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作者&投稿:革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于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于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于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欢迎阅读
  于在文言文中作为复音虚词的用法
  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在这职业上。)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勾践灭吴》,在这里。)
  于在文言文中作为介词的用法
  一、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元。(《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在)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对)
  二、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三、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今是溪见辱于愚。(《愚溪诗序》)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中于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文言文中于的用法,欢迎阅读
  文言文中于作为动词的用法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go〗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取〖take〗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如;好像〖look〗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又如:于何(如何)
  文言文中于作为介词的用法
  1.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2.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欧阳修《归田录》
  3.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清·姚鼐《登泰山记》
  4.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5.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6.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7.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不拘于时。——唐·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9.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10.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1.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12.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3.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如:荣誉归于教练
  14.表示相对的位置。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15.姓
  16.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17.又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于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如下:

1、介词:在,如“生于北京”;到,如“荣誉归于老师”;对,如“勤于学习”;向,如“出于自愿”;给,如“问道于盲”;自,从,如“取之于民”;表比较,如“重于泰山”;表被动,如“限于水平”。

2、后缀: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3、姓。    

文言文于的意思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于泓。”《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

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

3、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捕蛇者说》:“余将告于莅事者。”

4、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伶官传序》:“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用在动词前,无义。《诗经·葛覃》:“黄鸟于飞。




文言文中常见词的用法和意思
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2、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3、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4、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5、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6、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十二、因 1、于是,就。2、依照,根据。3、依靠,凭借。4、趁着,趁此。5、通过,经由。6、因为。7、缘由,机缘...

文言文中有哪些特殊用法?
3、回也不改其乐(人称代词,他的)。4、乐亦在其中矣(指示代词,这)。

文言文中虚词的具体用法
1、语境推断法.虚词大都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要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语境来解词.如“之”的称代对象,就必须得联系具体的上下文才能对它指代的对象进行明确确定.2、整体关照法.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有全局意识,许多虚词的意义并不实在,在句子中主要起语法作用或加强语气的作用,因此...

在文言文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并举上典型例句
4、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8、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9、古同“已”,已经。10、太,...

文言文为字的用法归纳
1. 文言文中为字的用法 、【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

文言文中的“以”有哪几种用法
在文言文里,“以”起初是个实词,多属动词词性;后来演化成虚词,多属介词词性。由此可见,文言文“以”既可充当实词,也可充当虚词,其主要用法如下:一、当“以”是实词时 1、可以充当动词 1)本义:用。例如:《说文》:以,用也。又如:《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再如:《...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1、动词: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d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

文言文使动用法
1.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使动:可以译为“使……怎么样”。 如:1、生死人而肉白骨译:使(让)死人活,使(让)白骨长肉。 生,使……活 \/ 肉,使……长肉意动:可以译为“以……为……”一般有两种情况,翻译稍有区别。 如:2、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其父为宾客,译为现代汉语就是“把他的父亲当作(...

文言文重点词汇的意义与用法
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4.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

文言中数词的用法知多少
文言中的数词有以下用法:1.表示数量词 文言文中的数词,有时表示一个数量词,其特点是量词省略,或数词后置。例如: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一食”中的“一”是一顿之义,量词“顿”省略。②箱奁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孔雀东南飞》)“六七十”指六七十只,数字...

香洲区17088338376: 文言文中"于的用法 -
阿狗氨肽:[答案] 【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香洲区17088338376: 文言文中于的用法有哪些? -
阿狗氨肽: 因语境不同,“于”这个词往往有多种含义. 一、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 (一)、在文言里,“于”经常与名词组成介宾短语放在句末,构成一种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这也是|“于”作为介词的常见用法. 1、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

香洲区17088338376: 于在古文中的用法 -
阿狗氨肽: ⑴对,对于.例:①贫者语于富者曰.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③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⑵在.例:①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②乃设九宾礼于庭.③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

香洲区17088338376: 古文中“于”字有那些用法 -
阿狗氨肽: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

香洲区17088338376: 文言文中, 于 的主要意思有哪些? -
阿狗氨肽: 因 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如: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 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

香洲区17088338376: 文言文中关于"于"的用法与意思? -
阿狗氨肽: 有比的意思 在的意思等

香洲区17088338376: 中学阶段学的文言文所学的 “于”,有多少种用法,意义,例句 -
阿狗氨肽: 中学文言文中的“于”,主要作介词,有7种用法和意义: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

香洲区17088338376: "于“字在古文中的不同用法 -
阿狗氨肽: 1.介词 在的意思 2.介词 比的意思 3.介词 在的意思(同1.)

香洲区17088338376: 文言文 于 的用法及意义 -
阿狗氨肽: ⑴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天下事有难易乎?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③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④然,胡不己乎?⑤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⑥若毒之乎?⑦君将哀而生之乎?⑧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⑨齐人固...

香洲区17088338376: "于"字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
阿狗氨肽: 、介词 “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 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