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国军编制简介是什么?

作者&投稿:希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抗战时期的国军编制是怎样的~

抗战时期的国军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军衔:抗战时期,国军实行了新的军衔制度。军官分为少将、中将、上将、大将四个等级,士兵分为上士、中士、下士三个等级。
2.编制:国军在抗战初期实行了新的编制制度,将每个军划分为两个师,每个师划分为三个旅,每个旅划分为三个团。此外,国军还设立了独立旅、独立团等编制。
3.武器:国军在抗战初期使用了大量的武器,包括步枪、机枪、手枪、冲锋枪、掷弹筒、迫击炮、坦克、飞机等。
4.战术:国军在抗战初期采用了多种战术,包括正面进攻、侧面进攻、游击作战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资料的限制,关于抗战时期的国军编制情况存在一些差异和不确定性。此外,由于战争的特殊性,一些资料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实际情况。

抗战前期有....你是说类似德械师那样的吧.......我借用下百度吧......... 在整军过程中,对各种不同编制的部队有着不同的名称,主要有整编师、调整师、整理师、新编师等四种称谓。
  根据塞克特的《陆军改革建议书》之方案,全国60个师称之为整编师。1935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第一批10个师的整编计划,由于此时这10个师的德械装备尚未运抵中国,只得在编制体系和武器装备方面进行一些内部调整,故称调整师。在这10个师中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这支部队全部按照当时德国陆军步兵师的编制编成,与国军其他师级部队全不相同。
整理师的概念最早提出
  所谓整理师是根据1934年12月整军计划分批进行编组,未轮到编组部队根据1932年6月军委会颁布的《陆军师暂行编制表》的四团制师为标准进行整理,故名整理师。这种师编制为两旅四团,师直属骑兵1个连、炮兵1个团、工兵、通信、辎重各1个营、卫生队1个、特务连1个。
  1936年,军事委员会对整军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规划,确立了减少大单位、充实小单位特别是充实团以下部队的战斗力以及人事、经费等方面的整军原则,根据这一规划整编的部队称为二十五年调整师(1936年即民国二十五年),初步计划年内完成20个师的整编。
  整编先从中央系和东北军中开始,中央系37个师共186个团,除正在围剿红军的一线部队外,其余部队一律改为四团制的整理师。各军师直属的骑兵、炮兵、工兵等兵种,则集中进行整训。预定中央系参与整军的135个团中先整编出18个四团制的整理师,再将其余63个团合编为32个团,在此基础上组建8个新编师,新编师基本上以2个整理团合并为1个团。
  东北军18个师54个团计划整军为10个整理师(由原来40个团组成)和2个新编师(由原来8个团组成)。
整理师与新编师的差别
  整理师的各级军官基本还是以原来的各级军官为基础,而新编师则完全打破原来的人事,由来自不同部队的各级军官进行混合编组,以彻底清除军队内部派系林立的现象,建立一支完全新型的国家军队。
  整军过程中,当时担任第五任德国军事顾问团团长的法肯豪斯对该计划提出了建议:各师应以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编制和装备为标准,如果暂时没有条件组建工兵营和通讯营的,可以先组建工兵连和通讯连;加强炮兵建设,各师应尽量配属一个辖3个炮兵营的炮兵团(山炮营、野炮营和105毫米榴弹炮营各1个);轻武器方面应统一武器制式,并在师建制里组建一个修械所负责武器的保养维护和修理。
整军计划一共进行两期
  至1937年7月抗战爆发前,整军计划一共进行了两期,计20个师,第三期10个师正在进行之中。实际在已完成整军的20个师中,其接受德式装备和德国顾问的训练程度也各有不同,实际接受过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只有下述各师: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
  至1937年7月,国军中中央系共调整35个师、整理24个师,东北军调整10个师,运用调整方式而未完成的有5个师,另有粤军10个师、川军26个师、9个独立旅被整理。在中央系的30个师里,基本上都接受了一些德式装备,其中还有几个师是接近全部实现了德式装备,并接受德国顾问的系统训练。以经过这样的整军而面貌一新的中央军,堪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现代化的陆军。在抗战初期,就是以这些经过整军的德式师担当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不少军事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抗战再晚一年爆发,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军队接受先进的德式装备和德式战术思想训练,抗战局面至少说可以乐观很多.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参谋总长何应钦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
  兵力: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第三集团军孙桐萱部,共计十二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一个独立骑兵旅及其他直辖部队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五集团军曾万钟部、第六集团军杨爱源部、第七集团军傅作义部、第十四集团军卫立煌(兼)部、第十八集团军朱德部,共计三十二个步兵师、五个骑兵师及其他直属部队。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
  兵力:第十集团军刘建绪部、第二十三集团军唐式遵部、第二十五集团军陈仪部、第三十二集团军上官云相部,共计二十二个步兵师及其他直属部队。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
  兵力:第九集团军张发奎(兼)部、第十二集团军余汉谋部、第十六集团军夏威部,共计八个步兵师及其他直属部队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兵力:第十一集团军李品仙部、第二十三集团军孙震部、第二十九集团军王瓒绪部、第三十三集团军张自忠部、豫鄂皖边区游击总指挥廖磊部,共计二十六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及其他直辖部队。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
  兵力:第十七集团军马鸿宾部、骑兵第七集团军门炳岳部,共计六个步兵师、四个骑兵师及其他直属部队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薛岳代理)
  兵力:第十九集团军罗卓英部、第二十集团军商震部、第二十七集团军杨森部、第三十集团军王陵基部、第三十一集团军周礨部、湘鄂赣边区游击总指挥樊崧甫部,共计五十二个步兵师及其他直辖部队。
  第十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
  兵力:第十六军董钊部、第二十七军范汉杰部、第九十军李文部,共计玖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及其他直辖部队
  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
  兵力:第五十七军缪徵流部、第八十九军韩德勤部、游击总司令沈鸿烈部,共计七个步兵师及其他部队
  冀察战区:总司令鹿钟麟
  兵力:第六十九军石友三部、第九十九军朱怀冰部、河北民军总指挥张荫梧部,共计五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及其他部队

  1945年4月国军战斗训序列表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
  第一方面军:司令长官卢汉,副司令长官关麟征
  下辖:第六十、五十二、九十三军
  第二方面军:司令长官张发奎,副司令长官夏威、邓龙光
  下辖:第四十六、六十二、64军
  第三方面军:司令长官汤恩伯,副司令长官霍揆彰、张雪中
  下辖:第十三、二十、二十六、七十一、九十四军
  第四方面军:司令长官王耀武,副司令长官夏楚中
  湘西:第十八、七十三、七十四、一零零军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代),副司令长官曾万钟、孙蔚如
  下辖:孙蔚如第四集团军、董钊第三十集团军、王仲廉第三十一集团军、李文第三十四集团军、俞济时第三十六集团军、丁德隆第八十四集团军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杨爱源、朱德
  下辖:杨爱源第六集团军、赵承绶第七集团军、孙楚第八集团军、王靖国第十三集团军、朱德第十八集团军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副司令长官刘建绪、唐式遵、上官云相
  下辖:唐式遵第二十三集团军、李觉第二十五集团军、李默庵第三二集团军
  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副司令长官孙震、郭寄峤
  下辖:刘汝明第二集团军、孙震第二十二集团军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副司令长官:吴奇伟、郭忏、王东原、陈继承
  下辖:王敬玖第十集团军、周礨第二十六集团军、冯治安第三十三集团军及长江上游江防总司令吴奇伟部、湘鄂川黔边区清剿总指挥傅仲芳部
  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傅司令长官蒋光鼐
  下辖:余汉谋第一二集团军及闽粤赣边区总司令香翰屏部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副司令长官傅作义、马鸿逵
  下辖:赵寿山第三集团军、马鸿逵第十七集团军、李铁军第二十五集团军、马步芳第四十二集团军及傅作义所辖驻绥远、榆林地区的部队如晋绥陕边区朱绍良邓宝珊部、东北挺进军马占山部、第三十五军、暂三军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副司令长官王陵基、杨森
  下辖:孙渡第一集团军、王陵基第三十集团军及第四、四十四、九十、九十九军等。
  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副司令长官:何柱国、牟中衍、李明扬、王懋功
  下辖:何柱国第十五集团军、李品仙第二十一集团军、陈大庆第十九集团军

1,最高军事机构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委员长是最高军事统帅 。
2,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共分为十二个大战区。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 潜 ,作战地区 平汉路方面。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西山, 作战地区 山西方面。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地区 苏浙方面。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何应钦 ,作战地区 两广方面。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 津浦路方面。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 ,作战地区 ,湖北西北方向 。
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 ,作战地区 广东 。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蒋中正(兼)副朱绍良 ,作战地区 甘宁青方面。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 作战地区 两湖方面。
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 ,作战地区安徽 。
第十一战区 ,司令长官孙连仲 ,作战地区华北 。
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 ,作战地区陕西内蒙 。
3,战区下面是集团军(军团)、军、师 。
4,
就战略与兵力言,1937年战区划分,是以第三战区为重心,保卫京沪杭,期间也发生长达三个月的淞沪会战。1938年战区划分,则以华中地区的第四、第五、第六战区为主,整编主要是为了“持久抗战,巩固武汉核心”,战略目的则在于“东保津浦,西守道清”。另一方面,位于武汉的国民政府,以修正《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方式,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定为战时政府之实质统治机构,也将统率国军的委员长取代了国民政府主席成为中国实际领导人。
1938年11月中旬,中国军队于临时首都武汉组织武汉保卫战失利,加上华南战场重要据点广州亦极为危险,至此,中华民国政府再度迁都至重庆。为了此战略异动变量,加上兵士折损众多,战区同年年底至翌年年初予以大幅度更动。而跟随战区,中日战争第一期之第二及三阶段亦告正式结束,而中国也正式迈入以重庆为根据地的第二期抗日战争。
1939年-1943年,随战争型态趋于固定,战区除了小更动之外,并无太大变化。1944年则因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成立,战区再度予以更新。除了将中国战区涵盖缅甸与越南之外,更增加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及第三方面军。1945年中日战争末期,为了反攻及9月之后的胜利受降准备,战区扩充为十二战区并维持方面军设置。值得一提的是,以接受日军投降及遣返日俘为主的最后一次战区划分,因受苏联红军进军东北等因素影响,受降区或战区并未涵盖长城以北。

“战区”的编制原为军事委员会为抗日所作的军事作战部署,抗战前夕为五个战区,至1945年增至十二个战区。这些战区分别受到各地行营指导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帅部,以蒋介石为陆海空军大元帅,统一指挥全国陆、海、空军。行政院所属的军政部、海军部,归军事委员会兼管。
1945年后,各战区陆续取消或改制。
1937年8月20日,军事委员会颁布战区及战斗序列,成立五个战区:
第一战区为河北及鲁北地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下辖第一、二、十四集团军;第二战区为晋察绥地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下辖第六、七、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第三战区为京沪杭地区,司令长官为冯玉祥(后改由蒋介石兼),下辖第八、九、十、十五、十九集团军;第四战区为闽粤地区,司令长官为何应钦,下辖第四、十二集团军;第五战区为鲁南及苏北地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后改为李宗仁),下辖第三、五集团军;另将西南各省部队编为一、二、三、四四个预备军,随时听候调遣。1937年9月17日,军事委员会划津浦路北段为第六战区,以冯玉祥为司令长官。1937年10月26日,增设第七战区,以刘湘为司令长官,下辖第八、十五、二十三集团军,在长江下游沿岸布防。1938年2月,军事委员会重新划分战区。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为程潜,在平汉路作战;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在山西作战;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为顾祝同,在苏浙作战;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为何应钦,在粤桂作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为李宗仁,在津浦路作战;第六、第七战区撤销,增设第八战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守备甘宁青地区。1938年6月14日,增设第九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组织武汉保卫战。1938年11月军令部在南岳召集军事会议。会议决定撤销广州、重庆、西安行营,增设直属于军事委员会的战地党政委员会,并根据战局变化对战区进行了调整。
第一战区,辖河南及安徽一部,司令长官为卫立煌(1947年3月改编为西安绥靖公署);第二战区,辖山西及陕西一部,司令长官为阎锡山(1948年改制为太原绥靖公署);第三战区,辖苏南、皖南及浙闽两省,司令长官为顾祝同;第四战区,辖广东、广西两省,司令长官为张发奎;第五战区,辖皖西、鄂北及豫南,司令长官为李宗仁;第八战区,辖甘宁青及绥远一部,司令长官为朱绍良(后改制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第九战区,辖鄂南及湘赣两省,司令长官为陈诚(由薛岳代理);第十战区,辖陕西省,司令长官为蒋鼎文;另设鲁苏战区、冀察战区两个游击战区,分别以于学忠、鹿钟麟为总司令。因南北战区相距数千里,难于统一指挥,1938年12月,军事委员会设立桂林行营、天水行营,分任西南、西北各战区的作战指挥。
桂林行营统辖第三、四、九战区,天水行营统辖第一、二、五、八、十战区及鲁苏、冀察战区。1939年2月,撤销重庆行营,改在成都及西昌分别设立成都行辕和西昌行辕。10月,恢复设置第六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12月,增设昆明行营。1940年4月,撤销桂林行营、天水行营。5月15日,撤销第十战区。1945年1月,军事委员会再次调整战区及战斗序列,撤销第四战区、鲁苏战区,恢复设置第十战区(1945年10月改为衢州绥靖公署,1949年1月18日改为福州绥靖公署),增设汉中行营(即后来的华北剿总)、赣州行辕。抗日战争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在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主要是为了接收日本占领区与对抗中国共产党做好准备。
1945年6月26日,增设第十一战区(后来的保定绥靖公署)、第十二战区(后来的张垣绥靖公署),分别以孙连仲、傅作义为司令长官,准备接收华北。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蒋介石划中国战区为15个受降区,由中国国民党所属部队分别接收侵华日军128万余人投降。其中,第十一战区接收平津和冀鲁,第十二战区接收热河、绥远和察哈尔。军事委员会于1945年9月设立北平行营(也就是后来的华北剿总)、东北行营(后来的东北剿总)。10月,撤销昆明行营。12月,设立武汉行营(后来的华中剿总)。1946年3月,设立西北行营(后来的西北军政长官公署)。4月,撤销成都行辕,改设重庆行营。


抗战时,国军编制简介是什么?
陆海空军最高统帅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参谋总长何应钦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 兵力: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第三集团军孙桐萱部,共计十二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一个独立骑兵旅及其他直辖部队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五集团军曾万钟部、第六集团军杨爱源部、第七集团军傅作义部、第十四集...

二战时国军一个师有多人
3. 辎重营负责后勤支持,编制为900人。4. 工兵营负责工程建设和维护,同样编制为900人。5. 师部营包括师部、参谋、骑兵连、警卫连、宪兵连、卫生连以及两个陆战补充营,共计1000人。6. 综上所述,一个满员的国军步兵师应当拥有12500人。7. 在战时,为了增强战斗力,步兵师会加强招募的苦力和补充...

国军一个师有多少人
西北军庞炳勋部,号称军团 (相当于兵团),只有七个团 ,连军官家属不超过 2 万人 。但是青海马家军(马步芳、马继援) ,效仿中央军编制 ,82 军满员 3 万人 ,一个师近8000人 。骑兵就有一个军(骑兵第五军) 。马家军战斗力很强 ,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极强 ,其凶狠顽强 ,一点也不亚于日...

国民党军一个师有多少人
10. 二战时国军一个标准师的编制为:三个步兵团共3000人,一个炮兵营700人(配备18门75毫米野战炮),一个辎重营900人,一个工兵营900人,一个师部营1000人(包括师部、师参、骑兵连、警卫连、宪兵连、卫生连、两个徒手补充营等),全师满员12500人,战时加强苦力补充兵5500人。

在二战时期,国军的预备师、暂编师、新编师和普通师有什么区别?
从字面意思理解,暂编师为暂时成立,暂时存在,暂时编成的陆军师级作战单位。由于淞沪会战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中国军队的兵力损耗非常惨重,为了维持前线部队的数量和战时扩军,军事委员会在组建预备师的同时又组建了暂编师。作为某些战区因兵员不足或扩军的原因,组建的暂编师,其和前文所说的预备师有所...

解放战争期间,国军的整编师是什么编制?
其属于一级作战部队,编制较大,是由3个师组成,分别是第3数字化装甲师,第4装甲师和第10山地师这样的话,加上军属机关大概是5万7千人.其二级,三级,及预备役部队则没有这么多人.中国没有数字化师,具体为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摩托化步兵师,空降师,轻步兵师和预备役师,其中空降师属于空军...

二战中国军队(国军)军服、装备图文版
士兵穿着经常被描述为「 ”北方中国”部队的军服,其大盖帽是德国式的,使用轻质棉制造,帽顶和脖带为棕色皮革材料MP28-II式冲锋枪是大量装备的一种很重要的武器。 2.下士,第88师,上海,1937年接受过德国训练的国军最好的师,在保卫上海的无用战斗中虽然表现勇敢,却无奈的被消灭,第88师就是这样...

抗战时期一个军多少人
国名党部队大编制分两种:集团军和军团,两个编制大体一致,只是名字不同。抗日战争初期,各个集团军名称、编制大体稳定,国军一个集团军(军团)有:2―7、8个军,每个军有:1―3个师,另外有的集团军还包括独立几个旅,不过大体上1集团3军2师标准多些。抗战时期,由于国军失地失利较多,很多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国军五大主力是那几个?
� 第三名: 5军, 编制:3个整旅(师) :第5军是国军最早的一个机械华装甲军,其下辖的200师更是中国第一个装甲师。200师前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杜聿明担任该师首任师长,为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也成就了5军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战斗。再次作为远征军参加...

一手好牌,国民党为什么输给共产党
国军有五个战斗机大队,两个中型轰炸机大队,一个侦察机中队,和一个B24大队,有飞机约九百余架。1946年时,国民党军拥有美械与半美械装备部队最少为22个整编师和64个旅。光整编第11师就装备有长短枪11520支、冲锋枪等自动武器2370支、火炮440门、火箭筒120具、 汽车 360辆。而国军组建的快速纵队更...

饶河县18741017640: 抗战时期的国军编制是怎样的 -
姚种柏子: 抗战时期的国军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军衔:抗战时期,国军实行了新的军衔制度.军官分为少将、中将、上将、大将四个等级,士兵分为上士、中士、下士三个等级.2.编制:国军在抗战初期实行了新的编制制度,将每个军划分为两个师,每个师划分为三个旅,每个旅划分为三个团.此外,国军还设立了独立旅、独立团等编制.3.武器:国军在抗战初期使用了大量的武器,包括步枪、机枪、手枪、冲锋枪、掷弹筒、迫击炮、坦克、飞机等.4.战术:国军在抗战初期采用了多种战术,包括正面进攻、侧面进攻、游击作战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历史资料的限制,关于抗战时期的国军编制情况存在一些差异和不确定性.此外,由于战争的特殊性,一些资料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实际情况.

饶河县18741017640: 国军的编制请简要介绍一下国军的“*路军集团军军团”兵团
姚种柏子: 1930年蒋冯阎大战,蒋介石将投靠他的各部队组成若干路军,战后部分路军的编制保留下来,如杨虎城17路军、蔡廷楷19路军、孙连仲26路军等,都是杂牌军. 路军下辖...

饶河县18741017640: 抗战时期部队按人数大概是怎样划分的
姚种柏子: 我来试着笼统地回答这个笼统的问题吧. 通常来说,一个班10人,一个排30,一个... 抗战前国军的德械师相对较好,编制有上万,但多数国军师在六七千人左右. 相比之...

饶河县18741017640: 抗日战争时期,国军一个排,营,连,团,师,各多少人,知道多少给我回答多少,谢谢! -
姚种柏子: 正常编制,满编,排、36人加正副排长.连、120人(含三个排加一个炊事班)加正副连长和两个通信员.营、400人左右(含三个连加辎重排)加正副营长加警卫员和通信员.团、1500左右含(三个营加团直属加强连辎重连加通讯班.个别的还有火力加强连或炮排)加正副团长、警卫、副官、参谋长和参谋.师、6000左右(含三个团、师直属营、通讯排、警卫连、师直属炮兵连、后勤处、师直属卫生队)正副师长、副官、参谋长、参谋、

饶河县18741017640: 抗日时期一个班有多少人?一个排呢?连呢?营呢?团呢?旅呢?师呢??
姚种柏子: 当时的军队编制比较混乱,国军还好点,中共的军队就特别乱了,一般情况他们一个班为7-11人,一个排三个班的编制,也就是21-33人,一个连三个排的编制以此类推,但很多时候他们会出线战斗减员没有即使补充人数不足的情况,一个班4、5人,一个连队100人都不到,有时候也出线另一个连队兼并这种可有可无的人数不够,战力相对差点的形成加强连、加强排等情况,国军基本效仿美军编制,一个师下辖三到五个团,人数在2.3万-5.8万之间.

饶河县18741017640: 抗日时期国民党一个军有多少人? -
姚种柏子: 脑壳大,一个军才一万?人多的师就一万!孙立人的新38师不是嫡系也有9千人,戴安澜的200师就接近1万.正常编制一个军是三到四个师,一般一个师就7千到9千不等,多的师有1万人.一个军...

饶河县18741017640: 抗战时期一个军多少人 -
姚种柏子: 问题一:一个军有多少人 .【抗日期间】 部队编制人数一般是军、师、团、营、连、排、班,其中旅已经很少用了,因为旅相当于2个团,他是介于师和团之间的,如果配了旅就又多了一到命令下达的环节,这在战时是 很不利的,为了减少命...

饶河县18741017640: 二战国军的一个营是多少人 -
姚种柏子: 二战国军的一个营是1、大营(四四编制)为五百三十人;2、小营(三三编制)是三百五十人.

饶河县18741017640: 国民党九大主力是什么
姚种柏子: 没有这种称呼,属近来私人胡言乱语.抗战时国军只有四大攻击军:1、2、5、74军.抗战末期至解放战争时期有五大主力:5军(整5师)、18军(整11师)、74军(整74师)、新1军、新6军.

饶河县18741017640: 国民军制是什么? -
姚种柏子: 孙中山于1924年在苏联支持下,在广州创立黄埔军校.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名为「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由黄埔军校训练的军官组成的黄埔军校校军为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