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的民俗文化

作者&投稿:杭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火把节有什么习俗,主要在哪些地方?~

火把节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民俗活动令人目不暇接,充满着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娱体育活动妙趣横生、多姿多彩,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使整个节日似乎成了人人参加的大型彝族服装展示会,使节日充满了热烈、欢乐的气氛。
每逢火把节,彝族人民都要开展摔跤、跳月、弹琴、斗牛、跳脚、赛歌、甩火把、烧红线、驱邪、祭祖、祈丰、烧虫、选美等活动,只是因地域而有异。楚雄哨区,要杀鸡祭“戛楼厄苏”司农之神,还祭土地公、土主、山神庙、土主庙、风神、雷神、龙王小姐、送子娘娘等。
火把节不仅集中体现了彝族对火的崇拜,而且它也大大地丰富了彝族人民社会文化生活的内容。

 彝族火把节的习俗:
  节前:每家每户都准备食品。期间,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山岭田埂间,将火把、松明子插于田间地角。最后青年男女会聚广场,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们围成一圈,唱歌跳舞,一片欢腾,彻夜不息。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兴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节日期间,还有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并开设贸易集市。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为迎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妇女还要赶制荞馍、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一起围着火塘喝自酿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欢乐和幸福。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由毕摩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由家庭老人从火塘里接点用蒿杆扎成的火把,让儿孙们从老人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来,用火光来驱除病魔灾难。最后集聚在山坡上,游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种游戏。
  火把节第二天为“都格”,意为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天刚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煮熟的坨坨肉、荞馍,聚集在祭台圣火下,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唱歌、选美、爬杆、射击、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姑娘们身着美丽的衣裳,跳起“朵洛荷”。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黑体拉巴勤劳勇敢、英俊潇洒的形象选出美男子。选出像妮璋阿芝那样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美女。当傍晚来临的时候,上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的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的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烧红天空。人们围着篝火尽情地跳啊唱啊,一直闹到深夜,场面盛大,喜气浓烈,因此享有"东方狂欢节"的美誉。当篝火要熄灭的时候,一对对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进山坡,走进树丛,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彝族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的第三天,彝语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降临时,祭过火神吃毕晚饭,各家各户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约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设祭火台,举行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萨,赐给子孙安康和幸福,赐给人间丰收和欢乐。人们舞着火把念唱祝词,"烧死瘟疫,烧死饥饿,烧死病魔,烧出安乐丰收年"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兴旺。这时还要带着第一天宰杀的鸡翅鸡羽等一起焚烧,象征邪恶的精灵和病魔瘟神也随之焚毁了。然后找一块较大的石头,把点燃的火把、鸡毛等一起压在石头下面,喻示压住魔鬼,保全家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牛羊肥壮。最后,山上山下各村各寨游龙似的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大篝火,以示众人团结一心,共同防御自然灾害。

由于长期的历时性发展(时间维度上的)和地域性的演变(空间维度上的),火把节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内涵不可能还是早期那种单一形态,而是复合形态,含括了传统社会的多种活动事项,包容着宗教、信仰、伦理、歌舞、技艺、民间审美等丰富的内涵。民间广泛流传的“火把节传说”,就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可能性。
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着先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音乐舞蹈传统和口头艺术,在火把节习俗形成的歌调、传说乃至史诗表演等也当属“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宗重要传承。 彝族地区流传着十分丰富的火把歌调,虽然形式多样,但都有固定的火把歌调,由于彝语方言发音不同,大小凉山彝族称之为“都则朵洛嗬”,“都则”即祭火,“朵洛”意为祝愿,“嗬”即为歌。
云南楚雄彝族诺苏支系称为“朵则朵额”,“朵则”意为祭火,“额”则是“玩”的意思。彝族的火把节历来最为隆重,并逐渐衍成了成套的节俗歌调。在楚雄彝族的这一歌种中,包括有《烧火歌》、《送火歌》、《招魂调》、《同乐调》、《火把节对歌》、《火把节祭歌》等等。演唱这些歌调的时间、地点和歌者亦各有所殊,如《烧火歌》由合户家长率领阖家在自家屋檐下的“节日火堆”旁围圈齐唱,以示庆贺;《招魂调》则由各家主妇独唱,同时手托祭物(粮、盐、酒、肉),直向自家菜地或粮田走去,边走边唱,当返回时,便采一株庄稼苗,示意已将人魂、畜魂和庄稼魂一并接回家来共度火把节,同时象征迎来人丁清吉、六畜兴旺和五谷丰稔之年;
《火把节对歌》仅供本寨人们聚会寨边坝场对歌时所唱;《火把节祭歌》由〈生产和畜牧〉、〈献酒〉、〈除祟〉、〈稻场祭经〉四部分组成,由祭司毕摩在火把节当夜进行祭祀时诵念的歌调,反映了彝族以火除祟、祈神求福的原生宗教观念。
楚雄彝族的火把歌调,唱词多属传统相沿,五字韵句,词头句尾有相对固定的衬格,填以“哦伙嘀哩伙”、“阿伙喔、噢来”等类的虚词演唱,其中部分歌调有较长的虚衬词乐段,有独唱、齐唱、对唱加和腔,一般不用乐器伴奏。各歌调以五声徵调居多,羽调次之。在其徵调式歌调中,常出现徵、宫二重调式音韵交错的现象,大多以上下乐句为主题演化成中、小型歌体和少量叙事歌体,采用二、三拍子。 彝族英雄史诗《铜鼓王》流传在云南富宁县、广西那坡县和越南与中国交界罗罗(又作倮倮)支系彝族的居住区,历史悠久,影响极深,流传甚广。史诗系当地彝族原生宗教祭司“腊摩”在“荞年节”(火把节)、“跳宫节”等祭祀性节日中的有关仪式上演唱的世传歌词,又叫《铜鼓歌》。
在罗罗彝族支系中,祭祀礼仪与相关的仪式活动中,祭祀铜鼓或以铜鼓为祭器是一种重要的支系文化表征,腊摩作为祭司在诸多的节日仪式活动──跳宫(即跳铜鼓舞)中演唱的世传祭词《铜鼓歌》,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口承语言民俗事象。
以举族祭祀战争中救护先祖的金竹为主要活动的跳宫节,又有“大跳”和“小跳”之分。“大跳”一般为九年或二十七年举行一次,要跳九天九夜,除在跳宫坪上进行祭祀和欢跳以外,还要到某个特定的山头及全寨各家各户去跳。“小跳”即一年一度所举行的跳宫节活动,前后举行四天,每天的活动分别为祭山、祭乐神、祭锦神(锦绣前程之神)和驱邪鬼。同样是跳宫节,各个寨子的仪式程序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活动都是以腊摩的祭祀为中心,是以诵唱《铜鼓歌》、欢跳铜鼓舞为主要祭祀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歌舞娱神祭神的传统盛会。
“荞年节”即火把节,广西彝区已不盛行此节,在云南境内富宁一带的罗罗支系中称彝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为“荞年节”。这与农历六月彝家主要农作物荞麦大体丰收有关。史诗《换鼓》一章追溯了“荞年节”的产生和由来:
迁徙到滇桂边界的四支彝人在瘟疫中绝处逢生后,又遇大旱带来的灾荒,那时的彝家的腊摩波仙出一良策,要彝家耕种耐旱的荞子。他自己徒步来到交趾(今缅甸)借荞种,可贪婪凶狠的交趾人非铜鼓不换,无奈之余,被缚的波仙只好屈从,以十面铜鼓换回十石荞种,使彝家转危为安,为了纪念荞和鼓的恩德,彝家在每年的旧历六月击鼓过荞年(火把节)。富宁一带的彝族人认为,“荞年节”(火把节)跳铜鼓舞,就是为了使天神快乐,铜鼓舞可以娱神慰神,并使天神赐给人们以丰年,护佑寨子里的人平安无疾,少死多生。
此外,在广西境内的彝区,《铜鼓歌》吟唱得最多、最完整的场合是在每年节日期间“卜铜鼓”、“祭铜鼓”、“开铜鼓”和“封铜鼓”的具体仪式上及其相关的节庆活动中。
由此可见,史诗的形成与罗罗彝族在特定的仪式性节日期间传演《铜鼓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可以说,以上节日大多由祭祀仪式发展而来的,史诗《铜鼓王》也同样是由祭司腊摩祭祀铜鼓的祭词发展而来的,祭祀仪式及其由此发展而来的节日活动场合是史诗形成并代代传演的民俗文化场,祭司腊摩是史诗的诵唱者、编撰者、整理者和传播者,其诗与史角色和谐地统一在祭祀仪式中。正如《伊利亚特》、《罗摩衍那》的产生离不开行荷马、蚁蛭式的人物一样,彝族英雄史诗的产生和形成也离不开祭司兼歌师的腊摩。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彝族火把节”(四川凉山、云南楚雄)经国务院批准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火把节在“西南文化区”的传承
火把节不仅仅只是彝族的传统佳节,作为西南民族民俗文化的地域性传承,在彝语支其他民族如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等民族中也有相当久远的历史。火把节习俗在这些民族中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与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民间信仰以及本土宗教有直接联系,另一方面也与这些民族尤其是彝语支民族的历史源流、文化传承和社会交往紧密相关。
渗透在火把节中的‘狂欢化’的民俗精神
山地彝族的火把节最完整、最丰富保留着人类群体文化演进的历史轨迹,其主题一向是对人类生命繁衍的讴歌,对族群生活理想的希冀,故而成为研究彝民族文化史和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角度。换言之,彝族火把节作为盛大的传统佳节,渗透着一种“狂欢化”的民俗精神,传达着素朴的生命观念和生活态度。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在中国的西南部,尤其是贵州、云南和四川,火把节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苗族人民特别重视这个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期三天的庆祝活动正式开始。起源于苗族农耕文化的火把节,不仅象征着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祈福,而且通过点燃熊熊火把和激情四溢的火把舞,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敬畏和对自然...

火把节的蕴意是什么
4. 弘扬传统文化:火把节是彝族民俗文化的重要展示。节日期间,人们身着传统服饰,表演传统歌舞,传承和弘扬彝族文化。此外,火把节也是彝族人学习和了解自己民族历史、文化、习俗的机会,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5. 社交活动:火把节是彝族人的社交场合。在这个节日中,人们结交新朋友,增进友谊,扩大人际...

火把节的活动有哪些
火把节的活动主要有点燃火把、耍火把、诵火把经以及摔跤、选美等民俗活动。1. 点燃火把:火把节的第一天晚上,全村人会集中在一起举行隆重的仪式,由村里的长辈或祭司来点燃第一支火把。然后家家户户都会跟随,手持火把游行在村庄的街道和田间的道路上。火把象征着光明和好运,也寓意着驱赶疫病和驱赶黑...

火把节属于哪个民族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

火把节的象征意义
火把节的象征意义 1、祭祀祖先:火把节是彝族人传承祖先文化和传统的重要节日。在节日期间,人们会前往祖坟、祠堂等地,进行祭祀仪式,祈求祖先的庇佑和保佑家庭平安、丰收等。同时,人们还会在祖坟前点燃火把,代表着彝族人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2、驱赶瘟疫:在彝族人的传统文化中,火把有着驱赶瘟疫...

火把节的民俗文化
在罗罗彝族支系中,祭祀礼仪与相关的仪式活动中,祭祀铜鼓或以铜鼓为祭器是一种重要的支系文化表征,腊摩作为祭司在诸多的节日仪式活动──跳宫(即跳铜鼓舞)中演唱的世传祭词《铜鼓歌》,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口承语言民俗事象。以举族祭祀战争中救护先祖的金竹为主要活动的跳宫节,又有“大跳”和“小...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风俗呢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
1. 火把节是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包括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和拉祜族等。这一节日被深厚的民俗文化所环绕,并被形象地誉为“东方的狂欢节”。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包括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以及选美比赛等。2. 火把节的习俗和传说起源于与彝语支各民族的原生崇拜,尤其是对火...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

火把节为何又称星回节,火把节期间都有哪些民俗活动?
火把节是我国彝族、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星回节,有着古老的历史,在长期的积淀中拥有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以至于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民族举办火把节的时间、节日期间的民俗都不尽相同,大部分都在农历六月二十四,甚至于有关于火把节起源的神话传说都有差别。在各民族...

火把节有什么风俗
火把节的风俗 1、祭祀鸡:火把节的祭祀鸡是挑选精心饲养的鸡,须是金黄色的还不能下蛋的子母鸡,一般是一斤左右重。在农历六月二十四前七天或前三天,人们用倒扣的竹背篓把这只祭祀鸡关起来饲养。2、枯蒿芝杆编制的火把:火把节的三天晚上都要点火把。所点的火把主要是枯蒿芝杆编制的火把,以及松树上...

莱阳市19414067252: 少数民族节日(白族的火把节的风俗)
张仇大活: 一、白族的火把节的风俗: 竖火把1、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火把用山上砍下来的松树制作而成.费用由当年生小孩的人家负担.用松树做杆,...

莱阳市19414067252: 一句话概括少数民族火把节的风俗人情 -
张仇大活: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莱阳市19414067252: 火把节的风俗有哪些? -
张仇大活: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四川、云南彝族一般在农历六日二十四日前后几天举行,贵州彝族则在农历六月初六左右进行.祭神祭田、祈年丰收、送祟除邪是火把节的重要民俗内容.节日期间,有的彝区要合村杀猪宰牛祭神,有的地方每一彝户...

莱阳市19414067252: 火把节有什么习俗100字 -
张仇大活: 到了火把节之夜,要举办耍火活动.人们在村寨所有的大树上,系上成团、成束的红花,象征“红花火树如炬燃”.当天上出现第一颗星星之际,人们各舞一把点燃的小火把,载歌载舞,环“红花火树”唱颂一通.

莱阳市19414067252: 火把节是哪个族的传统 -
张仇大活: 一般指的是彝族的火把节. 非常重大,相当于彝族的新年.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莱阳市19414067252: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怎么读(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张仇大活: 一、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1、很多人都知道彝族火把节,但是,火把节不止是彝族的节日,火把节还是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不过在日子上有所不同.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2、火把节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莱阳市19414067252: 火把节的习俗作文30字以下 -
张仇大活: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

莱阳市19414067252: 白族火把节的风俗 -
张仇大活: 火把节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白族火把节的举办时间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节日前夕 ,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

莱阳市19414067252: 谁知道火把节的由来!是哪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
张仇大活:[答案] 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彝、白、僳僳、佤、布朗、纳西、拉祜、 普米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期不一.云南白族、彝族一般在每年6月24日前后.贵州的彝族则多在6月初6.节日由来传说不一.白族的传说是,汉朝的副将郭世忠杀...

莱阳市19414067252: 泼水节.火把节的风俗 -
张仇大活: 火把节风俗:“火把节”庆祝共三天: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