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来十年应该怎样去抓住机遇

作者&投稿:机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怎样把握未来10年的战略机遇期~

  应对未来挑战,把握好未来10年战略机遇期,需要从决策层面上进一步高瞻远瞩,认清和跨越现代化进程中的“拉美陷阱”、“西班牙幻影”、“日韩困境”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恰好到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在此背景下,研究和回顾其他国家经济成败经验教训,对中国未来发展不无裨益。

  直面“拉美陷阱”、“西班牙幻影”、“日韩困境”三座大山

  应对未来挑战,历史是一面镜子。纵观世界近代历史,一个个强国的崛起与每一次的社会变革与复兴运动,无不是抓住重大的历史机遇期,迅速转变产业结构、科学传统和社会运行方式,制定一系列战略目标。

  当前所掀起的技术经济社会变革的第四次浪潮,带给我们的不单有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跃,更涉及到文化、体制的变迁。鉴于此,未来科学家托夫勒大声疾呼:“人类不止在过渡,而且在转型;我们要面对的不仅是一个新社会,而是一个崭新文明的再创造。”未来10年,中国要谨防“拉美陷阱”、“西班牙幻影”、“日韩困境”三座大山。

  “拉美陷阱”也称“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拉美经济“起飞”,大量农民涌向城市,而由于当时实行的分割政策,绝大多数人被阻隔在城市的周围,形成了特有的棚户区居民,未能融入城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两极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整个社会消费也出现了畸形现象。一边是繁荣的现代化,一边却产生了那么多穷人;有增长、无发展,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现代化的成果,社会陷入动荡,发展停滞。拉美国家在处理快速城市化时期,社会政策出现偏差,没有能够顺畅城市化,没有能很好的解决农民转变为市民的问题。大量的农民团聚在城市,没有融入现代城市文明,形成地域分割和族群分割的各类贫民窟,成为现代城市各类社会问题的策源地,人均收入阻隔在6000美元的玻璃穹幕之中,享受不到现代化的成果,阻断了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继续升级。

  “西班牙幻影”是指以权力支撑的财富会终成“幻影”。1521—1600年,西班牙强盛时期,世界贵金属开采中的83%为西班牙所得。然而,潮水般涌入的财富,几乎都用来支撑为宗教信仰、为殖民扩张而进行的战争,而没有用来发展真正能够让国家富强起来的工商业。涌入的财富又像水一样流走,西班牙此时只扮演了“过路财神”的角色,成为“黄金漏斗”。“西班牙幻影”说明,只积累财富而没有进行相应的经济集成、政府创新、文化精进、社会进化,任何财富的拥有者都是昙花一现;不激发和维持人们的创新力,一个国家的繁荣就不会长久。20世纪70年代,日韩的飞速工业化使世人震惊,但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从世界瞩目的经济强国一路走低,其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排名迅速下降,韩国的现代公司、SK集团也纷纷出现经济危机。由于忽视了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企业和产业的成长与发展仍然以政府为主导,一个个“大企业和超大企业”缺少创新、创业的激励,技术多停留于模仿层面,缺乏企业核心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使得原本飞速发展的日韩经济陷入了泥沼之中。

  回顾历史与进行国际流变比对,无疑有助于我国未雨绸缪,不再陷入现代化的陷阱。

  以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为基点推动中国战略转型

  中国要避免陷入“西班牙幻影”、“拉美陷阱”与“日韩困境”的泥沼而成功实现转型,关键是要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

  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包含人文社会普遍服务、产业社会普遍服务、信息知识社会普遍服务三个子系统,具有均等化、全覆盖、可获得性、强制性、可持续五大内在规定性。社会普遍服务体系是一项服务于社会全体成员的综合保障制度,不仅仅是单方面索取政府投入,更具有自主生产性;在提供社会“安全网”的同时,搭建起能够使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础性平台。

  借助于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将有效防止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社会断裂和失衡,中国数千年来的乡土文明死结将被彻底打开。这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社会多元复合转型深入推进战略。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加剧了世界的转型,中国进入了转型青春期、快速成长期,社会转型呈现多元复合特征。如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变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攻坚、农业社会快速工业化并向知识社会跃升、立体科层结构向扁平网络结构变革、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过渡、产业依赖向产业原创转变、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模式切换、生存型文化向发展型文化突破,等等。不同维度的转型,既各具特色又相互渗透、共同推进。由此,要深化改革,必须要综合性、多视角、全方位地制定政策,顶层设计,系统集成。以城市化为中心,以市场化为动力,以产业先导为引领,蛙跳知识经济,完成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实现工业化、知识化的双跨越。

  第二,构筑社会普遍服务战略支撑平台。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能够使国土范围内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享有平等的公民基本权利和同质的基本公共服务,分享现代化成果,确保社会在低成本、稳定状态下健康运行。在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中,人文普遍服务保障人的生存权、发展权、自由迁徙权,给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谨防“拉美陷阱”;产业普遍服务实现网络产业化、产业网络化和企业社会责任,支撑中国产业创新平台,谨防“西班牙幻影”;信息知识普遍服务确保社会诚信,致力于构建信息和知识扩散机制,降级社会运行成本,谨防“日韩困境”。

  第三,明晰创业型经济发展的路线图。21世纪是“创业时代”,全球经济正在由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变。所谓创业型经济,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与企业家精神互融的新型经济形态,以创新、创业、创造为核心,以理论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宗旨,通过建立综合创新体系为创业型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时期,整个社会的多元复合转型特征愈加突出。在享受知识时代信息快速传递、要素全球流动的便利的同时,一系列诸如“教育鸿沟”、“数字鸿沟”、“就业机会鸿沟”、“文化鸿沟”等问题呼唤着以创业型经济来引领和驱动社会的新一轮增长。

  第四,培育世界经济增长极战略。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的迅速崛起,使得中国经济的“南、中、北”三大增长极浮出水面,进而精凝和辐射全国。城乡统筹,东中西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梯度推进,早日建成“东、中、西”大城市群,打造中国新的增长极。第五,科技创意双驱动,启动先导产业引领战略。21世纪,大学将成为知识集聚地和财富创造中心,科技创新、创意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两大驱动轮,以科技与创意形成的先导产业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竞争模式。先导产业集群的构建可以快速集聚和耦合人力资本、金融资本、技术资本等社会复合资本,捕捉全球科技、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快速提升国家竞争力,抢占全球新技术产业制高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快速推进现代化进程,使中国引领亚洲板块、影响世界格局。鉴于此,国家应全力构造“官、产、学、研、创、金”多螺旋激励结构,积极培育先导产业集群,建设世界性的先导产业园区。

  社会普遍服务助推中国经济战略转型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靳万军研究员:中国30年改革开放与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资源、环境和生态等矛盾凸显,中国改革进入了重要关口,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战略思维和发展动力。

  许振中教授的文章从分析中国发展可能面临的“三座大山”入手,提出了构建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完成当前经济战略转型的对策建议。该文立意高远,但一些问题限于篇幅未深入展开分析,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跨越: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社会普遍服务体系的构建》一书,能使读者对中国当前遇到的发展问题有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国家战略与改革研究组/袁绪程执笔 中国的改革前景,不仅取决于国内形势的变化,而且受制于全球政治经济发展格局和变化趋势。未来十年,我们将面临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中国又如何应对?在这个变化世界中的中国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金融危机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趋势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之间虽有协商,但彼此无暇顾及,都在自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种贸易争端不断,很多人担心全球化会逆转,会回到孤立主义状态。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只是暂时的,从长远看,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经济的全球化是难以改变的大趋势。金融危机不仅不会改变发达国家经济向后进国家扩散的趋势和分工格局,反而凸显出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或动力的严重不足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后进国家的强大发展潜力和巨大需求之间的重新“平衡”。 金融危机亦不会改变金融体系尤其是新的金融工具对创新经济的强大推动作用。金融工具的创新与投机是创新经济的永恒发动机。尽管美国滥用货币信用,引发金融危机,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其他国家货币能够替代美元地位。至于建立以世界政府为前提的世界货币体系只能是遥远的梦想。或许可行的是,通过博弈和协商,逐步建立若干大国为主的“货币联盟”或鼎立,如美元、欧元、日元以及人民币等的“货币联盟”,以替代美元独霸的地位。 当然,解决欧债危机,防止欧债危机扩散,改革现有的金融体系和规则,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和协调,避免滞胀,仍是各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大国联盟”。因为,具有世界政府“外壳”的联合国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起补充作用的很可能是寡头联盟式的“大国联盟”,比如G8、G20等组织形式。“寡头联盟”往往是在竞争(斗争)中形成的,入局和出局完全取决于实力,中国是一个正在现代化的大国。中国的作用和影响力将随着现代化进程而变化是必然的。中国应当在“大国联盟”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和平大趋势不会改变 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和平的世界环境。如果未来十年内不发生世界性战争,只要中国坚持改革,一定会实现现代化。未来十年的世界会不会发生或爆发战争?自二战结束60多年来,国与国之间的局部战争虽然不断,但从未发生世界性战争。正是因为没有发生世界性战争,这60多年创造的生产力远远超过人类有史以来的生产力总和。 60多年没有世界性战争,主要归功于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大国之间的制衡。历史上的战争都是源于极端的民族主义、大国沙文主义、殖民主义、专制主义、法西斯主义和原教旨主义者之间的宗教性的冲突以及掠夺性战争等等。未来10年不会发生世界大战,主要依据如下判断: 一是经济的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依赖更加紧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的利益格局。战争的敌人亦越来越不明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谁也离不开谁的“地球村”意识似乎正在取代民族的纷争意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通过市场交易和民主协商来解决资源匮乏、领土争端、民族纠纷等各种问题比通过战争解决好得多。资源匮乏的日本和德国的快速发展就是先例。 二是意识形态之争引发战争的可能性已不复存。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苏联的解体和“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即冷战的结束,以华约为对象的军事同盟北约即使存在也失去了“对手”,其性质也会发生改变。它将逐渐变为地区安全的维护体。 三是民主法治已成为世界潮流,各国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和政教分离的宗教改革以及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而“民主国家之间没有战争”。 四是掠夺性的战争不被大多数国家认同,并受到大国的制裁。“战争”的性质也在发生改变。历史上的战争尤其是欧洲早期战争绝大多数是掠夺性的,因此造成战争代代相传,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和“春秋无义战”。科索沃战争似乎摒弃了掠夺,开启了另一种战争的先河。 五是各层次的“维和组织”的拓展和扩大。如联合国组织、各种非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存在,提供了解决争端及和平协商的平台和渠道。 尽管世界大战的概率较小,但是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和领土纠纷,以及一国之内的种族或民族之争而引发的战争还会时有发生。最近的南海之争就是明显的例子。中国被拖入战争,一定不会是在中美之间和中欧之间,而是中国与邻近国家之间。因此,中国应当保持足够的防御力量,以保护自己的国土不受侵犯以及国民的安全。 发展格局的演变 (一)美国继续领先其他国家,处于“领导者”地位 金融危机虽然重创美国经济,美国经济复苏需假以时日,可能比人们的预想要长,但美国在经济、技术、制度和资源上的优势仍然是非常明显的。美国的经济总量(GDP)约占世界的1/4,是中国、日本、德国GDP的总和,且处于产业链的高端。美国在信息科技、纳米科技、生物科技及神经科技等创新经济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美国经济制度的创新能力、包容性、开放性和自由度也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其源源不断的移民和充满活力的资本市场就是很好的例证。 美国在能源上也具有优势。它的陆地和近海油田并没有完全开发。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进步,美国迅速地扩大了可开采天然气储量,一跃成为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其丰富的页岩气(shale gas)开采刚刚进入商业性大发展的阶段。 如果将整个世界比作“地球公司”的话,美国虽然从相对控股变成第一大股东,但仍将处于首席发言人的地位。不论你喜欢与否,都一时难以改变。 (二)处于“挑战者”地位的欧盟前景 虽然旷日持久的金融危机和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正在考验着欧盟的坚固性,欧盟崩溃或解体之声也不绝于耳,但最终将从危机中走出的欧盟国家会更加紧密。这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未来十年尤其是后半期,随着欧债危机的解决和财政政策的一体化,欧盟的政治一体化可能进一步发展,欧洲诸国在若干年后发展成为一个邦联式的共和国即欧洲合众国并非没有可能。届时俄罗斯即使没有入盟,也会与欧盟“结盟”。欧盟现处于“挑战者”地位,是唯一能够挑战美国的“共同体”。当然也不排斥另一种前景,一个分崩离析的欧洲。 (三)亚洲经济共同体仍然难以成型 作为人类三大文明发源地的亚洲,不像欧洲诸国那样有着历史上的姻缘和千丝万缕的联系。亚洲诸国在人种、语言、文化、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千差万别,并且互不服气,很难像欧洲人那样“结盟”。 中国若保持政治稳定,成为亚洲经济的发动机似乎不成问题。但相对发达国家,仍将总体处于追赶者的地位。 日本将继续在高端制造业和相应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 由于后入东盟的越南等四国会加快改革,东盟诸国民主化进程会加快,政治和经济制度将会趋同,经济共同体将更加紧密,政治协作也会走向制度化。 已经民主化又在加快经济改革的印度潜力不可小视,它将是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和劳动密集型市场的替代者。 金正日已经去世,朝鲜正站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发生改革或社会转型甚至动乱都是可能的。中国应当促成朝鲜进行中国式改革。 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将进行“工业化”和“宗教改革”以及民主化的补课,纷纷走出政教合一体制和专制体制,开启民主化进程。前期可能出现混乱,后期会正常化和秩序化。 (四)非洲的变革 除南非等少数国家外,大多数非洲国家仍处于贫穷落后状态。许多非洲人还生活在部落时代,民族国家不太显著。未来的非洲大部分国家很可能会通过革命和战争重新洗牌,演变成为少数大国和大批较小国家同时并存的格局,从而加快政权和民族的统一,从部落社会走向民族国家,为工业化的“起飞”打下基础和创造经济发展的框架。 中国向非洲的“走出去”要小心。 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一)历史机遇 面对全球变局,中国应抓住哪些机会呢?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1.改善中美关系,开发中国大市场 世界各国的发展是分层次有先有后的。已完成工业化的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性经济发展已走到尽头,其一般性需求严重不足,如果没有新技术新产业的突破而进行金融“放水”,必然会产生人为的美国“次贷现象”的虚假繁荣和金融泡沫。 中国正在向工业化中后期突进,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正如火如荼。13亿人的奇大无比的中国单一市场的开发正可以弥补西方的“需求缺口”。金融危机凸显了中国的巨大作用。在短期内,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复苏仍然需要中国市场,这既是西方的机会也是中国最大的历史机遇。利用西方技术、管理、资本和产业转移,将会互利共赢。就眼前来说,在互为需要的中美关系中,美国方面更为急迫,中国应抓住当前美国更需要中国的历史机遇,大力改善中美关系,重塑二战期间曾经有过的中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随着中东问题的结束,美国将外交战略的重点转向亚洲,似乎在形成对中国的包围。这只是表象,只要我们继续保持与美国的战略对话或沟通,这是可以化解的。 重塑中美合作关系的主要障碍不在于经济,而在于政治及意识形态。从经济上看,中国在局部上存在与美国的竞争,但在总体上应是互补大于竞争。因为中美经济的技术含量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大体上处在追赶者的地位,还不是美国的挑战者,因此中美经济上的互补及互相依存大于竞争和排斥。如果中国改革政治及意识形态,哪怕只是承诺,就会重拾中美关系的黄金时期,从而获得解除美国对中国高科技的封锁。当然,如果中国不改变政治意识形态,美国对中国的策略仍是短期放松,长期戒备,封锁还会继续下去。 2.跻身“大国俱乐部”,积极参与规则的制订 作为一个大国来说,参与大国之间的协商及全球规则的制订,既对本国有利,又是理所当然的。中国现在虽比从前更积极地参与,但主动努力似显不够。这也许是存在某些疑虑,如我们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原则参与规则制订?我们参与了世界“秩序”的维护,会不会引来西方国家“乘机干涉中国内政”等等。 (二)重大挑战及应对策略 1.同质的后进国家赶超的压力在加大。 尽管中国市场相比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优势明显,但既不是唯一又不是绝对的。对中国最具威胁的是印度等南亚次大陆国家及东南亚国家。中国的劳工费用以及环保费用等成本正在上升,比较优势正在丧失。 2.僵化的意识形态对经济的影响。 僵化的意识形态,既阻碍了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又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高科技封锁的借口之一,中国至今仍在批“普世价值”,只能带来更多的负作用和压力。 3.法治经济的压力。 中国的产权保护制度是有问题的,主要是执法方面。许多企业采取了非市场竞争的手段。这看似有利于竞争,但长期来说是有害的而且难以持续的,面对法治、公平规则日趋完善的市场规范竞争,中国许多企业都将难免脱胎换骨之痛。 4.政治民主化的压力以及相应的政治稳定。 一是越南、古巴、朝鲜等同类社会主义国家的变革压力将加大,尤其是越南的政治改革超前中国的压力及示范效应日益显现;二是阿拉伯国家的变革所引起的震撼;三是台湾民主政治日趋成熟以及2017年香港的“直选”带来的压力和示范作用。 5.“走出去”的风险。 我们多数投资是走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后进国家,这些国家正面临或正在发生政治变革和动荡,如在利比亚,投资受损失是必然的。非洲国家也将面临同样的变革,走出去战略需要重新审视和统筹考虑。 6.应对策略原则 (1)外交政策应有新思维,实行大国外交战略。发挥大国的作用,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 (2)消除意识形态对经济发展的阻碍,对外承认“普世价值”。但要对外表明,实现“普世价值”要有一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目标,此外,“普世价值”要与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相结合。 (3)加快国内改革进程,研究和启动政治、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改革,以适应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新格局,并占据有利的位置。■

从现今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未来十年的经济走向将会,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贯穿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全过程, 中国的经济走向必须紧随五大趋势。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轻卡、皮卡和越野车等,将在农村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中国新车消费市场规模超过美国的时间可能比想象的要快,这一天将在2015年来临。202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将超过2000万辆,比今年翻一番。届时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至少1.85亿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高速成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将给能源和环保带来巨大的压力,迫使中国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同时继续提高传统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技术进步将促使中国汽车工业缩小同世界汽车强国的差距。

  如果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思路,我国很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率先突破,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2020年,我国汽车出口占整个国内生产的比例将会由去年的7.3%提高到20%左右。伴随着汽车的大量出口,中国将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的大众品牌。

  10年前,中国有110家整车生产企业,一汽、二汽和上汽三大汽车集团的产量占整个国内产量的44%。2008年,国内整车生产企业数虽然降到82家,但三大集团的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比例只提高不到五个百分点,为48.7%。未来10年,三大集团在国内的地位有可能面临其他企业后来居上的挑战。

趋势之三:能源消费居世界第一

  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差距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   未来1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但人均能源消费量仍只有日本和西欧国家的一半,不到美国的1/3,相当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的比例将从目前3%提高到2020年的20%。

  我国能源政策将面临巨大压力,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减排义务的呼声将逐渐高涨。国内民众环保意识也将明显加强。两者将共同推进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变,经济结构向低碳化转变。

  近年,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力度加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自2004年的1.6逐渐回落,2008年降至0.44,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型经济体极其罕见。如果这一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超低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够维持,今后10年我国GDP平均增长8%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将年均增长约4%,至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超过4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32亿桶原油,接近美、英、法、德、意的总和。

  国内能源的增产将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近20%需要通过进口满足。预计2020年,我国能源净进口将超过八亿吨标煤,相当于5.6亿桶油当量,约占全球能源出口总量的1/5。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长将快速推高能源价格。以石油为例,10年后原油价格将冲上200美元/桶(2008年不变价),至少牢牢站稳在150美元/桶以上。煤炭、天然气、液化气以及铀的实际价格比今天翻番也基本没有悬念。

  能源消费增长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正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今后10年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将超过恐怖主义成为头号国际议题。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0年至2008年,全球能源年消费增加约20亿桶油当量,其中我国消费增量占一半以上。

  大力发展水电、核电、风电乃至太阳能等非碳基能源,并大力发展和推广硫回收、碳捕集等清洁能源技术,是我国走出能源困境的唯一出路。预计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

趋势之四: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

银行杠杆化产品将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

  未来10年,我国商业银行将从传统以“融资中介”为核心向以“财富管理”为核心转变,零售业务将成为未来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目前对银行利润贡献最大的对公业务占比将明显下降。

  未来银行将减少对靠存款筹集资金的依赖,金融创新带来的高杠杆化金融衍生品将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传统银行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将逐渐让位于中间业务的盈利模式。

  未来银行对客户的意义不再是“存钱罐”和“贷款批发商”,而是以银行业务为核心,辐射保险、证券、基金、产权经营等多个领域的“金融百货公司”。对客户的财富资产管理将是银行最核心的业务。

  未来银行在代客理财时,投资领域将从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领域扩展到结构性衍生品、商品乃至艺术品。

  银行将不再以柜台服务为主,目前在银行网点供客户缴费、存取款、查询的金融终端有望“飞入寻常百姓家”,网上银行将完成过去只能在银行网点办理的各种业务。作为银行为客户推出的最便捷的支付工具,银行卡在功能和外型上将有大的飞跃。

  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逐渐向银行渗透,出于追求规模经济和分散风险的考虑,大银行不得不采取兼并、收购等手段,扩大自身规模,以提高竞争力,由此将催生一批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从事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

  作为金融加速器,银行杠杆化产品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银行消费信贷推动消费者杠杆化率提高,对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转型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趋势之五: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

创新将促使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未来10年,中国将由纺织工业大国跃变为强国。在纺织服装市场整体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家用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的扩展将尤为引人注目。就纤维消费总量而言,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将“三分天下”。

  作为时代变迁的重要符号,服装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未来10年服装更加多元化是不容置疑的趋势,休闲生活理念将更广泛更深入地渗入服装消费,人们更加追求通过服装显示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品位。

  我国服装市场的发展前景未可限量。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国服装企业数从仅约两万家增加到近30万家,从业人员从不到百万增加到超过400万,服装产量从不到20亿件增加到超过200亿件,服装出口从约10亿美元发展到超过1000亿美元,我国成衣出口总量占全球出口总量份额超过三成。目前我国城镇人均衣着支出超过1000元,是农村居民的五倍以上。未来城乡服装消费市场都将呈现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对于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目前我国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消费纤维的比重为53:33:14,与本世纪初的68:22:10相比,服装占比明显下降,预计10年后,这一比例将演化为40:35:25,类似于当今欧美国家“三分天下”的格局。

  未来10年,我国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未来10年,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本世纪头20年发展目标的进程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纺织工业产业规模将保持增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产业结构得以优化提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将突破4000万吨,保持在全球总加工量中40%的比重。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8年6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个迟到的改革,对中国的意义非常深远。中国现有耕地18万亿亩,林地25亿亩,这一数字还不包括国有的林地。因为现在是包山到户,林权70年不变,意味着可以今天种树给孙子们砍,所以现在福建、湖南、江西、云南,还有北方的一些试点农村种树热火朝天,家里有山的农民全上山了,林间可以养鸡、种蘑菇、种中药材。在湖南,现在山上都种油茶树。茶油是一种很好的食用油,既解决了农民收入提高问题,又满足了市场对食用油的需要,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起来了,还解决了大批劳动力,并且林地和林木可以抵押,解决了农民的资金问题。 共识
  二、城镇化在加快。城镇化加快符合中央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并且能解决很多问题。如果说每年城镇化提高一个百分点,今后十年会提高十个百分点,这样就把城镇化率从45%提到55%~60%之间。每年一个百分点,会有两千万农民进城,他们主要进入到县城和比较大一些的城镇,这就需要盖房子、修马路、办学校、办医院、公共服务设施、水电建设等等,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全世界罕有,因此城镇化的推行将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
  三、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如果中国不搞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新技术改变,在国际市场上是行不通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将影响中国今后十年的产业发展方向。那么,自主创新的技术突破口在哪里?根据中科院的研究,主要有四个:新能源。集中力量突破新能源,新能源将带动整个汽车行业改造。新材料。新材料将影响机器装备制造业的改造和房地产业的改造。生物科技。生物科技不完全是医学方面的,它对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制药业都有影响。环保产业。现在的环保已经不仅仅是不能生产有毒的产品,就连二氧化碳也不能多排。如果不注意发展低碳经济,我们的产品就很难出口了。
  四、民间投资将迎来高潮。大量劳动力的就业,仍然要靠民营企业。近期上市的创业板,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创业板最大的作用是鼓励了民间投资和民间创业,这个影响在今后十年都是很大的,因为中国的就业要靠大量劳动密集的行业来解决,要靠民营企业来解决。
  五、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这既是扩大内需的保证,也是社会稳定的保证。城乡社会保障的统筹如果逐步推进,在今后十年之内,很多棘手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中国扩大内需,老百姓却不敢消费,养老、生病住医院、孩子上大学等等,都需要钱,所以只有高储蓄。这个保障体制搞好了,不但内需扩大了,而且在社会稳定方面也很重要。
  六、能否打破中国的经济怪圈。现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要求,于是出现了投资热,信贷随之膨胀,信贷膨胀以后出现产能过剩,然后又通货膨胀,然后中央又紧缩,一紧缩经济又困难,随后又出现投资热……这么多年老在这个怪圈里转。那么怎么来打破经济怪圈呢?经济怪圈主要是体制问题,所以关键是体制改革,投资决策体制改革。投资决策的体制应该是市场主导的,而不能是官员拍板算数。

继续增加经济积累,在所有行业进行改革,由量变走向质变


我国未来十年应该怎样去抓住机遇
我国未来十年应该怎样去抓住机遇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孩子之间打架 父母要不要干预? 匿名用户 2013-12-05 展开全部 从现今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未来十年的经济走向将会,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贯穿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全过程, 中国的经济走向必须紧随五大趋势。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怎么走
答: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尽管中国经济今年面对许多不确定性,但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及全球经济研究,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理由一,未来10年,中国还有2.5—3亿人进城,这是中国经济未来获得的巨大的“人口红利”。第二,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力量已不可遏制,与市场...

李稻葵:未来十年,中国将面临三大挑战
所以大国的存在感有时带来的是好事,有时却又会有麻烦。 近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学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诺亚财富第十届私募股权投资高峰论坛上发表了一篇演说,主题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机会与挑战》。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就能知道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其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全面,对未来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未来的十年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子?
更文明,有素养,不会有那么多人盲目崇拜西方,跪舔洋大人。中国庞大的游客会被各国欢迎 ,还可以成为我国的政治工具。港、台相较大陆地区(尤其是沿海)会显得衰落很多,TD、GD的意淫和现实的冲突会加大,岛内斗争更极端化,一国一制也基本能顺利实施了。当然,此时中国人的重点是放眼世界了 ...

未来十年中国会发展什么样呢?
十年之后 通胀会越来越严重 (预计百年之后 中国将消灭千万富翁一下的人口,我们有望进入人民币和冥币的全流通时代!)国家的基建会越来越好,城市 乡村会更现代化。我们军事科技实力将更强!至于房价我无法预测,不过好地段的房价是不会下跌的 中等收入陷阱是我们迈不过去的一道坎,所以贫富差距是越...

谁能说说未来五年或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增长率第二季度为7.8%,为8年来首次回落至8.0%之下,制造业经理指数前几个月最低回落到47.5%,9月份重回50%。目前开始从增长率的谷底温和回升,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还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增长,增长率将会保持在7.5%至9.8%之间波动。在这之前,受到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再加上央行加大控制物价...

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国力日渐增强,人民的腰包逐渐鼓起来,中国梦很快就会实现。

舒立对话2:未来十年,中国会更好吗内容简介
在未来十年的展望中,中国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舒立对话2:未来十年,中国会更好吗》这部访谈合集,聚焦于过去十年间(2005-2010年)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关键议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洞察的窗口。访谈内容涵盖了各国政要和国际知名经济学家、企业领袖的深度对话,其中包括了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

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的内前景怎么样?人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
由于中国的国力的增强,未来的十年我国的经济将迎来大发展。经济增长也会变快,也将引领着世界经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提高。

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趋势。
我们所说的是,金融危机迟早要过去的,也许年底就会有转机,或者3年,但绝不会超过5年的时间,所以我国绝不会坐等时机,愁城坐困,我国在着眼于未来十年,我国在为未来十年做准备,所以我国主动出击。我认为我国还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大的改变:1、在整个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政府需要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兴安县17833442308: 我国应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 -
茹爱利美:[答案] 应(1)全面贯彻实施各种有利于社会的政策(2)坚持改革开放(3)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4)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节约型小康社会(5)紧跟党的领导(6)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社会

兴安县17833442308: 我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向世界 -
茹爱利美:[答案] 简单的说就是要和国际接轨.要深化改革.这几句话政府常说,可惜很难再进一步. 政府对当今的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估计的不错,现在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由于科技的进步,我们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谁控制了技术和标准,谁就占优势.我国由于人口多...

兴安县17833442308: 我国未来十年应该怎样去抓住机遇
茹爱利美: 继续增加经济积累,在所有行业进行改革,由量变走向质变

兴安县17833442308: 中国应如何抓住机遇,趋利逼害,参与经济全球化 -
茹爱利美: 1坚持正确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2加入世贸,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3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4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原则.5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兴安县17833442308: 我国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
茹爱利美: 提升自身素质,千金易得,人才难求

兴安县17833442308: 怎样抓住机遇? -
茹爱利美: 如何抓住机遇,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准则可循,但过人的洞察力和预见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平时留心周围的小事,有敏锐的洞察力,更容易捕捉灵感,把握机遇,获得成功.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的机遇,也经常会有好运气,可是...

兴安县17833442308: 我国现代化面临怎样的环境我们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doc -
茹爱利美:一、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历史机遇. (一)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的空间更加广阔.对...

兴安县17833442308: 如何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
茹爱利美: 当前,我国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问题和风险增多.在此形势下,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显得尤...

兴安县17833442308: 怎样抓住机遇
茹爱利美: 【怎样抓住机遇】 一个人的成功,虽然要靠自身的能力,但也离不开机遇. 那么,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呢? 首先,目标要明确、务实. 诸多的机遇引邮多种人生之路.站在人生选择的交叉路口,你是选择城市,还是选择乡镇?是到内地,还是去...

兴安县17833442308: 如何把握机遇
茹爱利美: 1、能否发现机遇,这就需要直觉.懂得直觉的重要,最好选择自己具有最好直觉的工作领域来工作,在时间的积累下,就可以有大的突破机遇.同时要锻炼出敏锐的洞察力. 2、要从小事做起,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道理很简单,机遇总是突然地、不知不觉地出现,有时你甚至一辈子也不知道哪个是机遇. 3、抓住机遇不是被动的,真正聪明的人会创造机遇.找那种适合自己,机遇多的岗位和地方去.不要怕变化,不要怕到陌生的环境和工作内容. 4、做人诚实守信,善于与人相处和交流.人类社会就是靠人与人的交流联络起来的,而机遇只有在社会中才有意义.掌握与人交流的道即诚信,与人交流的的术即沟通技巧是把握机遇的基础工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