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带罪的功臣

作者&投稿:藤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读后感~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销烟的烈火,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朝廷给他的处罚。功与罪在瞬间便交织在一个人身上,将其扭曲再造,像原子裂变一样,产生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封建皇帝作为最大的私有者,总是以天下为私。道光在禁烟问题上本来就犹豫,大臣中也分两派。我推想,是林则徐那篇著名的奏折,指出若再任鸦片泛滥,几十年后中原将“无可以御敌之兵”,“无可以充饷之银”,狠狠地击中了他的私心。他感到家天下难保,所以就鞭打快牛,顺手给了林一个禁烟钦差。林眼见国危民弱,就出以公心,勇赴重任,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他太天真,不知道自己“回不回”,鸦片“绝不绝”,不是他说了算,还得听皇上的。果然他上任只有一年半,1840年9月,就被革职贬到镇海。第二年7月又被再“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就在林赴疆就罪的途中,黄河泛滥,在军机大臣王鼎的保荐下,林则徐被派赴黄河戴罪治水。他是一个见害就除,见民有难就救的人,不管是烟害、夷害还是水害都挺着身子去堵。半年后治水完毕,所有的人都论功行赏,惟独他得到的却是“仍往伊犁”的谕旨。众情难平,须发皆白的王鼎伤心得泪如滂沱。林则徐就是在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下西出玉门关的。他以诗言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这诗前两句刻画出他的铮铮铁骨,刚直不阿,后两句道出了他的牢骚与无奈。给我一个谪贬休息的机会,这是皇上的大恩啊,去当一名戍卒正好养拙。你看这话是不是有点像柳永的“奉旨填词”和辛弃疾的“君恩重,且教种芙蓉”。但不同的是,柳被弃于都城闹市,辛被闲置在江南水乡,林却被发往大漠戈壁。辛柳只是被弃而不用,而林则徐却被钦定为一个政治犯。 但是,自从林则徐开始西行就罪,随着离朝廷渐行渐远,朝中那股阴冷之气也就渐淡淡弱,而民间和中下层官吏对他的热情却渐渐高涨,如离开冰窑走进火炉。这种强烈的反差不仅是当年的林则徐没有想到,就是150年后的我们也为之惊喜。 林则徐在广东和镇海被革职时,当地群众就表达出了强烈的愤懑。他们不管皇帝老子怎样说,怎样做,纷纷到林则徐的住处慰问,人数之众,阻塞了街巷。他们为林则徐送靴,送伞,送香炉、明镜,还送来了52面颂牌,痛痛快快地表达着自己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朝廷的抗议。林则徐治河之后又一次遭贬,中原立即发起援救高潮,开封知府邹鸣鹤公开表示:“有能救林则徐者酬万金。”林则徐自中原出发后,一路西行,接受着为英雄壮行的洗礼。不论是各级官吏还是普通百姓都争着迎送,好一睹他的风采,想尽力为他做一点事,以减轻他心理和身体上的痛苦。山高皇帝远,民心任表达。1842年8月21日,林离开西安,“自将军、院、司、道、府以及州、县、营员送于郊外者三十余人。”抵兰州时,督抚亲率文职官员出城相迎,武官更是迎出十里之外。过甘肃古浪县时,县知事到离县31里外的驿站恭迎。林则徐西行的沿途茶食住行都被安排得无微不至。进入新疆哈密,办事大臣率文武官员到行馆拜见林,又送坐骑一匹。到迪化(今乌鲁木齐),地方官员不但热情接待,还专门为他雇了大车五辆、太平车一辆、轿车两辆。1842年12月11日,经过四个月零三天的长途跋涉,林则徐终于到达新疆伊犁。伊犁将军布彦泰立即亲到寓所拜访,送菜、送茶,并委派他掌管粮饷。这哪里是监管朝廷流放的罪臣啊,简直是欢迎凯旋的英雄。林则徐是被皇帝远远甩出去的一块破砖头,但这块砖头还未落地就被中下层官吏和民众轻轻接住,并以身相护,安放在他们中间。

凉了觉得唧唧的记得你的话几点挤时间就地解决大家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销烟的烈火,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朝廷给他的处罚。功与罪在瞬间便交织在一个人身上,将其扭曲再造,像原子裂变一样,产生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封建皇帝作为最大的私有者,总是以天下为私。道光在禁烟问题上本来就犹豫,大臣中也分两派。我推想,是林则徐那篇著名的奏折,指出若再任鸦片泛滥,几十年后中原将“无可以御敌之兵”,“无可以充饷之银”,狠狠地击中了他的私心。他感到家天下难保,所以就鞭打快牛,顺手给了林一个禁烟钦差。林眼见国危民弱,就出以公心,勇赴重任,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他太天真,不知道自己“回不回”,鸦片“绝不绝”,不是他说了算,还得听皇上的。果然他上任只有一年半,1840年9月,就被革职贬到镇海。第二年7月又被再“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就在林赴疆就罪的途中,黄河泛滥,在军机大臣王鼎的保荐下,林则徐被派赴黄河戴罪治水。他是一个见害就除,见民有难就救的人,不管是烟害、夷害还是水害都挺着身子去堵。半年后治水完毕,所有的人都论功行赏,惟独他得到的却是“仍往伊犁”的谕旨。众情难平,须发皆白的王鼎伤心得泪如滂沱。林则徐就是在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下西出玉门关的。他以诗言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这诗前两句刻画出他的铮铮铁骨,刚直不阿,后两句道出了他的牢骚与无奈。给我一个谪贬休息的机会,这是皇上的大恩啊,去当一名戍卒正好养拙。你看这话是不是有点像柳永的“奉旨填词”和辛弃疾的“君恩重,且教种芙蓉”。但不同的是,柳被弃于都城闹市,辛被闲置在江南水乡,林却被发往大漠戈壁。辛柳只是被弃而不用,而林则徐却被钦定为一个政治犯。

但是,自从林则徐开始西行就罪,随着离朝廷渐行渐远,朝中那股阴冷之气也就渐淡淡弱,而民间和中下层官吏对他的热情却渐渐高涨,如离开冰窑走进火炉。这种强烈的反差不仅是当年的林则徐没有想到,就是150年后的我们也为之惊喜。

林则徐在广东和镇海被革职时,当地群众就表达出了强烈的愤懑。他们不管皇帝老子怎样说,怎样做,纷纷到林则徐的住处慰问,人数之众,阻塞了街巷。他们为林则徐送靴,送伞,送香炉、明镜,还送来了52面颂牌,痛痛快快地表达着自己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朝廷的抗议。林则徐治河之后又一次遭贬,中原立即发起援救高潮,开封知府邹鸣鹤公开表示:“有能救林则徐者酬万金。”林则徐自中原出发后,一路西行,接受着为英雄壮行的洗礼。不论是各级官吏还是普通百姓都争着迎送,好一睹他的风采,想尽力为他做一点事,以减轻他心理和身体上的痛苦。山高皇帝远,民心任表达。1842年8月21日,林离开西安,“自将军、院、司、道、府以及州、县、营员送于郊外者三十余人。”抵兰州时,督抚亲率文职官员出城相迎,武官更是迎出十里之外。过甘肃古浪县时,县知事到离县31里外的驿站恭迎。林则徐西行的沿途茶食住行都被安排得无微不至。进入新疆哈密,办事大臣率文武官员到行馆拜见林,又送坐骑一匹。到迪化(今乌鲁木齐),地方官员不但热情接待,还专门为他雇了大车五辆、太平车一辆、轿车两辆。1842年12月11日,经过四个月零三天的长途跋涉,林则徐终于到达新疆伊犁。伊犁将军布彦泰立即亲到寓所拜访,送菜、送茶,并委派他掌管粮饷。这哪里是监管朝廷流放的罪臣啊,简直是欢迎凯旋的英雄。林则徐是被皇帝远远甩出去的一块破砖头,但这块砖头还未落地就被中下层官吏和民众轻轻接住,并以身相护,安放在他们中间。

你都知道得这么详细了,还要别人给你找……

找到了,你可以去那个网站看一下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林则徐到伊犁后,“体气衰颓,常患感冒”,“作字不能过二百,看书不能及三十行”。历史上许多朝臣就是这样死在被发配之地,这本来也是皇帝的目的之一。林则徐感到一个无形的黑影向他压来,他在日记中写道:“深觉时光可惜,暮景可伤!”“频搔白发渐衰病,犹剩丹心耐折磨”,他是以心力来抵抗身...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就在林赴疆就罪的途中,黄河泛滥,在军机大臣王鼎的保荐下,林则徐被派赴黄河戴罪治水。他是一个见害就除,见民有难就救的人,不管是烟害、夷害还是水害都挺着身子去堵。半年后治水完毕,所有的人都论功行赏,惟独他得到的却是“仍往伊犁”的谕旨。众情难平,须发皆白的王鼎伤心得泪如滂沱。...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就在林赴疆就罪的途中,黄河泛滥,在军机大臣王鼎的保荐下,林则徐被派赴黄河戴罪治水。半年后治水完毕,所有的人都论功行赏,惟独他得到的却是“仍往伊犁”的谕旨。林则徐就是在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下西出玉门关的。 但是,自从林则徐开始西行就罪,随着离朝廷渐行渐远,朝中那股阴冷之气也就渐趋淡弱,而...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林则徐是个什么样的人
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从哪两个角度选材的
“以罪臣之名”和“行忠臣之事”。1、“以罪臣之名”这个角度选取了历史上一位有功绩的官员,因直言进谏而获罪,历经挫折,但仍然以忠贞爱国为己任。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中直言敢谏的精神以及爱国情怀。2、“行忠臣之事”这个角度选取了该官员在获罪之后,仍然秉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努力为国家...

读《最后一位戴罪功臣》有感
  当年的惠远城随着时代变迁,渐行渐远,不复存在。一位同惠远城密切相关的戴罪功臣---林则徐,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虎门销烟的故事千古流传,我们耳熟能详,却孰能知这位英雄人物背后的辛酸。    林则徐最先是一个禁烟钦差,封建皇帝总以天下为私,一年半后,他被革职贬到...

最后一位戴罪功臣的读后感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看完这篇文章,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我仇恨侵略者,痛恨鸦片,憎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但崇敬“虎门硝烟”的英雄———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时期,英法侵略者利用鸦片打开了中华大门,残害了中华儿女,霸占了中华领土,在中华国土上横行霸道,犯下了...

《把栏杆拍遍》(梁衡散文选)中《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林则徐的事迹(时 ...
《把栏杆拍遍》(梁衡散文选)中《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林则徐的事迹(时间顺序)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来自潋江书院桃花玉面的雨水 2014-09-14 · 超过4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0.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

为什么说林则徐是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无非是人家镇压过农民起义 最后一位不过是文学说法 永远不会是最后一位

最后一个戴罪功臣的主要内容
收入本书的作品多以写人为主.有铁甲烈马、威风凛凛,以武起事又以文为业的大词人辛弃疾;有被皇家发配边荒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位功臣林则徐;有以文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直面人生的瞿秋白;有胸怀博大、因一生的“大无” 而铸成人生的“大有”的周恩来;有一生...

电白县19837928203: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读后感 -
祖政福莫: 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销烟的烈火,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朝廷给他的处罚.功与罪在瞬间便交织在一个人身上,将其扭曲再造,像原子裂变一样,产生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电白县19837928203: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祖政福莫: 林则徐

电白县19837928203: 急求《把栏杆拍遍》里《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的读后感!200字 -
祖政福莫: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仇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望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寻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

电白县19837928203: 《最后一位戴罪功臣》的“南海点燃销烟的烈火”指哪件载入史册的事情?结尾段在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祖政福莫: “南海点燃销烟的烈火”指虎门销烟 结尾段在结构上起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的作用

电白县19837928203: 韩衡的散文最后一位带罪立功的功臣
祖政福莫: 您是不是要找“梁衡”,因为《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作者是梁衡,而非韩衡.“带”还是“戴”?如果是前者,那很抱歉,我没有找到;如果是后者,那就是梁衡,你可以直接百度一下,还望您能采纳.

电白县19837928203: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读后感 -
祖政福莫: 欣赏狮子 欣赏尊严 ★人们欣赏争芳吐艳的花,欣赏绿荫参天的树,欣赏破土而出的草,欣赏孕育生命的地,欣赏博大无边的天,欣赏包容万象的海,欣赏忠心耿耿的狗,欣赏聪明伶俐的猫.可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

电白县19837928203: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
祖政福莫: 本文抓住传主的业绩和品格,选择丰富典型的史料,通过叙述、描写、评议揭示其特有的精神风貌.文章第四自然段详细描写环境的恶劣和林则徐的艰苦行程,目的之一是反衬出林则徐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和创建的丰功伟绩.本文在客观公正评价的同时,融入作者浓郁的情感,使传主的精神更好地感染读者

电白县19837928203: 郭开是怎么死的,嬴政为什么要杀掉郭开
祖政福莫: 郭开虽然不是秦国人,但是可以说在秦国统一的过程中,郭开也是出了大力的,从功过的角度来看,郭开应该算是秦国的功臣,赵国的罪人.郭开给赵国闯下了不少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