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草锣鼓的特点

作者&投稿:霜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薅草锣鼓的锣鼓~

歌词结构酉阳薅草锣鼓歌词结构较为固定,主要有五五七句式、五五七五句式、十字句等,一般是单句虚词拖腔,复句押韵,一韵到底。歌词内容丰富,涉及民间传说、生产知识及劳动场景等,地域特色浓郁,乡土气息扑鼻。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襟楚带黔,扼湘渝要冲,是中国民歌之乡,酉阳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薅草锣鼓则是酉阳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演唱形式。薅草锣鼓广泛流传于酉阳的山寨村落,集中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勤劳智慧、乐观向上的优秀品质。2010年,酉阳桃花源景区发现了一本《土家薅草锣鼓》,据考证该歌集出自明代,虽歌集陈旧,但保存完好。全书有120页,双面抄写,唱词采用七言绝句,采用一唱一答形式,朗朗上口,完整记录了薅草锣鼓的全过程,同时也充分印证了酉阳是薅草锣鼓之乡的不争事实。2008年,《薅草锣鼓》成功亮相加拿大华人春节联欢晚会,2010年参加央视音乐频道《民歌 中国》栏目演出,同年又参加了“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舞蹈类)调演活动”北京展演,反响强烈,获得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酉阳薅草锣鼓从此走出深闺,走向全国。民间艺术的奇葩酉阳薅草锣鼓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歌师傅在劳动队伍里来回走动,鸣锣击鼓,时刻观察劳作队伍的进度,并根据具体情况实时变换唱词和鼓点,以指挥劳动队伍按时圆满完成薅草任务,唱到精彩处,众人“哦火”齐起,确有“一鼓催三工”之效。酉阳薅草锣鼓程式分为歌头、请神、扬歌、送神几大部分。先请歌师傅歌娘歌爷,请五方神、天地日月、诸天众神、土家祖先;扬歌部分唱的大都是历史故事、戏剧情节、神话传说,也有现场发挥,即兴而歌的。薅草锣鼓曲牌有30多支,高腔曲牌有半声号子、对声号子、二接头号子、三接头号子、扬歌、赶号子、带赶歌、下山号子等,平腔曲牌有端公调、四平调、请神调、扬歌调等等。酉阳薅草锣鼓的伴奏乐器主要是锣、鼓。在伴奏时,锣鼓点有一鼓一调和一鼓多调两种,伴奏方式有鼓里藏声、停鼓听声、叉鼓听声等。 流行于黔北的薅草锣鼓主要在仡佬族和土家族以及部分汉族地区。有关资料表明,黔北的薅草锣鼓的起源是由古代的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对农业神的祭奠活动发展而来;亦有传说认为是人们为了驱逐糟蹋庄稼的野兽,便在田间击木打鼓吆喝,后来演变成唱打闹歌,即薅草锣鼓。流行于遵义汉族地区的薅草锣鼓调子上颇具特色,主要体现在转调上。除了上下五度的转调外,还有“以商为宫”和“以角为宫”的大二度和大三度转调。这种处理常使人耳目一新,情绪振奋,从而起到了减轻疲劳,鼓舞劳动热情的作用。一首流行于遵义的海龙乡一带的薅秧号子的歌词是这样的:领:清早下河洗菜薹,石兜瓦砖儿,合:溜勒溜子莲花,溜勒溜子梅花,四季花儿开哟嗬。领:顺呀顺水来呀!合:哎呀七儿呀,哎呀八儿啦,哎呀喳喳,哎呀喳喳依哟,石兜瓦砖儿顺是呀顺水来。领:财主心肠实在坏,长工的日子-----合:溜勒溜子莲花,溜勒溜子梅花,四季花儿开哟!领:苦难苦难捱哟!合:哎呀七儿呀,哎呀八儿啦,哎呀喳喳,哎呀喳喳依哟,长工的苦难呀苦难捱!由于土家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以致于土家族大部分民歌的歌词都只能用汉语来记载。这样一来,那么用土家族语言所唱出来的民歌在汉语记载中就失去了其本来的韵味和内涵,而且其意义也大相径庭了。 川北薅草锣鼓主要分布在广元市四县三区境内,其中尤以青川薅草锣鼓最具代表性。川北薅草锣鼓把民间文化与音乐融入艰苦的劳动中,是川北山区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历代先贤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青川山里人把川北薅草锣鼓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使民间音乐在劳动中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并且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形式,使这一民间音乐形式更加绚丽多彩。川北薅草锣鼓一般在二道苞谷草或锄黄豆草时进行,一人击鼓,一人敲锣,敲锣者为歌郎,在数十人的薅草队伍中起指挥作用。薅草锣鼓一天的表演过程大致分为牵线子、扎盖子(起歌头或排歌头)、安五方(或拜五方)、说正文、耍歌子、办交接等步骤。川北薅草锣鼓代表曲目有《韩湘传》、《八仙图》、《十二枝花》、《牧牛打虎》、《延九锤》等。

薅草锣鼓又称薅草号子,俗称“打闹歌”。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歌艺术形式。是土家人在薅草季节,聚集数十乃至数百人在进行集体劳动时,请两名歌手一个击鼓,一个敲锣面对薅草的众人,随着锣鼓声的起起落落而吼唱的一种土家族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古歌》的重要组成部分。12008年6月7日,薅草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薅草锣鼓触山歌、民歌和地方戏曲为一体,其音域宽广、浑厚、高亢,加上巨大的锣鼓声,震撼山谷,气势磅礴。薅草锣鼓是农民在田间自娱自乐,消累解乏,调动劳动激情,统一劳动进度的一种方式。“巫山族薅草锣鼓”是巫山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项目的成功申报,是对巫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一极大的鼓舞,同时“巫山薅草锣鼓”这一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薅草锣鼓”韵味悠长
薅草锣鼓的打唱者称“歌牌子”或“歌头”,边打边唱,现编现唱,堪称能人,其打击乐有鼓、钲、钹、马锣等。“歌牌子”或“歌头”领唱,众接腔合唱,配以锣鼓伴奏。鼓声时轻时重,阴阳有致。锣鼓声热烈响亮,领唱者慷慨激昂,劳动群众的和声波澜起伏,在山谷里久久回荡,原生态韵味悠长。
薅草锣鼓的唱词为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一般是单句虚词拖腔,复句押韵,且一韵到底。十字句如:“他二老做事情真是短见,无儿子还克寸财为的哪般?从今后再不能回家接班,我宁愿打柴卖度日过年。”
薅草锣鼓从形式上有“单锣鼓”(2至3人)和“夹锣鼓”(5至9人)。农民在插秧、薅草、改田等多人劳作时(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请歌师傅打“薅草锣鼓”。方法是歌师傅面对劳作者边打边唱,随着劳作者的进度逐渐后退。
唱词内容生动活泼
薅草锣鼓的唱词均属口头创作,见好夸好,以物及人。对不合正理的、偷奸耍滑的,出工不出力的或调侃,或规劝,或打趣,或逗乐。除即兴之外,也有唱秦香莲的,骂陈世美的,说岳飞的,斥秦桧的。《山伯访友》、《安安送米》等段子广为流传。也还有唱生产生活,婚姻爱情的……内容广泛,生动活泼,地域特色浓郁,乡土气息扑鼻。
歌词内容多为生活、爱情,以及流传的王昭君传说、“三国演义”、“封神榜”、“梁祝”等5000多首。加上随口编唱的五句歌,数量无法统计。随口编唱的五句歌如:
唱歌不畏难,也不是挑花绣牡丹,绣花要用针和线,唱歌只要舌头卷,陪我歌师傅唱几天。又如:姐儿住在对门岩,看着看着长起来,早上看到姐挑水,晚上看到姐抱柴,恨不得一翅飞拢来。




流行于汉中的民俗文化——锣鼓草
锣鼓草的演唱形式不拘一格,有领唱、齐唱、独唱、对唱,无论何种唱法,多是“旧瓶装新酒”。这些被当地誉为“歌把式”的歌手,都是见多识广,才思敏捷之人,出口的词句大都清新活泼,琅琅上口,情绪热烈,妙趣横生,常常牵得满坡歌声满坡笑,劳累疲乏霎时消。打锣鼓草,主要图快,有的人怕跟不上,...

锣鼓草风格不一
锣鼓草,一种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活动,各地的表演形式各有千秋。在一些地方,其阵容简化为歌师和押仪两人,活动过程灵活多变,更注重礼仪的表现。他们的程序设计注重仪式感,通常以歌师手持大锣为开场,随着薅草者根据地形排列就位,歌师便会配合节拍敲击锣鼓,然后开始演唱。歌词既有固定的正本,也有即兴...

开县有哪些风俗
一、草锣鼓。草锣鼓是普遍流行在三峡地区的一种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特殊歌唱形式。开县传承有《草歌》《草锣鼓》等优秀歌词,1990年《开县志》已载录。二、竹枝词。竹枝词属古代巴渝民歌,亦叫竹枝歌,是一种特有的歌谣,是三峡地区民歌的总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是这一文化现象最早的史述。清乾隆...

锣鼓草简介
在锣鼓声的鼓舞下,原本单调的农事活动变得生动起来,它不仅起到了催促干活、提升速度的作用,更为辛苦的劳作增添了一份乐趣,减轻了人们在田间劳作时的疲劳和寂寞感。"锣鼓草"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山区人民在劳动中寻找到的生活乐趣和精神支柱,它见证了山区人民的坚韧与乐观。

康南锣鼓草简介
康南锣鼓草以其质朴真实的音乐特色,承载着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音乐智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学术研究价值。将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对于维护和传承当地传统民族文化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责任,它在延续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康南锣鼓草传承情况
保护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对康南各乡镇进行详尽的普查,记录锣鼓草的历史演变、表演形式、乐手阵容和曲目等,以便建立档案。其次,通过在乡镇建立民俗文化保护村和锣鼓草演唱队,提升乐手的技艺和演出水平,增强艺术表现力。最后,通过在各级文艺活动中演出锣鼓草,加大宣传力度,弘扬民间音乐。具体的...

土家族特色
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山歌、薅草锣鼓、摆手歌、丧歌和哭嫁歌等类。山歌,结构简单朴实、多以七字一句,四句一首,也有五句一首的,唱时首数不限。形式有独唱、盘唱、合唱、内容有抒情歌、叙事歌、神歌及较为古老的歌谣。这些歌谣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细腻,歌词优美动听。 薅草锣鼓:是土家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一...

荆门有什么习俗
3.扯草锣鼓:一般是三人(一鼓二锣)组成一个班子,专门为在秧田里扯草人打唱的。扯草锣鼓的锣鼓经很多,较流行的有“起鼓”、“双龙抱柱”、“将军打猎”、“观音坐莲”、“水蛇子吐蛤蟆”、“九个当九个冬”、“大翻身”、“小翻身”(以上均在上午唱),“云内发霞”、“喜鹊闹林”(以上均在下午唱)以及“...

请问有谁知道关于一些地方风俗 风土人情的资料吗
“弄狮”的打击器乐,与“草锣鼓”(车鼓)的打击法相仿佛。它是锣鼓铙钹同时齐鸣,令人听起来有“嗤嗤咚咚、嗤嗤咚咚、嗤咚、嗤咚宽”诸种声色。它的这种调式,始终随着舞狮动作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是在抢球、吐雾、打滚之时,锣鼓声高昂急促;在戏小狮、舐毛之时,锣鼓声则低沉缓慢。 七、南日岛有个“惠女村” 穿...

民间小戏的特点
民间小戏的特点具有:简便性、群众性、灵活性。1、简便性 是草台班底,地摊演出,具有简便性。民间小戏是劳动人民业余创作,“业余自编、闲中扮演”是其特色,它没有正规的演出场所,群众需要观看时,就临时搭设简陋的草台,后面挂块席子即可开演,故称“草台班”。有时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用布帏...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8982548295: 薅草锣鼓 - 搜狗百科
滕享重组: 薅草锣鼓它由田间生产、薅草劳动、山歌艺术等表现形式组成.主要以二人敲锣打鼓给薅草人提劲,以此提高劳动效率而世代相传的、表现劳动生产与音乐相结合的独有山歌歌种.演唱时用高亢的唱腔,并加之锣鼓穿插、帮衬,人声与器乐交相...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8982548295: 薅草锣鼓的乐器组成 -
滕享重组: 薅草锣鼓的乐器,主要有鼓、锣、钹、马锣四件响器组成,鼓手领队,发歌指挥,既指挥唱歌,又指挥生产,号召力很强.也有两人一班,一人挎着鼓,打鼓发歌,一人掌握锣鼓架,架上挂着大、小锣和钹,敲打三件乐器接歌.薅草锣鼓演唱形式灵活,或互相接歌,你叫我接;或一领众和,一人或两人叫,锄草的人一齐接;或锣鼓师付自打自唱,不拘一格.“唱”和“打”也有不同的配合,若唱时不打,只以锣鼓作间奏,谓之“住鼓听声”;若边打边唱,以锣鼓伴歌,则称之“鼓里藏声”.有的地方还配有唢喇,称为“吹锣鼓”,仅用打击乐器伴奏接腔的称作“盘锣鼓”.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8982548295: 重庆的土家风情有什么特色? -
滕享重组: 在中国西南部重庆东南的大山中,穿行着两条清幽的河流——乌江、酉水河,她宛如闪亮的玉带镶嵌在这块热土地上,也就是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聚居着勤劳纯朴的土家儿女.土家族是中国古代巴人的后裔,由于大山阻隔,这里不象别的民...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8982548295: 虽然我是土家族的,蛋似这个民族于我而言仅仅是户口本上的一个符号而?
滕享重组: 聚居区,其余分布在湖北省恩施地区来凤、利川、鹤峰、咸丰、宣恩等县和四川石柱... 薅草锣鼓 土家人谓水稻中耕为薅秧,玉米中耕为薅草.此两项农事,均值盛夏时节,...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8982548295: 襄樊的民风民俗 -
滕享重组: 襄樊民俗 家族 旧时,襄樊土著或外地迁入者定居一处,因人丁兴旺而发展为大家族,有的村即以姓氏命名.如市郊董台的董家、陈家营的陈家、刘家河的刘家,他们聚族而居,有族产、族规、族普,家族事务由族长掌管.家道富裕而辈 份高的...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8982548295: 陕西紫阳民歌的来历、艺术形式、特点?
滕享重组: 紫阳民歌是产生流传在陕西省紫阳县境内民间歌曲的总称,是陕南地区民歌中最具代... 领头的便唱:"哎--薅草末薅连根草,一场雨过又活了.烈日下边流大汗,竹篮提水...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8982548295: 渝东地区打薅草锣鼓是怎么回事?
滕享重组: 渝东地区,特别是三峡地区,过去广种薄收.在给庄稼薅草时,动辄三五十人,在一家或两三家耕种的土地上,集体薅草. 上工时由锣鼓手,也称“闹手”二人带队.薅草人组成“一” 字阵容,伴随锣鼓响声,争先向前.“闹手”上阵前巡视,哪里 掉了队,就在哪里猛击锣鼓,而且边唱边击,意在鼓舞掉队人赶上去.其歌曲内容,根据人们当时在劳动中的情绪变化作不同的 更换,有催人奋发的,有幽默诙谐的等.劳动者虽挥汗如雨,可 在有节奏的锣鼓声与“闹手”善变的歌声中忘却了劳累.此习 俗相沿至20世纪70年代末.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8982548295: 土家族民歌都有哪些分类? -
滕享重组: 根据使用的语言,土家族民歌有汉语歌和土家语歌之分. 汉语民歌的数量较多,包括小调、山歌、号子、灯调、薅草锣鼓歌、哭嫁歌、跳丧鼓等类别.这类民歌在音乐形式和风格方面,都与当地汉族民歌比较接近. 土家语民歌数量较少,主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8982548295: “下里巴人”里的巴人是哪里人? -
滕享重组: .“下里巴人”中虽有一个“人”字,但并非是指人,而是指歌曲.《文选·宋玉〈对楚王问〉》中记载:“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 、《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