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风民俗有什么?

作者&投稿:僪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浙江的有特色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绍兴吃臭豆腐,是浙江绍兴的风俗

1、掸新(浙江的风俗习惯之一):
一般都在年底二十日或祭灶前后,家家选吉利日子,打扫门庭,上至椽瓦,下迄沟渎,所有屋角、栋边,都要用长竿扎上扫把,处处刷过,并洗涤所以用具,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也叫“掸新”。旧时,在苍南,长工回家过年,故有“长年不吃二十四饭”之说。
现在,每年农历二十四前后,仍沿袭腊月“掸新”风俗,全城开展以扫尘迎新为中心的清洁卫生运动。
2、小年。农村人一般要大扫除,办年货,送灶君菩萨上天。也有些地方在这一天祭祖。过年拉开序幕。
3、新年鼓:
春节期间,民间娱乐活动较多,如新年鼓和吹打乐。新春天亮,小孩结队成群,沿街敲锣打鼓,叫“新年鼓”。有些村子则集合村民,演奏各种乐曲,有吹打曲,也有清唱,欢乐而热闹。

4、大年“开门炮”。
初一凌晨,家家户户争先恐后打“开门炮”,一般认为,越早越好。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有讲究,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疾病灾难,并表示接新年。
三发鞭炮越是声音宏亮清脆,越是吉祥。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红花满地,喜气洋洋,此时,年味最浓。

杭州的民情风俗,是随着杭州历史经济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发展,不断地由广大人民所创造、所丰富而逐步衍变而成的。它为杭州增添独特的江南风情。

从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丰富文物说明,杭州最早人类活动的原始村落,已具有江南特征的民情风俗。他们有的在山上构建半穴居式的房屋,有的已在地面上架设适应地势低洼的干栏式屋舍。他们利用石头打磨石犁、石锛,从事稻谷、芝麻等农耕生产;利用弓箭、石刀,从事狩猎活动;凿刻独木舟,编织渔网,进行捕鱼作业,形成了原始农业生产上的一整套习俗。他们还能用石轮纺织麻布,用石针缝制衣服,雕琢精美的玉器和烧制陶器,来改善、装饰自己的生活。

春秋战国时,杭州地属越国或吴国,后并于楚。秦汉时杭州地开始建县,当时的钱唐县是武林山麓一个小县,临江滨海,以水为邻。《汉志》载:“吴粤之君皆尚勇,故其氏好用剑,轻死易发,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数与楚接战,互相兼并,故吴越风俗,略与楚同。”

隋朝置杭州,兴建州城,开凿江南大运河,对杭州城市发展起到奠基作用。《隋志》载:“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鱼稻富饶,不忧饥馁,信鬼神,喜淫祀。”又载:“吴郡余杭,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商贾并辏。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庞,故风俗澄清,而道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自唐以后,杭州进入全国著名城市的行列。杭州的城区从城南的江干扩大到城北的武林门。城市人口从原来的1.5万户猛增到10万余家。经济繁荣,还与日本、朝鲜等国建立通商贸易关系,杭州已成为“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社会风俗也渐趋都市化,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丧、岁时、庆典、礼仪等民情风俗,都有了相应变化。诗人白居易曾在他的诗中,讴歌唐代杭州“鱼盐聚为市,烟火起成村”的社会风俗,“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的岁时风俗,“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的西湖夜游风俗。

杭州的民情风俗自北宋以后,变化较大。首先,杭州曾经历我国历史上两次人口南迁的影响,形成南北风俗的大融合。西晋时,北方屡遭战乱,晋室南迁,北方的士大夫甚至平民也随之纷纷渡江,云集富庶的三吴(吴兴郡、吴郡、会稽郡)地区,南方大片土地都成为东晋贵族的田庄。因此,北方风俗也影响杭州。特别是北宋末年,北方女真贵族入侵中原,赵宋政权南迁,建都杭州,大批士庶渡江南下。南渡的北人将原有的家法礼俗一并带到南方,使杭州原有的民情风俗起了很大变化。

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后,经济日益繁华,社会风俗更加多样。当时,杭州已成为北方商贾集中的地方,尤其从汴京迁来的军器制造、土木营造、纺织、印刷等工业和手工业作坊,纷纷在杭州重新建立基地,商贾也纷纷开店设肆。云集的商品,丰富的民物,使杭州出现许多著名的街市,如米市、菜市、羊市、鱼市、肉市、柴市以及花市、灯市、珠宝市、猴市等等,至今在杭州仍保留着许多相关的街巷地名。《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当时杭州有四百四十行,一条横贯南北的御街,或称“天街”,从北首的斜桥向南,一直通到凤山门,路面均铺石板,两旁商肆林立,“无一家不买卖者”。南宋《梦粱录》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不但白天营业,夜市也与日间无异。“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趁早市者,复起开张”。

当时杭州最多的是饮食行业,市民宴饮、品茗成风。据《都城纪胜》记载:“京城食店,多是旧京师人开设。”这些店铺都还保持北方饮食习惯,以适应南渡北人的口味食俗,连南宋皇帝赵构也怀念乡情,要去品尝一下宋五嫂亲手烹制的北方鱼羹美味,因此,“宋嫂鱼羹”这道名菜一直流传下来。

“南人吃米,北人吃面”。杭州人本以米饭为主食,后因北方流寓人多,面食骤然增加。北宋京师上层社会妇女的衣饰,南渡后也传到杭州。连最时髦的“瘦金莲”、“方莹面丸”、“遍体香”等化妆品,也在杭州逐渐流行起来。《梦粱录》“民俗”条曾记载这样一件事:“自淳祜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成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南宋杭州的岁时风俗,在南渡初年,与北方风俗还有很大差异。但到南宋末年,随着南北文化风俗的融合,最重要的是中原文化的崛起,南宋杭州的婚娶、育子、满月、百日、周岁的仪式礼节,也渗入了中原的习俗,娱乐风习也有不少是继承北方遗留下来的习俗。北宋汴京有“瓦舍”,南渡后的杭州也出现了游乐场所“瓦舍”,而且为数众多。影戏的初时只以素纸雕形,南渡后用羊皮加上彩色装饰。说唱诸宫调的,汴京有孔三传编传奇灵怪,人曲说唱,后杭城有女艺人熊保保及后辈女童仿效学唱。随着北人的南来,连奉祀的神庙,也迁建杭州。

北宋士大夫崇尚园林,也成为南宋官僚阶层的一种习尚。当时,西湖四周都建起园苑。《梦粱录》中说:“杭州苑囿,俯瞰西湖,高挹两峰,亭馆台榭,藏歌贮舞,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矣。”元朝李果《风俗通义》题辞中说:“上行下效谓之风,众心安定谓之俗。”宋室南渡,君臣耽乐湖山,过着花天酒地的奢糜生活,上行下效,也形成市民阶层“四时幽赏”、行乐西湖的风气。

杭州都市风俗经过南北融合,已基本上在生产、生活、婚丧、岁时、娱乐等方面逐渐形成一套具有杭州地方特色的风俗习尚。

元、明、清三代都继承、发展了这些风俗。同时,元、清两代因少数民族掌握中央政权,影响所及,杭州民情风俗还渗透、融合了蒙、满族的部分风俗。清时还有因对清廷统治不满,专敲穿黄马褂的清贵族的竹杠,出现了“刨黄瓜(褂)儿”等杭州俗语。

杭州的民情风俗,在长期封建统治下,具有浓重的封建色彩。但自鸦片战争以后,杭州的近代风俗受到西俗的影响,经常出现旧俗中有新的因素。新俗中又有旧的形式等新旧交错的复杂现象。辛亥革命后,杭州旧的封建伦理道德和婚姻礼教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社会、礼仪习俗,相应起了变化,但是,由于民间风俗的传承性,有的习俗仍在延续。而且,在接受外来西方文明的同时,有些坏风陋习也传人进来。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杭州市的民情风俗起了除旧布新、移风易俗的巨大变化。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歪风邪气、陋俗恶习有的被清除,有的被取缔,新的社会风气正在逐步形成。

新的社会体制的建立,使旧的家庭体制起了相应的变化。原来杭州几世同堂的大家庭墙门结构已基本解体。随着《婚姻法》实施,男女婚姻自由,封建包办、强迫和买卖婚姻制度已经废除,晚婚和计划生育,以及尊老爱幼,正成为新的社会风尚。丧葬方面,也作了改革。春节、端午、重阳、冬至等传统的古老岁时节令,大部分都保持原来的习俗,并增添一些新内容,如春节前后的“拥军爱民”、“拥政爱民”,向离退休老干部、职工慰问拜年;清明时节青少年祭扫革命烈士墓,等等。此外,还新增“三八”妇女节、“三一二”植树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五一四”母亲节、“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九九”老人节、“九十”教师节、“十一”国庆节等新的节日。

但是,在出现大量新风的同时,还有许多旧俗,甚至陋俗,不时沉渣泛起。为把杭州建设成为美丽、清洁、文明、繁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杭州市正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承优良传统,改革陈规陋俗,塑造杭州新形象,树立一代新风尚。

杭州的民情风俗,是随着杭州历史经济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发展,不断地由广大人民所创造、所丰富而逐步衍变而成的。它为杭州增添独特的江南风情。

从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丰富文物说明,杭州最早人类活动的原始村落,已具有江南特征的民情风俗。他们有的在山上构建半穴居式的房屋,有的已在地面上架设适应地势低洼的干栏式屋舍。他们利用石头打磨石犁、石锛,从事稻谷、芝麻等农耕生产;利用弓箭、石刀,从事狩猎活动;凿刻独木舟,编织渔网,进行捕鱼作业,形成了原始农业生产上的一整套习俗。他们还能用石轮纺织麻布,用石针缝制衣服,雕琢精美的玉器和烧制陶器,来改善、装饰自己的生活。

春秋战国时,杭州地属越国或吴国,后并于楚。秦汉时杭州地开始建县,当时的钱唐县是武林山麓一个小县,临江滨海,以水为邻。《汉志》载:“吴粤之君皆尚勇,故其氏好用剑,轻死易发,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数与楚接战,互相兼并,故吴越风俗,略与楚同。”

隋朝置杭州,兴建州城,开凿江南大运河,对杭州城市发展起到奠基作用。《隋志》载:“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鱼稻富饶,不忧饥馁,信鬼神,喜淫祀。”又载:“吴郡余杭,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商贾并辏。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庞,故风俗澄清,而道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自唐以后,杭州进入全国著名城市的行列。杭州的城区从城南的江干扩大到城北的武林门。城市人口从原来的1.5万户猛增到10万余家。经济繁荣,还与日本、朝鲜等国建立通商贸易关系,杭州已成为“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社会风俗也渐趋都市化,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丧、岁时、庆典、礼仪等民情风俗,都有了相应变化。诗人白居易曾在他的诗中,讴歌唐代杭州“鱼盐聚为市,烟火起成村”的社会风俗,“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的岁时风俗,“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的西湖夜游风俗。

杭州的民情风俗自北宋以后,变化较大。首先,杭州曾经历我国历史上两次人口南迁的影响,形成南北风俗的大融合。西晋时,北方屡遭战乱,晋室南迁,北方的士大夫甚至平民也随之纷纷渡江,云集富庶的三吴(吴兴郡、吴郡、会稽郡)地区,南方大片土地都成为东晋贵族的田庄。因此,北方风俗也影响杭州。特别是北宋末年,北方女真贵族入侵中原,赵宋政权南迁,建都杭州,大批士庶渡江南下。南渡的北人将原有的家法礼俗一并带到南方,使杭州原有的民情风俗起了很大变化。

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后,经济日益繁华,社会风俗更加多样。当时,杭州已成为北方商贾集中的地方,尤其从汴京迁来的军器制造、土木营造、纺织、印刷等工业和手工业作坊,纷纷在杭州重新建立基地,商贾也纷纷开店设肆。云集的商品,丰富的民物,使杭州出现许多著名的街市,如米市、菜市、羊市、鱼市、肉市、柴市以及花市、灯市、珠宝市、猴市等等,至今在杭州仍保留着许多相关的街巷地名。《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当时杭州有四百四十行,一条横贯南北的御街,或称“天街”,从北首的斜桥向南,一直通到凤山门,路面均铺石板,两旁商肆林立,“无一家不买卖者”。南宋《梦粱录》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不但白天营业,夜市也与日间无异。“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趁早市者,复起开张”。

当时杭州最多的是饮食行业,市民宴饮、品茗成风。据《都城纪胜》记载:“京城食店,多是旧京师人开设。”这些店铺都还保持北方饮食习惯,以适应南渡北人的口味食俗,连南宋皇帝赵构也怀念乡情,要去品尝一下宋五嫂亲手烹制的北方鱼羹美味,因此,“宋嫂鱼羹”这道名菜一直流传下来。

“南人吃米,北人吃面”。杭州人本以米饭为主食,后因北方流寓人多,面食骤然增加。北宋京师上层社会妇女的衣饰,南渡后也传到杭州。连最时髦的“瘦金莲”、“方莹面丸”、“遍体香”等化妆品,也在杭州逐渐流行起来。《梦粱录》“民俗”条曾记载这样一件事:“自淳祜年来,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裹奇巾异服,三五成群,斗美夸丽,殊令人厌见,非复旧时淳朴矣。”

南宋杭州的岁时风俗,在南渡初年,与北方风俗还有很大差异。但到南宋末年,随着南北文化风俗的融合,最重要的是中原文化的崛起,南宋杭州的婚娶、育子、满月、百日、周岁的仪式礼节,也渗入了中原的习俗,娱乐风习也有不少是继承北方遗留下来的习俗。北宋汴京有“瓦舍”,南渡后的杭州也出现了游乐场所“瓦舍”,而且为数众多。影戏的初时只以素纸雕形,南渡后用羊皮加上彩色装饰。说唱诸宫调的,汴京有孔三传编传奇灵怪,人曲说唱,后杭城有女艺人熊保保及后辈女童仿效学唱。随着北人的南来,连奉祀的神庙,也迁建杭州。

北宋士大夫崇尚园林,也成为南宋官僚阶层的一种习尚。当时,西湖四周都建起园苑。《梦粱录》中说:“杭州苑囿,俯瞰西湖,高挹两峰,亭馆台榭,藏歌贮舞,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矣。”元朝李果《风俗通义》题辞中说:“上行下效谓之风,众心安定谓之俗。”宋室南渡,君臣耽乐湖山,过着花天酒地的奢糜生活,上行下效,也形成市民阶层“四时幽赏”、行乐西湖的风气。

杭州都市风俗经过南北融合,已基本上在生产、生活、婚丧、岁时、娱乐等方面逐渐形成一套具有杭州地方特色的风俗习尚。

元、明、清三代都继承、发展了这些风俗。同时,元、清两代因少数民族掌握中央政权,影响所及,杭州民情风俗还渗透、融合了蒙、满族的部分风俗。清时还有因对清廷统治不满,专敲穿黄马褂的清贵族的竹杠,出现了“刨黄瓜(褂)儿”等杭州俗语。

杭州的民情风俗,在长期封建统治下,具有浓重的封建色彩。但自鸦片战争以后,杭州的近代风俗受到西俗的影响,经常出现旧俗中有新的因素。新俗中又有旧的形式等新旧交错的复杂现象。辛亥革命后,杭州旧的封建伦理道德和婚姻礼教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社会、礼仪习俗,相应起了变化,但是,由于民间风俗的传承性,有的习俗仍在延续。而且,在接受外来西方文明的同时,有些坏风陋习也传人进来。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杭州市的民情风俗起了除旧布新、移风易俗的巨大变化。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歪风邪气、陋俗恶习有的被清除,有的被取缔,新的社会风气正在逐步形成。

新的社会体制的建立,使旧的家庭体制起了相应的变化。原来杭州几世同堂的大家庭墙门结构已基本解体。随着《婚姻法》实施,男女婚姻自由,封建包办、强迫和买卖婚姻制度已经废除,晚婚和计划生育,以及尊老爱幼,正成为新的社会风尚。丧葬方面,也作了改革。春节、端午、重阳、冬至等传统的古老岁时节令,大部分都保持原来的习俗,并增添一些新内容,如春节前后的“拥军爱民”、“拥政爱民”,向离退休老干部、职工慰问拜年;清明时节青少年祭扫革命烈士墓,等等。此外,还新增“三八”妇女节、“三一二”植树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五一四”母亲节、“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九九”老人节、“九十”教师节、“十一”国庆节等新的节日。

但是,在出现大量新风的同时,还有许多旧俗,甚至陋俗,不时沉渣泛起。为把杭州建设成为美丽、清洁、文明、繁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杭州市正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承优良传统,改革陈规陋俗,塑造杭州新形象,树立一代新风尚。

sos

特色小吃
猫耳朵 流出清宫御膳,为形似猫耳的麦疙瘩。经沸水煮熟捞出。另用虾仁、鸡肉、干贝、火腿、香菇、笋丁、菜叶、葱、姜片和鸡汤制成汤汁,取猫耳共盛碗内,淋鸡油而成。配料五彩缤纷,猫耳色白,汤鲜味美。 湖州大馄饨 以猪腿肉、笋衣、芝麻、葱末、白糖、味精、芝麻油、绍酒、精盐等配制成馅。馄饨煮熟后,放入肉骨汤外,撒以葱末、蛋皮丝而成。皮薄馅多,汤鲜味美。 鱼肉皮馄饨 为沿海渔区保守风味小吃。猪腿肉及荸荠剁成末,取绍酒、味精、白糖、盐、葱花调成馅心,包入鱼肉皮女内,入笼蒸熟,入沸水外略煮,连汤拆入碗外,撒以葱花、猪油、米醋、味精而成。鱼肉皮通明,光滑,形似花朵,味鲜爽口。 湖州千驰包 纯精肉、开洋、干贝等做馅,豆制品千驰做皮,包成包女,配以劣秀粉丝。色白汤清,鲜美可口。未无百缺年制制历史。 南湖蟹肉包 用鲜肉皮、蟹肉、生姜、夹心猪肉、蛋黄、糖等调制成馅,做成包女蒸熟。成品皮薄滑韧,肉蟹浓香,味香卤多。 虾爆鳝面 采用新鲜虾取粗强大鳝,共面条烹做,保持刀切面特色,采用素油爆、荤油炒、麻油浇的“三油”制制工艺。鳝片黄亮香脆,虾仁玉白鲜美,面条柔滑不糊,汤汁油润清香。 嘉兴五芳斋粽 为鲜肉粽女,其外形零洁,包裹均匀,用筷分成四块,块块见肉,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香鲜,便于照当。未无近百年制制历史。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详见“浙江历史”词条) 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浙江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有距今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春秋时浙江分属吴、越两国。秦朝在浙江设会稽郡。三国时富阳人孙权建立吴国。唐朝时浙江先后属江南东道、两浙道,渐成省级建制的雏形。五代十国时临安人钱镠建立吴越国。元代时浙江属江浙行中书省。明初改元制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辖11府、l州、75县,省界区域基本定型。清康熙初年改为浙江省,建制至此确定。 “浙江”是钱塘江的古称,意为曲折的江水。唐代时,分江南东道设立两浙道,是为“浙”字第一次成为地方政府的名称,“浙江”之名由钱塘江流域,延伸至北起长江,南至平阳,西倚茅山、天目山,东滨大海,囊括太湖、钱塘江、甬江、灵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几大流域的共同的政治和文化地理名称。 这一区域在春秋战国以前为越人聚居地,也是越国的本部,又曾被吴国占领,后又成为楚国的一部分。秦统一中国后,即在这里设立会稽郡,属扬州。三国时属于东吴,两晋南北朝时期属于南朝。唐宋之际又相继为两浙道、吴越国和两浙路的辖区,因吴越国内设13个州级行政区,故并称“两浙十三州”。吴越国主要范围均为今天的浙江全境,以及上海市和福建省北部的建瓯、宁德、寿光,江苏省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即为今天吴越文化和吴语的占据主导的区域。 明朝初年,设置“浙江布政使司”(初期不含太湖地区的湖州府、嘉兴府),治杭州,而一些靠近福建的地区以苍南金乡为界,划入福建行省。自此大致形成了延续至今的浙江省辖区域。
编辑本段文化民俗
浙江文化属于典型的"中国东南文化区",其主体构成是吴越文化。 浙江文化灿烂,人文荟萃,科技教育发达,名胜古迹众多,素享“文物之邦,旅游之地”美誉。在历史上,浙江涌现的科技教育、文化名人灿若星河。现今,浙江省拥有国务院部属科研和开发机构20个,省市科研机构150多个,向国内外开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重点专业实验室3个,以及一批国家行业研究中心。有浙江大学等37所高等院校。1981年建立了学位制度。1995年有12所高校拥有硕士点233个,博士点70个。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分别为99.3%和99.5%。浙江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省级321处,市县级1674处,共有文物保护点近4万处。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0,森林公园最多的省,有丝绸、茶叶、南宋官窑等博物馆。杭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六大古都之一,宁波、绍兴、衢州、临海、金华也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浙江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自然和生态环境最佳的省份之一,深受海内外旅游者青睐。
浙江文化遗产:
一、民间表演艺术类(36个) (一)民间戏曲:新昌调腔(新昌县)、松阳高腔(松阳县)、西安高腔(衢州市金华市)、宁海平调(宁海县)、永嘉昆剧(永嘉县)、浦江乱弹(金华市)、海宁皮影戏(海宁市)、台州乱弹(台州市)、淳安三脚戏(淳安县)、杭剧(杭州市); (二)民间曲艺:四明南词(宁波市)、宁波走书(宁波市)、杭州小热昏(杭州市)、温州鼓词(瑞安市)、绍兴莲花落(绍兴县)、绍兴平湖调(绍兴市)、金华道情(金华市)、平湖钹子书(平湖市)、兰溪摊簧(兰溪市)、临海词调(临海市); (三)民间舞蹈:奉化布龙(奉化市)、长兴百叶龙(长兴县)、青田鱼灯(青田县)、十八蝴蝶(永康市)、海盐滚灯(海盐县)、淳安竹马(淳安县)、浦江板凳龙(浦江县)、浦江迎会(浦江县)、跳蚤会(定海区); (四)民间音乐:江南丝竹(杭州市)、畲族民歌(景宁县)、嘉善田歌(嘉善县)、舟山渔民号子(舟山市)、舟山锣鼓(舟山市)、嵊州吹打(嵊州市)、奉化吹打(奉化市)。 二、民间造型艺术类(23个) 东阳木雕(东阳市)、乐清黄杨木雕(乐清市)、龙泉宝剑(龙泉市)、宁波朱金木雕(宁波市)、宁波骨木镶嵌(宁波市)、都锦生织锦(杭州市)、西湖绸伞(杭州市)、硖石灯彩(海宁市)、王星记扇(杭州市绍兴县)、乐清细纹刻纸(乐清市)、浦江剪纸(浦江县)、萧山花边(萧山区)、苍南夹缬(苍南县)、桐乡蓝印花布(桐乡市)、瓯塑(温州市)、瓯绣(温州市)、黄岩翻簧竹雕(黄岩区)、东阳竹编(东阳市)、嵊州竹编(嵊州市)、浦江麦杆贴(浦江县)。 三、民俗风情类(5个)南宗祭孔(衢州市)、景宁畲族祭祀仪式(景宁县)、海盐骚子(海盐县)、炼火(磐安县)、扫蚕花地(德清县)。
文化名人


1~2个不同地方的民风民俗
•怎么写好民风民俗的作文呢?1个回答•民风民俗作文怎么写1个回答•有那些民风民俗2个回答•关于民风民俗的问题2个回答•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8个回答 不同地方的民风民俗各个地方的民风民俗各地方的民风民俗各地的民风民俗民风民俗地方的民风民俗民风民俗的作文民风民俗资料 ...

金华的民风民俗
1、庙会 金华各地,旧时庙会众多,尤以农历八月十三日胡公大帝庙、会最盛。届时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络绎不绝,商贾云集,百货陈杂,除举行午迎佛”等俗定仪式外,还有表演“迎大旗”、“三十六行”、“翻九楼”、“迎台阁”、“演大戏”等娱乐活动。“所谓好淫伺是也。一会之兴,有烟火,有戏班...

武汉民俗民风与汉江有什么关系?
此外,汉江还是武汉的交通枢纽,连接着武汉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汉江上的渡船、船只交通等对于武汉的城市发展和人民交往具有重要作用,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进一步丰富了武汉的民俗民风。总之,汉江作为武汉的母亲河,对于武汉的民俗民风有着深远影响。汉江既为武汉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休闲场所,也...

湖北潜江的民风民俗有哪些?注意是民风民俗
这一习俗至今仍广泛流传。有“三天不喝油茶汤,头昏眼花心发慌”的说法。过年:全国各地都兴过年,但恩施侗族人过年有自己的特点,有大小年之分。小年腊月二十四,大年腊月三十。为迎接大年的到来,小年的前一天,都必须把室内外打扫干净。三十团年,包菜摆好后,全家到齐,先祭祖人,再鸣炮入席团年。有...

四川民风民俗有哪些?
四川民风民俗按月份解说如下:一月,头年12月--次年3月 南国冰雪节 农历腊月初七日 俄喜节 正月初一到初三 纯阳观文化庙会 正月初一“开灯”至正月十六“倒灯” 自贡恐龙灯会 正月初二晚上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黄龙溪火龙节 大年初五 彭州市“棒棒节” 正月初九十五日 赵镇龙灯会(金堂县城赵镇) ...

南方地区的民风民俗
人们听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后,都划着船赶来打捞他的尸体,但始终没有找到。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百姓们就把食物仍进江中喂鱼。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要这样做。久而久之,人们又改为用芦苇的叶子把糯米包成粽子仍进江里。于是。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椒江的民风民俗是什么???
椒江地处港口,有大量的码头工人和渔民,他们好动,喜闹,于是,是夜活动重点便是“闹花灯”,而其中最闹猛便是“绰小老爷”。过去椒江人把庙里的神像称为“老爷”,小神像便称为“小老爷”。椒江百姓向有在正月半夜张灯迎神的习俗,即是所称的“绰小老爷”活动。为了正月半夜的出迎,椒江每个寺庙都备有出迎用的小...

江西吉安白沙镇上村有什么民风民俗
江面无溺水事故发生,老百姓能丰衣足食、四季平安、人丁兴旺、福寿延绵等。因与麦子丰收有关,又和“端阳庙会”之水中龙舟赛活动对应,故名干麦船。“干”字取其“水边”之义。干麦船是一条以竹篾、彩纸等扎制、裱糊而成的龙船。船首是高昂的龙头,船尾是华丽的龙尾。船上以彩纸等扎制了众多...

夹江有哪些民风民俗
夹江纸很有名……

乌江镇的民风民俗
玩龙灯、霸王庙会:过年玩龙灯,是古镇乌江人民的传统文化节目。从正月初三到十五元宵节,白天舞狮子,晚上玩龙灯。正月十二是参殿,要到霸王庙内焚香参拜,正月十三上乌江街,十五达到高潮。这连续十多天晚上,长长的乌江街灯火辉煌,彩色缤纷,爆竹声此起彼落,向彻云霄。“三月三”霸王庙会,旧时乌江...

吉水县15721777400: 浙江有哪些风俗? -
颛凭艾妮: 春节的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浙江各地的风俗与全国一样,新春佳节也特别隆重、热闹、庆祝活动以吉祥为核心,丰富多彩;主要有放爆仗、拜年、吃年糕等吉祥风俗. 端午节的习俗 旧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古代“午”与“五”同音,故又称端午为“端五”、“重午”、“重五”等名. 乞巧节的习俗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俗你“七 ”,是传说中天上的牛朗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在民间妇女有乞巧的习俗,故又名“乞巧节”或“少女节”.

吉水县15721777400: 浙江的有特色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
颛凭艾妮: 热热闹闹办喜事 一、说媒杭州民间婚礼,基本上沿袭南宋婚礼的习俗遗风.旧时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男、女方问卜得吉“定帖”后,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女方中...

吉水县15721777400: 浙江风俗习惯有哪些? -
颛凭艾妮: 浙江各个市习俗不大相同 过年 古历十二月廿三日晚以五果(糖果)“送灶司老爷”. 廿四俗称“小年夜”,“廿四掸灰尘”. 廿八日设案中堂,以三牲福礼祈求降福,谓之“谢年”. 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夜为除夕.也叫年关,习惯这天讨...

吉水县15721777400: 宁波特色民俗(浙江省宁波民俗文化)
颛凭艾妮: 1、宁海十里红妆婚俗2、宁海平调3、余姚剪纸4、宁波泥金彩漆5、前童元宵行会6、象山晒盐技艺7、宁波金银彩绣8、奉化布龙9、宁波走书10、越窑青瓷烧制技艺11、四明内家拳12、奉化吹打13、四明南词14、海盐晒制技艺(象山县)15、传统木结构古建筑建造技艺

吉水县15721777400: 浙江过春节的习俗? -
颛凭艾妮: 1、腊八粥 吃是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农历腊月初八,也称腊八日,浙江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是过年的前奏.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

吉水县15721777400: 浙江的风俗特点作文300字 -
颛凭艾妮: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在浙江的...

吉水县15721777400: 帮忙想想,浙江地区有什么特有的民俗风情啊?各方面的都行.只要是那
颛凭艾妮: 我就知道杭州余杭仓前有个羊锅节,算是美食节

吉水县15721777400: 浙江余姚的民风民俗,不用太长,简要概括一下就行了. -
颛凭艾妮: 浙江余姚的民风民俗简要概括如下:新春拜年放爆仗,元宵放灯舞龙舞;清明上坟吃青团,民间习俗麻雀饭;端阳五黄驱疫魔,中元鬼节演甲戏;中秋月饼分外圆,过年习俗一二三.具体内容请浏览这个网页:http://2005.yy.gov.cn/col/col11302/index.html

吉水县15721777400: 浙江民风民俗(饮食) -
颛凭艾妮: 地方特产(详见“浙江特产”词条) 浙江特产丰富,有景宁畲族绿曲酒、杭州水蜜梨、大佛龙井、西湖莼菜、金华火腿、兰溪蜜枣、山核桃、东坞山豆腐皮、萧山鸡、严州白梨、六月红河蟹、八珍糕、白果、白术、茶叶、昌化小核桃、新昌小...

吉水县15721777400: 浙江绍兴的民风民俗 -
颛凭艾妮: 端午的裹粽子,赛龙舟,过年是还要打年糕.还有乌篷船,毡帽等.还能在乌篷船看搭在水上的社戏,还能看传统的结婚仪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