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陆?

作者&投稿:布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香港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陆~

首先要弄清楚,这种提供是一种纯商业的行为,而且所谓几乎全部在数据上是得不到支持的,只能说香港每年的总淡水用量有逾半是来自东江水,就算香港用不完也得买,因为这是协议中的条款,所以单从每年的供水量来看,才会让人误以为香港的淡水是压倒性地全来自东江

香港缺乏天然水源,香港每年降雨量有2,382.7毫米,不足以维持淡水供应,19世纪中、开埠前後主要依靠山涧溪水和市民私人开凿的井水。当时,黄泥涌附近的溪涧是比较可靠和充裕的水源,政府便参考中国传统农业灌溉技术,利用竹筒接驳成水管以供应附近洋人住宅区。[1] 山水後来不敷应用,政府便於1851年开凿五口水井,但这种水源经常受到污染,成为传染病温床。

1850年代,香港政府因应洋商要求,积极考虑公共供水计划。时任港督威廉·罗便臣爵士於1859年2月29日悬奖1,000英镑徵求供水计划;[2] 最後决定利用水塘储存雨水,以求穏定的淡水供应,并於1863年完成兴建香港首个水塘——薄扶林水塘。水塘成为了港英时期香港的主要淡水来源,政府先後建成了17个水塘及水库。重光後的数十年,由於人口急剧增长,经济资源充沛,新兴建的水塘工程,规模相当庞大。当中著名的有在海上兴建的船湾淡水湖和万宜水库。

虽然不断兴建水塘,但供水量仍不足以支持快速增长的人口。在1963年6月至1964年5月,香港就因严重天旱,实施4天供水4小时。1960年代,在船湾淡水湖和石壁水塘建筑工程进行的同时,港英政府亦开始跟广东省购买淡水。在1960年至1989年之间,港英政府和广东有关当局签署了五份供水的协议。自此开始,香港的淡水主要来源就变成依赖广东省的东江。

香港购买东江水的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当年港府每年从东江引进2,270万立方米的淡水。1964年,港府与广东省当局达成协议,香港每年会从广东省购入6,800万立方米淡水,及後在1972年增至8,400万立方米,至1976年更增至1.09亿立方米。在1978年所达成的协议中,广东省当局同意将年供水量由1979年的1.45亿立方米逐步增至1982年的1.82亿立方米。双方又在1979年12月进一步磋商,并於1982年再作修订。根据新协议,双方同意广东省在1982年为本港提供2.2亿立方米淡水,其後每年可增加供水量,直至1995年。1989年广东省当局和港府签署长期供水协议,规定供水由1995年的6.9亿立方米,续年增加,在2000年时已达到7.8亿立方米。供水系统现时的设计最高供应量是每年11亿立方米。

不过,由九十年代起,香港工业北移,用水量显著下降。经长时间商议後,港府与广东省当局在1998年达成协议,双方同意1998年至2004年内供水量的每年增幅可减少2,000万立方米。结果,这七年内的总供水量累积减少了5.6亿立方米。广东省方面也同意有关每年最终供水量11亿立方米的条文会维持不变。2008年12月签订新协议,根据这项综合协议安排,港府会每年一次过向广东省方面付款,在现行协议下,每日供水比率会有较大灵活性,以配合於本地收集所得的雨水在季节上的变化,这会使香港能更有效地控制水塘的存水水平,从而减少浪费情况,并节省抽水成本。[4]
[编辑] 争议

近年因香港水塘储水充足,出现水塘满溢的情况,在1998年至2003年期间已把约值30亿港元的多馀的东江水排入大海,更引发传媒大幅报道,称此举为「倒钱下海」。2005年香港各水塘总存水量为5.54亿立方米,占总容量94.64%。而於同年,因连场豪雨,导致水塘满溢而要排出大海的淡水达1.09亿立方米,如以当时东江水价计算,即逾3亿元。[5]

2010年,香港有立法会议员报怨广东东江水价过高。就以过去5年来说,每年向广东买水的花费是24亿港币,以2002年为例,合约订定买水量是8亿立方米,但香港实际用水是7亿4千4百万立方米,按东江水价每立方米港币3元8角半计,这样就有1亿7千3百万港币倒在海里。但广东和香港的供水合同要2010年届满後方可检讨,香港亲大陆政党「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鉴林多次和广东省官员会面,希望更改目前的不平等条约,改成供水量实报实销,他还准备带团到北京向中央请愿。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研究员王家英认为,东江水供应香港是在英国殖民地时代达成的,当时港英政府高估了香港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用水,而形成当前东江水供多於求,他称透过中央的压力要广东省减价违反了商业行为,因为这个例子一开就破坏了香港一贯行之有效的商业的精神。[6]

对不起!
因为以前香港天旱,几个月没下雨,香港所有水塘都没水了,4天才供水1次,还只有1小时。
之后香港政府就和内地签了50年的购水合同,因为现在合同还没完,所以就一定要买水。
另外,现在香港的水塘已经有足够的储水量,除非半年不下雨,要不一定有足够的水用。
但没办法,就算有足够的水还是要买水的,因为合同上没说明可以提前终止合约。

所以珠江水不能不买。

首先要弄清楚,这种提供是一种纯商业的行为,而且所谓几乎全部在数据上是得不到支持的,只能说香港每年的总淡水用量有逾半是来自东江水,就算香港用不完也得买,因为这是协议中的条款,所以单从每年的供水量来看,才会让人误以为香港的淡水是压倒性地全来自东江

香港缺乏天然水源,香港每年降雨量有2,382.7毫米,不足以维持淡水供应,19世纪中、开埠前後主要依靠山涧溪水和市民私人开凿的井水。当时,黄泥涌附近的溪涧是比较可靠和充裕的水源,政府便参考中国传统农业灌溉技术,利用竹筒接驳成水管以供应附近洋人住宅区。[1] 山水後来不敷应用,政府便於1851年开凿五口水井,但这种水源经常受到污染,成为传染病温床。

1850年代,香港政府因应洋商要求,积极考虑公共供水计划。时任港督威廉·罗便臣爵士於1859年2月29日悬奖1,000英镑徵求供水计划;[2] 最後决定利用水塘储存雨水,以求穏定的淡水供应,并於1863年完成兴建香港首个水塘——薄扶林水塘。水塘成为了港英时期香港的主要淡水来源,政府先後建成了17个水塘及水库。重光後的数十年,由於人口急剧增长,经济资源充沛,新兴建的水塘工程,规模相当庞大。当中著名的有在海上兴建的船湾淡水湖和万宜水库。

虽然不断兴建水塘,但供水量仍不足以支持快速增长的人口。在1963年6月至1964年5月,香港就因严重天旱,实施4天供水4小时。1960年代,在船湾淡水湖和石壁水塘建筑工程进行的同时,港英政府亦开始跟广东省购买淡水。在1960年至1989年之间,港英政府和广东有关当局签署了五份供水的协议。自此开始,香港的淡水主要来源就变成依赖广东省的东江。

香港购买东江水的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当年港府每年从东江引进2,270万立方米的淡水。1964年,港府与广东省当局达成协议,香港每年会从广东省购入6,800万立方米淡水,及後在1972年增至8,400万立方米,至1976年更增至1.09亿立方米。在1978年所达成的协议中,广东省当局同意将年供水量由1979年的1.45亿立方米逐步增至1982年的1.82亿立方米。双方又在1979年12月进一步磋商,并於1982年再作修订。根据新协议,双方同意广东省在1982年为本港提供2.2亿立方米淡水,其後每年可增加供水量,直至1995年。1989年广东省当局和港府签署长期供水协议,规定供水由1995年的6.9亿立方米,续年增加,在2000年时已达到7.8亿立方米。供水系统现时的设计最高供应量是每年11亿立方米。

不过,由九十年代起,香港工业北移,用水量显著下降。经长时间商议後,港府与广东省当局在1998年达成协议,双方同意1998年至2004年内供水量的每年增幅可减少2,000万立方米。结果,这七年内的总供水量累积减少了5.6亿立方米。广东省方面也同意有关每年最终供水量11亿立方米的条文会维持不变。2008年12月签订新协议,根据这项综合协议安排,港府会每年一次过向广东省方面付款,在现行协议下,每日供水比率会有较大灵活性,以配合於本地收集所得的雨水在季节上的变化,这会使香港能更有效地控制水塘的存水水平,从而减少浪费情况,并节省抽水成本。[4]
[编辑] 争议

近年因香港水塘储水充足,出现水塘满溢的情况,在1998年至2003年期间已把约值30亿港元的多馀的东江水排入大海,更引发传媒大幅报道,称此举为「倒钱下海」。2005年香港各水塘总存水量为5.54亿立方米,占总容量94.64%。而於同年,因连场豪雨,导致水塘满溢而要排出大海的淡水达1.09亿立方米,如以当时东江水价计算,即逾3亿元。[5]

2010年,香港有立法会议员报怨广东东江水价过高。就以过去5年来说,每年向广东买水的花费是24亿港币,以2002年为例,合约订定买水量是8亿立方米,但香港实际用水是7亿4千4百万立方米,按东江水价每立方米港币3元8角半计,这样就有1亿7千3百万港币倒在海里。但广东和香港的供水合同要2010年届满後方可检讨,香港亲大陆政党「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鉴林多次和广东省官员会面,希望更改目前的不平等条约,改成供水量实报实销,他还准备带团到北京向中央请愿。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研究员王家英认为,东江水供应香港是在英国殖民地时代达成的,当时港英政府高估了香港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用水,而形成当前东江水供多於求,他称透过中央的压力要广东省减价违反了商业行为,因为这个例子一开就破坏了香港一贯行之有效的商业的精神。[6]

因为香港缺乏天然水源。



因为香港缺乏天然水源。

香港每年降雨量有2,382.7毫米,不足以维持淡水供应,19世纪中、开埠前後主要依靠山涧溪水和市民私人开凿的井水。当时,黄泥涌附近的溪涧是比较可靠和充裕的水源,政府便参考中国传统农业灌溉技术,利用竹筒接驳成水管以供应附近洋人住宅区。[1] 山水後来不敷应用,政府便於1851年开凿五口水井,但这种水源经常受到污染,成为传染病温床。

1850年代,香港政府因应洋商要求,积极考虑公共供水计划。时任港督威廉·罗便臣爵士於1859年2月29日悬奖1,000英镑徵求供水计划;[2] 最後决定利用水塘储存雨水,以求穏定的淡水供应,并於1863年完成兴建香港首个水塘——薄扶林水塘。水塘成为了港英时期香港的主要淡水来源,政府先後建成了17个水塘及水库。重光後的数十年,由於人口急剧增长,经济资源充沛,新兴建的水塘工程,规模相当庞大。当中著名的有在海上兴建的船湾淡水湖和万宜水库


为什么香港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陆?
水塘成为了港英时期香港的主要淡水来源,政府先后建成了17个水塘及水库。二战后的数十年,由于人口急剧增长,经济资源充沛,新兴建的水塘工程规模相当庞大。其中著名的有在海上兴建的船湾淡水湖和万宜水库。尽管不断兴建水塘,但供水量仍不足以支持快速增长的人口。在1963年6月至1964年5月,香港因严重天旱...

为什么香港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陆?
自此开始,香港的淡水主要来源就变成依赖广东省的东江。香港购买东江水的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当年港府每年从东江引进2,270万立方米的淡水。1964年,港府与广东省当局达成协议,香港每年会从广东省购入6,800万立方米淡水,及後在1972年增至8,400万立方米,至1976年更增至1.09亿立方米。在1978年所达成的...

香港既靠海又靠河,气候也很湿润,但为什么淡水几乎都从广东供应?_百度...
然而,由于香港缺乏大型河流和湖泊,地下水资源也相对有限,因此香港所需的淡水资源有超过60%依赖于广东省的供应。

香港回归前那些淡水资源蔬菜瓜果都从哪来
1. 香港的自来水主要来自广东省,部分来自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些地区向香港提供优惠的水资源。2. 香港的陆地肉类和蔬菜,主要来自广东、湖南、广西等地区,这些地区向香港提供丰富的食材资源。

香港人喝的水源在哪?我们广东人能喝到吗
3. 广东省是中国南部的一个省份,其东江水是本港目前最主要的单一原水水源。4. 自九十年代後期起,东江每年对港供水量占全港用水总需求量差不多七至八成。5. 从广东省输入原水的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当年港府开始实施一项计划,每年从广东省引进2,270万立方米的淡水。6. 1964年,港府与广东省...

香港既靠海又靠河,气候也很湿润,但为什么淡水几乎都从广东供应?_百度...
自然资源和物产香港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2.8℃。1月均温15.6℃,7月均温28.6℃。年降水量2224.7毫米。自然资源贫乏。由于缺乏大河流和湖泊,加上地下水不多,食用淡水的60%以上依靠广东省供给。

香港的粮食和淡水主要来源是哪里?清朝时期?民国时期?49后时期?97后...
到1994年达到600多万,清朝时期人更少主要是农民,自给自足,鸦片战争后到民国,商业加剧但粮食还是内地和本地,水也是本地。解放后,粮食基本是周边泰国及国内换取外汇的粮食,1960年香港水资源短缺严重,开始从大陆饮水。粤港从60年代以来五次签订了供水协议,但价格多较低 ...

船湾淡水湖大坝地址在哪里?
船湾淡水湖大坝是全球第一个在海中兴建的水库大坝,其主坝长约2.1公里,另有两条长200米的副坝,全部以沙和碎石分层堆砌而成。船湾淡水湖现在已不再为香港市区供水,但其储水仍然免费提供给大埔一带离岛的乡村使用。湖水引自珠江,为香港提供了重要的淡水资源。同时,船湾淡水湖也是一个独特的旅游...

香港水务署用水供应
香港的水资源供应体系独特,主要分为淡水和咸水两个部分。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关键,用于满足人们的饮食和灌溉需求。它经过严格的处理过程,在滤水厂净化后,通过抽水机或利用水向低流原理,被输送到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和海拔的配水库。这些配水库确保了淡水的稳定供应,确保了香港居民的日常用水需求。相比...

香港地理环境
Kong”源自广州语音,早期曾译为Heung Kong,后来根据居民发音改为现在的拼写。香港气候属于亚热带,全年温暖,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凉爽少雨,台风多发于7月至9月。由于自然资源有限,香港大部分淡水依赖广东省供应,矿产资源有限,以渔业为主导,拥有丰富的海鱼种类,农业以种植蔬菜、花卉和少量水稻为主。

泰安市15395448944: 香港所需淡水资源几乎全部依赖大陆提供,原因是( ) A.香港缺乏大河 B.香港气候干燥,降水少 -
都齿立生: A 试题分析:受其范围组成和地理位置影响,香港缺乏大河,所需淡水资源几乎全部依赖大陆提供,所以本题A为正确选项.点评:香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因为地域狭小,周围海域辽阔,缺乏大河,所以淡水资源缺乏.祖国内地与香港一直保持密切的经济联系,所需淡水资源几乎全部依赖大陆提供.

泰安市15395448944: 为什么香港的淡水几乎全部从广州供应呢?香港既靠海又靠河,气候也很
都齿立生: 对不起!因为以前香港天旱,几个月没下雨,香港所有水塘都没水了,4天才供水1次,还只有1小时.之后香港政府就和内地签了50年的购水合同,因为现在合同还没完,所以就一定要买水.另外,现在香港的水塘已经有足够的储水量,除非半年不下雨,要不一定有足够的水用.但没办法,就算有足够的水还是要买水的,因为合同上没说明可以提前终止合约.所以珠江水不能不买.

泰安市15395448944: 香港既靠海又靠河,气候也很湿润,但为什么淡水几乎都从广东供应?
都齿立生: 自然资源和物产香港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22.8℃.1月均温15.6℃,7月均温28.6℃.年降水量2224.7毫米.自然资源贫乏.由于缺乏大河流和湖泊,加上地下水不多,食用淡水的60%以上依靠广东省供给.

泰安市15395448944: 为什么中国的这个城市离海很近,却没有自 -
都齿立生: 你是不是想说“没有自来水”? 中国的确有一个城市离海很近,但是却没有水,那就是香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水全部都是抽取中国内地的自来水,其主要供水源是东江(珠江的分支线). 香港三面环海,因此淡水资源很少,在中国内地没有供水前,香港一直饱受缺水之苦,只能依靠大屿山自然流下的山泉水,但是当时香港人口高达300万,这么一点水根本不够用.英国政府垄断水源,乘机提高水价. 1965年,中国内地开始向香港提供自来水,打破了英政府的水垄断,香港得以用水.直至今日,香港超过30%的饮用水都来自中国内地.

泰安市15395448944: 香港的饮用水为什么这么贵? -
都齿立生: 香港的饮用水价格较高,主要有以下原因:1. 水源地开采成本高:香港的饮用水主要来自广东东江,经过层层加工后,再运到香港.这个过程涉及到的开采、处理、运输等成本相对较高.2. 运输成本高:香港本身并无水资源,其饮用水需要从其...

泰安市15395448944: 香港为什么缺水,有什么可采取的措施 -
都齿立生: 香港河流少,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工农业用水大.措施: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海水淡化技术,修炼蓄水池.

泰安市15395448944: 香港缺淡水,大陆的淡水是怎么运到香港的,是海底管道还是? -
都齿立生: 香港的饮用水是通过深圳输送过去的,是用水泥管道从深圳水库直接送到香港,是从陆路经罗湖的罗芳进入香港,是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

泰安市15395448944: 香港地表水资源短缺原因 -
都齿立生: 香港自开埠以来人口不断增多,用水需求大,所以早在1863年就已兴建薄扶林水塘,以应付需要,香港的食水如果在1842年开埠之后就只是靠内地供应的话,我想很多住在香港的人都会因缺水而令生活不便,. 香港雨水足沛,所以水塘的作用是收集雨水,以作食水之用,现时香港共有18座食用水库,总容量达约5.86亿立方米,足以供应全港,但内地坚持要香港购买价格日渐昂贵的东江水,所以水费亦随之增加,供水过剩的情况曾被传媒大篇幅报道,在1998年至2003年期间政府把约值30亿港元的东江水排入大海,被人称是「倒钱下海」, 可见浪费食水情况严重,并不存在水资灭缺乏的问题.

泰安市15395448944: 香港每年要从祖国内地输入大量淡水,其淡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 -
都齿立生:[选项] A. 降水稀少 B. 蒸发强烈 C. 用水量大 D. 水资源污染严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