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诗词的原文及赏析

作者&投稿:阳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游记诗词的原文及赏析篇一

  《放舟蓬莱阁下》

  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轲,紫石崚嶒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戚继光是明代的民族英雄。这首诗当作于诗人晚年回归故里山东蓬莱之时。

  此诗开头“三十年来续旧游”,先从时间上着笔。自青少之时投军戎伍,到此次归来,屈指数来已有三十年了。回首往事,可谓感慨万端。着一“续”字,点明是重来。诗人曾自叙从组织戚家军始,即“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马上作》)一生之中多于紧张的军旅生活中度过而无暇游乐,辜负了美好的风光。而现在可以闲游。何以如此?此中实有原委。诗人几十年来征讨倭寇,屡建奇功,如嘉靖“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挥军急趋宁海”,“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数。”“四十二年四月”又杀敌“斩级二千二百还。“虽有友军配合,而继光战功赫赫,使戚家军名闻天下。可是臣佞售*,若张鼎思之流“言继光不宜于北。”而昏愦的当国者“遽改之广东”,使继光郁悒不得志。后来“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此诗即写于此时,继光被黜闲居,当然有暇可游了。“山川无语自悠悠”,将山川拟之以人,赋以情致。本来有御史傅光宅,上疏再荐,结果“反夺俸”。重臣尚如此,那么山川也只有缄口不语,暗自忧伤。悠悠,并非悠闲自得的样子,而应如《诗经·终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和《十月之交》“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口”之“悠悠”,忧伤之意也。此句是景语,也是情语,泻情入景,以景写情,含蓄蕴藉,情深意远。

  三四句,笔锋陡转,境界为之大开。“沧波浩荡浮轻轲,紫石崚嶒出画楼。”此句暗合诗题“放舟”,了无痕迹,照应缜密。那浩荡的缘波之上,漂着一叶轻舟,紫石的高山上有装饰一新的画楼。“波”以“沧”濡,言其水之澄碧。浩荡,言其广阔壮大。只有“轻轲”,方可言“浮”其上。紫石,指丹崖山,以“紫”着色,愈显其庄重绚丽。崚嶒,言山之高峻。画楼,指蓬莱阁,着一“出”字,将其阁“危栏缥缈接云宇,飞栋扶摇映斗宫。”(马思才《登蓬莱阁》)的巧设,写得真实而形象。遣词用字。锤炼精警。而且对仗工稳,是难得的佳句。

  五六句“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意谓不知不觉过了多少日月,自己已是银丝双鬓,垂垂老矣。但我仍还存活于世。“日月不知”,是不知日月的倒装。“双鬓改”,继光本不惧,曾有诗云:“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登盘山绝顶》)如果武力能消除外族入侵的战争危险,保卫国家的安全,我一直到老,终身在边塞上防守。可是现在的“双鬓改”,不是御敌守塞,而是被罢黜还乡,怎能不使诗人满怀愤慨,喟叹连声呢?但转而又想到虽老而身在,心情又为之一振,还是应以黎庶为重,再有所为才是。

  七八句“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青壮之时灭倭靖国的壮志复起,托那一片白云传情达意于朝廷,再欲杀敌报国,死而无怨。表现了诗人壮志未衰的英雄本色。

  全诗通过继光功高而被黜的遭遇,反映了明代王朝君昏臣*的一个侧面。全诗借景抒情,以情写景,情景交融。情感起伏有致,撼人心扉。结句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寄慨遥深。

游记诗词的原文及赏析篇二

  《度荆门望楚》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唐代结束了南北朝时代的分裂局面,消灭了隋末的混乱状态,对外开疆拓土,威震四方,国内安定统一,经济繁荣,从而进入了中国历最为光辉灿烂的一个时代。科举制的确立,又为广大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辟了进入政治舞台的通道。李唐王朝和新兴的世俗地主阶级都正处在上升时期。勃勃进取、积极向上的英雄主义感,成为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体现在文艺作品中,便出现了所谓的“盛唐之音”。

  陈子昂这首《渡荆门望楚》写于他21岁初次由蜀入楚之时。这是他第一次离开故乡四川梓州射洪县,准备东入洛阳求取功名。和唐王朝一样年轻的诗人,对前途充满了信心和憧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新奇之感。当他经荆门入楚时,写下了这首豪迈的五言律诗。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巫峡,长江三峡之一。章台,即章华台,古代楚国建筑,故址在今湖北沙市附近。巴国,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荆门,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与长江北岸的虎牙山相望,是巴楚相联的咽喉之地。诗的开头连用四个地名,紧扣住了诗题“渡荆门”的“渡”字,突出了船行的疾速。“去、下、尽、开”四个动词连用,更使诗句具有强烈的动感。使读者仿佛看到一叶轻舟顺流而下,险峻秀美的巫峡被它远远抛在身后,小船飞驶直入楚国故地。律诗第一联,本不须对仗,但诗人却用了“遥遥”“望望”这个连珠对,写得轻快、流畅,兴奋喜悦之情尽在其中。船出荆门,诗人眼前豁然开朗,天地似乎突然变得宽广了,两岸重岩迭嶂的巴东山峡消失了,狭窄的河流一变而为万顷汪洋。江雾迷茫,烟波浩渺,神秘的大自然的变化,使年轻的诗人惊愕、迷惘而欣喜、赞叹,勾引起了浮想连翩。

  如果说,“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是写江面景象,“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则是写两岸风光。极目远望,楚天辽阔,青苍苍的原野无边无际,远远地偶尔可见一两座城镇的轮廓。视野尽头,树林如带,隐隐与白云相接。千里江汉平原,向初次入楚的诗人敞开了自己的胸膛,迎接着这位远道而来的蜀中才子。

  眺望这奇妙而美好的风光,很自然地使人想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活动过的人和事:想到当年孔夫子过楚的凄惶潦倒;想到屈原江畔行吟的悲愤抑郁;也想到项羽面对秦皇仪仗发出“彼可取而代之”的壮语。先贤先哲们已经逝去了,一代新人又举步重来。于是诗人仰天长吟:“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狂歌客指春秋末期楚国隐士陆通,字接舆。他不满于昭王时的政令无常,佯狂不仕,有许多轻世蔑俗之举。这里诗人用这个典故,是用接舆的才高自负比喻自己。但今天诗人狂歌入楚,不是为了隐居不仕,却是为了求取功名,施展抱负。风流少年的得意之情跃然纸上。倘使接舆复生,见到狂歌入楚的青年诗人,不知该作何想?

  这首诗写得昂扬有力,气势流动。前六句写景,场面开阔。后两句写人,豪放倜傥。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与诗人神采飞扬的形象交相辉映,使这首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无怪有人称之为初唐描写荆门形势的第一佳作。




游记诗词的原文及赏析
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沧波浩荡浮轻轲,紫石崚嶒出画楼。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戚继光是明代的民族英雄。这首诗当作于诗人晚年回归故里山东蓬莱之时。此诗开头“三十年来续旧游”,先从时间上着笔。自青少之时投军戎伍,到此次归来,屈指...

古诗词《岳阳楼记》的原文及赏析是什么?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

《诗词曲赋文·庐山记》原文与赏析
汉罗岩西边有石门,似双阙,壁立千余仞 (据桑乔《庐山疏》,认为这里的天池峰和铁船峰二峰对峙如门,所以叫石门)有瀑布高悬,不可胜记。 末段说“自托此山二十三载”,两次游石门,四次游南岭……这一段是否出于 《游庐山记》,不得而知。如果这是 《庐山记》里的一段,或者它虽出于 《游庐山记》而 《游庐山...

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三、修辞精警。对比:作者将简易的竹楼与四大名楼对比,以「贮 *** 、藏歌舞」的腐朽与「焚香默坐,消遣世虑」的儒雅对比,抒写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磊落的襟抱。象征:四大名楼的高贵象征著朝廷的腐败,竹楼的寒伧却是作者当下自身地位的写照,尽管地位卑微,却拥有高洁的心灵。排比:「夏宜急雨,有...

《诗词曲赋文·题画僧(其一)》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题画僧(其一)》原文与赏析 张 祜 骨峭清高彼岸人,一杯长泛海为津。僧仪又入清流品,却恐前生是许询。这诗另有一题。原注:一作《酬信上人赠张僧繇画僧》。信上人赠送给张祜梁代画家张僧繇的画僧一帧,诗人于是题此诗为酬。诗笔有如画上僧人般峭拔清奇。首句就形神兼备地...

袁枚《随园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随园记原文: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

苏轼《凌虚台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凌虚台记原文: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

钱谦益《秋水阁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水阁记原文: 阁于山与湖之间,山围如屏,湖绕如带,山与湖交相袭也。虞山,嶞山也。蜿蜒西属,至是则如密如防,环拱而不忍去。西湖连延数里,缭如周墙。湖之为陂为寖 者,弥望如江流。山与湖之形,经斯地也,若胥变焉。阁屹起平田之中,无垣屋之蔽,无藩离之限,背负云气,胸...

苏轼《定风波》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词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句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 雨具先去:携带雨具的仆...

朱熹《百丈山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百丈山记原文: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籐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

来安县15866762770: 始得西山宴游记原文及翻译 -
督都盐酸:[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余自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

来安县15866762770: 古人游记,写尽妙景的原文及解释 -
督都盐酸: 古人游记,写尽妙景的原文及解释如下: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来安县15866762770: 古诗《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其中一句好的 -
督都盐酸: .攀捷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尽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来安县15866762770: <满井游记>的原文以及翻译. -
督都盐酸: 满井游记 燕 (yān) 地寒,花朝(zhāo) 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lì).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zhé)返.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xié)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jiā)堤(dī),土...

来安县15866762770: 《黄山游记钱谦益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督都盐酸: 作者:黄山游记钱谦益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

来安县15866762770: 山水游记的古诗的赏析
督都盐酸: 杜甫《望岳》 栏目:唐诗鉴赏 作者:情诗网 2004-9-14 23:59:00 浏览:1692 相关信息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

来安县15866762770: 邵长蘅《夜游孤山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督都盐酸:邵长蘅:夜游孤山记邵长蘅余至湖上,寓辋川四可楼已半月.辋川者,家学士兄戒庵别业也.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湖碧天青,万象澄澈.余游兴跃然...

来安县15866762770: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的原文和翻译
督都盐酸: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沈复原文: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过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也.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

来安县15866762770: 关于游记的诗歌 -
督都盐酸: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来安县15866762770: 《满井游记》的原文 -
督都盐酸: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