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把头发束在头顶,这种方式就什么名字?说详细一点,谢谢

作者&投稿:马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男子用来扎头发的那个东西叫什么~

古代男子用来扎头发的那个东西叫做“发髻”,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
发髻来源:
从各地出土新石器时代发簪的现象中可以知道,生活在五、六千年以前的原始先民们,就已盘发成髻。我国历代汉族妇女皆喜盘发成髻。河南安阳即出土有盘发于头顶的商代妇女俑。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帛画上的妇女,脑后梳椎髻。
湖南长沙马王椎一号汉墓出土帛画上的妇女及出土的女子木俑的发式皆为盘髻。隋朝妇女的盘髻,当是称“盘桓髻”。
唐代妇女尚梳螺髻,永泰公主墓壁画中众多的妇女、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第一八七号唐墓出土帛画上的妇女都于头顶梳螺髻;清代妇女盘髻于脑后。以前汉族少女多于头顶两侧梳髻。

扩展资料: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男子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束发”,再“加冠”,分三次分别象征了祭祀权,参战权,治权,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
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发髻
百度百科-束发

由于受中国的影响,古代日本男子对头发的处理方式与中国古代基本一致,即采取和中国基本相同的束发方式,将头发聚拢扎于头顶;作战时则将头发捋到脑后,在头颈结合部用带子捆扎(有点象马尾辨),便于佩戴头盔。但到了战国时代,由于战争频繁,在激烈的搏杀中,头发往往会因各种原因而散落,这时头顶中前部的那些头发便会遮住脸面,挡住视线,影响战斗。于是便有武士将头顶中前部的那些头发剃除,这样即便头发在战斗中散落,也只是披散于头部两侧和后背,不会影响视野。由于其效果明显,于是效仿的武士便越来越多,剃发成了战国时代相当多武士的选择,光秃的脑门也就成了战国时代的一种怪相,不过这种剃发也只限于武士阶层而已。至于说没有剃的那也属于个别例外或者是并不要亲临战阵的指挥人员。

  弱冠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指代成年。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历史来由
  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历史文献
  在《元史.王利传》上载:“利自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又唐诗人杜甫的《进三大礼赋表》说:“臣生长陛下纯朴之俗,行四十载矣。与麋鹿同群而处,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之年矣。”另《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法善弱冠时,曾游括苍白马,出石室内,遇三神人。”这些古文中的“弱冠”,都是指二十岁左右的男子。可是为什么把二十岁的男子称为“弱冠”呢?
  在《礼记.曲礼上》载有:“二十曰弱,冠。”又唐《孔颖达.正义》:“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是说古代时二十岁的贵族男子,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称弱,而弱是年少之意。因此,后来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古人非常重视冠礼,《礼记.冠义》上说:“冠者,礼之始也。”意思是说冠礼是一切礼仪的开始;又《仪礼》共十七篇,第一篇就是《士冠礼》。《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另《礼记.冠义》:“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意思是男子到了二十岁,行过冠礼并为自己取个“字”(别名),自此即表示他已是个成年人了。
  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据专家考证古代早期的原始社会,男女青年进入成年阶段时会举行一种仪式,称为“成丁礼”、“入社礼”,而这种“成丁礼”后来就演变成冠礼。
  举行冠礼仪式是非常讲究和慎重的。据《仪礼.士冠礼》上所载,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由父亲或兄长在宗庙里主持冠礼。行加冠礼首先要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太庙,祭告天地、祖先。
  冠礼进行时,由来宾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此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
  三次加冠完成后,主人必须设酒宴招待宾赞等人(赞是宾的助手),叫“礼宾”。“礼宾”后,受冠者入内拜见母亲,然后由宾取“字”,代表今后自己在社会上有其尊严。古人认为成年后,只有长辈才可称其“名”,一般人或平辈只可称其“字”,因此要取“字”便于别人称呼。
  接着再依次拜见兄弟,拜见赞者,并入室拜见姑姊。之后,受冠者脱下最后一次加冠时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礼帽礼服,带着礼品,去拜见国君、卿大夫(在乡有官位者)和乡先生(退休乡居的官员)。
  冠礼的仪式,从周朝开始持续到清朝,直到清末民初,由于西风东渐,冠礼也就逐渐没落而消失了。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相关介绍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
  “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顺便送你一些关于年龄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汉代男人把头发束起来的布条叫什么
抹额,也称额带、头箍、发箍、眉勒、脑包

中国人从什么时间开始把头发束在头顶的?
是从清朝才开始的,这是为了体现是清朝臣民的一个标志。后被孙中山废除。

汉代男子加冠前后的发型分别是怎样的?
待头发长了,紧挨后脑扎成一束,让头发披散在后面,这种发式叫做“总发”;若扎成一左一右两束,从两侧垂下,则称”总角”。前额的头发则自然垂至眉毛。这都是未成年的发式。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先将束在一起的头发在头顶盘绕成髻,再用一块黑色的帛包住发髻,然后加冠(...

古代的男子为什么要把头发盘到头顶,顶着不累吗?
古代男子束发时将头发盘到头顶其实是为了方便农作,这是从农耕时期传下来的一种习惯。在农忙时,低头弯腰是必须的,如果头发不盘起来,就容易挡住视线,不利于便宜行事,于是人们就开始将头发束起来,再用头巾或发绳绑紧,就能保证农作的顺利进行。头发没什么重量,盘到头顶不仅不会太笨重,还可以在夏天...

古代男子把头发束在头顶,这种方式就什么名字?说详细一点,谢谢
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历史文献 在《元史.王利传》上载:“利自...

汉朝时期的男子头上的配饰叫什么
汉朝时期男子头上的配饰叫冠。汉代的冠是区分等级地位的基本标志之一,主要有冕冠、长冠、委貌冠、爵弁、通天冠、远游冠、高山冠、进贤冠、法冠、武冠、建华冠、方山冠、术士冠、却非冠、却敌冠、樊哙冠等16种以上。1、冕冠,是皇帝、公侯、卿大夫的祭服。冕綖长一尺二寸(合27.96厘米,汉尺一尺合0...

“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岁啊?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3、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

为什么中国古代男性在成年后要给头上系一块布?有什么历史博物馆吗?_百 ...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

我国古代汉族男子通常在什么年龄束发
不过男子束发这个阶段并不会贯穿终身,它只持续到男子二十岁,等男子二十岁之后就要行加冠礼,此礼通常在宗庙中举行,由男子的父亲亲自主持,象征着男子的成年。古人从商周起就开始束发扎头了,从中国有正史记载以来,直到满清之前,华夏男子都是束发的。其实这与农耕民族的生活相关,古代男子把头发束起来...

男子15岁时 古代文人称什么
古代男子十五岁时,被称为束发。束发,即系结头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束发又分全束和半束半披。在中国古代时期,古人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后被沿用至今。

荔湾区13986427635: 古代男子束发的叫什么?像簪子一样贴在后面的那种 -
缑谭头孢: 古代男子束发的叫发髻. 发髻是将头发归拢在一起,于头顶、头侧或脑后盘绕成髻,是一种长发发式.盘髻成椎状者,又称“锥髻”、成螺丝形的称“螺髻”、盘髻较小的称“髻”. 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中国古代男子是不剪...

荔湾区13986427635: 古代男子束发有守身如玉之意吗? -
缑谭头孢: 古代男子束发好像没有守身如玉的意思的,男子束发只代表他成人了,把头发盘起来,然后没有成人之前,男子的头发都是披散的.古代没有成年之前,男子如果当将军的话都叫披发为将.

荔湾区13986427635: 古代男子怎样结扎头发 -
缑谭头孢: 中国古代男子冠巾概述在讲解男子发型冠巾之前,要先说明两个不同年龄时不同发型的规定.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

荔湾区13986427635: 古人束发、加冠的细节
缑谭头孢: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荔湾区13986427635: 古代男子蓄发为何都要盘头,为何不披发? -
缑谭头孢: 盘头因为不剪发,长及腰际的头发不方便而且热,所以盘头,再应为当时儒家的风气,传说是孔子的弟子带动的盘发髻的风气的.马尾也有,不过多为在家睡觉前把盘着的髻拆了后,披发多为睡觉时,苏轼当时就是每天临睡前都要拆散发髻梳头活血,然后头发披散着睡.或者洗完头会披发.一般出门古人都是盘头的,看上去庄重.大辫子多为少数民族. 至于现代长发男人为何不盘,大概都是从众心理吧,其实长头发盘起来更舒服.

荔湾区13986427635: 中国古代男子为何束发、盘发,而外国古代男子却常见披发? -
缑谭头孢: 我国古代男子束发、盘发是因为,我国古代儒学《孝经》中所要求的,因此中国古代不允许随意剃发,头发长了也自然不能披头散发,不符合礼教.对于古代国外披发的说法也不是十分正确,因为古代国外人是短发. 我国儒学经典《孝经》之...

荔湾区13986427635: 古人到底有没有披头散发的 -
缑谭头孢: 这个虽然没有硬性的要求,但是在古代束发是成年的标志,古人男子20岁由父母在祖宗前为其行冠礼,加冠束发意思就是成年了.不这么做会惹人非议,认为这个人轻佻不上进.披头虽然帅但是在古代是未成年人的发式,成年就要全部束在头顶,鬓角和后脑勺上的头发也要梳起来.电视剧进行了艺术加工,不足以深信,要加以明辨,另外在电视剧中哪个形象沉稳的人会披头散发的.附:建奴入关后,进行了剃发易服的运动,毁我衣冠,导致汉民族的民族服饰、发式以及相应的习俗断代了300年,建奴对各民族文化的破坏远胜蒙古人,这一点令人扼腕.

荔湾区13986427635: 古代男子成年称为什么 -
缑谭头孢: 男子成年古代称呼 古代男子成年,都会举行成人礼,将发髻梳起来.一般男子成年在古代被称为什么呢?下面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01 古代男子成年叫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

荔湾区13986427635: 古代的男子都要束发吗?那么古人为何要束发? -
缑谭头孢: 古代人确实都是需要束发,而且束发也是一种文化.如果在古代的人不束发,整个人的形象是非常的邋遢.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看法,所以古代人的头发一旦留长了,就会将头发梳起来,这样看起来非常的端庄,整个人也会看上去神清气爽.比较...

荔湾区13986427635: 古代各个等级头发怎么梳
缑谭头孢: 据古代作品及记载,概括分为结鬟式、拧旋式、盘叠式、结椎式、反绾式、双挂式等主要六类. 一、结鬟式 结鬟式梳编法,先把发拢结于顶,然后分股用丝绳系结,弯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