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作者&投稿:龙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原文及译文如下:

一、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二、译文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

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道”,但要想把“道”说清楚,让人都能够理解,又很难,所以老子才写了一部《道德经》,其实都是在讲这个“道”。“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

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政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什么意思?
但不是平常所认为的那种“虚名”。“道”就是规律,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生的规律。“名”在这两句话中有两个含义,一是名利,二是指人或事物的表象。“道”是内在的、实际存在的东西,而“名”是外在的,是虚的东西,即平常所说的“虚名”。道可道,非常(恒)道。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

老子章段今解目录
序 帛书老子章段校释 道经 1. 第一章 道论概述(1—6段)2. 第二章 人生与社会(7—13段)3. 第三章 识道与行道(14—18段)4. 第四章 官学与新学(19—25段)5. 第五章 社会革新的基本道理(26—31段)6. 第六章 大道改革的基本措施(32—37段)——德经 7. 第七章 德论概述(38—44...

易经&道德经是一本书么?
《道德经》是一部纯真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第一部从宗教哲学中脱胎出来的哲学专著,全书分81章,5000字,故又称《老子五千文》,又因其分道、德两篇,故又称《老子上下篇》,后人简称《老子》。⑹ 《易经》与《道德经》的内容,均是通过对宇宙现象的仰观俯察,归纳总结出来的,其共同的核心是事物...

破玄:老子的密码·德经卷本书目录
解经闲谈:《道德经》与《德道经》的辨析,老子与孔子的象征性对比,揭示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较量。内修黄老,外显儒术,为何《老子》对每个中国人都具有深远影响?德经心解部分,我们深入探究:第一章节:上德不德,砚池堂夜话解读德胜门、百家姓和万世名的深刻含义。第二章:侯王得一,砚池堂夜话中...

道教经文经典语录
——《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道家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主要主张?
二、代表著作 1、《道德经》《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

《道德经》讲了什么?
《道德经》是道教中被注释最多的一部经典,由道祖太上老君(即老子)于终南山古楼观应尹喜真人之邀请而撰写的不朽著作,被尊为道教的圣典,为道教教理教义之宗本,全文约五千字,故又称《老子五千文》。该经分上下两篇,上篇讲道,下篇讲德,共81章,文笔简洁,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其深刻的哲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意思]
意思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出自:《道德经》第五章 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翻译:在天地...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形容在生活中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循序渐进,都要经过一个过程才能更好的到达。因此我们遇到好的事情应该慢慢的享受,遇到不好的事情也要静下心来,慢慢的度过。出处:《道德经》第十五章。原句: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善为士者》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

《道德经》怎么背能很快的记住,介绍一下我的经验
4.根据自已的理解,回忆、背诵原文。5.检查对照,重点背记与原文还有出入的字句。6.完美背记完第一章,再用同样的方法背记下一章。7.每背完十章,连同前面已经背会的十章一起复习一遍。8.背至81章,把上篇《道经》背诵一遍。然后检查对照,修正背错的地方,强化记忆。下章《德经》也一样。9.把...

建始县19418403786: 道德经二十一章 -
朱试小儿: 《道德经》而是一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本章旨在对【道】作...

建始县19418403786: 道德经全文诵读
朱试小儿: 《道德经》原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建始县19418403786: 《道德经》经典语录 -
朱试小儿: 老 子 : 「道 德 经」: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建始县19418403786: "一切如风,随风而去. 临风而悟,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
朱试小儿: 《老子》第二十一章 1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2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3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4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5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译文 1 最高的道德形态,是彻底顺从道. 2 道作为存在物,完全是恍恍惚惚的.恍惚之中有形象,恍惚之中有实在. 3 在他的深远幽暗中,有一个精神存在著.这个精神至真至切,充满了信实. 4 从古到今,他的名字从不消失,好叫人们看到万物之父. 5 我怎么晓得万物之父呢?就是由他而来.

建始县19418403786: 下面哪一句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
朱试小儿: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楼主以空白来形容道的存在,正是21章的精髓,楼主高人,高人啊!

建始县19418403786: 老子《道德经》名句译解.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 -
朱试小儿:[答案] 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甘愿作天下的溪涧,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 这一章重点讲“复归”的学说,前几章虽多次讲到这个问题,但本章是作为重点专讲的,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老子提出...

建始县19418403786: 关于<<老子>> -
朱试小儿: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讲道的地方约四十余处,其主要有: 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②“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

建始县19418403786: 道德经 全文和翻译 记得以前有一句原文 一句翻译的那种 -
朱试小儿: ●《道德经·政道君德三不原则章》 ------------------------------------------------------------------------------------------------------- 不尚(超过、高出)贤(艰难、劳苦),使民不争(抗争); 不过度徭役人民,人民就不会反抗.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逃避...

建始县19418403786: 古文版道德经 -
朱试小儿: 1 《道德经》(全白话版) 1.[白话] 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道",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言词说出 来,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从"无" 中去观察"道"的奥妙;经常从"有"中去认识"道"的端...

建始县19418403786: 求道德经TXT全文及翻译!!!! -
朱试小儿: 《道德会元》道之可以道者,非真常之道也.夫真常之道,始于无始,名于无名.拟议即乖、开口即错.设若可道,道是甚么?即不可道何以见道?可道又不是,不可道又不是,如何即是?若向这里下得一转语,参学事毕.其或未然,须索向二...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