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的名言名句,十个以上。

作者&投稿:夫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柳公权的名言~

名言: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心正笔正”,是柳公权对唐穆宗的委婉谏言。这句名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它的含义。
首先是从伦理观去解析人格与书法的关系。
儒家重伦理道德,在儒学的文化座标中,书法被视为一种“心学”。刘熙载《艺概》即云:“故书也者,心学也。”这一渊源出自汉代。扬雄《法言·问神》云:“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所以动情乎!”扬雄看到“书”与内心世界相沟通,君子可以从“书”这一“心画”中流美,而小人也可以在“心画”中显现其真面目。三国时锺繇在《笔法》中又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柳公权则又丰富发展了这一思想。他的“心正笔正”说,以新的命题将人格、伦理与书法的关系联通起来,不仅是这一唐代书家巨擘自身的写照,而且成功地进行了一次“笔谏”,收到了某种效果。这使后代文人大感兴趣,赞颂备至。宋代苏轼在诗中曾云:“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柳氏二外甥求笔迹》)元代赵岩诗云:“右军曾写《换鹅经》,珠黍仙书骨气清。看到柳公心正处,千年笔谏尚驰名。”(《题唐柳诚悬楷书<度人经>真迹》)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不仅如此,后人又将此说加以阐发光大。明代项穆就曾由“心正笔正”开掘,组成正心一正笔一正书的书学次序,并认为“正心”当“诚意”、“致知”、“格物”。然后通过“笃行”,达到“深造”,书法也就可以出新意、妙意、奇意(见《书法雅言·心相》)。哲学史上有“心学”,宋陆九渊、明王守仁都把“心”看作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圣人之学,心学也,尧舜禹之相授受。”项穆认为书法,也是一种“心学”的历程,其逻辑起点当以“正心”出发,而最终就会达到“自由的王国”。清代刘熙载又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艺概》)这些都与“心正笔正”有血肉联系。
“心正笔正”强调书家的品格修养,后世多以人品高下作评书的标准之一。苏轼说过:“柳少师其言心正则笔正者,非独讽谏,理固然也。世之小人书字虽工,而其神情终有睢盱侧媚之态,不知人情随想而见,如韩子所谓窃斧者乎?抑真尔也。然至使人见其书犹憎之,则其人可知矣。”(《东坡题跋》)因此书史上宋代权奸蔡京被排斥在书家之外,因其人品卑劣。从创作的角度看,此一命题正是深刻揭示了书法与书家内心世界的复杂微妙的关系,也是书家人格在书法中的外化和表现。由此也可观照书家的心态,进而对其作品作出恰当的评价。
其次是从书艺技法本身去解析。
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复孔谷园论书》云:“心正笔正,前人多以道学借谏为解,独弟以为不然,只要用极软羊毫落纸,不怕不正,不怕不著意把持,浮浅恍惚之患,自然静矣。”其实不仅梁同书,早在宋代,姜夔在《续书谱》“用笔”一节中说:“心正则笔正”与“意在笔前,字居心后”,皆名言也。清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曾云: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笔正则锋易正,中锋即是正锋。他又说:“古人谓心正则气定,气定则腕活,腕活则笔端,笔端则墨注,墨注则神凝,神凝则象滋,无意而皆意,不法而皆法。此正是先天一著工夫,省却多少言思拟议,所谓一了百了也。”这些都是从技法上生发出去,加以评述,不无道理。但其重要性不及“人品”说。
2.“颜筋柳骨”面面观
前人评颜真卿的字多“筋”,柳公权的字多“骨”,故有“颜筋柳骨”之说。宋范仲淹诔石曼卿文云:“延年之笔,颜筋柳骨。”
“骨”是指字刚猛有力,气势雄强。晋卫夫人《笔阵图》云:“善力者多骨,不善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书学史上多有论“骨”者。以“点如坠石”举隅,那是说一个点要凝聚过去的运动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艺术家内心的表现,但并非剑拔弩张,而是既有力,又秀气,这就叫做“骨”。现代美学家宗白华云:骨,就是笔墨落纸有力、突出,从内部发挥一种力量,虽不讲透视却可以有立体感,对我们产生一种感动力量《美学与意境》。
“筋”有多义,或指笔锋,或指执笔悬腕作书时,筋脉相连有势而言。筋也与肉联,称为“筋肉”。颜、柳并称,比较两人显著特点是:颜书筋肉较多,但也并非无骨,颜真卿书也重骨力;柳书露骨较著,但也并非无肉,仅是趋于瘦削而已,而柳公权特重骨法。“柳骨”一词尚可理解为:
(一)骨力。柳公权最醉心于骨力之体现,精心于中锋逆势运行,细心于护头藏尾,汲汲于将神力贯注线条之中。他增加腕力,端正笔锋,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其笔势鸷急,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之内;在挑踢处、撇捺处,常迅出锋铦;在转折处、换笔处,大都以方笔突现骨节,或以圆笔折钗股。真正的书法家都讲究骨力,颜真卿在《述张旭十二笔意》中就说过“(走历)笔(指运笔快速)则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等等。柳书有许多作法即是从颜书中借鉴而来的,比如他的一些竖笔采用了弓弩之形,并左右形成向内包裹之形,其捺笔中也类有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的力的表示方式。不过颜书的骨力隐在其丰腴的肉中,由肉中透现出来;柳书的骨力,却从瘦瘠的肉中直露出来,故以“柳骨”称之。
(二)骨体。柳公权用笔精致。准确、严谨,使他构字的每一“骨”都是无懈可击,而“骨”之间的联接都是一丝不苟。颜书是雄中有媚,宽博平正;欧阳询字是险中有妍,紧结严正。柳书的骨体则追求秀挺与雄健结合。其字骨体端正挺拔,以瘦长取势;中心紧攒,外部疏通;健体开张,横竖舒展;点画顾盼有秀气流露,撇捺挑踢如手足健朗。
(三)骨气。柳公权的书法立骨铮铮,炼气清健,在挺拔的骨体内部、笔画之间传出一种坚贞的力量,透出清健出俗的气韵。这是与他的审美情趣、学识、修养密切相关的,是他长期锤炼的结果,是从其血肉心灵中孕育出来的。
“颜筋柳骨”不仅概括了颜体、柳体的主要特点,而且代表了唐楷最典范的楷法。如果把楷书的发展作一比喻,“那么汉魏萌其芽,两晋树其干,六朝发其花,隋唐结其实”(丁文隽《书法精论》)。而颜体与柳体便是最大的两个硕果。从同处看,颜、柳之书都讲究雄强的骨力,讲求伟丈夫的气概,都是盛唐气象在书法中的留影。颜筋之美和柳骨之美,成为唐代楷书的审美标准。在颜、柳之前,楷书尚侧取妍,颜柳尚正取健;前者尚雅取韵,颜柳尚俗取宜;前者法度内寓,颜柳法度外露,前者重自然天成,后者重人工安排;前者风韵流美,颜柳则气魄壮美。这便是颜柳创造的历史功绩。
若要将“颜筋”、“柳骨”分辨高下,历来的评论较多的是列颜于柳之上。比如宋朱长文的《续书断》就将颜真卿列为“神品”,柳公权列为“妙品”,次之。清冯班《钝吟书要》:“颜书胜柳书”。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云:“颜鲁公书最好,以其天趣横生,脚踏实地,继往开来,惟此为最。”今人商承祚曾说过:“欧阳询(信本)用笔拘谨,褚遂良(登善)清秀有余,刚劲不足。二者宜于小楷,不宜于写大字。柳公权(诚悬)骨胜于肉,太过露骨。四家中以颜真卿(清臣)为全能,其字骨肉停匀,气势磅礴而安详,字再写大都能站得住,从其入手,有利无弊。”(《书法经验谈》)确实颜书恢宏的境界,与他的壮阔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在“安史之乱”的时代背景下,颜本身由书生——斗士——统帅,由立朝——外黜——立朝的不平凡的经历,使他的人生体验更深,艺术体味更精,意象融铸更多。颜书不愧“博大精深”!柳公权在这些方面当然不及颜真卿。若分高下,其原因在此。
前人论书又有贬“颜筋”、“柳骨”者。宋代米芾说:“大抵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宝晋英光集》)他对柳之正书贬之尤甚。清康有为说:“虞、褚、薛、陆传其遗法,唐世惟有此耳。中唐以后,斯派渐混,后世遂无嗣音者,此则颜、柳丑恶之风败之欤?”“欧、虞、褚、薛,笔法虽未尽亡,然浇淳散朴,古意已漓,而颜、柳迭奏,撕灭尽矣!”(《广艺舟双揖》)如此等等。贬斥颜、柳,主要有两点:
一是斥为“俗”。“颜筋”“柳骨”都费心安排,法度严正,求人工之美,这与晋代以自然生动、洒脱风神为标准者,一“雅”一“俗”可见。但“尚俗”,是与当时时代风气相关联,并易为民众接受。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即云:“(颜)平原如耕牛,稳实而利民用。”而“柳书法度甚备,便初学。”《钝吟书要》从普及书艺的观点来看,利于民用,便于初学,“俗”又何妨!
二是斥为“古法由此亡”。颜、柳既为变法者,自然必有增损;死守古法之日,才是书法真正被扼杀之时。晚唐释亚栖《论书》对此颇具卓识:“凡书通则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是书家之大要。”这段话对于抱有“死守古法”的书家或评论来说,可谓当头棒喝。

柳公权的名言有:
1、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唐朝中期著·柳公权《宋史》
白话释义:提笔写字的时候,用心写字,心思正了,则笔就稳了。
2、心正如思,笔化浓山。——唐朝中期著·柳公权《宋史》
白话释义:心思正了,下笔写字的时候就像山川一样的稳重。
3、赤子无愁声,沧海无惊浪。——唐朝中期著·柳公权《玄秘塔碑》
白话释义:赤子不会发出哀叹的声音,海上没有偌大的海浪。

扩展资料
柳公权轶事典故
1、写诗助人
唐武宗曾长时间对一名宫中女官生气,后来把她召来,对柳公权说:“朕对这个人很不满意,如果能得到学士你的一篇作品,朕就不怪罪她了。”于是把御案上的几十张蜀郡产的纸递给他。
柳公权不假思索,立即写成一首绝句:“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皇帝非常高兴,赏赐给他二百匹锦缎,并命女官上前向他拜谢。

2、以笔为谏
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怎样用笔才能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则笔法自然尽善尽美。”
穆宗为之改容,明白他这是借用笔法来进行劝诫。宋代苏轼在诗中曾说:“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公权


扩展资料: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获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参考资料来源:柳公权-百度百科



柳公权名言:
1、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2、心正则姿正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心正如思,笔化浓山。
5、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

1.心正如思,笔化浓山。 2.笔正则姿正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5.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心正如思,笔化浓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笔正则资正也
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


柳公权的名言多点多点多点多点多点多点多点多点多点多点多点多点多点多 ...
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于殿壁,字方圆五寸,帝视之叹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焉!”...

枊公权的名言
1.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2.心正如思,笔化浓山。3.笔正则姿正也。枊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我国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因他官至太子少师,故后人又称他为“柳少师”。他的书法骨力遒劲,舒展开朗,为后世所称道,晚唐继颜真卿之后的又一位书法大家,世称“柳体”。

马克斯·韦伯名言名句
9. 父权制的权威与儿子的顺从,基本上建立在实际血缘关系之上。10. 若公权在特定条件下或更多程度上反映了私权,且这种推行符合公众需求,那么公权可能会失控,陷入无人能驾驭的危险境地。

马克斯·韦伯名言名句
经典名言 1.灵魂不经过寂寞和清苦之火的锻打,完全炼不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来。2.一个国家的落后,首先是精英的落后,而精英落后的标志就是嘲笑民众落后。3.一个教师所应当做的,不是去充当学生的精神领袖,不是立场鲜明的信仰灌输,而是尽力做到“知识上的诚实”,去“确定事实、确定逻辑关系和数字关...

知法守法名言警句
知法守法名言警句大全 1) 知法守法从我做起;法治意识娃娃抓起。2) 知法是安康的基石,守法是和谐的根本。3) 掌握管理社会之公权的人,应胸怀大爱与大忠,忠人民忠国家,岂能因一己私利,沦为某些大腕大款的私仆,最终被大众所唾弃。4) 增强法制观念,确保安全生产。5) 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法院是主持...

敬廉崇洁,正直进取。的名言名句 急。。。
1,诚实守信,公道正直篇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可食言,不可失信。——(东汉)范式 尽诚可绝嫌猜,徇公可以弭谗诉。——(唐)刘禹锡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对人以诚心,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冯玉祥 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

司马光《家范》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赏析
司马光名言名句 1、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 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 3、小事不糊涂之谓能,大事不糊涂之谓才。 4、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 5、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 6、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7、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8、为官择人,唯才是与。

曾国藩的名言:内疚神明,外惭清议。是什么意思?
没办法杀了十几个“刁民”,附带“民事判决”赔银五十万两,还派专会给洋人磕头下跪的崇厚去法国赔礼道歉。无奈洋人仍不肯善罢甘休,以战争相威胁,非要杀几个中国官员才解气。曾大人只好委屈求全,勉强同意了崇厚的意见,把没有犯错误的天津道员、天津知府和天津知县“交部议处”,发配充军。 如果是李鸿章这样处理这...

清·纪昀《训子书二通》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清·陆圻《新妇谱》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清·陆圻《新妇谱》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_清陆圻《新妇谱》:1.愉色婉容,是事亲最要紧处。 和悦、温顺的脸色,是对待父母最关键的所在。 男人尚且这样,何况女人呢?但是,对待公公、婆婆和丈夫的表情稍有不同。 对待婆婆和丈夫要和悦且恭敬,对待公公要肃穆而恭敬,对待男性客人和亲...

司马光《家范》、《涑水家仪》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司马光《家范》、《涑水家仪》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宋司马光《家范》、《涑水家仪》。 1.唐河东节度使柳公绰,在公卿间最有家法。 唐代河东节度使柳公绰,在公卿之间以最有家法闻名。 他的家门东边有个小书房,除了上朝的时间以外,每天早晨一起来就走到书房中去,他的儿子仲和郢等,都衣冠整齐地站在中门以北向...

青岛市13725343001: 柳公权的名言佳句,有哪些? -
虫齐纳美:[答案] 柳公权:“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

青岛市13725343001: 柳公权的名言 -
虫齐纳美: 展开全部1.“心正笔正” “心正笔正”,是柳公权对唐穆宗的委婉谏言.这句名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它的含义. 首先是从伦理观去解析人格与书法的关系. 2.心正笔正”强调书家的品格修养,后世多以人品高下作评书的标准之一.

青岛市13725343001: 柳公权的名言3句 -
虫齐纳美: 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好字.

青岛市13725343001: 关于柳公权的名言 -
虫齐纳美: 你好!1.“心正笔正” “心正笔正”,是柳公权对唐穆宗的委婉谏言.这句名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它的含义. 首先是从伦理观去解析人格与书法的关系. 2.心正笔正”强调书家的品格修养,后世多以人品高下作评书的标准之一. 3.“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青岛市13725343001: 柳公权的名言有哪些,求三句
虫齐纳美: 柳公权的名言有:1、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唐朝中期著·柳公权《宋史》白话释义:提笔写字的时候,用心写字,心思正了,则笔就稳了.2、心正如思,笔化浓山.——唐朝中期著·柳公权《宋史》白话释义:心思正了,下笔写字的时...

青岛市13725343001: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里的精采语句有哪些 -
虫齐纳美: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笔力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大书法家直言进谏的故事. 唐朝出了好几位书法名家.如:盛唐时期的颜真卿、晚唐时期的柳公权...

青岛市13725343001: 关于柳公权的名言"除了用笔在心,心正则笔还有啥 -
虫齐纳美:[答案]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有个典故,柳公权在答复穆宗尝用笔之法时回答了这句话.

青岛市13725343001: 柳公权的简介和名言(30字) -
虫齐纳美:[答案]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 并与赵孟頫、颜真卿、欧阳询合称“四大书法家”. ...

青岛市13725343001: 柳公权三句名言 -
虫齐纳美: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心正如思,笔化浓山.心正笔正”,是柳公权对唐穆宗的委婉谏言.这句名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理解它的含义.首先是从伦理观去解析人格与书法的关系.儒家重伦理道德,在儒学的文化座...

青岛市13725343001: 柳公权名言 -
虫齐纳美: 柳公权:\“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的著名书论命题当属\“人正笔正\”,学书者几乎无人不晓;\“颜筋柳骨\”之评语,也广为人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