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中的垛板,导板,散板均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干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皮流水、西皮散板、快三眼、西皮二黄等京剧术语分别是什么意思?~

西皮和二黄都是京剧的腔调。

西皮流水,散板,快三眼等等都是西皮中的板式,就相当于是主干和枝节的关系。此外,西皮的板式还包括西皮导板,西皮二六,西皮原板,西皮摇板,西皮慢板等等。
二黄的板式有二黄导板、二黄慢板(慢三眼)、二黄快三眼、二黄原板、二黄垛板、二黄散板、二黄摇板、回龙等板式。
西皮多用于欢乐跳跃、坚定、愤懑的情绪。
而二黄则多用于抒情,凝重,悲伤的情绪。

  西皮
  戏曲腔调,京剧唱腔的主要腔调之一,一般认为出于梆子腔,明末清初秦腔流传至湖北襄阳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成襄阳调,后称为湖广腔,又称西皮。西皮腔流传亦甚广,湘剧、桂剧等中称为“北路”,粤剧中称为“梆子”,滇剧中称为“襄阳调”。京剧西皮则是早在乾隆四十四年秦腔演员魏长生入京后,在徽秦合流的基础上,于道光年间湖北演员王洪贵、李六、余三胜等入京,带来所谓楚调,再一次促成徽汉合流而形成的。西皮腔属板腔体,其结构特征以七、十字句三个词组首字为标志,为抑扬扬格,即所谓“眼起板落”。旋律多跳进,曲调起伏跌宕,节奏形式多样,速度较快,胡琴 京剧唱腔
  定弦为la,、mi,唱腔最后大多结束在宫音上,具有宫调式的特征(旦角为徴调),与二黄相比,具有高亢、激越、活跃、明快的情调特点,又用于表现活跃轻快、慷慨激昂的情感。西皮的板式类别丰富,有“原板”、“慢板”、“快三眼”、“二六”、“流水”、“快板”、“导板”、“摇板”、“散板”等,也有反调。
  二黄
  京剧唱腔的主要腔调之一。原系清初在长江中下游,即今天湖北、安徽、江西三省毗邻地带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声腔。其渊源众说不一。一说系由明末清初的弋阳腔,经吹腔、高拨子、四平调发展成为二黄腔。一说系由安徽的石牌腔(吹腔),传至江西宜黄而成宜黄腔。从声腔曲调上分析,两者均与京剧二黄有某些共同点,说明彼此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湖北、安徽等省地处我国腹地,为我国几大方言及各次方言区的交接地带,即除较靠南的粤语、客家话、闽南、闽北话以外,是北方话中北方、西北、西南、江淮四个次方言和吴语、湘语、赣语的汇集点,很易极变腔调,成为近代我国声腔产生的摇篮。二黄腔流传甚广,涉及南部大半个中国。赣剧、湘剧、桂剧、粤剧等称为“南路”,川剧、滇剧等称为“胡琴”。京剧二黄则为18世纪末(清乾隆五十五年后)相继进入北京的徽班,经过徽秦、徽汉两次合流而形成的。二黄腔属板腔体,其结构特征以七、十字句三个词组首字为标志,为扬扬扬格,亦即所谓“板起板落”。旋律多级进,曲调流畅平和,节奏较稳定,速度较慢,胡琴定弦为Sol、re,唱腔最后大多也结束在此两音上,具有商调或商、徴结合的调式特征。与西皮腔比,具有低回凝重、稳健深沉的情调特点。二黄板式类别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导板”、“散板”、“摇板”“垛板”等,并发展出庞大的反调系统,称为“反二黄”。
  反二黄
  京剧曲调。在二黄的基础上大量运用调式交替和暂转调,形成双重调式性或直接转入上五度宫调系统,直至形成独立调性的唱腔结构,谓之反二黄。胡琴定弦由二黄的sol、re变为反二黄的do、sol,音高不变,唱名变化,前者内弦唱名变为后者外弦唱名,故得反调之名。反二黄板式结构与二黄相同,板式也比较丰富,有“原板”、“慢板”、“导板”、“散板”、“摇板”、“垛板”等。反二黄成套的唱腔中,导板有时借用二黄的,然后由过门转入反调,其间可见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反调形成的轨迹。反二黄上下句落音和二黄基本相同,但由于旋律的高低对比,变化,使落音较灵活。反二黄的音域相对比二黄宽,旋律迂回曲折,跌宕有致,不仅鱼油中低音区低回深沉的情调,更有高音区悲愤激励、苍凉凄楚的情调,尤其是大段的成套反二黄唱腔,常成为京剧唱腔中最具特色的、表现力最为丰富的唱段。
  四平调
  戏曲腔调,京剧中亦称二黄平板。四平调的结构,以七、十字句三个词组首字为标志,其上句为扬抑扬格,下句为抑扬扬格,加上词组内各字的节奏交叉,它兼有西皮与二黄的结构特点。从调式上看,上句落re 、下句落do,和西皮相同。从旋律及过门特点上看,又和二黄接近,这些均和它的历史渊源和产生流行之地有密切关系。四平调板式有原板、慢板两种,并用二黄同类板式的过门。胡琴定弦亦和二黄相同。四平调的特点在于句法变化比较复杂,因此常可以容纳不恨规则的长短句子,可以是轻快飘逸、闲散叙事的,也可以是委婉缠绵、华丽多姿或苍凉愤切的等等。著名的唱段有《贵妃醉酒》中的“海岛冰轮初转腾”,《锁麟囊》中“怕流水年华春去缈”,《西厢记》中“先只说迎张郎娘把诺言来践”等。
  高拨子
  戏曲腔调,源自于徽调中的拨子腔,于明末清初时,南来的西秦腔和当时安徽流行的昆弋腔等腔调融合演变而成。主要继承了梆子腔高亢激越的特点,但旋律情调则显得高亢中带有悲愤,激越中带有苍凉,和梆子腔有所不同,显然受了徽调中其它南方腔调的影响。京剧高拨子用大筒胡琴伴奏,定弦do、so,具有二黄反调的情调特征。其板式有导板、碰板、回龙、原板、散板、摇板、垛板等。尤其是垛板,节奏铿锵,旋律跳动结集,后拉长腔,听来别有一番风味。著名的唱段有《徐策跑城》中的“忽听家院一声禀”,《杨门女将》中“风萧萧雾漫漫”,《野猪林》中“一路上无情棍实难再忍”等。
  南梆子
  京剧曲调,梆子腔的南化,其结构特征以七、十字句三个词组首字为标志,为抑抑扬格。比西皮多一抑格,因而比西皮更接近梆子腔。南梆子有导板和原板,且只用于旦角与小生。南梆子旋律和情调与西皮相似,然而它更妩媚柔婉、明快秀丽,因而抒情性更强。胡琴用西皮定弦,过门除前奏的前半部分有其特征外,后半部分及小过门均和西皮相似。著名的唱段有《霸王别姬》中“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春闺梦》中“被纠缠陡想起婚时情景”,《望江亭》中“只说是杨衙内又来搅乱”等。
  吹腔
  戏曲腔调。渊自于徽调中的吹腔。于明末清初时,由弋阳腔演变成四平腔,后又受昆山腔影响而成。旧名枞阳腔、石牌调、安庆梆子、芦花梆子。其结构最初为联曲体,后受青阳腔滚调影响,发展为接近板腔体的七、十字句的形式。吹腔仍保留着历史上用笛伴奏的传统,板式以一板三眼为主,但有一种被称为“批”的腔调,是一板一眼的。另有散板。吹腔曲调悠扬动听,流畅温和,表现的情感亦较多样。
  娃娃调
  京剧曲调,本为娃娃生所唱,后亦用于其它行当,属西皮腔系,为快三眼板式,结构和西皮同类板式相同,唯调门较高,演唱音区也相应提高,曲调更为高亢激昂,有时也显得迂回华丽。老生、小生、老旦均可唱娃娃调,旦角有时反串小生亦唱娃娃调。著名唱段如老生《辕门斩子》杨延昭演唱的“见老娘施一礼躬身下拜”、小生《四郎探母·巡营》杨宗保演唱的“杨宗保在马上忙传将令”、旦角《铁弓缘》陈秀英演唱的“母女们走慌忙阳关路上”等。

1、垛板是一种京剧唱腔,由流水紧缩派生而来,在唱词结构上运用垛句、垛字,常为三、四字不等,擅于加强气氛,表现激愤等情绪。

字字如斩钉截铁、铿锵有力,词句间无间奏过门,富有急促质问、对答的性质,适于表现人物的异常激动的场面和情绪,特别是字字紧连的垛唱形成,比流水激烈得多,像《斩黄袍》、《定军山》、《彩楼配》、《锁五龙》等。

2、导板属自由节奏型的“散板类”唱腔,作为成套唱腔的先导部分,有“散拉散唱”的特点。与散板相比,导板的唱腔更加复杂、申展、高昂。

导板只有上句形式,但上句形式的导板,落音与散板的落音不完全相同,而有“上句唱、落下句音”之说,如《李陵碑》“金乌坠玉升黄昏时候”这段二黄导板的终止音,不是落在二黄上句的“1”音,而落的是二黄下句的“2”音。

这样使导板即带有唱段起始的引导性,又有比散板更加延伸、复杂的旋律,演唱起来激昂丰满,并具有可划段落的相对终止感。

3、京剧的散板为节拍自由的散唱,结构常以唱句逗和词逗为相对节拍单位,尤其对于表现悲痛、凄切、愤慨等情绪有其独到之处。

在京剧中有西皮散板,二黄散板,常常用在唱段的开场或者结尾。样板戏《红灯记》李铁梅的“听罢奶奶说红灯”唱段,即是西皮散板。《智取威虎山》杨子荣“迎来春色换人间”唱段,即是二黄散板。中国古代音乐追求清、静、淡、远之意境,刻意控制使用动感强烈的鲜明节奏,而注重运用散板。

扩展资料:

戏曲板式:

1、一个小节即为一板。依板眼形式的不同,分别称为一板三眼(四拍子)、一板一眼(二拍子)、有板无眼(一拍子,或称流水板)、无板无眼(散板)等。

2、指下板形式,即节奏形式。这是昆曲中通用的音乐术语。例如,唱腔中字随板出的称“迎头板”,后半拍出字的称为“腰板”或“腰眼”;散板曲调不点板眼,只是在一句唱腔终了时方下一板,称为“截板”或“底板”。

板眼:板表示强拍,眼表示弱拍手和次强拍,有板无眼(1/4):每一小节只有一拍,并以四分音符为一强拍(1/4),一板。一板一眼(2/4),每小节有两拍,一强拍,一弱拍,一板、一眼。一板二眼(3/4)板、头眼、二眼。一板三眼(4/4)板、头眼、中眼、未眼。

有板无眼的节拍形式,称为“流水板”(相当于1拍子)。每拍皆为板位,但不能理解为每拍都是强拍。无板无眼的节拍形式,称为“散板”。亦即自由节拍形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戏曲板式



  1、垛板由流水紧缩派生而来,在唱词结构上运用垛句、垛字,常为三、四字不等,擅于加强气氛,表现激愤等情绪。字字如斩钉截铁、铿锵有力,词句间无间奏过门,富有急促质问、对答的性质,适于表现人物的异常激动的场面和情绪,特别是字字紧连的垛唱形成,比流水激烈得多,像《斩黄袍》、《定军山》、《彩楼配》、《锁五龙》等。
  2、导板属自由节奏型的“散板类”唱腔,有“散拉散唱”的特点。与散板相比,导板的唱腔更加复杂、申展、高昂。
  导板只有上句形式,但上句形式的导板,落音与散板的落音不完全相同,而有“上句唱、落下句音”之说,如《李陵碑》“金乌坠玉升黄昏时候”这段二黄导板的终止音,不是落在二黄上句的“1”音,而落的是二黄下句的“2”音。这样使导板即带有唱段起始的引导性,又有比散板更加延伸、复杂的旋律,演唱起来激昂丰满,并具有可划段落的相对终止感。
  3、散板,中国音乐术语,指一种速度缓慢节奏不规则的自由节拍。在传统的器乐、中国民歌以及戏曲中都经常运用。最早运用散板的乐曲是晋朝开始有记谱的古琴曲和唐代的雅乐。唐代雅乐以“序、破、急”作为结构,其中序为散板、破为慢板、急为快板,很多中国音乐都有类似的结构,亦影响到日本的雅乐和韩国的盘索里。

京剧的【垛板】在唱词结构上运用垛句、垛字,常为三、四字不等,擅于加强气氛,表现激愤等情绪。
京剧的【导板】为一散节拍上句,由【原板】上句变化而成,在成套唱腔中起开导引子作用。
京剧的【散板】为节拍自由的散唱,结构常以唱句逗和词逗为相对节拍单位,尤其对于表现悲痛、凄切、愤慨等情绪有其独到之处。


戏剧唱腔分类
另有反 西皮,是京剧传统唱腔中出现较晚(据传是谭鑫培所创)的唱腔,板式仅二六、散板、摇板。二黄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多用于悲剧型的剧情中。板式有原板、慢板、导板、回龙、散板、摇板,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增加的二六、流水、快板等。二黄降低四度(即京胡...

京剧有哪几种唱法
【联弹二黄顶板原板】【联弹二黄原板】清江引类:【清江引导板】【清江引顶板垛板】【清江引顶板原板】【清江引垛板】【清江引二六】【清江引放流】【清江引碰板】【清江引散板】【清江引小导板】【清江引原板】其他类:【梆子腔】【山西梆子】【哭头】【昆腔】【评弹风自度曲】【琴歌】【山歌】【...

汉剧的唱腔有什么特点?
声腔中的二黄,也称“上把”,曲调柔和委婉,舒展流畅,节奏较平稳。板式有二黄慢板、二黄垛板、二流、二流垛子、夹板,以及属散板类的摇板、散板、滚板、导板等。其中,二流是主要板式,有快、慢之分。西皮、二黄在传统演唱中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专用曲调和特定唱腔。如襄阳调、九腔十八板、灯笼竿、...

试论梆子板腔式特点?
句数不限,其他字的平仄不限,所用曲调和唱腔不限,所以不用填词,不受格式、四声限制,有时可唱百多句,如京剧 《哭祖庙》 即是。有时可唱两句。同样一段唱词,可以唱一眼板,也可以唱三眼板,比较自由。板腔体也有一定的套数。如[导板]接[回龙]转[原板],[散板]转[原板]再转[垛板]...

京剧分为哪两种声腔
3、“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二黄包括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摇板...

板腔体基本概况
唱腔转换灵活,可以是一眼板,也可以是三眼板,具有相当的自由度。板腔体的演唱中存在着一定的套数规则,如常见的有导板接回龙转原板,或者散板转原板再转垛板等。这些套数形式体现了板腔体在剧种发展中的独特路径。曲牌体与板腔体的区分主要在于它们的历史渊源,曲牌体源于昆山腔和弋阳腔,而板腔体...

关于《锁麟囊》
孩子,你说的这几个是京剧唱腔板式。京剧唱腔属板腔体,相对板腔板的唱腔结构是曲牌体,昆曲唱腔就是曲牌体结构。京剧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所以早年京剧又称皮黄。西皮板式包括:导板、回龙、慢板、原板、二六、流水、快板、散板、摇板等;二黄板式包括:导板、回龙、慢板、原板、垛板、散板、摇板...

二黄的网络解释二黄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二黄的网络解释是:二黄(汉语词汇)二黄,戏曲腔调。清初由吹腔、高拔子在徽班中演变而成。过去大多认为起源于湖北的黄冈、黄陂。故名。在京剧、汉剧、楚剧,徽剧等剧种里,二黄都同西皮腔调并用,合称“皮黄”。与西皮均为主要曲调。有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等曲调。二...

二黄的详细解释
(1).戏曲调名。源出湖北省黄冈、黄陂,故名二黄,又名《湖广调》。清乾隆年间,由徽班传入北京。在京剧、汉剧,楚剧等剧种里,与西皮均为主要曲调。有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等曲调。洪深《戏剧导演的初部知识·准备与设计》:“西皮表轻快奔放,二黄表沉郁缠绵。”主要由...

京剧主要唱腔有哪些
京剧的主要唱腔就两种,一种是“西皮”,一种是“二黄”。“西皮”与“二黄”这两种唱腔最明显的不同就在音律,其中,“西皮”的曲调比较明快亮丽,而“二黄”的曲调则比较低沉悲婉。并且“西皮”在板式上是眼起板落,即敲鼓开唱,打板收音,而“二黄”则是板起板落,开唱与收音都在打板上,...

河西区18080572859: 京剧当中的西皮流水是什么意思 -
展党倍他: 西皮是京剧的主要声腔之一.西皮的曲调活泼、欢快,唱腔刚劲有力、节奏紧凑,非常适合表现欢乐跳跃、坚定、愤懑的情绪. 西皮的板式有:原版、快板、慢板、流水、导板、散板、滚板、摇板、二六、回龙、快三眼、娃娃调、反西皮等等....

河西区18080572859: 戏曲唱腔板式中的导板是什么? -
展党倍他: 戏曲唱腔板式中的导板,亦称[倒板].这是一种起引子作用的唱腔,只有一个上句,列在唱段的开始处,作为开导之用.一般来讲,其情绪较为激昂.京剧中的“二黄”、“西皮”均有此板式,旋律节奏为散板形式;而在河北梆子中,[导板]则为24节拍形式,只是将通常弱拍(即“眼”)起唱的规律颠倒过来,而在强拍起唱故又谓之[倒板].

河西区18080572859: 戏曲的声调都有哪些 -
展党倍他: 不知道你说的声调是指什么,如果是曲调的样式的话叫做调式,常见的调式有西皮、二黄、反二黄、反西皮等等,不同的节奏叫做板式,常见的版式有导板、散板、慢板、原版、二六、流水、快板等很多种.

河西区18080572859: 京剧中的垛板与滚板相同吗,请通俗地解释一下.
展党倍他: 不一样,【垛板】是在基本句上插入堆积若干并列的短语或词组,常为三、四字不等,节奏为二拍子或一拍子.【滚板】也称【哭板】,其特点是于唱腔上一字追着一字演唱.虽为散板形式,但内部字数密集,似成堆集.很像是数落着哭诉.

河西区18080572859: 京剧的唱腔资料 -
展党倍他: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 “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西皮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二六、快板、流水、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 “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二黄包括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

河西区18080572859: 如何区分导板 摇板和散板 -
展党倍他: 摇板是有板无眼,即每一拍都是强拍,没有弱拍.紧拉慢唱.胡琴拉的急,演员唱的缓.举例,春闺梦.你回家也算得重圆破镜休再要觅封侯辜负香衾;粗茶饭还胜那黄金斗印,愿此生常相守怜我怜卿.都是摇板.导板和散板都是无板无眼,即没有固定...

河西区18080572859: 京剧里的西皮流水指的是什么? -
展党倍他: 京剧声腔板式·西皮流水 我们都知道二六是从原板压缩变化而来的,比西皮原板紧凑一些的板式是二六,比二六更紧凑、更快的板式是西皮流水板.西皮流水可视为西皮原板的浓缩板. 皮是京剧的主要声腔之一.西皮的曲调活泼、欢快,唱...

河西区18080572859: 京剧西皮6一3是什么意思 -
展党倍他: 京剧西皮6一3是指 西皮调式的唱段,京胡定音:内弦空弦为6,外弦空弦为3

河西区18080572859: 京剧中的西皮、流水、二黄等都是什么意思? -
展党倍他: 西皮、二黄属于京剧的两种主要唱腔,所以京剧最早又称“皮黄戏”.西皮起源于秦腔,明末清初秦腔经湖北襄阳传到武昌、汉口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而成了西皮;西皮的板式有:原版、快板、慢板、流水、导板、散板、滚板、摇板、二六、回龙、快三眼、娃娃调、反西皮等等.西皮流水是一种京剧声腔板式.二六是从原板压缩变化而来的,比西皮原板紧凑一些的板式是二六,比二六更紧凑、更快的板式是西皮流水板,西皮流水可视为西皮原板的浓缩板.

河西区18080572859: 京剧唱腔板腔体的典型结构 -
展党倍他: 主要分二黄和西皮,还有高拨子 另外就是二黄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导板,回龙;西皮原板,慢板,二六,流水,散板;还有反二黄和反西皮的各种板式.另外还有新引进与创造的二黄流水,汉调等 结构的话,行话说:开什么板.这个主要看鼓佬.开导板,就是导板,回龙,原板 句式的话,有三三四,二二三,还有复合式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