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为什么吃个饭要吐上三回,是因为不好吃吗?

作者&投稿:焦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休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含义~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儿子伯禽长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君。伯禽临走的时候,问他父亲有什么嘱咐。

  周公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天子的叔叔,你说我的地位怎么样?”

  伯禽说:“那自然是很高的了。”

  周公说:“对呀!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我每次洗头发的时候,一碰到急事,就马上停止洗发,把头发握在手里去办事;每次吃饭的时候,听说有人求见,我就把来不及咽下的饭菜吐出来,去接见那些求见的人。我这样做,还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这儿来呢。你到了鲁国,不过是个国君,可不能骄傲啊!”

  伯禽连连点头,表示一定记住父亲的教导。

  周公尽心尽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夺王位啦!

  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闹起叛乱来。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闹得镐京也沸沸扬扬,连召公奭听了也怀疑起来。成王年小不大懂事,更闹不清是真是假,对这位辅助他的叔父也有点信不过。周公心里很难过,他首先向召公奭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告诉召公奭,他决没有野心,要他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召公奭被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消除了误会,重新和周公合作。周公在安定了内部之后,毅然调动大军,亲自率领大军东征。这时候,东方有几个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动。周公下命令给太公望,授权给他,各国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讨。这样,由太公望控制了东方,他自己全力对付武庚。费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终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乱,把带头叛乱的武庚杀了。管叔一看武庚失败,自己觉得没有面目见他的哥哥和侄儿,上吊自杀了。周公平定了叛乱,把霍叔革了职,对蔡叔办了一个充军的罪。

  在周公东征的过程中,一大批商朝的贵族成了俘虏。因为他们反抗周朝,所以叫他们是“顽民”。周公觉得让这批人留在原来的地方不大放心;同时,又觉得镐京在西边,要控制东部的广大中原地区很不方便,就在东面新建一座都城,叫做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把殷朝的“顽民”都迁到那里,派兵监视他们。打那以后,周朝就有了两座都城。西部是镐京,又叫宗周;东部是洛邑,又叫成周。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了七年,总算把周王朝的统治巩固下来,他还制订了周朝一套典章制度。到周成王满二十岁的时候,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管理。

  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

释义:然而他(周公)洗头时(因为有人拜访)要多次挽起头发,吃饭时(因为有人拜访)要多次吐出食物,生怕失去天下有识之士。
出处:《韩诗外传》
作者:韩婴
创作年代:西汉
原文:成王封伯禽於鲁,周公诫之曰:“往矣! 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翻译: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扩展资料典故——握发吐哺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同胞之弟,因其采邑在周太王所居之周地,故称周公。
周公为政,励精图治,礼贤下士,尤为人所称道。自己虽然地位极高,但对人才非常重视,对前来求见的贤士无不是迫不及待地接见,唯恐错过。有时,正沐浴着,或是正吃着饭,恰逢贤士到来,那就立刻起身,一次次地把头发握起来,一次次地吐出口中的食物,去诚心接待贤士。
三国·曹操《短歌行》中曾引用该典故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意思是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归顺我,咏叹着求贤若渴之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公吐哺

其实历史上并不是周武王吃饭要吐上三回,而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周公要吐上三回。他其实是因为接待下属才会吃饭吐上好几次,也是礼贤下士的一个代表。

周公是一个奇人,他从小就因为孝顺谦让得到了人们的称赞。在长大后协助周武王讨伐纣王时,他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周公深得周武王的信任以及重用。当时的朝政基本上都是周公陪伴周武王共同处理的。在就往打下江山后周武王把周公分封在鲁地,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地区。但是那个时候百废待兴,周公需要帮助周武王一起处理政务,于是便让自己的儿子去封地。临行前便告诉儿子“一饭三吐哺”的意义。

周公告诉儿子,尽管当时他已经是有着很高的地位,但是做事情他还是如履薄冰。吃饭的时候刚把吃的放到嘴里就有人来访,就不得不把放在嘴里的饭菜吐出来去接待客人。有时候一顿饭要吐出好几次才能够吃完。劝诫儿子不要因为自己身份高贵就怠慢人家,要礼贤下士,广纳谏言。而周公也一直以身作则的做到了这点。

按道理以周公的才能,周武王是不会放心这个弟弟的,但事实上哪怕周武王过世之后,周公也尽心尽力的辅佐周武王的儿子。甚至后世很多帝王都希望有周公一样的弟弟。如果社会能多一些像周公一样为国为民的好官,有真才实干,并且礼贤下士的,那我们国家肯定能更加繁荣。



周武王吃饭时吐上三回,并不是说饭不好吃。而是在吃饭的时候来了他需要的人才。他慌了忙了把饭吐了,去迎接他们的人才。

不是周武王吃饭要吐三回,是周公,周武王的弟弟,为了达到辅政当权臣的目的,搞的宣传,表现他日理万机,鞠躬尽瘁地工作,而不是饭不好吃。

是周公吐哺吗 这个是比喻 说有人才来了周公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所以就吐出来出去见人才 现实中估计不是这样 这些都是形容

周公要接待很多来访的贤者,就是吃饭的时候,也不敢怠慢,就会吐出口中饭来接待。表示周公勤于国事,不敢懈怠的意思。饭难吃?开玩笑,最高领导的饭食,在当时条件下那肯定是一等一的精良。


吊民伐罪──周武王
武王在位十九年而崩(皇帝死就好像山崩了一样,所以说是崩),他的儿子成王立。成王年纪很小,身体不太健康,一切政事都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管理。周公旦摄政时,善于礼贤下士,无论谁有事想要见他,他一定会接见,所以他忙的程度是无法形容的,从两个例子可见一斑。“一饭三吐哺”,他忙到吃一顿饭时...

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汉献帝和那些吃了饭不做事的忠臣眼里,你曹操既然供给了我这些吃的,用的,还恢复了典章制度,你就应该再知趣点,把你的权利完全放弃了,全部献给我好了,至于你,功劳已经太大了,可以自动去了,归隐也好,死了更好,就是不要在我这里指手画脚了。曹操当然明白,可曹操又怎么放心把权利交给这么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废物...

王安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安石是一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均有较高深造诣,他的散文大多为述说文,为变法服务。他的诗歌以罢相为界风格截然不同,前期的诗多为针对时弊的说理型,罢相后王安石流连山水,这表现在了他的诗歌中多为山水诗。作为一个政治家,历史上对他褒贬不一,封建时期...

过年为什么要吃八宝饭?八宝饭寓意吉祥平安
过年为什么要吃八宝饭 八宝饭分量足、味道甜,难般有人会吃独食,最适合全家人享用,象征团团圆圆,所以最有年味。八宝饭并非只是上海人过年吃,南北方各地都有流传。关于八宝饭的由来各有说法,一说是周王伐纣后的庆功美食,所谓“八宝”指的是辅佐周王的八位贤士。相传武王伐纣的庆功宴会上,伯达、...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是什么意思有谁知道
解释: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多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形容为延揽贤才而忙碌。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原文摘录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
关于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大致如下:相传有一日,周公到一个农家里作客,农家主人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款待他。在周公开始用餐后,发现农家中有几个饥饿的孩子只能在旁观望。于是,周公心生怜悯,便将自己的每一口饭都吐出来,并让孩子们品尝。此后,周公连续吃了三次饭,每次都一样地吐出来给需要的...

大周才建立两年,为何周武王姬发就忧郁而终?
个人猜测,周武王姬发不是忧郁而终的。而是劳累致死。大家都听说过周公的故事吧?曹操曾经说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什么意思呢,就是以前周公作为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后来周武王姬发死了之后,处理朝政,他们每次在吃饭的时候总会遇到有人过来打奖,是他他把自己吃的饭吐出来,然后过去处理完事情之后再...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选段: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

为何周武王“灭人之国,不绝其祀”,难道是为了保存劳动力?
因为杀人虽然简单,但是实在是太费力气了。有这个时间不如留着干别的事情,只要灭国之人不要太过分,为什么还要让这些普通人陪葬呢?完全没有必要嘛。我觉得大家可能对这个不绝其祀的这个祀有误解,祀,指的是宗庙祭祀,不是所谓的既然灭了人家的国,就不要杀了人家的家人。所以,周武王之所以这么做,...

历史上周公与周武王父子之间有何故事?
周公也被封为鲁国公,可武王需要周公辅佐,就没有让他前去封地,而是叫他的长子伯禽代理鲁国之政。武王又把天下九州的诸侯们全部召集到商朝国都朝歌郊外,一同登上高山,眺望朝歌城邑。后来回到西周,武王就每夜都睡不着觉,四弟周公姬旦得知之后,就问他为何不能入睡?武王告诉他说:“是上天不想延续商朝社稷,所以才使商...

安源区18950861341: 周公吐哺的故事 -
蠹光盐酸: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

安源区18950861341: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什么意思? -
蠹光盐酸: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安源区18950861341: 《短歌行》中运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借以表达的心情是( ) -
蠹光盐酸: "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在位者礼贤下士.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 这里曹操要抒发的是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 所以我选A

安源区18950861341: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周公指的是谁啊?这句诗出自曹操的(短哥行) -
蠹光盐酸:[答案]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

安源区18950861341: 周公解梦中的“周公”怎么讲?
蠹光盐酸: 周公姓姬名旦

安源区18950861341: 发生在西周初期的故事名称 -
蠹光盐酸:[答案]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典出《史记》.周公姬旦派长子伯禽(又称禽父)去管理鲁地(鲁国是周公姬旦的封国,而鲁国的第一... 武王不听,决意灭商.伯夷、叔齐对周武王的行为嗤之以鼻,誓死不作周的臣民,也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采野果为...

安源区18950861341: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还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蠹光盐酸: 两个版本都有.一个是晋乐所奏的版本,一个是原辞.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短歌行》“仰瞻”一曲,魏氏遗令,使节朔奏乐,魏文制此辞,自抚筝和歌.歌者云“贵官弹筝”,贵官即魏文也.此曲声制最美,辞不可入宴乐...

安源区18950861341: 批林批孔批周公的是哪个作品?
蠹光盐酸: 作品《千秋功罪我们评》.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今陕西宝鸡),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周公一生的功绩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

安源区18950861341: 叔齐没什么功业又饿死首阳山?伯夷、叔齐没什么功业又饿死首阳山,可
蠹光盐酸: 在中国古代,君王的儿子都会为争夺王 位而进行明争暗斗.一般而言,只要不算太 ... 在前往周国的路上,他 们遇到周武王载着周文王的棺材向东进发, 要讨伐纣王. 伯夷...

安源区18950861341: 古代周公是哪位 -
蠹光盐酸: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