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中的重要通假字?

作者&投稿:宜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谏太宗十思疏里的词类活用,通假字...~

【重要虚词】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译为“把”)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译为“……的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介词,“为……所……”,表被动)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副词,大概)

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句首语气词,不译)



源不深而望流之无(边词,表转折)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连词,表假设)

【古今异义】

臣虽下愚(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谦词。今无此意。)

承天景命(景,大。今常用于景色。)

【词类活用】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动用法,使……稳固)

则思江海下百川(名词作动词,居……之下)

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

【通假字】

振之威怒(通“震”,威吓)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通“毋”,不要)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介宾后置句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的意思不讨论了,通假字

文言现象
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威吓。
2、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无,通“毋“,不要
措词
1.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貌:指表面上。心:指内心里。
2. 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 下:居……之下。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君:做君主,统治。
3. 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重权。
居域中之大 大:重大的位置。
惧谗邪 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 善:好的、可行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的小人、不好的行为等。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
居安思危 安:安逸的环境。危:危险的情形。
4. 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 尽:穷尽。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远:远长。
塞源而欲流长者 长:长远。
克终者盖寡 终:坚持到底。
5. 形容词使动用法
欲流之远者 远:使……流得远。
必固其根本 固: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
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
宏兹九德 弘:使……光大。
何必劳神苦思 劳:使……劳累。 :使……辛苦。
6.动词用作名词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
7.形容词意动用法
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 乐:以……为乐,喜欢。
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 忧:以……为忧,担心。
8.重要虚词
之: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以:
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表目的的连词。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
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顺承
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
哉:
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表反问语气,呢。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表反问语气,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出自《史记·陈涉世家》。表反问语气,呢。
重点实词
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诚:
①必竭诚以待下:形容词作名词,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下:
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方位状语作名词,臣下的意见。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地位低下的人或学识比自己低的人。
当:
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àng)车:当作。
安:
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哪里。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生,所能养生的。
⑤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
信:
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④忌不自信:相信。
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④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
⑤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请求。
治:
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②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医治。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所:
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表被动。
克:
①能克终者盖寡:能够。
②然操虽能克绍:战胜。
③公乃与克日会战:约定。
④克己复礼为仁:约束。
终:
①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
②能克终者盖寡:坚持到底。
固: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牢固,巩固。
②据秦孝公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坚固······。
③蔺相如固止之:坚决,坚持。
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本来,原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
⑥斯固百世之遇也:确实,实在。
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 木的根;今义,指国家的基础。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古义,使……谦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承天景命景:古义:重大。今义:景色。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 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乐:意动,以......为乐。
人君当神器之重 神器:古义:特指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权。今义:泛指祭祀用品。
臣虽下愚(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谦词。今无此意。)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行路:古义:形同陌路。今义:走路。▲

文中的通假字:振,通“震”,震慑。
原句: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意思是: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楼主什么都不会搁这害人不浅


求谏太宗十思疏重点字词翻译
何必劳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职务呢!(顾伟列)分析: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危,戒...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为唐太宗点明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通过对同一个问题的两方面推理,提升说服力。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

谏太宗十思疏重点句子 [《谏太宗十思疏》主旨之辨]
对于这一说法,张光富先生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两个问题浅汉》(《中语参》2006年5期)和《对<谏太宗十思疏>一板书的商榷》(《语文报・教师版》97期)等文中提出了不同看法,而后者正是对本人发表在《语文报》的板书所作的回应。张先生认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只不过是文章中的...

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什么的结论
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将德比喻为木之根本,流之泉源,充分肯定德对政权稳定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运用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推理,引出正题,浅显易懂。魏征以木长需固本,流远需浚源作类比,得出的结论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十思”虽是魏征对唐太宗的建议,但是我们今天看,对当下的我们有什么启...
在当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已经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的形势下,身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品德修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我市目前的“新阶段、新发展”这一主题,努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对于不断推进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谏太宗十思疏》是魏...

谏太宗十思疏中三个必其作用是什么
三个:“必...其...”: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不这么做的后果: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么做的正面意义: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

关于谏太宗十思疏里的词类活用,通假字...
【重要虚词】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表目的,译为“来”)以 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译为“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译为“把”)所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代词,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译为“……的人”)山峦...

魏征写谏太宗十思疏的目的何在?能对开国之君起什么作用?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

《谏太宗十思疏》中“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的逐字理解
今日,我深入研读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在其中发现了一段富含深意的句子,引人深思。原文: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这段文字中,有两个关键点引发了我的疑问:1. "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中的"著"字如何理解?<\/ 课本注释...

谏太宗十恩疏中的进谏大臣是是什么人?
谏太宗十恩疏中的进谏大臣是初唐名相魏征,魏征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人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委以重任,他也敢于纳谏,因此历史上穿出了他们两人的很多假话,其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出自这个十恩疏中。魏征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淮安市18029367473: 谏太宗十思疏通假字,谏太宗十思疏通假字 -
除洋佩尔:谏太宗十思疏通假字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旧五代史·王审知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门山...

淮安市18029367473: 高中语文文言文有通假字的句子和意思,好的加分 -
除洋佩尔: 有人教版和苏教版,不知你是哪个的.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

淮安市18029367473: 关于《劝学》《师说》等几篇古文的通假字和成语 -
除洋佩尔: 一、《劝学》 1、通假字: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輮”通“煣”.用火烤木材,使之弯曲. 虽有槁暴. “有”通“又”,再.副词. “暴”通“曝”,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

淮安市18029367473: 《谏太宗十思疏》中想谗邪的邪读xie还是ye?还有信者效其忠的效是什么意思? -
除洋佩尔:[答案] 读ye,追随,尽忠.

淮安市18029367473: 求高一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总结 -
除洋佩尔: 粤教版: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单元导语 基本阅读 14 孔孟两章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15 劝学(节选)(《荀子》) 16 过秦论(贾谊) 17 师说(韩愈) 扩展阅读 18 晏子治东阿(刘向) 19 谏太宗十思疏(魏...

淮安市18029367473: 谏太宗十思疏一词多义 -
除洋佩尔: 问题一:高二语文《谏太宗十思疏》一词多义 谢谢 【难读字】求木之长(chán�溃� 浚(jùn) 壅(yōn�溃┍� 谬(miù)论 黜(chù)恶【重要实词】必浚其泉源(浚,疏通)承天景命(景,大)虽董之以严刑(董,监督,管理)能...

淮安市18029367473: 谏太宗十思疏中的问题 -
除洋佩尔: 《谏太宗十思疏》是历史上以直言敢谏著称的魏征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该文虽然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文运用了大量的成语,使得文章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在此对该文涉及到的成语作简...

淮安市18029367473: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现象总结 -
除洋佩尔: 解读《谏太宗十思疏》一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从古至今,像魏征这样冒死上书的是绝无仅有.啊,想象一下商朝纣王时,有一位臣子也是像魏征这样----结果,纣王...

淮安市18029367473: 皱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通假字 -
除洋佩尔: 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 古今异议: 修——古义:长 今义:修理 私——古义:偏爱 今义:自私 谤讥——古义:指责 今义:诽谤,恶意中伤 明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

淮安市18029367473: 通假字总结 -
除洋佩尔: 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例如: ① 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