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二人转怎样对

作者&投稿:双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东北二人转好吗?~

二人转又称作“唱蹦子”和“吉剧”,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深受广大城乡人民的喜爱。 二人转由男(“下装”)、女(“上装”)二人(“一副架”)演唱,“上装”以“手玉子”、“下装”以小木棒为道具。基本曲调有“文咳咳”、“武咳咳”、“喇叭牌子”、“大救驾”、“四平调”、“十三咳”、“红柳子”、“胡胡腔”、“小翻车”、“大悲调”等。常演节目有《打鸟》、《卖线》、《阴功报》、《古城》、《蓝桥》、《西厢》、《坝桥》、《双锁山》、《华容道》、《游宫》、《报号》、《赔妹》、《盘道》、《禅鱼寺》、《杨八姐游春》等。 解放前,民间艺人在农闲季节,邀集成班,多数是“唱屯场”,演唱在夜间进行。三五日后,请当地乡绅当“齐头”,向各家各户“齐钱”或“齐粮”(即收钱或收粮)。少数是到城镇“串店门子”,在大车店中演唱,在演唱中向观众(多为旅客)“齐钱”。 解放后,人民政府关怀、支持二人转的繁荣发展,举办二人转老艺人训练班,新学员培训班,请老艺人向学员传艺,组织二人转艺人互相观摩,使二人转有了新的发展。在演唱内容上除优秀的传统节目外,增加了反映工农兵生活的节目,在表演形式上剔除了“浪”、“逗”等低级趣味的东西,女演员不断增多,男串女装早已绝迹。

天哪!我找到知音了。我也是这么认为二人转的。现在的二人转完全失去它的本来面貌了,根本不是在表演艺术,而是成为人们发泄烦闷心情的工具了,居然还有那么多人欣赏,我真搞不懂,赵本山的二人转在美国遭到美国人的强烈反对,足以说明这一点,我希望它能恢复原本的模样,让我们共同祈祷吧!~~

  东北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盟一市,

  二人转的演出形式,有"唱大车店"、"唱秧歌会"、"唱茶社"、"唱屯场"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演出方式是"唱屯场"。每年秋后三大时节,挂锄,冬闲,都有"唱屯场",通常按以下顺序表演: 东北二人转
  "打通":指秧歌锣鼓的头鼓,二鼓,三鼓来招引观众。 "三场舞":丑角上场喊"要想卖,头朝外,船家打浆划过来",以此引旦角上场,两人共舞"三场舞"。 "喊诗头":"三场舞"后,旦角下场,丑角"起霸"接"喊诗头"。"诗头"类似戏曲的"自报家门"或"定场诗",多数"诗头"与正剧无关,只是为了静场。 "说口":旦角上场,与丑角"说口"。"说口"可分为零口、定口和套口。"零口"是演员见景生情,逢场做戏,现编现说的口语;"定口"是与剧情紧密相关的念白,包括交代情节,人物对话;"套口"多为与剧情无关联的民间故事及笑话。 "唱小帽":这是正文前唱的民间小调。 "唱正文":演员用唱、说、做、舞等各种手段来演示剧情。
  编辑本段表演手段
  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 对于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 东北二人转
  、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四功"唱"为首,讲究味、字、句、板、调、劲;"说"指说口,以插科打诨为主;"做"讲究以虚代实;而"舞"主要指"三场舞"。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别具一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有的舞者双手持手玉子,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两块,有"双臂旁平伸打扭","胸前打扭","轮腔打扭"及"碎抖花"等多种打法。

很好啊


东北二人转怎样对
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 对于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即唱、说、做、舞;"一...

东北二人转,这小两口对骂,什么话都能骂的出来
2打狗劝夫 3梁塞金擀面 4大西厢 5蓝桥会 6冯奎卖妻 7六月雪 8三请樊梨花 9包公吊孝 10包公赔情 11包公审郭槐 12包公断后 13包公铡侄 14杨八姐游春 15赵匡胤出世 16白蛇传 17鞭打芦花 18傻柱子接媳妇 19焗大缸 20罗成算卦“白虎星归位”21洪月娥做梦 22皇亲梦 23雷劈刘一 24胡知县断案 2...

东北二人转台词
唱唱一段东北的二人转神调大全.咱们说的是在左手拿起来文王鼓,右手拿起来二狼神的竹芥鞭.文王鼓驴皮幔,里边栓上横三竖四八根线,四根朝北,四根朝南,这四根朝北安天下,四根朝南定江山.上面还有一串铜钱,有乾隆,有道光,乾隆道光配开元.这把鞭是好鞭五彩飘带上边拴,打一下颠三颠,打三下颠就颠,梁...

东北二人转
正月里来是新年儿呀啊,大年初一头一天呀啊,家家团圆会呀啊,少地给老地拜年呀啊,也不论男和女呀啊诶呦呦呦呦诶呦呦啊,都把那新衣服穿呀啊诶呦呦呦呦,都把那个新衣服穿呐啊诶呀啊~。打春到初八呀啊,新媳妇住妈家呀啊,带领我那小女婿呀啊,果子拿两匣呀啊,丈母娘啊一见面呀啊诶呦呦呦呦...

什么是东北二人转?
二人转由男(“下装”)、女(“上装”)二人(“一副架”)演唱,“上装”以“手玉子”、“下装”以小木棒为道具。基本曲调有“文咳咳”、“武咳咳”、“喇叭牌子”、“大救驾”、“四平调”、“十三咳”、“红柳子”、“胡胡腔”、“小翻车”、“大悲调”等。常演节目有《打鸟》、《卖...

东北二人转包公断后戏词?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2.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3.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4.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5.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

什么是二人转
二人转自草创,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清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外带至关外的。二人转名段有《大西厢》、《回杯记》、《祝...

介绍东北二人转
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东北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在历史上有“小秧歌”、“双玩意儿”、“双调”、“边曲子”、“蹦蹦”等称谓。二人转一名始见于1934年的《泰东日报》 ,1953年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前,才统称为二人转。 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

东北二人转特点是什么?
表演形式上,东北二人转通常是由两位演员进行表演,一人扮演旦角(女性角色),另一人扮演丑角(男性角色)。旦角表演时常常手持手帕或扇子,通过丰富的身段和表情来展示女性的柔美与端庄;而丑角则通过夸张的动作和幽默的表情来塑造男性角色的机智与诙谐。这种表演形式既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又富有生活气息,...

东北二人转 麻烦您详细点
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 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 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唱腔优美。 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

东市区18846523306: 东北二人转(东北曲艺) - 搜狗百科
东祁幼泻: 娱人娱己. 看你是什么心态来看~~我们不是专家学者,无法对这一百年历史的戏曲做褒贬评价,坦白讲,你我都没资格. 如果你是以娱乐的心态去看,那么这无疑是个正确的选择.二人转,娱乐而已,仅此而已.切勿赋予它太多的使命,否则看者累,演者烦.

东市区18846523306: 东北二人转评价 -
东祁幼泻: 我认为二人转是比较低俗的文化,在东北经常在办丧事的时候请二人转演员来唱,当时我就在想,家里死人了,这是高兴还是哀伤呀!二人转里面有很多低俗的语言,比如骂人,或者讲一些性笑话.我不反对办丧事的时候请二人转演员来唱,但是,我们该深思,有多少的小朋友在台下看热闹,这是对他们的一种毒害.现在,二人转有一些改观,我对二人转也慢慢的好感起来,必竟它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但是,我希望未来二人转的发展应该向“雅”这方向上发展,因为孩子们必竟接受不了“俗快乐”,“雅快乐”要比“俗快乐”好的多.

东市区18846523306: 大家觉得东北二人转怎样? -
东祁幼泻: 二人转节奏欢快,旋律独特,男女搭配演唱,男女声混合,具有民族特色,在节日喜庆经常用来做精神娱乐消遣,不过我个人不是很喜欢,我不是东北那嘎的的.

东市区18846523306: 大家认为东北二人转怎么样? -
东祁幼泻: 天哪!我找到知音了.我也是这么认为二人转的.现在的二人转完全失去它的本来面貌了,根本不是在表演艺术,而是成为人们发泄烦闷心情的工具了,居然还有那么多人欣赏,我真搞不懂,赵本山的二人转在美国遭到美国人的强烈反对,足以说明这一点,我希望它能恢复原本的模样,让我们共同祈祷吧!~~

东市区18846523306: 如何看待“东北二人转” -
东祁幼泻:我认为,东北二人转是寓教于乐的学问,使人们高兴的一种娱乐方式哦.当然,每个人的观点不同.

东市区18846523306: 请大家谈谈对东北二人转的看法 -
东祁幼泻: 插科打诨..挺恶俗的..可能是农村和城市的幽默方式不同吧.

东市区18846523306: 东北二人转好吗? -
东祁幼泻: 二人转又称作“唱蹦子”和“吉剧”,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深受广大城乡人民的喜爱. 二人转由男(“下装”)、女(“上装”)二人(“一副架”)演唱,“上装...

东市区18846523306: 东北二人转 -
东祁幼泻: ■二人转:《姚大娘捉特务》、《送郎参军》、《给军属拜年》、《王二嫂拥军》、《杨大嫂找马》、《李月兰》、《双回头》、《自找对象》、《人民大桥》、《八样礼》、《接姑娘》、《齐二嫂串门》、《一筐海棠果》、《三件废品》、...

东市区18846523306: 你眼中的二人转是什么样子的? -
东祁幼泻: 不知道什么时候,东北的二人转逐渐变味了.也许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时代变了,大家对传统的东西都不是很乐于接受,如果不靠一些低俗的内容吸引观众就不能生存.前些年,赵老师还带领弟子们到国外为华人演出,结果观众们普遍反映无法接受这种以辱骂、贬低别人,甚至拿残疾人缺陷开玩笑的“艺术形式”.我想,一定也有不少人同样会唾弃这样的“艺术”.我希望二人转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但绝不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但愿还有真正热爱二人转的人能站出来,能把它最真实、最纯朴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不要让这样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地方戏曲名存实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