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黄泉见母,真的是因为思念母亲吗?

作者&投稿:甫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传说中郑庄公挖地道与母亲见面,这是为什么呀?~

郑庄公挖地道与母亲见面是因为:当年母亲偏心于庄公的弟弟,两人谋划造反,等到庄公的弟弟自杀后,母亲被拘禁起来,庄公气愤的说“不到黄泉不再见面”,而后来庄公思母心切,不得已挖地道与母亲见面。

这段历史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历史的一个片段,讲述的是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
郑庄公的父亲是郑武公,母亲叫武姜,他们一共育有两个儿子,庄公叫寤生,弟弟叫叔段。两个儿子比起来,武姜更偏心小儿子。等到武公去世,郑庄公继位,武姜更是不满起来,先是为小儿子叔段请求封地。

庄公非常的孝顺,答应了母亲的请求,将郑国的襄城封给了叔段。可是背后隐藏的是,武姜和叔段进行谋反这件事。
叔段在封地招兵买马,囤积粮草,随着时间的推移,时机也慢慢成熟,可是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一切都被郑庄公掌握的了如指掌。
叔段和母亲武姜的事情败露之后,叔段自杀,武姜被拘禁在城颖,郑庄公非常气愤,对母亲说“不到黄泉不再见面”。这绝对是一句狠心的话。

后来等到事情过去了一段时间,渐渐平息了之后,郑庄公慢慢的思念起母亲来,想起她的救母之恩。可是苦于当时说的话,不好违背。臣子颍考叔看出了庄公的心思,对庄公说,何不在两地挖一条地道,从地道里穿过去,就能见到母亲了。等到母子相见,两人终于重归于好。

孝顺故事:郑庄公黄泉见母(1433338)

我觉得郑庄公并不是真的思念母亲,一方面是因为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对待郑庄公的态度十分恶劣,完全不算是生母的作为,从小都没有得到母爱,甚至长期遭受母亲的厌恶,郑庄公就算是孝顺懂事也该有个度;另一方面就是郑庄公当年明明知道母亲的蠢蠢欲动,不加阻挠,甚至后来说出“不至黄泉,毋相见也”的狠话,一年之后才与母亲相见,很有可能是因为当时道德思想的约束。

1.郑庄公与其母亲

郑庄公在感情上不论出于什么心理,算得上是一位仁义尽至的国君。根据史书的记载,当年郑庄公出生的时候是脚先出来,而且其母亲武姜还差点难产而死,所以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灾星,克父母亲人兄弟同胞。郑庄公本名叫做寤生,从小就没有怎么感受到过母爱,因为当初难产的原因,母亲对待寤生十分厌恶,尤其是后来武姜又喜得第二个儿子名段之后,更是将全部的母爱放在二子身上。甚至在郑武公传位之前,多次让二子继承国君之位,后来郑庄公上位之后,为二子请求封地,策划谋反,想尽手段。

2.武姜的所作所为对郑庄公的影响

身为母亲,偏爱到这种地步,对郑庄公来说不可能没有影响,没有人是圣人,武姜三番四次为了同为寤生手足的人谋害自己,郑庄公就算是心善懂事,也会产生不满的心理。武姜这样的人的确是一位好母亲,但对于郑庄公来说却是一位生而不养的母亲。虽说有亲情,渴望亲情,但是武姜的所作所为也会让郑庄公心寒。

3.武姜的所作所为郑庄公并没有多加阻挠

自从郑庄公上位之后,武姜就虎视眈眈,恨不得将他的国君之位拉下来。而武姜也的确这样做了,又是请求郑庄公给名段封地,又是暗戳戳地拉帮结派,试图谋反。而这一切,郑庄公不会不知,更何况身边还有诸位大臣地劝谏,但是郑庄公却未加阻拦。武姜想要谋反,他选择放任,也许如同他那句话所言“多行不义必自毙”,所以事发之后,郑庄公说出了“不到黄泉,绝不再见”的狠话。

武姜的所作所为,郑庄公即使心里还有几分期待,也不至于思念到这种地步,也许是当时讲究以孝为先,为了正名、美德而做出的举动。



是的。郑庄公是个孝顺的儿子,他因为一时气愤软禁了母亲,却又思母心切,所以挖了条地道悄悄见母亲。

我觉得应该是非常思念自己的母亲的,所以才会在黄泉路上见到自己的母亲,是他的思念唤来了自己的母亲,是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我觉得郑庄公并不是真的思念母亲,当年他的母亲和弟弟犯错误的时候他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他却不阻止母亲和弟弟,让他们一错再错。他这样做只是迫于道德和舆论的压力而已。

作为一国之主,庄公是一个很有作为和远见的君主,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在此基础下,庄公黄泉见母其政治意义大于亲情意义。向全国昭示自己是慈孝之君,这样更有利于自己的统治。


郑庄公黄泉见母,真的是因为思念母亲吗?
我觉得郑庄公并不是真的思念母亲,一方面是因为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对待郑庄公的态度十分恶劣,完全不算是生母的作为,从小都没有得到母爱,甚至长期遭受母亲的厌恶,郑庄公就算是孝顺懂事也该有个度;另一方面就是郑庄公当年明明知道母亲的蠢蠢欲动,不加阻挠,甚至后来说出“不至黄泉,毋相见也&rd...

传说中郑庄公挖地道与母亲见面,这是为什么呀?
郑庄公挖地道与母亲见面是因为:当年母亲偏心于庄公的弟弟,两人谋划造反,等到庄公的弟弟自杀后,母亲被拘禁起来,庄公气愤的说“不到黄泉不再见面”,而后来庄公思母心切,不得已挖地道与母亲见面。这段历史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历史的一个片段,讲述的是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郑庄公的父亲是郑...

“黄泉相见”背后的故事 郑庄公掘地见母
“黄泉”是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黄泉相见”是指人死后在地下会面。但是,历史上却有活人“黄泉相见”之事,这就是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黄泉”一词的来历说法颇多。有人认为天地玄黄,而泉在地下,所以称为黄泉。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泉水因黄土而变黄,故称为黄泉。此外还有...

郑庄公为何要与母亲在黄泉路相见?
说到这个郑庄公,就得先说说他立誓只与自己的母亲在黄泉相见的典故了。在当时呢没有高级的医疗设备,更没有痛了就来一针的麻醉剂,所以说那个时候动手术都是靠着意志力进行的。郑庄公呢,当时就难产而生的,所以这个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就比较恨郑庄公差点要了自己的命了。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疼的武...

发生在郑庄公身上的黄泉相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虽然郑庄公的母亲留下了这样的生活,郑庄公命令她这辈子再也不要见面;如果再见,除非去死。我们常说“九尺黄”,由此得一个典故“黄见母”。在郑庄公统治期间,他也是一位做出巨大努力的好君主。所以也有一些有出息的朝臣,英叔就是其中之一。最开始,英考大叔只是个小官。因为他热爱人民,深受人民...

郑庄公“黄泉认母”的故事发生在哪?
后来人们就把这夯土台叫“望母台”。(今郑州市新郑洧水南岸)当时在颖谷管理边境事务的颖考叔看破了庄公的心思,就乘给庄公献礼的机会给他出了个主意。说:“你虽然发过誓,但真想见老夫人也不难。‘厥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元)庄公听了很高兴,就让颖考叔办理这事...

郑庄公黄泉见母是真孝敬还是迫于道德压力?
郑庄公大喜,日夜掘地挖泉盖地宫,终于在"黄泉"与武姜见面,母子二人抱头痛哭,言归于好。郑庄公黄泉见母的故事,历来被当作孝敬父母的典型,但我在读这个故事时,却对郑庄公是否是真孝敬产生了几个疑问。其一、如果郑庄公是真孝敬,那么当他发现母亲与弟弟段图谋不轨时,为何不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黄泉见母的故事
郑国国都新郑南关溱水、洧水交叉的地方有座土丘,庄公让人在上面修建一座很高的土台,每思念母亲,就登台朝城颍方向翘望。后采用颍考叔的办法,从城南洧水河北岸挖地道见泉水,地道直通王宫,庄公与母亲在地道相见,母子和好如初,郑庄公更加孝敬母亲。从此郑庄公黄泉见母的故事就一直区流传下来。

黄泉相见的典故
黄泉相见是一个出自《左传·隐公元年》的典故。1、故事概述 郑庄公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其母姜氏与庄公胞弟姬段串通一气,给他制造麻烦。在母亲一再强求下,庄公不得不把姬段分封到京地,然而姬段贪欲不止,大修城邑,图谋不轨。郑庄公忍无可忍,发兵平定了叛乱。他一怒之下把母亲放置于...

郑庄公为何要掘地见母?真相是什么
郑庄公有很多惊世骇俗的举动,但是这里我们要讲的是他掘地见母的故事。传说庄公出生的时候他妈妈武姜难产,吃了不少苦头,于是很不喜欢他,还给他起了个寤生的名字。后来武姜又生了小儿子段,段是顺产,而且长得帅,所以武姜就很偏爱段,甚至经常在武公面前吹枕边风要他立段为世子,但是武公没有答应,还是...

辽源市17754352275: 黄泉见母的故事战国时期的故事 -
包波黄芪:[答案] 郑庄公黄泉见母 郑州民间历史故事,流传于各县(市)区.新郑南关有一座大土丘,人称“望母台”,传说这就是春秋时期郑庄公望母的地方.据说当时郑庄公因母亲参与谋划共叔段叛乱,一怒之下,把母亲放逐城颍,并发誓说:“不到黄泉,永不相...

辽源市17754352275: 黄泉认母简短版故事 -
包波黄芪: 黄泉认母也叫掘地见母,故事的主人公是郑庄公. 黄泉认母的故事是:春秋战国时期,郑国的姜武不喜欢自己的大儿子郑庄公,而宠爱小儿子共叔段.她帮助小儿子继承国君的位置但是没有成功. 又帮助过小儿子索要对好的封地后,还帮小儿...

辽源市17754352275: 郑庄公和武姜有何誓约,为何郑庄公为了见她挖过隧道? -
包波黄芪: 武姜是郑庄公的母亲.武姜一共有两个儿子,长子寤生和次子共叔段,不过武姜更加宠爱共叔段,还曾请求郑武公立他为太子,但遭到拒绝.等寤生继位后,武姜和共叔段决定联手发动叛乱,后被郑庄公及时化解,但这件事也让郑庄公和母亲的关系跌落到冰点,他发誓以后永不再同武姜见面.不过后来郑庄公思母心切,决定违背誓言,挖隧道与母见面,母子俩终于重归于好.

辽源市17754352275: 《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对代母亲是真孝还是假孝庄公对武姜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但后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这说明庄公是真孝还是假孝呢?... -
包波黄芪:[答案] 其实你如果读懂了全文,那么你会发现这个问题非常好解决! 首先,第一句话是气的也就是假话,其次庄公是真孝.我帮你理清下思路,整个故事: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

辽源市17754352275: 郑庄公“黄泉认母”的故事发生在哪? -
包波黄芪: 庄公对母后武姜十分恼恨,一气之下,把她逐出国都,软禁在城颖(今河南临颖西北).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元)但武姜毕竟是自己的母亲,郑庄公不久又后悔起来.他既思念母亲,又不愿违背誓言,就叫人修筑了一座高大的土台,思念母亲时,就登台向城颖方向眺望.后来人们就把这夯土台叫“望母台”.(今郑州市新郑洧水南岸) 当时在颖谷管理边境事务的颖考叔看破了庄公的心思,就乘给庄公献礼的机会给他出了个主意.说:“你虽然发过誓,但真想见老夫人也不难.'厥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元)庄公听了很高兴,就让颖考叔办理这事.隧道挖好后,庄公在地下见到了母亲,十分感慨地唱道:“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母子情意恢复如初.

辽源市17754352275: 黄泉相见的典故 -
包波黄芪: 黄泉相见的典故出自春秋时期的郑国.郑国国王郑武公娶了一位夫人,叫做武姜,她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郑庄公,小儿子共叔段.在生大儿子时,武姜氏难产受到惊吓,一直不喜欢郑庄公.后来,郑庄公继承了王位,武姜氏就同共叔段约好日...

辽源市17754352275: 不忍杀之,以赐公是什么句式? -
包波黄芪: 不忍杀之,以赐公是省略句式.一个句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这个模式称为句式.比如排比句式,命令句式等等.共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提前、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语后置等.

辽源市17754352275: 庄公母子隧而相见又说明了什么 -
包波黄芪: 共叔段的事情过后,郑庄公把挑唆兄弟不合的母亲放逐,发誓要见只有黄泉相见,后来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古人认为孩子难产出生是对母亲的大不孝),非常后悔,碍于自己发的毒誓,想见母亲又很为难,于是颖考叔给他出了个主意,说:“你虽然发过誓,但真想见老夫人也不难.'厥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听了很高兴,就让颖考叔办理这事.隧道挖好后,庄公在地下见到了母亲,十分感慨地唱道:“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母子情意恢复如初. 两个人,两件事,都说明一个字“孝”

辽源市17754352275: 颍考叔用什么成语给zhengzhuqnggong -
包波黄芪: 颍考叔给郑庄公的建议是''黄泉见母”'' 颍考叔,郑国大夫,执掌颍谷(今河南登封西),为人正直无私,素有孝友之誉.在郑庄公对其母亲武姜发出“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誓言后,孝子颍考叔建议挖一个隧道,取名“黄泉”, 安排郑庄公与武姜在“黄泉”见面, 这就是后世闻名的“黄泉见母”,《古文观止》中也对此事做出了"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的评论.

辽源市17754352275: 齐桓公拙地见母是什么典故 -
包波黄芪: 不是齐桓公,是郑庄公. 郑庄公出生时母亲难产,他的母亲姜氏于是厌恶他,而爱他的弟弟.姜氏讨厌郑伯,与共叔段秘密谋划, 自己做他的内应.郑伯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对姜氏说:“不到黄泉,不相见”,但后来又后悔了.颍考叔劝谏庄公掘地见泉,母子于地道相见,和好如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