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详细历史

作者&投稿:农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形成的历史经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重要启示~

宋 韩维蔬畦绕茅屋,林下辘轳迟。

延安重大历史事件如下:
1、红军长征到达延安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从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3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心、解放战争的总后方、万众瞩目的革命圣地——西北革命根据地。
2、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会议是指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秦邦宪、邓发、何克全、李维汉、张浩(林育英)、杨尚昆、王稼祥、彭德怀、郭洪涛等十余人。
3、抗日军政大学成立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
其前身是“西北抗日红军大学 ”,1937年初改为此名。1940年11月4日抗大总校进驻河北邢台县浆水一带,校部就设在前南峪村。1943年起,校长徐向前,兼任中央处理委员会主任、抗大总学习委员会书记。
4、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 林伯渠任主席。边区辖23个县及神府特区,面积12.9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心,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国家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1950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撤销。
5、延安大学成立
延安大学(Yan’an University)简称“延大”,坐落于革命圣地延安,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陕西省属重点大学、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
6、宜川战役
宜川战役也叫“筑子街战役”, 1948年2月29日 宜川战役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经过新式整军运动后,以主力五个纵队转入外线作战。解放军从四面向敌军发起猛攻,激战至3月1日,将敌近3万人全部歼灭,毙敌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3月3日,攻克宜川城。使西北野战军由内线反攻转入外线反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宜川战役

党中央在延安13年(1935年10月——1948年3月)的详细历史如下:

一、中共中央长征到陕北(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到达吴旗镇——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

1、抵达陕北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由鄂豫陕苏区先期长征到达陕北,与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1935年10月19日到达吴旗镇,进入了西北根据地。毛主席用湖南一句土语:“不是这块地方,我们下不了地”,来形容西北根据地的重大政治意义。

11月初,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在甘泉县同红十五军团会师。11月20日至24日,在毛泽东等人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和西北红军进行了直罗镇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一个师又一个团。

2、召开瓦窑堡会议,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八一宣言》,10月1日正式发表在法国出版的《救国报》上,传到国内后,在社会各阶层中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93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机关到达陕甘根据地的中心瓦窑堡(今子长县城),13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提出中国共产党愿同“一切抗日反蒋的中国人民与武装队伍”联合起来。

瓦窑堡会议是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召开的第一个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

3、推动西北抗日大联合的实现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西北大会师,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事件。

在领导红军进行东征和西征,迎接红二、四方面军的同时,党中央大力开展了对张学良、杨虎城的统一战线工作。

二、延安岁月(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

1、做好充分准备,迎接全面抗战的到来

西安事变发生几天后,驻延安的东北军向西安一带集中。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由红军接管延安。中共中央机关随即于1937年1月13日由保安迁到延安。从此,延安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心,照耀中华民族前程的灯塔。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处于最危急的时刻。

2、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争取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县冯家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指出:七月七日卢沟桥抗战,已经成了中国全国性抗战的起点。中国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的方针,克服敌后抗战最严重的困难。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各抗日根据地的政治指导中心、抗战大本营和战略总后方。

3、争取和平民主,准备自卫战争,并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

三、转战陕北(1947年3月18日撤离延安——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渡过黄河、前往华北)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军队以延安为目标发起了攻击。1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带领红军乘车东驶,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程。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东渡黄河,前往华北。4月22日,延安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扩展资料

延安十三年的发展

中央、毛主席在陕北一连13个春秋。延安是总后方、是司令部。由于他们的英明领导,我党我军在各个主要方面,均取得迅速发展。到解放战争开始的1946年7月,有如下大的发展:

一、从陕甘宁一个根据地,发展了18个,成为19个根据地。

二、南方各个根据地的红军,相继陆续到达陕北,他们和西北红军共计也只是四五万人马的武装力量,发展到了120万小米加步枪式的人民军队。

三、共产党员队伍,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危害,把白区党也搞光了。当时地方党员和红军党员,共计4万左右,到七大时,已经发展到121万。

四、解放区的人口,由陕甘宁原有的150万人,发展到1亿人。

五、解放区由原陕甘宁根据地仅有的13万平方公里,发展到100万平方公里。

以上五个数字,可以说明这是我们建党以来,凝聚起最大的基本力量,是中国革命最光荣最得力的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延安大学-《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讲义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十三年



一、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程

(一)落脚陕北(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到达吴旗镇——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

1935年10月19日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今吴起县城),在这里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结束。由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创建的陕甘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落脚点和中国革命新的出发点。 

中共中央机关随即于1937年1月13日由保安迁到延安。从此,延安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心。

(二)延安岁月(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

1、做好充分准备,迎接全面抗战的到来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

2、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争取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1945年 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3、争取和平民主,准备自卫战争,并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

(三)转战陕北(1947年3月18日撤离延安——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渡过黄河、前往华北)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军队以延安为目标发起了攻击。1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带领红军乘车东驶,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程。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东渡黄河,前往华北。4月22日,延安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扩展资料: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辉煌功绩:

1、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经过延安整风运动,正式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稳定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

2、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潜心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理论,使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3、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伟大胜利。

4、造就了一大批革命的领导人才。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培养的一代革命领导人才,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5、积累了“局部执政”的经验。在局部区域建立根据地,然后夺取全国政权。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局部执政的成功实践,锤炼了执政的本领,为执掌全国政权积累了重要经验。 

参考资料来源:延安大学-《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讲义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后,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使陕北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
1937年9月6日,根据国共两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协议,中国共产党将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了边区政府,林伯渠任主席,张国焘任副主席。辖23个县,人口约150万,首府延安。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敌后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1938年7月中华民国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会议作出在各省、市召开参议会的决定,并于9月公布了省参议会临时组织条例。与此相适应,边区政府于同年11月决定将边区议会改为边区参议会。
1939年1月17日至2月4日,由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选出议长、副议长,政府主席、副主席。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
1939年12月国民党胡宗南率兵进攻陕甘宁边区。
1947年3月,由甘肃省政府主席兼第八战区司令长管朱绍良所策划,并经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同意并授权,之后命令胡宗南调集39个旅、23万多人的部队进攻陕甘宁边区。
1947年3月19日,毛泽东等率领共产党中央机关和部队,撤离延安。


延安时期是指哪段时间
延安时期是指1935年10月19日至1948年3月23日。根据百度百科的信息,延安时期是指中共中央在陕北的13年,具体是从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起县),到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陕北吴堡县东渡黄河,去准备迎接全国革命胜利的这13年时间。

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详细历史
193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机关到达陕甘根据地的中心瓦窑堡(今子长县城),13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提出中国共产党愿同“一切抗日反蒋的中国人民与武装队伍”联合起来。瓦窑堡会议是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召开的第一个极为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

“延安时期”具体指的那个时间段?
延安时期指的是中共中央在陕北的13年,具体指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起县),落户“陕北”到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陕北吴堡县东渡黄河,迎接革命胜利的曙光这近13年时间。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从此,以毛...

延安时期是哪段时间?
延安时期指的是中共中央在陕北的13年,具体指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起县),落户“陕北”到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陕北吴堡县东渡黄河,迎接革命胜利的曙光这近13年时间。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运...

延安时期是指哪几年?
延安时期指的是中共中央在陕北的13年,具体指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落户“陕北”到1948年3 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陕北吴堡县东渡黄河,迎接革命胜利的曙光这近13年时间。

延安重大历史事件
延安重大历史事件如下:1、红军长征到达延安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从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3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心、解放战争的总后方、万众瞩目的革命圣地——西北革命根据地。2、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会议是...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成功启示是什么?
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中国革命力量从弱到强,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到胜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党中央产生了很多宝贵经验,如加强思想教育,坚持走群众路线,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等都体现在提高当代中青年干部的党性方面。党中央在延安13年创造的宝贵经验启示我们,要大力加强中青年干部的党性...

博物馆Vol.187 | 延安革命纪念馆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延安革命纪念馆,作为新中国首批革命纪念馆之一,自1950年7月1日成立以来,就承载着一段辉煌的革命历程。这座占地238亩,建筑面积高达29853平方米的建筑,见证了13年间中共中央在延安的非凡岁月,馆内珍藏的3.6万件文物和1万余张历史照片,是那段红色记忆的生动载体。1941年和1946年...

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转折点。例如,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起县),落户“陕北的江南”——延安,在延安战斗、生活了13年。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加强了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

红军在延安有多长时间
红军大约1935年1月到达陕北延安,1948年8月离开延安去西柏坡。所以,红军在延安大约待了13年半的时间,延安也因此被称为革命的圣地。

临江市19888832823: 在混合成本的分析过程中,在历史资料分析发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中,计算结果最精确的方法是什么 -
荆光伯基: 答:在混合成本的分解过程中,在历史资料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中,计算结果最为精确的方法是回归直线法.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