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哪篇文章是写路亭的!!?

作者&投稿:缪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路亭的规格是怎样的?~

今天,在一些稍偏僻的乡村,路边地头,常见路亭。路亭,也称凉亭,吾乡台州称之为“路廊”。路亭是一种简易的廊式建筑,一般长不过七八米,硬山双坡屋顶,一面砌墙一面空敞(亦有两面砌墙者),两端为出入口。亭内设有固定的木石条凳,供路人歇脚消暑。
传统的乡土社会,铺路架桥、修建路亭是常见的行善方式。有一次我在泰顺某地,头顶烈日翻山越岭,举步维艰之际,山重水复之处,忽然逢着一路亭,路亭旁边恰好有一口水井,一洌清泉正汩汩而出,清泉之上又恰好有一只舀水的勺子,真不由得让人感慨无处不在的人间温情。
数量众多的路亭群,我是在桐庐凤川见到的。按当地的说法,一般每隔三五里置一路亭。但凤川的这片原野,路亭格外密集,目测不出一里地就设有路亭。照例是些石砌的简易建筑,大概是晚清民国的遗物,有点破败。由于近年来道路改道,散落在田埂地头的路亭,多已废弃不用。
路亭都是由民间自发修建的,有些路亭内立有建亭碑记,书法或工或草,体例大同小异,记述建造始末并详列捐资人名单。路亭碑,各地多有存世,我几乎没见过官府出资修建的例子。

清明上河图?汗。。。。。。

柯灵--路亭

行路难,昔人常指边鄙僻远之区,而不知现代的通都大邑,行路更难。除

非你是有车阶级,出门只靠步行,那么不但行人如鲫,市虎可畏,会增加紧张和疲

劳,如果走得乏力,双腿酸痛,寸步难移,你绝对找不到一个立锥之地,让你歇一

歇腿,缓一口气。——大都市中有的是交通利器,却大抵和路人无关。公共交通之

拥挤,令人望而却步。满眼摩天大楼,马路宽广整洁,但你休想找个“民亦劳止,

汔可小休”的机会。你不惜破费悭囊,走进咖啡馆去,买个片刻安闲,那却又是另

一回事了。

我不幸拙于行路,又和冯欢

同病,既有无车之叹,却无由弹铗而歌。遇到

这种时候,就常常不由得想起乡间的路亭。

在故乡,村庄市镇之间,只要相隔三五里,中途大概有一两个路亭,专供

行人憩坐。——路亭建筑简陋,地位常据着往来的通路,大小才如斗室。也许是四

根石柱,四角顶,四而通风,犹如在中国画里常见的茅亭,雅有古意,不过顶上盖

的是灰色的瓦片。也许和农家近似,长方形,但三面砌墙,一面临空,当路的两壁

开着无门的门框。设备却大体一样,靠壁架石作凳:不嫌简慢,请君稍息。

别看它破陋寒伧,貌不惊人,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这却是沙漠中的一

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

江南泽国,交通多靠船舶。乡村与城镇之间,大抵有专供乘客载货的白篷

“埠船”,花几个铜板,便可以依靠双桨一叶,平安到岸,可是“埠船”早出晚归,

一天只一度往返;时间呆板,无法伸缩,而且虽然所费戋戋,毕竟未免不够经济。

有钱人出门,可以专雇乌篷小船,舒适迅速;一般庄稼汉,为了惜时省钱,却大抵

连“埠船”也免坐了,委屈一双脚,来去都是跑路。

赶市的村夫农妇,或者担着辛苦经营的菜豆瓜果、鱼米柴草到街上求售;

或者提篮挑筐,到街上去买办日用杂物、农事工具;或者因为借贷无门,挟些不值

钱的衣物破烂上当铺去质钱……每天清早,朝阳初窥田野,便沐晨风,带晓雾,从

村里出发,哼哼唧唧,形成行列,快步赶上镇去,直要到事毕功成,事倍功半,或

者事败功亏,才循原路赶回村里。

奔波忙碌了半天,人是倦了;而“不如意事常八九”,乘兴而去,常常败兴

而归。心情懊丧,双脚沉重,生理和心理的倦怠形成双倍的压力。幸而半路有个路

亭,排闼迎人,容他们且住为佳,使身心暂时有个着落。吹一阵凉风,扯一阵闲话;

再闲闲地抽一筒旱烟,让生命获得片时的苏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不巧遇

上意外的天气变幻,更可以在路亭里求得荫庇,聊避风雨。试想这对疲倦的旅人,

是何等温煦的抚慰!

路亭所处的位置,不但富于实用价值,又多似高明的画师布局,引人入胜。

有的点缀田畴广野中间,“前不把村,后不着店”,亭亭玉立,不但使无垠的平原减

少单调之感,还便于旅途修长的过客及时小驻;更可以接待天涯沦落的流浪人,无

处投宿时借此歇夜;对田头劳作的农民,这又是天然的耕余休息之地,日中时刻,

可以静坐进餐,冬避朔风,夏避炎阳。有的高踞岭背,峰回路转、两村交界之处,

翼然一亭,挺秀如画。山行较平地费力,行人跑到岭上,大都气息咻咻,汗流浃背,

在路亭的石条凳上坐憩片刻,听山风苏苏从树梢掠过,投下一身清凉。有的筑在河

滨,面临盈盈的流水,傍着霭霭的绿荫,便利行人随意歇脚,等待摆渡或过往的船

只。……

离我老家不远,有两个路亭,是我幼年踪迹最频之处,年齿渐长,得闲还

常去盘桓。大江沿有个过渡亭,好像建筑得特别讲究,地位大,墙壁石凳,整齐可

观,临河还有宽广的双面“埠道”;一到夏季,晚霞掩映中,那里差不多成了公共

浴场。亭前石柱上,刻着两副对联,记得其中的一副是:

山色湖光,四时佳兴。

早南晚北,廿里官塘。

对联虽然并不高明,但山色湖光,并非虚语。普通路亭,虽也有对联点缀,

却无非是“稍安毋躁”、“小坐何妨”之类。这样“风雅”的对联是例外。不过疲倦

的行人,谁也不计较这些。

“修桥铺路造凉亭”,在乡间是标准的善举。出钱的也许未必全出于体贴行

人的苦辛;但对倦乏的旅人,这可真算得是一种值得感谢的功德。物质文明突飞猛

进,日新月异,路亭可能早晚要进历史博物馆,但我却深望世界建筑史上,将为它

特辟一章,用最美的笔墨,描述它特殊的风貌和品质。

一九三五年


道路以目出自哪篇文章
道路以目出自《国语·周语上》,《国语·周语》是《国语》中的一篇,作者是左丘明。《国语·周语》是一篇文言文文章,其主要记叙了两周时期周王室的历史大事。周穆王将去征讨犬戎,祭公谋父劝阻说:“不能这样做。先王以道德昭示天下而不炫耀武力。平时敛藏军队而在适当的时候动用,这样它才会显示出威...

...什么什么的路,什么什么的路…谁告诉我这文章叫什么谁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以路象征人生,你还知道谁的哪部作品?写出作者、作品名称,并把其中...
把“路”比作人生之旅的作品应该比较多吧,在读者,文摘上是有类似文章的 比较出名的我只知这两部,鲁迅的《故乡》一文中有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还有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中引用的一句“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谁知道哪篇文章是写路亭的!!?
柯灵--路亭 行路难,昔人常指边鄙僻远之区,而不知现代的通都大邑,行路更难。除 非你是有车阶级,出门只靠步行,那么不但行人如鲫,市虎可畏,会增加紧张和疲 劳,如果走得乏力,双腿酸痛,寸步难移,你绝对找不到一个立锥之地,让你歇一 歇腿,缓一口气。——大都市中有的是交通利器,却...

鲁迅写过《路》这篇文章吗?其中什么“世上本无路。。出自这篇文章吗...
楼上正解。原句是: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 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全文地址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262410.html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变成了路.出自鲁迅的哪篇文章?
出自鲁迅的《故乡》。这句话在文章的最后一个段落出现,该段落原文是: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通过这句话,是想要表达“我”怀着...

请问有哪位作家\/诗人写过关于“路”的描述\/诗\/文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遥瞻前方万里路,福星高照到天涯。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空庭明月闲复闲,夜长...

"路是人行出来的"这句话路出自哪篇文章
鲁迅写过《路》这篇文章,其中什么“世上本无路。。出自这篇文章。

道路以目出自哪篇文章
这个成语出自《国语·周语上》“道路以目”这个成语出自《国语·周语上》。形容了在暴政下,人们只能用眼睛来观察周围的环境,以避免言语不慎而招致祸患。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严格规定和人们的无奈,也警示人们在言论自由的社会中,仍需要保持对言行的谨慎和尊重。

书山有路勤为径出自哪篇文章?
书山有路勤为径出自唐代韩愈的《古今贤文·劝学篇》。内容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翻译:告诉人们,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顺风船可驶,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潜心”是两个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条件。韩愈,字退之,河南...

诸暨市18482088275: 描写亭子的文章 -
能奇丹葶: 喜欢亭子就像喜欢伞一样,每到一处地方,只要看到亭子,都会进去休息一会.看看亭子里美丽的雕花,秀美的彩绘.顺势再透过这个优雅的空间看看亭外的风景. 雨还没有停,反而越下越大,撑伞的人也越来越多.看到一把湖蓝色的透明小伞...

诸暨市18482088275: 八年级语文28课《醉翁亭记》的全篇课文 -
能奇丹葶: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

诸暨市18482088275: 欧阳修写过一篇文章叫《醉翁亭记》,但是作者却没有大篇幅的写醉翁亭,而是去写了一些别的,这是为什么? -
能奇丹葶: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表达作者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所以不能像写说明文一样写醉翁亭.写他周围的景物、事情来抒发醉翁在醉翁亭所得到的乐趣,表达出作者的感情.不能像核舟记写核舟一样写醉翁亭.= =那啥.不管对不对= =分给我吧——从文库下个资料都没分啊= =肥水不能流了外人田是吧= =

诸暨市18482088275: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这段话是在鲁迅哪篇文章里写的啊?
能奇丹葶: 《呐喊》里的《故乡》.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诸暨市18482088275: 陋室空堂,衰草枯杨………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转眼乞丐人皆谤………谁知道这篇,文章是出自哪里?全文是 -
能奇丹葶: 出自曹雪芹的《好了歌注》 好了歌注(陋室空堂) 清朝 曹雪芹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诸暨市18482088275: 求一篇初中文言文《醉翁亭记》
能奇丹葶: 醉翁亭记(宋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在《醉翁亭记》这篇文章里,共有两处这样的修辞手法. ⑴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

诸暨市18482088275: 求《萌芽》上的一篇文章——路口! -
能奇丹葶: 路口 今天晚上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乐队在唱他们的原创.乐队是四个大男孩组成的,来不及细细端详他们那些张扬的脸,只隐约记得那上面笼罩着的暗暗的淡淡的忧伤,让我想去怜悯.他们的吉他弹得很棒,但是在那些手指拨弄于六根弦间而让...

诸暨市18482088275: 本文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表现了韬光亭的"幽”,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能奇丹葶: 路很险峻,曲折得像蛇在爬行,两边都是山峰悬崖,陡峭隔绝,几里路上连续不断.美好的树和美丽的竹子在这里长得很茂盛,兔丝女萝之类的植物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延伸,并且分散地生长,树阴交叠,绿色密密地遮掩着,太阳光从树叶下面泄露下来,莹洁干净像琉璃一样召人喜爱.禽鸟听见人的声音近了,就边飞边叫,边飞边舞,好像报告客人到了的样子.山峰回环,路跟着转弯,有的游客有先有后走散了,看见树的缝隙中隐约有人影,常常远远地相互呼叫和应答,遇到称心的地方,就靠着树休息,垫着草坐下,悠悠地遐想很久很久,再起身行走,走了一段又停止,还是犹豫着舍不得离开.

诸暨市18482088275: 急!!!“醉翁亭”第二段中描写醉翁亭的优美景色着眼于哪一角度??? -
能奇丹葶: 从时间角度来写.前面是写早晚景色的不同,后面写四季景色的不同

诸暨市18482088275: 《醉翁亭记》 -
能奇丹葶: 诗情画意,秀丽多姿 ——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他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 优美的意境.好的散文应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