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裱糊匠之称的李鸿章,是无奈之举还是无能?

作者&投稿:法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要说清朝中后期的名人,估计除了慈禧太后外,就是李鸿章了,至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恭亲王等,论名气和影响力都要略逊一筹;这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苦苦支撑风雨飘摇的清王朝,但历史上却对这两人的评价是毁誉参半,而李鸿章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绰号——“裱糊匠”。

其实这个绰号是非常贴切的,李鸿章的一生,风光过,也落寞过,他天子卓绝,但生不逢时;曾国藩作为他的老师,曾这样评价过他:“少荃天资与公牍最相近,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可见曾国藩对李鸿章有多高的期待,而李鸿章也是没有辜负曾国藩的期待,最终的确是“青出于蓝”。

但如果可以,可能李鸿章根本不愿意这样吧,但是没办法,官场如临渊钓鱼,看似风光,但根本没有退路,一着不慎就是身死族灭的结局,他根本没有选择。说李鸿章风光过,是因为他在灭太平天国,平捻军之乱时屡立战功,并最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并成为洋务运动的领袖之一。

而说他落寞过,是因为他统帅的北洋水师与嫡系淮军,在甲午战中惨败,近乎被全灭,作为此战的负责人,李鸿章理所当然的要承担绝大部分责任,那段时期,也是李鸿章最落寞的时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何在甲午战中,强大的北洋水师会败给日本联合舰队。

这事还要从“帝师”翁同龢说起,翁同龢是晚清文坛大家,才学之高自是不必多说,但这人却是个小心眼;因曾国藩及李鸿章曾经检举其兄,因而翁同龢终身与李鸿章有私怨。在翁同龢任户部尚书期间,处处刁难北洋水师,多次以经费支绌为借口,要求停止添船购炮,故而北洋海军后期的建设基本是处于停顿、倒退的困境。

而李鸿章对北洋水师的情况也是非常清楚的,故而在日本挑衅的时候,李鸿章屡屡退让,但翁同龢又怎会放弃这么好一个打击仇人的机会?他不仅极力怂恿光绪皇帝主战,而且还充分利用自身在文坛的地位,在民间制造了极大的舆论;无奈之下,李鸿章只得迎战,结局就不必多说了。

翁同龢的目标达到了,但为此,清王朝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后来议和的时候,慈禧太后本来派出的全权大臣是户部侍郎张荫桓、湖南巡抚邵友濂,而且还聘美国国务卿科士达为顾问;但日本方面不仅拒绝议和,而且还把清政府的这两位求和代表侮辱一番后,驱逐出境了。

后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指名点姓要李鸿章充当全权代表,此次和谈,李鸿章受尽屈辱,但又不得不忍受,据说他在签字前的最后关头,曾经老泪纵横地对使团的美国顾问科士达说:“万一谈判不成,只有迁都陕西,和日本长期作战,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国,中国可以抵抗到无尽期。日本最后必败求和。”

为何伊藤博文要如此对李鸿章?因为在日本崛起前,曾详细考察过世界各强国,清王朝作为日本的目标,自然是着重考察,而当时的李鸿章正春风得意,故而被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当时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马关条约签订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掀起维新变法的高潮。而《马关条约》还不算最屈辱的,因为后面还有《辛丑条约》,也是李鸿章担任的全权大臣,其实根据现在的记载可知,李鸿章在谈判中,的确是做得非常出色了,而且《辛丑条约》的签订并不是他的错,但他依然遭到了声讨,那些人称:“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那当时有没有人真正看懂李鸿章呢?有,这人就是梁启超,梁启超在他所著的《李鸿章传》中为李鸿章所处的境地感到无尽的悲恸,书中写到:“当戎马压境之际,为忍气吞声之言,旁观者尤为酸心,况鸿章身历其境者!”而且梁启超对李鸿章也是颇为钦佩,书中称:“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

当然,这是成熟之后的梁启超写的,李鸿章的一生,无论是灭太平天国,还是平捻军,亦或是主导洋务运动,乃至于签订各种和约,本质上都是为了清王朝的延续;一生都在奔波忙碌,到处缝缝补补,也难怪后世称他为“裱糊匠”了。其实平心而论,在当时的情况下,内忧外患,还有翁同龢捣蛋,历史上又有几人能做的比李鸿章更出色?可惜,李鸿章始终没有掌握过真正的实权,真正的大权始终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掌握在满清贵族手中,所以李鸿章也只能当一个“裱糊匠”了。




关于李鸿章~???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在咒骂痛斥这时,确实深深自省,确实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评价一个人,中国人一向的定论与百年以来的世界舆论截然不同,有人对李鸿间的评价是:知西来大...

评价李鸿章的文献
李鸿章对自己作为尝作出以下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笼,随...

求关于李鸿章的历史研究性小组感想文数篇
戊戌变法的健将梁启超曾评价李鸿章到,“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李氏认为自己不过是个“裱糊匠”。适逢内忧外患,从里到外都烂透了的清王朝,“裱糊匠”将一个破屋(清王朝)装饰一新嘘嘘人尚可。偶有小风雨修修补补也能看得过去,但真的遇到大风雨,破屋必然原形毕露,又岂是一个半个“裱糊...

说李鸿章是坏人的原因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在咒骂痛斥这时,确实深深自省,确实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评价一个人,中国人一向的定论与百年以来的世界舆论截然不同,有人对李鸿间的评价是:知西来大...

历史上怎样评价“李鸿章”
“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历史与真实的差距确实很大,其实多做实事的人未必能流芳万世。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材,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才识过人,只是生不逢时,值得同情。至少李鸿章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外交的现代化上还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

后人怎么看李鸿章
后世评价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对这位清末重臣也逐渐评价多元化。 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以义和团叛乱挟持清廷为外交借口,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英国及...

炉霍县19848068848: 一生风雨裱糊匠是什么意思 -
俎彪复方:[答案] 当年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 清朝力挽狂澜的“裱糊匠”李鸿章四年牛马走风尘,浩劫茫茫剩此身. 杯酒借浇胸块磊,枕戈试放胆轮逡. 愁弹短铗成何事,力挽狂澜定有人. 绿鬓渐凋旄节落,关河徒倚独伤神. 此乃咸丰六年(1856年),鸿章...

炉霍县19848068848: 李鸿章晚年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 -
俎彪复方:[选项] A. 肯定了西方先进技术 B. 主张开办洋务运动 C. 对清朝统治失去信心 D. 希望实行政治变革

炉霍县19848068848: 对李鸿章话的理解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 -
俎彪复方:[答案] 他办了一辈子的海军其实都是纸糊的老虎.但是对于腐朽的清政府,其实这已经使它能够做到的极限了,他已经尽力了.

炉霍县19848068848: 说出你对悲李鸿章之遇的认识 -
俎彪复方: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出自梁启超. 从字面意思上讲很浅显,敬佩他的才华,可惜他的才识,同情他的际遇. 从深层意思讲就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李的个人思想过程...

炉霍县19848068848: 李鸿章“裱糊”的“一间破屋”喻意指什么 -
俎彪复方: “破屋”指处于风雨飘零的晚期王朝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炉霍县19848068848: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叫________,材料是________() -
俎彪复方:[选项] A. 清朝封建统治 火药、枪炮 B. 清朝封建统治 儒家传统礼仪文化 C. 清朝封建统治 民主共和 D. 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炉霍县19848068848: ...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材料二 “... -
俎彪复方:[答案] (1)进行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企业、建立近代陆海空、培养近代人才.(3分)分析自己所做事情终归失败的原因,推卸责任.(2分)(2)作传原因:①李鸿章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