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制陶瓷的

作者&投稿:裔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制陶瓷的?~

中国的瓷器以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质地精良、装饰俏丽新颖而享誉海内外。瓷器与中国的联系是那样的紧密,以至英文CHINA一词,就有“中国”和“瓷器”的双重意义。

在我们进一步了解英文“CHINA”一词的双重涵义之前,先来简略叙述一下瓷器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媳背逼冢ü?20-581年)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形成独自的窑系。所谓窑系,是指某一著名窑场与附近或外省的一些窑场均生产某一种或几种相同类型的产品,这些窑场就构成一个窑系,以主要和最有影响的窑场命名。浙江是中国最早形成窑系的地区,其原因可能与这里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制瓷业特别发达有关。

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

三国时越窑的产品胎质坚硬细腻,呈浅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黄或青黄色少见;器型有碗、碟、罐、壶、洗、盆、钵、盒、盘、耳杯、香炉唾壶、虎子、水盂、泡菜坛等日用瓷。西晋时又出现了了扁壶、鸡壶、烛台和辟邪等新产品。南朝时佛教盛行,瓷器上多以莲瓣或莲花作为装饰。从三国到隋统一前的数百年中,以越窑为代表的瓷器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它的品种繁多,式样新颖,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用具。
此外,在南方当时还有婺州窑、湘阴窑和丰城窑等著名窑址。

北方瓷器的出现要晚于南方,大致是从北魏晚期到隋(公元581-618年)统一前的近百年中发展起来的。北朝青瓷的器型有碗、盘、杯、罐、壶、瓶、盒等,多为日常用品,陈设品较少。莲瓣罐是北朝典型产品。它有三系、四系、六系和方系、圆系、条系的区别,均从肩至腹堆塑成肥硕的莲瓣,有六瓣或八瓣不等,底有圈足。最能代表北方青瓷生产水平的器物,是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4件莲花尊。其体积最大的一件高约70厘米,口至肩部有三周贴花,饰飞天纹、宝相花纹、兽面纹和蟠龙纹。肩有六系,其下有六层堆塑上覆下仰莲瓣纹。

北方瓷器生产虽晚于南方数百年,但它一旦掌握了青瓷生产之后,便迅速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艺水平,并结合北方的人文特点,导致了白瓷的出现。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的,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不同。瓷土含铁量少则胎呈白色,含铁量多则胎色较暗,呈灰、浅灰或深灰色。就瓷器本身的发展而言,是从单釉瓷向彩瓷发展的,无论是褐绿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还是斗彩、五彩、粉彩或珐琅彩,都是以白色为衬托,来展现各种色彩的艳丽与美妙的。所以,白瓷的产生,对瓷器的发展有及深远的影响,至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器,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白瓷器,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

唐代(公元618-917年)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三彩瓷;以及湖南长沙窑的复彩瓷均有较大的发展。

其中,长沙窑的瓷器在亚非13个国家、73个地点都有出土,说明它的影响遍及国内外。从其产品中的胡人雕塑、椰枣、棕榈纹样及书写阿拉伯文等方面来看,可能出现了专门为外销而生产的瓷器。

宋代(公元960-1279年)在唐代的基础之上,出现了“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并称于世的现象。

元代(公元1279-1368年)是中国瓷器生产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帝国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其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和饮誉世界的“瓷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元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则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青花瓷一般指的是由钴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作画,然后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呈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瓷。青花瓷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它一经在景德镇出现,就以极旺盛的生命力而迅速发展,成为生产的主流达数百年之久,并远销国内各地及亚、非诸国;釉里红是用铜红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绘以纹饰,在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呈釉下红彩的瓷器。釉里红的烧成难度大,成品率底,尤其是色纯正者少。釉里红呈色鲜艳,白地红花引人瞩目,极受人们的欢迎。

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两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最鼎盛时期,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高峰。景德镇作为“瓷都”的确立,使景德镇窑统治明清两代瓷坛长达数百年,直至今日。当时,各种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是景德镇制瓷水平的突出代表。


陶瓷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进入汉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中国逐渐被誉为“丝国”;进入中世纪后,伴随着中国瓷器的外销,中国又开始以“瓷国”享誉于世。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经晚唐五代到宋初,达到了一个高潮。这一阶段输出的陶瓷品种有唐三彩、邢窑(包括定窑)白瓷、越窑青瓷、长沙窑彩绘瓷和橄榄釉青瓷(即广东近海一带的窑口生产的碗和作为储藏容器的罐)。输出的地区与国别有:东北亚的朝鲜与日本;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亚的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印度;西亚的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曼;北非的埃及;东非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此时海上交通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从扬州或明州(今宁波)经朝鲜或直达日本的航线;二是从广州出发、到东南亚各国,或出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经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到波斯湾的航线。当时有些船只继续沿阿拉伯半岛西航可达非洲。前述亚非各国中世纪遗迹出土晚唐五代宋初的瓷器,就是经过这两条航线而运输的。

宋元到明初是中国瓷输出的第二个阶段。这时向外国输出的瓷器品种主要是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釉下黑彩瓷,吉州窑瓷,赣州窑瓷,福建、两广一些窑所产青瓷,建窑黑瓷,浙江金华铁店窑仿钧釉瓷,磁州窑瓷,定窑瓷,耀州窑瓷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朝鲜新安海底沉船经11次发掘,出土陶瓷器2万余万件,除极个别的为朝鲜瓷和日本瓷外,均属中国所产,其中绝大多数已判明所属窑口。宋元外销瓷输往的国家较前大为增加,有东北亚、东南亚的全部国家,南亚和西亚的大部分国家,非洲东海岸各国及内陆的津巴布韦等国。宋、元、明初时期的航线,主要有航行到东北亚、东南亚诸国的航线及通往波斯湾等地的印度洋航线。这时期中国航海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印度洋航线上。一是可从波斯湾沿海岸向西行进而到达红海的吉达港,然后上岸陆行至麦加;也可以在苏丹边界的埃得哈布港上岸,驮行至尼罗河,再顺河而下到福斯塔特(古开罗);还可以从红海口越曼德海峡到东非诸国。二是开辟了从马尔代夫马累港直达非洲东海岸的横渡印度洋的航线。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还有些在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称为纹章瓷。这时期的外销瓷数量很大,17世纪每年输出约20万件,18世纪最多时每年约达百万件。输出的国家有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及欧美诸国。运输路线一条是从中国福建、广东沿海港口西行达非洲,继而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达西欧诸国;另一条是从福建漳州、厦门诸港至菲律宾马尼拉,然后越太平洋东行至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上岸后陆行,经墨西哥城达大西洋岸港口韦腊克鲁斯港,再上船东行达西欧诸国。在17和18世纪,中国瓷器通过海路行销全世界,成为世界性的商品,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CHINA与中国

进入十七世纪,西欧皇室和宫廷开始兴起收藏中国瓷器之风。现藏德国卡赛尔(Keisel)郎德博物馆的一件青瓷碗,上有卡泽伦博格伯爵(1435-1455)的纹章图案,是现存欧洲最早有年代标识的明代瓷器,几百年来一直是黑森家族的传家宝。葡萄牙开辟新航路之后,瓷器也成欧洲社会最珍贵的礼物。瓦斯伽•达•伽马、阿尔曼达都曾以瓷器博取葡王曼纽埃尔一世的欢心。现存里斯本科特斯陈列馆(JoseCortes)中印有曼纽埃尔一世(1469-1521)纹章的青花执壶,是中国最早为西欧特殊订货制造的外外销瓷。正德、嘉靖年间,这类订货大多经葡萄牙贩往欧洲。1604年荷兰人洗劫了装载瓷器返回欧洲的葡萄牙大帆船圣•卡特林号(SantaCaterina),将这批中国瓷器取名Kraaksporeleint,运往阿姆斯特丹拍卖,法王亨利四世、英王詹姆斯一世也参与购买,于是中国陶瓷的影响在欧洲不胫而走。

发端于十七世纪末,延续至十八世纪末叶的欧洲罗科科(Rococo)艺术风格,以生动、优美、轻倩、自然为特色,其倡导的艺术作风与中国艺术风格中的精致、柔和纤巧和幽雅殊途同归。罗科科风格盛行于法国,法国人对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尤为偏爱。那时法国正是欧洲文艺、美术、戏剧、礼节、服饰、装潢仿效的中心,所以具有“中国风格”的物品流传整个欧洲社会。

瓷器初入欧洲,法国人用当时社会流行的小说《牧羊女爱丝坦莱》中的男主人公赛拉同(Celadon)来称呼青瓷。法王路易十四命令首相马扎兰创办中国公司,到广东订造标有法国甲胄纹章的瓷器,凡尔赛宫内列有专室收藏中国陶瓷;而十七世纪的英国人直接用“中国货”(Chinaware)指称来自中国的瓷器。英国女王玛丽二世也醉心华瓷,在宫内专门设置许多玻璃橱以陈列各式瓷器。于是英国社会以华瓷装饰和日用的风气便流行起来,瓷器渐成客厅和内室必不可少的陈设。

China一词也随着中国瓷器在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转而成为瓷器的代名词,使得“中国”与“瓷器”成为密不可分的双关语。

另据《英汉词海 The English-Chinese Word-Ocean Dictionary》(王同亿主编译,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年)China词条介绍,China做为瓷器的涵义,是源于波斯语chini(中国的或中国人),由于受到China表示中国这种表示法的影响,产生了元音音变,由chini变为china,成为瓷器的专有名词。

至于这种变化最终在何时最后确定下来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基于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陶瓷传播之路,使得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物品被世界人民所喜爱,将中国与瓷器永远地结合在了一起。

原始瓷在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
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窑炉内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而产生不同色彩,即窑变。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
原料纯净度高的瓷器,在相互碰撞时,会发出类似金属相撞的清脆声音。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因此在古代精美瓷器常为皇室所收藏。作为中国特产奢侈品之一,千百年来瓷器通过各种贸易管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会被视作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而受到大量收藏家所收藏。

扩展资料
历史
考古验证瓷器最早的产地是在中国。人们将发掘自河南郑州商代(约前15世纪—前9世纪)的高岭土彩釉器皿作为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瓷器(陶器)。中国在其东汉时期发展出较为成熟的青瓷制法。
中国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器生产国及出口国。宋以前高档瓷器主要用于皇室的生活,在中国陕西省法门寺出土的越窑青瓷名品——秘色瓷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瓷器制艺的颠峰。
宋代有五大名窑,北宋后中国瓷器制作工艺不断上升,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大量瓷器出口至东南亚、南亚乃至欧洲、北非。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代表工艺品之一。
与之相对的日本,也在平安时代开始出现陶瓷艺术制造,结合日本发扬的茶道文化,不断地出现瓷器的著名产地,先后有六古窑、远州七窑等瓷器名产地。而在安土桃山时代一段繁荣的茶道文化中,很多茶人如利休七哲中的牧村兵部、瀬田扫部、古田织部、芝山监物同时也就是著名茶道瓷器的制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瓷器

瓷器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

扩展资料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

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当时比较有名的还有柴窑和建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

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

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瓷器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媳背逼冢ü?20-581年)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形成独自的窑系。所谓窑系,是指某一著名窑场与附近或外省的一些窑场均生产某一种或几种相同类型的产品,这些窑场就构成一个窑系,以主要和最有影响的窑场命名。浙江是中国最早形成窑系的地区,其原因可能与这里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制瓷业特别发达有关。

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

三国时越窑的产品胎质坚硬细腻,呈浅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黄或青黄色少见;器型有碗、碟、罐、壶、洗、盆、钵、盒、盘、耳杯、香炉唾壶、虎子、水盂、泡菜坛等日用瓷。西晋时又出现了了扁壶、鸡壶、烛台和辟邪等新产品。南朝时佛教盛行,瓷器上多以莲瓣或莲花作为装饰。从三国到隋统一前的数百年中,以越窑为代表的瓷器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它的品种繁多,式样新颖,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用具。
此外,在南方当时还有婺州窑、湘阴窑和丰城窑等著名窑址。
北方瓷器的出现要晚于南方,大致是从北魏晚期到隋(公元581-618年)统一前的近百年中发展起来的。北朝青瓷的器型有碗、盘、杯、罐、壶、瓶、盒等,多为日常用品,陈设品较少。莲瓣罐是北朝典型产品。它有三系、四系、六系和方系、圆系、条系的区别,均从肩至腹堆塑成肥硕的莲瓣,有六瓣或八瓣不等,底有圈足。最能代表北方青瓷生产水平的器物,是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4件莲花尊。其体积最大的一件高约70厘米,口至肩部有三周贴花,饰飞天纹、宝相花纹、兽面纹和蟠龙纹。肩有六系,其下有六层堆塑上覆下仰莲瓣纹。
北方瓷器生产虽晚于南方数百年,但它一旦掌握了青瓷生产之后,便迅速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艺水平,并结合北方的人文特点,导致了白瓷的出现。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的,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不同。瓷土含铁量少则胎呈白色,含铁量多则胎色较暗,呈灰、浅灰或深灰色。就瓷器本身的发展而言,是从单釉瓷向彩瓷发展的,无论是褐绿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还是斗彩、五彩、粉彩或珐琅彩,都是以白色为衬托,来展现各种色彩的艳丽与美妙的。所以,白瓷的产生,对瓷器的发展有及深远的影响,至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器,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白瓷器,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

中国的瓷器以历史悠久、造型优美、质地精良、装饰俏丽新颖而享誉海内外。瓷器与中国的联系是那样的紧密,以至英文CHINA一词,就有“中国”和“瓷器”的双重意义。

在我们进一步了解英文“CHINA”一词的双重涵义之前,先来简略叙述一下瓷器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媳背逼冢ü?20-581年)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形成独自的窑系。所谓窑系,是指某一著名窑场与附近或外省的一些窑场均生产某一种或几种相同类型的产品,这些窑场就构成一个窑系,以主要和最有影响的窑场命名。浙江是中国最早形成窑系的地区,其原因可能与这里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制瓷业特别发达有关。

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

三国时越窑的产品胎质坚硬细腻,呈浅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黄或青黄色少见;器型有碗、碟、罐、壶、洗、盆、钵、盒、盘、耳杯、香炉唾壶、虎子、水盂、泡菜坛等日用瓷。西晋时又出现了了扁壶、鸡壶、烛台和辟邪等新产品。南朝时佛教盛行,瓷器上多以莲瓣或莲花作为装饰。从三国到隋统一前的数百年中,以越窑为代表的瓷器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它的品种繁多,式样新颖,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用具。
此外,在南方当时还有婺州窑、湘阴窑和丰城窑等著名窑址。

北方瓷器的出现要晚于南方,大致是从北魏晚期到隋(公元581-618年)统一前的近百年中发展起来的。北朝青瓷的器型有碗、盘、杯、罐、壶、瓶、盒等,多为日常用品,陈设品较少。莲瓣罐是北朝典型产品。它有三系、四系、六系和方系、圆系、条系的区别,均从肩至腹堆塑成肥硕的莲瓣,有六瓣或八瓣不等,底有圈足。最能代表北方青瓷生产水平的器物,是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4件莲花尊。其体积最大的一件高约70厘米,口至肩部有三周贴花,饰飞天纹、宝相花纹、兽面纹和蟠龙纹。肩有六系,其下有六层堆塑上覆下仰莲瓣纹。

北方瓷器生产虽晚于南方数百年,但它一旦掌握了青瓷生产之后,便迅速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艺水平,并结合北方的人文特点,导致了白瓷的出现。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的,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不同。瓷土含铁量少则胎呈白色,含铁量多则胎色较暗,呈灰、浅灰或深灰色。就瓷器本身的发展而言,是从单釉瓷向彩瓷发展的,无论是褐绿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还是斗彩、五彩、粉彩或珐琅彩,都是以白色为衬托,来展现各种色彩的艳丽与美妙的。所以,白瓷的产生,对瓷器的发展有及深远的影响,至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器,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白瓷器,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

唐代(公元618-917年)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三彩瓷;以及湖南长沙窑的复彩瓷均有较大的发展。

其中,长沙窑的瓷器在亚非13个国家、73个地点都有出土,说明它的影响遍及国内外。从其产品中的胡人雕塑、椰枣、棕榈纹样及书写阿拉伯文等方面来看,可能出现了专门为外销而生产的瓷器。

宋代(公元960-1279年)在唐代的基础之上,出现了“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并称于世的现象。

元代(公元1279-1368年)是中国瓷器生产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帝国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其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和饮誉世界的“瓷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元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则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青花瓷一般指的是由钴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作画,然后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呈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瓷。青花瓷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它一经在景德镇出现,就以极旺盛的生命力而迅速发展,成为生产的主流达数百年之久,并远销国内各地及亚、非诸国;釉里红是用铜红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绘以纹饰,在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呈釉下红彩的瓷器。釉里红的烧成难度大,成品率底,尤其是色纯正者少。釉里红呈色鲜艳,白地红花引人瞩目,极受人们的欢迎。

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两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最鼎盛时期,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高峰。景德镇作为“瓷都”的确立,使景德镇窑统治明清两代瓷坛长达数百年,直至今日。当时,各种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是景德镇制瓷水平的突出代表。

陶瓷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进入汉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中国逐渐被誉为“丝国”;进入中世纪后,伴随着中国瓷器的外销,中国又开始以“瓷国”享誉于世。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经晚唐五代到宋初,达到了一个高潮。这一阶段输出的陶瓷品种有唐三彩、邢窑(包括定窑)白瓷、越窑青瓷、长沙窑彩绘瓷和橄榄釉青瓷(即广东近海一带的窑口生产的碗和作为储藏容器的罐)。输出的地区与国别有:东北亚的朝鲜与日本;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亚的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印度;西亚的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曼;北非的埃及;东非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此时海上交通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从扬州或明州(今宁波)经朝鲜或直达日本的航线;二是从广州出发、到东南亚各国,或出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经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到波斯湾的航线。当时有些船只继续沿阿拉伯半岛西航可达非洲。前述亚非各国中世纪遗迹出土晚唐五代宋初的瓷器,就是经过这两条航线而运输的。

宋元到明初是中国瓷输出的第二个阶段。这时向外国输出的瓷器品种主要是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釉下黑彩瓷,吉州窑瓷,赣州窑瓷,福建、两广一些窑所产青瓷,建窑黑瓷,浙江金华铁店窑仿钧釉瓷,磁州窑瓷,定窑瓷,耀州窑瓷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朝鲜新安海底沉船经11次发掘,出土陶瓷器2万余万件,除极个别的为朝鲜瓷和日本瓷外,均属中国所产,其中绝大多数已判明所属窑口。宋元外销瓷输往的国家较前大为增加,有东北亚、东南亚的全部国家,南亚和西亚的大部分国家,非洲东海岸各国及内陆的津巴布韦等国。宋、元、明初时期的航线,主要有航行到东北亚、东南亚诸国的航线及通往波斯湾等地的印度洋航线。这时期中国航海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印度洋航线上。一是可从波斯湾沿海岸向西行进而到达红海的吉达港,然后上岸陆行至麦加;也可以在苏丹边界的埃得哈布港上岸,驮行至尼罗河,再顺河而下到福斯塔特(古开罗);还可以从红海口越曼德海峡到东非诸国。二是开辟了从马尔代夫马累港直达非洲东海岸的横渡印度洋的航线。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还有些在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称为纹章瓷。这时期的外销瓷数量很大,17世纪每年输出约20万件,18世纪最多时每年约达百万件。输出的国家有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及欧美诸国。运输路线一条是从中国福建、广东沿海港口西行达非洲,继而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达西欧诸国;另一条是从福建漳州、厦门诸港至菲律宾马尼拉,然后越太平洋东行至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上岸后陆行,经墨西哥城达大西洋岸港口韦腊克鲁斯港,再上船东行达西欧诸国。在17和18世纪,中国瓷器通过海路行销全世界,成为世界性的商品,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CHINA与中国

进入十七世纪,西欧皇室和宫廷开始兴起收藏中国瓷器之风。现藏德国卡赛尔(Keisel)郎德博物馆的一件青瓷碗,上有卡泽伦博格伯爵(1435-1455)的纹章图案,是现存欧洲最早有年代标识的明代瓷器,几百年来一直是黑森家族的传家宝。葡萄牙开辟新航路之后,瓷器也成欧洲社会最珍贵的礼物。瓦斯伽•达•伽马、阿尔曼达都曾以瓷器博取葡王曼纽埃尔一世的欢心。现存里斯本科特斯陈列馆(JoseCortes)中印有曼纽埃尔一世(1469-1521)纹章的青花执壶,是中国最早为西欧特殊订货制造的外外销瓷。正德、嘉靖年间,这类订货大多经葡萄牙贩往欧洲。1604年荷兰人洗劫了装载瓷器返回欧洲的葡萄牙大帆船圣•卡特林号(SantaCaterina),将这批中国瓷器取名Kraaksporeleint,运往阿姆斯特丹拍卖,法王亨利四世、英王詹姆斯一世也参与购买,于是中国陶瓷的影响在欧洲不胫而走。

发端于十七世纪末,延续至十八世纪末叶的欧洲罗科科(Rococo)艺术风格,以生动、优美、轻倩、自然为特色,其倡导的艺术作风与中国艺术风格中的精致、柔和纤巧和幽雅殊途同归。罗科科风格盛行于法国,法国人对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尤为偏爱。那时法国正是欧洲文艺、美术、戏剧、礼节、服饰、装潢仿效的中心,所以具有“中国风格”的物品流传整个欧洲社会。

瓷器初入欧洲,法国人用当时社会流行的小说《牧羊女爱丝坦莱》中的男主人公赛拉同(Celadon)来称呼青瓷。法王路易十四命令首相马扎兰创办中国公司,到广东订造标有法国甲胄纹章的瓷器,凡尔赛宫内列有专室收藏中国陶瓷;而十七世纪的英国人直接用“中国货”(Chinaware)指称来自中国的瓷器。英国女王玛丽二世也醉心华瓷,在宫内专门设置许多玻璃橱以陈列各式瓷器。于是英国社会以华瓷装饰和日用的风气便流行起来,瓷器渐成客厅和内室必不可少的陈设。

China一词也随着中国瓷器在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转而成为瓷器的代名词,使得“中国”与“瓷器”成为密不可分的双关语。

另据《英汉词海 The English-Chinese Word-Ocean Dictionary》(王同亿主编译,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年)China词条介绍,China做为瓷器的涵义,是源于波斯语chini(中国的或中国人),由于受到China表示中国这种表示法的影响,产生了元音音变,由chini变为china,成为瓷器的专有名词。

至于这种变化最终在何时最后确定下来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基于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陶瓷传播之路,使得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物品被世界人民所喜爱,将中国与瓷器永远地结合在了一起。

最早的瓷器脱胎于距今约4200年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原始青瓷是陶器向瓷器过度的一个中间产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
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出现在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的东汉时期,这一时期,北方的人民因为有着人民南迁和厚葬之风的习俗,以及中国东部江苏省的上虞地区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成为了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出名的就有考古发掘出来的青釉水波纹四系罐,属于青瓷,虽然丑,但是已经符合一个瓷器的标准了。


欧元什么时候诞生的呢?
1999年1月1日。1999年1月1日在实行欧元的欧盟国家中实行统一货币政策(Single Monetary Act),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欧元由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和各欧元区国家的中央银行组成的欧洲中央银行系统(European System of Central Banks,ESCB)负责管理。另外欧元也是非...

联合政府建立时间是什么时候?
二、国民政府于最近期间召开国是会议;三、在国是会议上,根据革命的三民主义的原则,通过切合时要、挽救危机的施政纲要;四、在各方代表制定的共同施政纲领的基础上,成立各党派的联合政府;五、联合政府有权改组统帅部,延纳各主要军队代表,成立联合统帅部;六、在联合政府成立后,即着手筹备真正人民普选...

戊戌变法
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康有为向光绪帝帝赠送康有为自己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还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的译本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正在变法的时候想要推荐使把型号特别地当作明治维新的改革前进了。戊戌政变新政一开始便遭到原来各大臣的抵制。特别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更是保守...

筷子最早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
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筷子的国家,远在商纣时期,我国古人就开始使用筷子。筷子在一些研究者看来,这是中国的,在饮食上是中国的国粹。在我们的《周礼》上就记着:“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就是说孩子到能吃饭的时候,你一定教他用右手拿筷子吃饭。筷子,从文献记载来讲,应该是在商代最早发明。但是...

中国人最早什么时候开始戴眼镜?
明中后期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传进中国的,当时只有皇宫贵族才能享用。中国人自己制造眼镜是从清朝初年开始的,孙云球是明朝末年的吴江县人,出生在崇祯三年(1630年),年轻的时候就不喜欢科举考试,而热衷于科学研究,他尤其喜欢在机械制造和测量数学方面下功夫,后来,孙云球又专门从事光学仪器的研制。你...

汉朝时期的官职简表
此官职为汉武帝初建,因将军位同九卿,故设大司马官职与三公同列,以示对武官的尊宠。东汉刚刚建立的时候,刘秀以大司马为三公之一,后改为太尉。西汉末年别置大司马一职,位在三公之上,魏晋时沿袭。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位在三公之后,为中央...

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中央集权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的密切关系,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其主要特征有: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不允许有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2。中央为控制地方,重视对地方官员的任用和监督。中国自秦开始,地方官员的...

宗法制是什么制度?
宗法制是什么制度?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柿子脱涩方法有哪些?匿名用户 2022-10-20 展开全部 宗法制源于氏族社会父家长制公社成员间的亲族血缘联系。作为一种庞大、复杂却又井然有序的血缘一政治社会构造体系,宗法制孕育于商代,定型于西周。宗法制规定,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天子”,是天帝的长子,奉天...

古琉璃国是什么时候被结束的
琉球群岛历史上曾存在有琉球国等国家,古琉球国与中国及日本均有朝贡关系,因水路之便而成为邻近国家的贸易枢杻。后来于17世纪末期,琉球国开始被位于日本九州岛南部的萨摩藩侵略,并进而被逐步吞并其领土。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并吞了琉球国,正式纳入日本版图。今日,琉球群岛包括了日本国的鹿儿岛县与冲绳...

什么是诸侯制,诸侯制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
回答:就是把土地划分封给自己的下属或者亲属好处可以利用这些诸侯来保卫君主的安全坏处这些诸侯拥有强大的军事很经济实力往往威胁到了君主的统治

和平县13797231006: 中国人什么时侯会做陶瓷 -
俟趴康得: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黏土经过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和平县13797231006: 中国最早瓷器产生于什么时期 -
俟趴康得: 我国瓷器究竟产生于何时?众说纷纭.新中国成立前一直认为从六朝开始,后来 东汉墓中发现了瓷器,又把瓷器的产生推到东汉时期.1955年和1965年在郑州的商代 墓中,出土两件较完整的商代瓷尊,被誉为中国瓷器的鼻祖,引起国外的关注.商代 原始瓷尊胎质是用“高岭土”制成,里外都涂有一层较薄的透明青色釉,其中一件高 27厘米,器表还有几块较厚的玻璃质绿色釉,明亮光滑,胎釉结合紧密,硬度较高, 叩之有金石之声.经测试,内胎毫不吸水,火候达到1200℃以上,化学分析完全具备 瓷器的特点.

和平县13797231006: 陶瓷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是我们中国的哪个朝代
俟趴康得: 很早很早就有陶瓷了!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 器类有罐和钵.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和平县13797231006: 中国陶瓷起源于什么时候? -
俟趴康得: 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陶器,原始瓷器大约出现在商周时期,汉及三国两晋时期都是只有青瓷,在南北朝时期白瓷被发明并得到推广.

和平县13797231006: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在什么时候?
俟趴康得: 陶,距今7000多年 瓷,商代出现白瓷

和平县13797231006: 从历史角度简述我国制瓷业的发展 -
俟趴康得:[答案] 早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烧出所谓的“原始青瓷器”;东汉时期烧制出了成熟的瓷器;自魏晋南北朝而到隋唐时代,... 最终使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下面结合考古出土资料,极其简略地介绍中国古代瓷器在历朝的主要发展. 在殷商...

和平县13797231006: 陶瓷源于哪个朝代 -
俟趴康得: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定中国原始陶器开始于距今七千年左右是不成问题的.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龙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

和平县13797231006: 我国在什么时候就能制作陶瓷 -
俟趴康得: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

和平县13797231006: 中国什么时候知道烧制瓷器的?
俟趴康得: 从初创于商代、到真正创制于东汉时期的中国瓷器,是中国人为世界文明史的又一重要贡献

和平县13797231006: 我国在什么时候就能制作陶瓷 -
俟趴康得: 夏商 唐代的时候最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