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唐诗一点都不押韵,为什么还成为千古名诗?

作者&投稿:达奚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首唐诗咋不押韵?~

来lai(蟹摄咍韵)
事zri(止摄志韵)
前zen(山摄先韵)
未myoi(止摄未韵)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白话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上高台。
历尽了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诗薮》)。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张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6-7]
名家点评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老杜集中,吾甚爱“风急天高”一章,结亦微弱。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景是何等景,事是何等事?宋人乃以《九日崔氏蓝天庄》为律师绝唱,何耶?
明·张綖《杜工部诗通》:少陵派有二诗,一派立论宏阔,如此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及”二仪清浊还高下,三伏炎蒸定有无“其流为宋诗,本朝庄定山诸公祖之。一派造语富丽,如”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及,“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等作,其流为元诗,本朝杨孟诸公祖之。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作诗大法,唯在格律精严,词调稳契,使句意高远,纵孜孜可剪,何害其工?骨体卑陋,虽一字莫移,何补其拙?如老杜”风急天高“乃唐七言律诗第一首。……“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如海底珊瑚,瘦劲难明,深沉莫测,而力量万钧。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说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元人凭此诗云:”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内,字字皆奇;亦有识者。
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三: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如杜子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是也。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一六二:《登高》起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收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通首作对而不嫌其笨者,三四”无边落木“之句,有万钧之气;五六”万里悲秋“二句,有顿挫之神耳。又首句妙在押韵,押韵则声长,不押韵则局板。
清·杨伦《杜诗镜铨》: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一名越椒,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杜甫的《月夜》:“今夜鄜(fu)州月,闺中只独看”,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
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清人沈德潜以为诗的后两句“即陟岵诗意”(《唐诗别裁集》卷十九)。的确,二者在表现方法上颇有相似之处。《诗经·魏风·陟岵》末章有云:“陟彼高冈,瞻彼兄兮。兄日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梦想亲人,转而拟托亲人也想念自己。王维诗中也用了这种表现方法,以“遥知”使诗意的发展来个急转,转到从亲人的角度来加深表现两地相念之情。“遥知”以下全是想象,揣想这重阳佳节到来之时,亲人们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这紧扣了诗题,也点明了第二句提到的“佳节”的具体所指了。作者料定,当亲人团聚一起欢度重阳节而“遍插茱萸”之时,会记起他这客处异乡的游子的。结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未再直言思亲,而其情自见,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最后两句运用对写法写自己的想象,更突出自己的思念。
概括:作者一人在外面做客,每当独自过节时,就更加想念亲人。作者在遥远的地方知道兄弟们正在登高了,兄弟们都插了茱萸,才醒悟原来作者没有在。
题目中的“山东兄弟”是谁?本人搜索网络、不同多个版本的唐诗赏析,均没有确切答案和明确解释,只是笼统解释为作者王维的“朋友”或“亲人”.
统揽全诗并结合不同学者的赏析文章,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山东兄弟就是王维的朋友,王维。
诗的前两句是第一人称写法,后两句是写家乡亲人登高,而独自缺少远在山东的“兄弟”---王维的朋友

独在异乡为异客,
仄仄仄平平仄仄
每逢佳节倍思亲。
平平平仄仄平平
遥知兄弟登高处,
平平平仄平平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

唐诗并不都是律诗,很多千古名诗也不是。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但都是遵循偶句押韵的常规。这首诗也不例外。
以《平水韵》来对照,亲和人都属于《平水韵》“上平十一真”这个韵部,是押韵的。
由于古今很多字发音变化很大,很多唐诗按今韵是不押韵的。但这首诗,按今韵仍是押韵的。
除了首句为拗句,这首诗做为仄起首句不入韵的七绝对待问题不大。

七绝首句不要求一定押韵。第二句尾“亲”和末句尾“人”是押韵的,所以复核七绝押韵规律。在古代,一般“in”“en”“un”是押韵的。

歌咏言,诗言志,看诗要看其中的气象,穷究词句,为一二字骚首终日,推敲不停,乃腐儒酸丁也。

并非这首诗不压韵,而是古人的发音和今人是不同的,比如现在的普通话是没有入声的,而古汉语是有入声的,而粤语是还保留入声的方言之一,粤语不仅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和语法,还保留了古汉语的语音和声调,粤语的其声母、韵母、声调与古汉语标准韵书《广韵》高度吻合,所以粤语是和古汉语是比较接近,在粤语中亲是can3或can1人是jan4这首诗用粤语读是压韵的,在普通话中亲是qin人是ren读出来并不压韵,粤语有九声六调比普通话的发音要复杂的多,所以用普通话来读一些中国古典诗词就分不清平仄,读不出韵


唐诗三百首为什么有不押韵的
可能与汉语语音古今差异有关,《诗经》用现代语音读也不押韵,但是用当时上古音读是押韵的。唐代语音属于中古音,它在上古音、近古音(魏晋时期的语音)和近代音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汉语语音发展的一个转轴,与现代汉语语音有一定差异。

这首唐诗一点都不押韵,为什么还成为千古名诗?
杜甫的《月夜》:“今夜鄜(fu)州月,闺中只独看”,和这两句异曲同工,而王诗似乎更不着力。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

李商隐的《乐游原》和袁枚的《所见》这两首名诗为什么都不押韵呢?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以普通话朗诵,这首诗的“原”和“昏”明显是不押韵的,按《中华新韵》“原”是八寒,“昏”是九文,被判定为不押韵,然而如果按照平水韵,“原”和“昏”都属于平声十三元,当然算押韵。一般来说,唐宋之后大部分古诗词都会遵照平水韵或词...

为什么李商隐的《乐游原》和袁枚的《所见》这两首名诗不押韵呢?
主要原因是现代普通话、方言和古代普通话中的许多汉字音发生了变化,这也导致了一些古诗被用普通话背诵。它会觉得魅力大大降低甚至押韵,比如李商隐《乐游原》:晚上,心情不愉快,开着车去古。夕阳,无限美好,只近黄昏。用普通话读,这首诗的原文和幽幽显然没有押韵。按《中华新韵》,“原”...

李商隐的《乐游原》和袁枚的《所见》这两首名诗为什么都不押韵呢?
李商隐的《乐游原》和袁枚的《所见》这两首诗,按现代汉语的音韵衡量确实不押韵,但按古代汉语的音韵衡量都押韵。首先看李商隐的《乐游原》。这是一首五绝,按要求第二、第四句必须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三句不押韵。第二、第四句的韵脚字“原”和“昏”,都在《平水韵》上平十三元中,...

作诗时,韵律与意境哪个更重要,有哪些不押韵的古诗名篇?
当然,诗歌的韵律虽然一顶一重要,但文学创作也并非死板苛刻,并不是所有的诗都会严格遵守韵律,而有些不遵守韵律的诗歌也并不妨碍它成为千古名篇。李商隐的《登乐游原》脍炙人口,“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首诗格律是五言律诗,但是并没有押韵。它之所以能...

杜甫的《登高》都不押韵,凭啥是七律第一,明代学者:你们不识货
所以呢,很多字今天读起来会觉得不押韵,但在当时是押韵的。就拿杜甫这首《登高》来说,它押的是平水韵的“十灰韵部”,完全符合唐朝律诗的押韵标准。将《登高》评为“七律第一”的,是明代学者胡应麟。现代人对胡应麟这个名字或许不甚熟悉,但在晚明,他可是大名鼎鼎的才子呢。胡应麟,字元瑞,号少...

为什么很多唐诗和宋词都不压韵
你指古人所作 还是现在网上的一些乱七八糟的诗词(这种完全可以无视) 如果是古人的话偶尔是有一些(例如欧阳修就有一首词 还是此词的范例 具体什么忘了 你去翻翻钦定词谱) 那是各地方言 并且当时韵部划分并不完善 古往今来 有许多划分方法 广韵 佩林诗韵 词林正韵 以及现在的中华新韵等等 有些...

王维的“君自故乡来”四句都不押韵,所以只能称《杂诗》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就是王维的《杂诗三首·其二》,题目并没有什么新奇之意,也同样是不事雕琢。但是这首20个字的小诗,却是情韵悠长。读来让人感觉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千转百回,远不是诗词表面表现出来的那种平淡。开篇十个字,就两次提到了故乡,表现出诗人对...

古代人写的诗词也有不入韵的,但也是名篇,对于押韵的要求我们是否只能杜 ...
对于唐诗,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还是要求押韵的,第三句可以不押韵,而对于长的诗歌,像《琵琶行》就没有那么多的要求,可以押韵,可以换韵,每两句是一个韵,甚至直接不押韵。而宋词有独特的词牌,这个是有严格的平仄限制和押韵要求的 ...

六盘水市18677215885: 李白的诗像蜀道难格律韵脚都不对,为什么还被称为是诗 -
逯饺阿加: 讲究格律的诗叫近体诗,但古诗不光有近体诗,还有不讲格律的古体诗,而李白喜欢写的及成就最高的那些就是古体诗.李白写的合律的诗也不少的,但他成就最高的那些诗的确不是律诗.他对格律方面的造诣也是很高的(入皇宫后写的那些诗,即便是醉中写的也是首首合律),只是写那种规规矩矩的律诗不合他的性子.

六盘水市18677215885: 杜甫的名诗《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但为何不押韵? -
逯饺阿加: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

六盘水市18677215885: 写古诗必须要讲究押韵吗?为什么《琵琶行》《长恨歌》……就没有押韵呢? -
逯饺阿加: 古诗讲究压韵和平仄关系,琵琶行虽没有通篇压韵(也有压韵的哦),但它的平仄关系真是让人无语,绝!采纳哦

六盘水市18677215885: 唐诗三百首为什么有不押韵的 -
逯饺阿加: 可能与汉语语音古今差异有关,《诗经》用现代语音读也不押韵,但是用当时上古音读是押韵的.唐代语音属于中古音,它在上古音、近古音(魏晋时期的语音)和近代音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汉语语音发展的一个转轴,与现代汉语语音有一定差异.

六盘水市18677215885: 如果古诗不押韵还是诗吗? -
逯饺阿加: 不是 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诗词理解能力.平时要多看一些古诗词,文言文之类的. 写诗要注重平仄,押韵,对仗等. 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也就是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在绝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处...

六盘水市18677215885: 为什么有的诗押韵?有的诗不押韵? -
逯饺阿加: 诗没有不押韵的,只是可能古代和现在的读音不同所以不押韵.一三句可以不押韵,二四句肯定押韵.无韵律的是打油 写着玩的

六盘水市18677215885: 为什么庆余年中称杜甫的《登高》为千古第一七言律诗? -
逯饺阿加: 因为杜甫的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写景写物,表达出了自己悲伤的情绪,而且,把律诗的各项标准发挥到了极致,对照工整,抒尽人生悲凉,所以这首诗被称为千古第一律诗. 一、《庆余年》与《登高》热门电视剧《庆余年》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六盘水市18677215885: 为什么很多唐诗和宋词都不押韵 -
逯饺阿加: 一,是有些句可能允许不走韵理.二,是有些字在古代是一个韵部中的,若用现在的读音去读,自然不会押韵.比如斜(xie),在诗中多发音(xia).还(hai),在诗中音多为(huan).白(bai),在诗中也常念为(bo).

六盘水市18677215885: 写诗如果没有押韵的话还能算是诗吗 -
逯饺阿加: 因人因时而异 现代新诗很多都不押韵 古诗中李白是诗人,他的诗歌就可以是不押韵的,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中的欢和月. 诗虽然讲究押韵,对仗工整,但只是相对一般的诗人来说,是一个框框,而李白,是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高峰,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批判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他虽然有才,而且诗歌浪漫,对以前的旧诗律诗,是一种创新,打破了格局,并且,他的这首诗,有种意境在里面,这时候说押韵不押韵的,就没意义了.

六盘水市18677215885: 为什么有的古诗不押韵?比如《春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等. -
逯饺阿加: 律诗必须要押韵,古体诗不需要押韵,当然啦,有的古体诗也押韵.押韵读起来会更琅琅上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