廷臣聚议,西征耗费巨款,今乌城、吐鲁番既得,可以休兵。”力图让左宗棠休兵,左宗棠上书力争,慈禧才同意他继续收复失地。
左宗棠和李鸿章二人在海防塞防的争论上,是完全撕破了脸,关系更加恶化。
第四件:私事交恶。
左宗棠虽然战功赫赫,但是却只考取了一个举人,李鸿章却是正宗的进士出身,这是自诩为今世诸葛亮的左宗棠的心中大痛,曾国藩死后谥号“文正”,这是文臣的最高荣誉了,左宗棠的举人身份是得不到这个谥号的,李鸿章讽刺他说:“刘仲?说燕王百年后,逃不过一个‘篡’字。我说左公(即左宗棠)百年后,逃过了一个‘文’字。”
左宗棠气恼万分,在去新疆打仗的时候忽然上书慈禧,说我要回京师考举人啦,慈禧也是人精啊,当然明白左宗棠的意思,这是借机敲诈呀,便下令说,左宗棠不必来考试了,直接赐给一个“同进士出身”,满足了左宗棠的愿望。
左宗棠因为收复新疆而被封为“二等恪靖候”,爵位上比李鸿章要高(李鸿章是一等肃毅伯,死后才封侯),以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入职军机处,李鸿章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破天荒相公”,意思是以左宗棠的功名,竟然能入阁,当军机大臣,实在是破天荒。
第五件:胡雪岩之死。
晚清末年,战事极多,内外都有,从曾国藩开始,地方打仗自筹银子,左宗棠一路打仗,靠的就是胡雪岩。
胡雪岩是个很聪明的商人,很会赚钱,靠着左宗棠的关系成了一代富商,然而,正因为左宗棠和李鸿章的交恶,胡雪岩成了牺牲品。
当时盛宣怀是胡雪岩的经济对手,他依靠的又是李鸿章,李鸿章知道,要斗倒左宗棠,必须先断了他的钱袋子,于是和盛宣怀二人联手,一起整垮了胡雪岩。
左宗棠英勇善战,政治上却不善于为官。其时洪胡雪岩看中了电报的商机,请左宗棠上书朝廷建立电报线。
可是左宗棠直接上书,太过鲁莽,被大臣们反对,此时就搁下不提了。
李鸿章却和盛宣怀商议,先在天津架好一座电话点,请醇亲王等大臣参观,得到了大臣们的称赞,于是李鸿章上书请建立电报局,得到批准,盛宣怀成为负责电报局事务的人。
李鸿章和盛宣怀联手开始打击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借助电报的优势,胡雪岩的一切行动都被探知,很快就被整垮了。
等到左宗棠死后,胡雪岩更是直接被抄家,自此一代富商不复存在。
第六件: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里,左宗棠主战,李鸿章主和,二人政见再次相左。
左宗棠此时已经七十岁余,被委任为钦差大臣,督办军务,在其调拨之下,清军在镇南关大败法军,然而此时李鸿章此时又如此说:“如在这时平心与法国议和,和款可无多大损害,否则兵祸又会接而起了”,接着被委任为全权大臣和法国议和。
此场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左宗棠怒极,大骂李鸿章“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最后,左宗棠抑郁而终。
纵观以上左宗棠和李鸿章的交恶,主要是政见之争和利益之争,当然二人的性格因素也极大的影响了二人的关系。
左宗棠尚武,为人直接,性格火爆,李鸿章尚文,为人精明,性格深沉,两个人性格上就完全相反,难以相容,加上利益和政见不和,交恶是难免的事情。

左手 左宗棠 ,右手 李鸿章 。左李二人都是晚清重臣,他们从 同治 初年就一直有很深的矛盾,而且屡屡唱对台戏,直到左 大帅 去世,这矛盾也没结束。左李之间矛盾由来已久。1、袭扰浙江(李先错)2、 淮军 欺人(李错)3、边防之争(李反对左出兵 新疆 ,主张放弃新疆全境)4、调兵作梗(李抽调 精锐 部队撤出西北,让左带 杂牌军 去与浩罕国 阿古柏 指挥的俄国 雇佣军 与 沙皇俄国 军队硬碰)5、筹饷难办(李断左军饷全部用来建海军,让左的西征军借洋款1000万两,并将左借款额削减为500万两)6、李一直反对收复新疆(就只有修了到新疆的铁路才可能收复新疆,同治12年又说,现在朝廷没有 班超 那样的 战将 ,出片征新疆根本不会有任何效果;光绪2年,大军即将出关,李对 沈葆桢 说,阿古柏不好对付,左宗棠即使勉强出关,很可能还是会让外国人 看笑话 ;光绪3年,左收复乌鲁木奇后,这时李依然认定,左宗棠不肯见好就收,即使 南疆 收复,将来亲疆形势也一定会出现反复,那么之前一切全化徒劳;后来,左收复天山南北,接着要收回 伊犁 ,这时李却到处说,左不懂外交,带着兵大大咧咧要求 俄国人 交还伊犁,无异于“好大喜功”,他很担心会跟俄国大举开战)7、积毁销骨(毫不客气地给左戴上一顶“好大喜功”的帽子,仿佛160万平方公里土地对中国来说不是一回事一样,幸亏左在新疆取得胜利,才只戴上好大喜功的帽子,否则左宗棠恐怕很难逃脱身异首、祸及满门的结局)8、攻击如故(新疆胜利收复后,李对左的攻击一如既往)9、圆滑为人(李鸿章的圆滑事故,始终比不上左的铮铮铁骨)。
张之洞 与李鸿章之间的争斗:
李是洋务派的头号代表,张在政坛上的显赫晚于李,这二人都见重于 西太后 ,既有相同的政见,也发生过政争。就个人关系而言,还构不成什么同党,也不是什么政敌。而从兴办洋务而言,又属同一个营垒,李是洋务领班,张是洋务 殿军 。从对外交涉方面看,李在 中法战争 、 中日战争 中主和,张之洞主战。因此同李时常迸发政争。

李鸿章和左宗棠素来不和,李鸿章曾经写信给曾国藩说:”左公阿瞒本色,于此毕露。”他们都是曾国藩的弟子,却明争暗斗了几十年,闹得人尽皆知。那么他们的恩怨究竟由什么引起呢?

一,互相看不顺眼。民间传闻,左宗棠有一次去找李鸿章,李鸿章出来迟了。左宗棠联想起李鸿章宠爱小老婆的传闻,不由讥讽道'与如夫人洗脚'。李鸿章毫不示弱,脱口而出'赐同进士出身',一下讲出了左宗棠心病,他只是举人出身,没有进士功名,结果两人从此见面都绕着走。

二,积怨加深。镇压了太平天国后,左宗棠和李鸿章各自率楚军与淮军追剿华北的捻军。1868年8月,捻军张宗禹全军覆没。战后论功淮军居首,李鸿章荣升协办大学士。左宗棠怀疑李鸿章所言张宗禹自杀而死的说法,率军四处搜捕。李鸿章气愤难平,写信给曾国藩说'(左宗棠)阿瞒本色,于此毕露'。本来就互相看不顺眼的二人,交恶更深了。

三,政见不同,火拼海防塞防。清朝面对来自海上威胁和边疆威胁,如何把有限战略资源分配到东部沿海与西北边疆。李鸿章主张加强海防,防范日益崛起的日本。左宗棠着眼于解决阿古柏入侵的燃眉之急,遏制觊觎新疆的沙俄及英国的气焰。

面对燃眉之急,朝廷偏向左宗棠的建议。当时清朝一年的平均财政收入是8000万两白银,从1875年到1884年 (即左宗棠西征中后期)的10年间,塞防经费花了8000万两。相反,1885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 10 年间,海防经费仅有3000万 两。从这个角度看,朝廷还是主张塞防优先于海防的。



说起李左二人的矛盾,估计三天三夜读说不完,二人之间的矛盾有很多,主要可以从以下这些经典的事迹说起:

1、政治矛盾

两个人在政治当面有不同的意见,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可以说两个人是政治的死对头了。在政治方面两个人相爱相杀了好几年,本来之前并没有那么大的矛盾,但是经过后来的收复新疆的条约,加速了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激化,从而达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这是二人在政治上的矛盾。

2、性格矛盾

政治矛盾本来就很难处理了,再加上两个人的性格矛盾,都是倔脾。作为对手对彼此了解更是非常深,据说两个人因为性格不合,怎么看对方都不顺眼,甚至还能一句话就说中对方的心事。但两个人在为人处事方面就不一样了,李鸿章因为会来事,还抢过左宗棠的好友,自然矛盾更深了。

3、积怨太深

从上数我所说的事情来看,我们就能明白两个人的积怨太深,这种矛盾基本上是不可能调节了,只能两个人各过各的,从此互不打扰才能消灭两人之间的矛盾,却真的非常难做到这一点,再机上政治矛盾和性格矛盾,两个人在一起注定是矛盾的结合体,还是尽早分开会更好。

总结来讲,可以说两个人就是天生的死对头,他们的矛盾点太多了,无法评论谁对谁错,但是两个人一直在相爱相杀,至于李鸿章大骂左宗棠“阿瞒本色,于此毕露”,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句话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他们两个的政治立场不一样。左宗棠要收复新疆,李鸿章要东南互保。

他们俩政见不同,互看不顺眼,积怨已深,所以经常互相叫骂。

因为他们两个人的政治立场不一样,所以有矛盾也是必然的。


悍将曾国荃为何比不了左宗棠?
运说:“李(鸿章)在军中不见知,常发愤快望,后以沅浦(曾国荃)、俊臣(陈士杰)俱辞避,李乃自请行,非曾(国藩)意也。”事后证明,进攻上海是一个难得的建立功名的好机会。同治三月底李鸿章到了上海,在经济上,获得巨大财源;军事上,则通过这个口岸获得了大量西方先进武器;政治上,则经曾国藩...

身怀利器 杀心自起 出自何处?
出自李鸿章所述 光绪六年,俄国皇太子送给李鸿章一把金质手枪,李鸿章爱不释手,经常带与身边。一次外出狩猎之时,便不由自主想一试身手,突然望见了周围的寂静村庄,就此停住,不再使用手枪。幕僚好奇,询问原因。李鸿章回答:这是我想提醒自己,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慎而重之。意思是:一个人如...

求助:我要一个近代人物史和现代史人物的一千字左右论文 帮忙啊_百度...
当是时,中国克清太平军、捻变、回变,并规复新疆,武功正盛,时号之曰“中兴”;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于洋务变革,亦有所成,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均有规模,朝鲜、越南仍引为藩国。若能以此一役,痛击法国,重建中国国威,则于政治、于变革、于武备均有...

有着裱糊匠之称的李鸿章,是无奈之举还是无能?
有,这人就是梁启超,梁启超在他所著的《李鸿章传》中为李鸿章所处的境地感到无尽的悲恸,书中写到:“当戎马压境之际,为忍气吞声之言,旁观者尤为酸心,况鸿章身历其境者!”而且梁启超对李鸿章也是颇为钦佩,书中称:“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

李鸿章怎么死的
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如果清王朝失去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中兴四大名臣”会怎...
没有曾国藩,或许会有今国藩;没有张之洞,或许会有毕之洞;没有左宗棠,或许会有右宗堂;没有李鸿章,或许会有外鸿章……虽说人定胜天,因人成事,事实上很多事情是大势所趋,没有了曾国藩组建湘军,也许会有另一个人组建淮军来平定太平天国……以此类推………...

哥哥不嫌妹妹麻子脸,非要成婚,生下了哪个名臣?
晚清名臣李鸿章 李鸿章,晚清非常重要的朝廷重臣,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梁启超在他所写的《李鸿章传》中称: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慈禧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到宫里的时候,慈禧悲伤得当场落泪。

谁能帮忙一个近现代史的历史人物
据时人记载:“京师陷,中外皆延颈望和”,“鸿章既受命,朝局始有转机,都人皆置酒相贺”。不但崇拜他的人颂扬他此次议和有“扶危定倾”之功,使自己“黄花晚节,重见芬香”。甚至连反对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其为“当代第一伟人”,“不独朝廷倚之为长城,即中外人民无不望之如山斗”,此次...

求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的再认识有关论文,快快
“鸿章既受命,朝局始有转机,都人皆置酒相贺。”对他素有好感的人说他临危受命是爱国英雄,“黄花晚节,重见芬香”;就连昔日仇敌也恭维他公忠体国、老成谋国,乃国之栋梁、“当代第一伟人”。可一旦和约签订,危殆解除,情势便急转直下,李鸿章又成了众人指责斥骂的对象。“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此言一...

李鸿章 历史上的李鸿章是怎样的人
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梁启超:”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

壤塘县18027043172: 请把俗世奇人的人物品质写出来. -
谈侄锯叶: 泥人张:捏泥人,单只妙手见功夫.护尊严,一身傲骨笑权贵. 杨七:构思巧妙,手艺精巧. 杨巴:随机应变,处乱不惊.

壤塘县18027043172: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用自己的话讲下 -
谈侄锯叶: 曹操随天子在许田这个地方打猎, 曹国舅在内阁中接受了天子的昭书. 祢正平脱掉衣服大骂逆贼, 姓吉的太医因为下了毒药遭到刑罚.

壤塘县18027043172: 求官渡之战前曹操被骂的那断话,就是袁绍打曹操.之前那个谁谁谁写的剿贼习文,要完整的,谢谢!!!.. -
谈侄锯叶: 陈琳写的,讨贼檄文.据说治好了阿瞒的头疼病……

壤塘县18027043172: 黄飞鸿是谁主演的? -
谈侄锯叶: 1、1991年《黄飞鸿》导演:徐克,动作指导:袁祥仁 袁信义 刘家良2、1992年黄飞鸿九二:龙行天下 导演:徐克 动作指导:元华3、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1992)导演:徐克 动作指导:袁和平4、黄飞...

壤塘县18027043172: 三国演艺里是谁帮了曹操后一直很得意在城里骂曹操曹阿蛮的? -
谈侄锯叶: 许攸(?-204)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演义传记许攸年轻时与曹操相友善,后来成为袁绍的谋士,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均不被听从,深感不满.官渡之战之际,许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治而投奔曹操,提供了重要情报,建议曹操偷袭...

壤塘县18027043172: 恶作剧2吻湘琴说 你明明就不爱我 -
谈侄锯叶: 启太向湘琴表白.阿布怪湘琴冲动.湘琴去幸福小馆投靠阿金与克莉丝汀,不希望纯美成了未婚妈妈,自己才开始有了人类那种纠结混杂的情绪,但现在阿布发现纯美的重要,湘琴吓到万分自责.在学校,只有湘琴在身边,身为好友的湘琴...

壤塘县18027043172: 三国之中曹操是在哪一回说出竖子不足与为谋 -
谈侄锯叶: 出处鸿门宴,项羽放走刘邦后,范增大骂时说的.三国中是十八路诸侯联军杀到洛阳,曹操提议诸侯西追董卓,无奈乏人响应,怒骂了一句:“竖子不足与谋”.

壤塘县18027043172: 张飞骂曹操那里面的词 -
谈侄锯叶: 三国志: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三国演义: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某版:操,你娘好吗? 某MP3版:河蟹……我手下兄弟,排队的不算,…… 河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