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当初为什么撤离延安搬到了西柏坡,其历史背景是什么?

作者&投稿:屠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抗战结束后,中共的革命根据地为什么从延安转移到西柏坡~

从延安转移到西柏坡的原因是:
1、环境好。
西柏坡北依柏坡岭,南临滹沱河,是个马蹄形山坳,即”南向山水视野远,北靠卜岭居安宁”。
而且,据朱德秘书潘开文回忆,”西柏坡村子外边有一片苇地,苇地外与滹沱河之间有一条大路,可通大车,我考虑到只要可通大车,汽车就可以通过,有利于与各根据地联系。而苇地里边与西柏坡村间还有条路,外面人不是本村人是很少走了,这样保密很好做”,也即”目标隐蔽宜保密,利于警戒与防空”。
当年,国民党的情报人员侦察到毛泽东住在西柏坡一带,就从人员往来较多的地方和而同于民房的建筑物中寻找目标。敌机曾轰炸过西柏坡东南30多公里的烟堡村,也轰炸过西柏坡北10多公里的天主教堂。但就是不知道毛泽东在西柏坡的农家小院里。
有人说”毛主席洪福大,炸不着!其实,这既和西柏坡的地理位置有关,也和当地群众对共产党的衷心拥护有关。与此同时,西柏坡村周围村子比较集中,正可以做到”应急进退交通便,相关村落可屯兵”。
2、西柏坡的景致还很幽美。
1951年秋有记者到西柏坡采访,仍然能够看到”村庄的南边是一大片肥沃的田地,大部分种着稻子和苇子;稻田的前边便是日夜奔流的滹沱河。山坡两旁栽着许多柏树,也有一些种着谷子和棒子的耕地。
村庄中间和四围密密地种着各种树木,往往有黄土墙的平顶房子从葱茂的树丛中显露出来。环境是很清静的,只有悦人的鸟声不时顺风送来。”据叶子龙回忆:到西柏坡的第二天,毛泽东散步登上了柏坡岭,坐在一块石头上,用手里的木棍指着山下说道:”西柏坡果然是个好地方,这个总指挥部选得好!”
3、”人杰”,即群众基础好。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平山籍党员是粟再温,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直到抗战前夕,平山县党员达779名,基层党支部70多个,分布在全县121个村庄。1945年8月全县(包括平山和建屏)党员已有16788名,占总人数的9%,所有村庄都建立了党支部。
截至1946年11月20日,平山(建屏)县,共有党支部608个,党员总数19535个。此外,抗日战争时期,平山还出了威名赫赫的”平山团”、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词曲作者曹火星等模范人物。
就西柏坡村而言,1937年冬,西柏坡贫农阎发亮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西柏坡村第一名中共党员。1945年时,全村已有党员25名。
1948年底,有党员40名。抗日战争时期,西柏坡先后有8名青年参军参战,民工支前700多人次,做军鞋500多双,军衣600多套(件),碾4军粮200多万斤,被称为”抗日模范村”。
解放战争时期,平山还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支前民谣:”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所以,这个地方群众基础非常好。
4、”地灵”,主要是指物产丰富。
1947年中央工委驻居时,西柏坡村85户,325人,686亩耕地,土地肥沃,盛产小麦、水稻、玉米,年产量27万多斤,亩产390余斤。这在当时,就属于高产了,能够提供中央机关几千人的供给。
5、西柏坡村还有房子。村里有300多间房子被日本鬼子烧了,但根基很好,全是石头的,比较容易修复。

扩展资料:
抗战胜利后,形势的发展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将中国的革命指挥中心东移的问题。当时的新驻地曾首选承德。承德位于冀热辽与东北的中间地区,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主要通道,与苏联有着比较便利的交通,又是解放区,有利于作为中央驻地。
1945年10月13日,国民党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外交特派员蒋经国和苏军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达成协议,苏方允许蒋介石5个军在葫芦岛、营口登陆进入东北,中长路及大城市将为国民党控制。
同时,我军10万人进入东北后,也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东北形势急剧变化,中共中央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已没有可能在东北创造独立局面并控制大城市,所以决定放弃中共中央迁移承德的决定。
不久之后,中共中央曾有过迁至离南京很近的淮阴的想法。当时的情形让中央认为如果国共关系能够顺利地发展下去,国内和平将拭目以待,内战似乎不会再发生,故开始考虑把中央机关的办公地点从延安搬到南京附近。
然而,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无视国内外舆论,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不断进犯解放区,多次派飞机在华中首府淮安上空盘旋、侦察和扫射。同时,极力散布“武力收复苏北”的言论。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改变了“和平民主阶段已经到来”的估计,取消了南迁淮阴的设想。
中央工委决定留在晋察冀边区。1946年6月,国民党彻底撕毁《停战协定》,向各解放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全面进攻,第三次国内战争爆发。人民解放军从1946年7月至1947年2月,8个月共歼灭国民党部队71万余人,使蒋介石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破产。
随即,改为集中优势兵力对陕甘宁和山东两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面对在数量上和装备上处于优势的国民党军队,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1947年3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转战到陕北清涧县枣林沟村举行紧急会议,讨论中央机关的行动问题。
会议经过慎重研究,作出将中共中央一分为三的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中央前敌委员会,率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继续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工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
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由刘少奇为书记,率部分中央机关干部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由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邓颖超等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以叶剑英为书记,杨尚昆为后方支队总司令,率领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大部分工作机构到晋西北临县地区统筹后方工作。
中央工委最终选址西柏坡。中央工委决定留在晋察冀边区后,经过细致的研究与慎重的考虑,决定选择西柏坡为中央工委驻地。
参考资料来源:西柏坡创新教育培训中心——首页 >> 红色文化 >>选址西柏坡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中共中央工委转驻西柏坡的前前后后

延安 位于陕西省北部,延河南岸为延安地区行署所在地.被国务院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1935年10月,中国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935年1月党中央驻进延安,并作为陕甘宁边区首府,从此延安成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司令部的总后方,成中华民族的希望和象征.

党中央撤离延安搬到西柏坡的原因有:

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兵压境并占领延安,是促使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战略转移的直接原因。

2、1946年10月,国民党军占领张家口后,晋察冀党政军领导机关从张家口退出再次回到阜平、平山,是中共中央向西柏坡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

3、1947年3月,中共中央从延安撤出后不久,在陕北枣林沟召开会议,决定中共中央由陕北向华北转移,会后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人率领中央工作委员会,东渡黄河先期到达西柏坡,并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土地法大纲》,为中共中央的到达奠定了基础。

4、平山县天然优越的战略位置、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政治环境是中共中央由延安向西柏坡转移的内因条件。平山及周围县皆为解放区,都已进行了土地改革,广大农民积极报名参军,这一带群众基础好。

平山县地处山西台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文化历史悠久。我国少数民族白狄建立的中山国被魏国灭后,曾经复国迁都于平山(今平山三汲乡)。平山东临获鹿,东北为阜平,南接井陉,北靠灵寿,西北、西南分别与山西五台、盂县接壤,地处要冲,战略位置重要。

从地理条件上说,平山及周围县大多群山纵横,层峦叠嶂,易守难攻。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曾在平山修建避难行宫。从自然条件上说,境内有滹沱河等河流,水利条件较好,河谷土地肥沃,平山被聂荣臻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乌克兰为原苏联的粮仓,可见平山之富庶。

5、靠近平山的阜平是革命老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均设在阜平城南庄,但阜平不如平山富庶。平山靠近阜平,也是中共中央由延安转移到西柏坡的一个原因。

历史背景是:

1947年5月,我军先后取得正太、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的胜利,解放了石家庄,使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中共中央的到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资料来源:牛城晚报——为何中央从延安转移到西柏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景区



1.西北方已经被中共占领,国民党主力当时占据的主要地方就是东北,华北、南方等,所以需要党中央做战略转移
2.西柏坡地处太行山,又有滹沱河的环绕,进可攻,退可收,战略位置极佳。
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经济,坚实的群众基础,相距适中的村落分布,遂使西柏坡成为中央工委驻地的最佳选择。西柏坡一带村庄很多,为什么偏偏选中西柏坡作为中央工委的驻地呢?朱德总司令的秘书潘开文当时实地参加了考察和选择,他回忆说:“我们当时是这样考虑的:一是村子要适当集中,将来后委一些机关要来,能放得下(至于中央、毛主席来不来,谁也没说,我们更不知道,并且那应该是以后的事);二是交通要便利,便于和各解放区的联系;三是安全问题。尽管洪子店、郭苏、夹峪等村子很大,但目标也大,人多不便于保密。西柏坡村子较小,后边有个小山好防空,并且离周围村有一段距离(1公里左右),便于保密;四是住宿条件。西柏坡当时许多房子被鬼子烧了,但基础很好,便于建设,将来住在一起比较集中,方便工作。”由此看来,西柏坡的被选中如同历史上每个革命大本营的选择一样,既要着眼于眼前的战争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将来事业的发展需要。西柏坡具备了这样的条件,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使命,就落实到她的肩上。


中共中央于何时主动退出延安,列举中央在延安的两大活动
中共中央是于1947年3月18日主动撤离延安的。至于中央在延安的活动,那真是太多了,举两个例子,比如:1941年5月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延安大生产运动。

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详细历史
在领导红军进行东征和西征,迎接红二、四方面军的同时,党中央大力开展了对张学良、杨虎城的统一战线工作。二、延安岁月(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1、做好充分准备,迎接全面抗战的到来 西安事变发生几天后,驻延安的东北军向西安一带集中。根据...

1943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被迫从那撤离,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被迫从中央苏区(瑞金)撤离,从于都出发开始长征。

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一、历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1934年4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一、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在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由于中共中央实行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导致中央红军在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陷入困境,党和红军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二、为了重新开辟革命新局面,中共中央决定主动进行战略转移。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主动撤离中央苏区,前往湘西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师,旨在...

1947年为什么是转折点
国民党进攻延安 3月16日,为提高作战指挥效率,中央决定:彭总负责西北解放军的直接作战指挥。3月19日,经过6天的激烈战斗,掩护中央转移的任务顺利完成,西北解放军主动撤离了延安。国民党占领延安 3月29日,中共中央进驻陕北清涧县枣林沟村,在这里制定了中央机关的下步行动计划。会议决定:必须坚持发展...

撤离根据地除了解放战争撤延安,还有哪一次,两次有何不同?
撤离根据地除了解放战争撤延安,还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撤离中央苏区, 前者是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 主动撤退 且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主力并没有撤离陕北 后者是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

驻京办为何撤离
1.关于驻京办的概念 驻京办是当地政府驻北京的办事机构,属于政府派出机构。政府派出机构不止有驻京办,一般来说,看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有驻上海的驻沪办,驻深圳的驻深办,根据所要联络的范围不同,驻京办的编制也有不同。2.驻京办的产生与变质 驻京办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各省与中央各部门保持...

中央苏区成立时间
1.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选址江西中央苏区,并以瑞金为首都。2. 该政府确立了中国工农红军作为国家的武装力量。3. 1934年10月,面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不得不撤离中央苏区,随同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4. 同期,成立中华苏维埃中央...

1947年3月大举进攻丹霞您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哪里转战峡北
1947年3月大举进攻丹霞,自3月19日起,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仍继续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