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员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是偏僻地区离皇帝很遥远,百姓少而做官的多。反映了人民受官吏压迫、没有王法管束无处申冤的情况。

扩展资料
一说出自元·无名氏《台温处树旗谣》:“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另一说出自明·黄溥《闲中今古录》:“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在元朝暴政下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指的是谁呢?
有学者认为,其中的“皇帝”并非针对某一个皇帝,而是对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称。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单纯从语法角度上来看,“天高皇帝远”和“民少相公多”是一组极其工整的对偶句。句中,“天”对“民”“皇帝”对“相公”,丝毫不乱。
其中,“民”是指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穷苦百姓,“相公”是对那些作威作福的官吏的蔑称,两个词语对应的分别是两类群体;而“天”是对苍天的专称,所以按照对偶规则,“皇帝”也应该是专指某一个皇帝,而不是多个皇帝。
元朝统一中国后,将其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个等次,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并规定这四等人在做官、科举和打官司等诸多方面享受不同等次的待遇,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逐步加剧。
到了元顺帝的时候,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将士堕落,赋税繁重,民不聊生,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虽然元顺帝曾以脱脱为相,以图刷新政治,帝国中兴,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由来已久,积重难返。
脱脱遭馋退位后,国事日非,元顺帝本人却“怠于政事,荒于游宴”,一味地沉湎于享乐和女色,纪纲废弛,官吏贪蠹,财政窘迫,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在元朝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元顺帝宁可专心致志地学“行房中运气之术”,也不处理朝政;宁可别出心裁地设计船舶、制造宫漏,也不关心国计民生。1368 年,朱元璋攻破通州后,直逼元大都。看到元朝大势已去,元顺帝索性逃回漠北老家。
在上都喘息期间,朱元璋派使者前去招降,元顺帝让使者给朱元璋带去了一首诗:
金陵使者渡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
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何处不昭回。
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归去诚心烦为说,春风先到凤凰台。
在这首《答明主》中,元顺帝承认元朝气数已尽,但却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禅让的诚意。本来是自己走投无路、仓皇北顾,反倒被他说成皇恩浩荡、完璧归赵,从中我们也可以领略到元顺帝的麻木不仁和荒唐可笑。
洪武二年六月,元顺帝逃奔应昌(今内蒙古克什腾旗西北),次年四月,因“痢疾”死于应昌,庙号“思宗”。朱元璋因其在国破家亡之际,没有背城一战,而是选择了逃窜漠北,是“知顺天命,退避而去”,故称其为“顺帝”。
曾经横扫中原、所向披靡的蒙古帝国,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声讨中土崩瓦解,沉寂为短命王朝;而这位名叫脱欢贴睦尔的乌哈图可汗,则在“天高皇帝远,不反待如何”的呐喊中狼狈逃窜,沦落为亡国之君。朱元璋把他称作“顺帝”,不能不说是对他的莫大嘲讽
参考资料
天高皇帝远_百度百科

山高皇帝远:意思是指地处偏远,法律、制度管束不到。也说天高皇帝远。现泛指机构离开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并不是实际地理位置上跟皇帝的远近。
出自明·黄溥《闲中今古录》:“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白话译文:偏远地区皇帝管不到,官员比平民还多。每天把平民打三遍,还不造反干什么。
其中的“皇帝”是指元顺帝,“相公”则是指元朝腐败的官员,“民”是指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穷苦百姓。
例句: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二:要论这个省分,又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怕什么呢。

扩展资料:
来源典故:
在元朝至正八年(1348年),由于不堪忍受元朝的残酷统治,浙江台州、温州的百姓起义反元,并树起了“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的反抗旗帜。后来,被明朝人黄溥收入《闲中今古录摘抄》,这才得以流传至今。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中,元代对汉民族的统治最为残酷,当时的元代统治者将臣民分为几个等级,江南汉民的地位是最低的。在元朝,蒙古人无论官民,都可以骑在汉人头上作威作福,他们被调配到江南各地,成为自霸一方的黑恶势力,让汉民不堪其苦,所以反元首义才会在浙江发生。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是一次在元朝暴政下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

  • 字面意思是偏僻地区离皇帝很遥远,百姓少而做官的多。反映了人民受官吏压迫、没有王法管束无处申冤的情况。

  • 出自元朝民谣《台温处树旗谣》:“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 这首民谣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黄溥是明朝人,其《闲中今古录摘抄》是以杨讷的《元代农民战争史料》为蓝本的。生活在元末明初的杨讷,亲历元亡明兴的朝代更替,目睹农民起义的反抗怒潮,其作品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 据《元代农民战争史料》记载:元朝至正八年(1348),浙江台州、温州百姓树起“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的反抗旗帜,首义反元。




山高皇帝远
古语有云:“山高皇帝远”,意指在偏远或管理鞭长莫及的地区,王法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往往会减弱。这句话出自明朝黄溥的《闲中今古录》,他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这样的景象:“在地理位置偏远,中央权威难以触及的地方,地方官员众多,而百姓则相对较少。即使政府的管束频繁,一日三遍的督促,如果得不到...

元代民间歌谣反映了怎样的形式?
《元史·五行志》所载末句,想是史官修史时为附会朱氏当兴,以迎合明朝统治者的心理而修改的。正是在这样民心思变的形势下,“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石人谣》出现了(见权衡《庚申外史》及《元史·五行志》)。还有一首《树旗谣》:山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崇祯祖坟被挖
这场战争震动了世界,对明朝是极大的羞辱,其象征意义自然对崇祯皇帝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 于是在崇祯十四年(1641年),崇祯皇帝献上了一个方案,就是挖开李自成的祖坟。崇祯皇帝也希望此举能扭转乾坤,杀杀李自成的威风。 只是李自成祖籍在陕西米脂,山高皇帝远。此时天下大乱,崇祯皇帝鞭长莫及。要做到这一点,地方一级...

山高水长皇帝远目中无人搞乱吠查一下是什么生肖?
这个描述并不直接对应任何一个生肖。它更像是一个谜语或者讽刺性的语句,而不是一个生肖的明确指示。首先,我们来分析这句话:"山高水长皇帝远目中无人搞乱吠"。这句话从字面上看,描述了一个场景:山高水长,意味着地理位置偏远;皇帝远,可能指的是皇权或法律难以触及的地方;目中无人,形容...

清代柳条边的闲聊清代柳条边
(用几个简单的字,形容那里的长城比较恰当,「残墙段壁,不堪入目」。可是,当地百姓却收益颇丰,几乎家家都是「古为今用」的模范。古长城的大砖成了他们建房屋、砌猪圈的最好材料。山高皇帝远,拿他们也没办法。)但是,不论怎么说,人们还是习惯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历史传说。总把长城与秦始皇联系在一起。 清代的...

最后一位带罪的功臣
山高皇帝远,民心任表达。1842年8月21日,林离开西安,“自将军、院、司、道、府以及州、县、营员送于郊外者三十余人。”抵兰州时,督抚亲率文职官员出城相迎,武官更是迎出十里之外。过甘肃古浪县时,县知事到离县31里外的驿站恭迎。林则徐西行的沿途茶食住行都被安排得无微不至。进入新疆哈密,...

龙三《无名之山》
“三月三,上东山”,这个日子逐渐演化成人们休闲、祈福、踏春、赛歌的习俗,所登的山也不再仅限于东山。河东营背后的山坡上还有清末安土司的墓地。元朝为了笼络边疆,实行土官制,彝族首领安举宗统一了宣威各部,成为统治宣威的第一代土司。从此安家世世代代世袭土司官位。山高皇帝远,除了要给朝廷上贡,边疆地区有高度...

求崇祯皇帝最后的罪己诏
崇祯皇帝的第二次罪己诏(颁布时间:崇祯十年) 崇祯十年闰四月,北方大旱,中原大地、赤野千里、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而地方官吏仍旧逼粮催科、盘剥百姓,多处地方亦然民怨沸腾、干柴烈火、一触即燃,面对这样的危局,崇祯帝头脑十分清醒,可是又无可奈,山高皇帝远,朝廷中枢对于基层吏治的腐败也是鞭长莫及、望洋兴叹尔!为此...

为何太平天国运动在偏远的广西发起?
地理位置因素,广西地处偏僻,山高皇帝远,朝廷权力真空,统治基础薄弱。地形经济因素,地形以山区为主,产业则以农业为主,发展落后,农民教育文化程度低,比其他地区的人更加迷信,更容易被宗教所利用和蒙骗。国家因素,清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央集权的顶峰,国家层面尤其重视钱粮赋税重地-江南和近京畿地区,...

拉祜族取名趣事
澜沧山高皇帝远,江河密布,人烟稀少,生活在这里的各种土著民族,特别是拉祜族,宗族观念淡薄,他们几乎没有姓,大名也是上学或工作以后才起的,至于小名,大家都差不多,同名的就更多了,拉祜族小名的由来是和他们对葫芦的顶礼膜拜有关的。在拉祜地区,拉祜人认为他们的祖先不是人,而是天神艾莎种葫芦...

定远县15341706394: 山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是什么意思
贠勇美可: 山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出自明朝黄溥的《闲中今古录》其实原句应为“天高天子远,民少相公多”按照古代诗句的对仗工整来看,天对民,皇...

定远县15341706394: 山高皇帝远 什么意思? -
贠勇美可: 解释】指王法管辖不到.【出处】明·黄溥《闲中今古录》:“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事例】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想要看份报纸都很难.

定远县15341706394: 山高皇帝远下句对什么
贠勇美可: 山高皇帝远下句对民少相公多,出自明代黄溥《闲中今古录》,黄溥在四川按察使任上,上《中兴政要疏》,要求皇帝远离小人,不料得罪权臣石亨等人,石亨在发动夺门之变后权倾朝野,将黄溥贬谪到湖广施州卫做经历.在施州,黄溥并未消沉,而是推行诗书礼乐教育,编方志、修书院、教学生,“童佛子”童璋即其门徒.在此期间还撰写了《诗学权舆》,对上古至明代的诗歌进行了总体概括和论述.

定远县15341706394: 山高皇帝远是什么意思? -
贠勇美可: 词目山高皇帝远 发音sh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 释义指王法管辖不到....

定远县15341706394: “天高皇帝远”说的是哪个皇帝 -
贠勇美可: 最初指的是北宋最后一个皇帝宋钦宗..成语故事】北宋末年,浙江台州、温州一带大旱,百姓饿死很多,朝廷因为官多加上奢侈浪费成风,对救灾一事置之不理,反而加重赋税,人们忍无可忍,...

定远县15341706394: 山高皇帝远”怎么理解
贠勇美可: 就像天堂跟地狱间的距离

定远县15341706394: 民少相公多,指的是什么动物 -
贠勇美可: "民少相公多"是一句谚语,是指在野生动物中,雄性个体数量较多.这个谚语的出现是因为在某些物种中,雄性的生存率和繁殖能力比雌性更高,因此雄性个体数量相对较多.在野生动物中,有很多物种都存在着雄性个体数量较多的情况....

定远县15341706394: 古人云';山高皇帝远是什么意思?
贠勇美可: 比喻路途相隔得远,无论那做错什么事情,如果上级要降罪,也没法实行. 指王法管辖不到.

定远县15341706394: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
贠勇美可: “天高皇帝远”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民间口语,出自明朝人黄溥编纂的《闲中今古录摘抄》,原文为“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显然,这是一次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武力抗争.那么,“天高皇帝远”中的“皇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