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塘月色的思想感情解析

作者&投稿:实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荷塘月色思想感情~

第一次读《荷塘月色》的时候,那是在上初中的一堂语文课上。虽然当时对文中作者的内心深处的感受不是十分明了,可却迷迷糊糊地久久地沉醉于那幽静,神秘,优美的荷塘月色当中。

文中的开头并没有直接描写荷塘的月色,而是说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虽然当时语文老师也曾跟我们分析了作者当时写下这篇文章的文化背景,多多少少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作者的处境。可能就是因为“心里颇不宁静”这个原因吧,所以才自然而然的想起了“日日走过的荷塘”。于是就有了去看那“另有一番样子”的荷塘的渴望了。


作者在此时仍然没有着笔写他的荷塘月色,而是在去荷塘的路上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触。“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人。”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作者才是真实的原本的他。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任何虚伪,只“觉得是个自由的人”。在当是的情形下想做回真实的自己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因为有些事往往是身不由己、也有些是逼不得已而为之。所以趁着“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这个时候,“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唯一要做的就是“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


作者由此笔锋一转,很自然的把读者引到了古画一般的荷塘月色上来。

“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零星的白花”,“袅娜的”或“羞涩的”,“如明珠”,“如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一开始便用了丰富的比喻的手法和拟人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对荷叶、荷花进行了形象地描绘。总体上给人一种清新高贵的感觉。

“微风过处”,“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非常形象地从嗅觉引起听觉的、联想。当描写叶与花的颤动时,“像闪电”,像“一道道凝碧的波痕”。此时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遮住了,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塘描写后,接下来的就是月光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个“泻”字,大本来静止的月光写出了动感来了,给人一种想“月光浴”的浪漫情调。“薄薄的青雾”,“牛乳”、“轻纱的梦”,似真似幻,亦真亦幻,巧妙地给荷塘月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接下来描写灌木落下的“班驳的黑影”如“鬼一般”,杨柳“稀疏的倩影像画在荷叶上”。“光与影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虽然寥寥几笔,却能从不同方位、不同程度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官冲动与享受。

从荷塘写到月光,再从月光写到荷塘的四面,层层开展层层推进。虽然作者对荷塘四周的杨柳、远山、还有灯光,甚至蝉声蛙声都没有详细的描写,可能是心情因素吧。因为从作者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当中看出有一种“往事不堪回首”的味道。

文章的结尾作者用了“采莲”的事来结束。从荷塘想起采莲,再而想起《采莲赋》和《西洲曲》来: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就这样,整篇文章在如诗如歌如画般的音调中落下了帷幕。

本文通过对“荷塘月色”生动细腻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下的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河塘月色>>
作者:朱自清
全文总结: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 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本文写于1927年,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 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 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荷》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步、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全文分三大段:
一段(1): 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点明题旨)

二段(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体)

三段(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偏重抒情)
第三段偏重抒情,作者的思想波动主要是在第三段!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一句承上文宕开一笔,转出新意。文章由此放开去,联想到古代诗词对采莲的描绘,然后再收回到眼前,发出“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缺憾。由此极自然地牵动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种思乡的哀愁,这种乡愁正是当时作者苦闷矛盾心情在作者当时苦闷矛盾心情在作品中的投影,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这段文字,即景生情,忽远忽近,善收巧放。最见疏朗又曲折的功夫。

“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我”回到了现实,一切照旧。到这里,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来把握作者的感情。寂寞、苦闷与彷徨让作者“心里颇不宁静”,于是漫步荷塘进入醒着的“梦”境—“另一世界里”。作者有意地把自己置身于超脱现实的环境中,“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沉浸在荷塘月色里,流露出淡淡的喜悦却又无法摆脱淡淡的哀愁。“另一世界里的‘我’和现实世界颇不宁静的‘我’拉开了距离。这样的超脱现实的描写越是写得自由自在,则文末写回到现实世界的我也就越显得空虚、烦恼;“路灯是没精打采”的,蝉声和蛙声是热闹的,“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展示出一幅现实世界阴森可怕的图画,巧妙地回应了文首的“颇不宁静”。最后,独步月下荷塘排除烦闷的“我”回到家中,“妻已熟睡好久了”,又再暗示出家中的宁静与和谐反衬出“我”那无法排除的烦闷。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作者的“不宁静”呢?这不是意在言外吗?那就是作者当时在白色恐怖下隐约地流露出来对反动派屠杀革命者和人民群众的不满的绝妙之笔。
本文总结!
本文写夜游的动机、夜游的联想。从出门到回家,叙述线索清晰而有变化,结构自然严谨。写景层次分明而富有特征,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喜悦和哀愁交融在一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凝练而传神。运用比喻、联想、衬托等手法把景象表达得极其真切而富韵味。

就这么多了!嘿嘿!


荷塘月色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作品原文 《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河塘月色的思想感情解析
到这里,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来把握作者的感情。寂寞、苦闷与彷徨让作者“心里颇不宁静”,于是漫步荷塘进入醒着的“梦”境—“另一世界里”。作者有意地把自己置身于超脱现实的环境中,“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沉浸在...

《荷塘月色》主要表达了什么感情
荷塘月色的中心思想 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这篇散文以“我”夜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从“带上门出去”写起,到“推门进去”收尾。在夜游荷塘的过程中,作者时而缓步前行...

<荷塘月色〉感情基调是什么?
《荷塘月色》一文的感情基调,一般解读为“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有淡淡的喜悦”。说它有淡淡的忧愁,读者一般都能理解和接受。在文中,作者开头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于是想在夜深人静之时到月下的荷塘散步以排遣。“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语),由于心有所思,于是荷塘之景也就带上了...

荷塘月色主要描绘了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一、《荷塘月色》主要描绘了四幅画面:月下小径 月下荷塘 荷塘月色 荷塘四面 二、表达了作者感情:淡淡的悲哀、淡淡的喜悦。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

从荷塘月色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朱自清丰富而矛盾的思想感情
一句话简单地说“文眼” 就是主题思想的聚焦点。一篇文章的“文眼”有时候是一篇文章的题目,有时在一篇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等等,这篇文章就是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内心有苦闷,心绪烦乱。“颇不宁静”是关键词,“颇”字表明程度之深。作者不宁静的心绪是笼罩全篇的。那么作者...

《荷塘月色》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里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这里的月色是“荷塘的月色”。正因为作品鲜明地突出了景物的特色,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特定环境下了特定景物,文章所要抒发的真挚感情才有可靠的寄托,才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 先看对荷叶的描写:“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如果我们抛开特定的环境,用“青翠的玉盘”来比喻荷叶行吗?

朱自清的《河塘月色》的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对“荷塘月色”生动细腻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下的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8407783: 《荷塘月色》中作者蕴含什么思想感情? -
植和理舒: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下处处关联这种不宁静的心绪: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听到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心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到古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8407783: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植和理舒:[答案]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揭露了当时蒋介石社会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8407783: 荷塘月色中的的情感思路是什么 -
植和理舒: :荷塘月色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从以后的行文中可知这当然也只能是不堪现实一击的淡淡地喜悦.尽管如此,由于此时此地能使身心挣脱生活的种种羁绊,偷得片刻安宁,因而才有了“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是个自由人”的感觉.只是这样一种感觉的获得,就能使作者发出:“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的自足的惬意的心声,足见这样一个小天地对困扰于人事中的作者来说,是多么难求的境界.这一点希望同学们牢记下来,方便自己日后学习作者的中心思想.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8407783: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文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植和理舒:[答案] 传统观点认为此文表现了朱自清苦闷彷徨的情绪的基础上 ,从“荷”、“月”文化特有的内涵等角度提出了朱自清旨在托物言志 ,以“荷”明志 ,表达了朱自清的人格理想 ,即 :洁身自好 ,不与世俗社会同流合污.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8407783: 朱自清荷塘月色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
植和理舒:[答案]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更显美得纯洁,美得成熟.《荷》文之所以美,就在于作品营造出了一个深邃清幽的意境.本文正是以真切的语言描绘一幅真实的景物,抒发出了长期郁积于内心深处的真挚的情感.《荷塘月色》一文以准确贴切...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8407783: 《荷塘月色》主要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
植和理舒: 寂寞、苦闷与彷徨让作者“心里颇不宁静”,于是漫步荷塘进入醒着的“梦”境—“另一世界里”.作者有意地把自己置身于超脱现实的环境中,“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8407783: 《荷塘月色》的作者是谁?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植和理舒:[答案] 朱自清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8407783: 朱自清散文集《荷塘月色》记要内容所表达中心思想 -
植和理舒:[答案]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 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8407783: 《荷塘月色》的中心思想有以下几种理解,请选出正确的一种 [     ] A.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抒发... -
植和理舒:[答案] D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8407783: ...《荷塘月色》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一句,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 -
植和理舒:[选项] A. 自由自在 B. 渴望超然物外的自由 C. 不满现实,幻想超脱 D. 害怕现实,逃避现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