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香炉工匠吴进和

作者&投稿:拓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应该怎样对待历史?~

  通常人们认为,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只能说明过去,所以没有必要纠缠于历史,把历史问题看得太严重了。这十分不妥。
  历史所载都是旧东西,但怎样记载、怎样看待旧问题,却反映着当代人们的思想与立场。不同的人,将运用不同的手段,选取不同的题材去述说历史、编写历史。历史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活动,也影响着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同时,必须正视,正如那位影响深远的意大利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所言:“只有现实生活中的兴趣才能使人类研究过去的事实”(转引自《人心中的历史》第143页)。所以,他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有三层含义:“一、研究历史总是现实现刻的思想活动;二、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的兴趣引起的;三、历史是按现时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的”(见《人心中的历史》第144页)。既然如此,就不难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了。
  我们是从历史中走来。历史影响着我们,也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我们。当前,为什么日本国内会从上至下刮起一股历史的“翻案风”呢?为什么政府同意修改历史教科书、公然同意篡改历史呢?为什么极右势力疯狂叫嚣,要为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鸣不平呢?为什么不少人热衷于参拜,热衷于“战败日”的祭鬼活动呢?说穿了,他们不只想改写历史,立足点是要改变现实。怎样对待历史,将决定其未来的走向。弄得不好,历史将在现实中重演,日本很有可能走上历史的老路。这并非危言耸听。
  应当承认:很多日本人参与以上活动是出于无知,出于凑热闹,出于认识不清,甚至是怀有善良的意愿,或是仅仅出于对亲人的缅怀。这次日本政府为了体现善意,花费巨资邀请千名中国学生去日参观,从青少年一代抓起,以改善日中关系,这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必须指出:若没有正确的历史观,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仍将误导国民,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中日关系,改变日本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对历史认识的不一致,只能导致人们现实活动的不一致,并很可能促使矛盾向对立和冲突的方向发展。
  作为国家政府,应当想方设法凝聚人心、保护积极因素、振奋民族精神、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然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历史观上去做,才站得住脚,才是对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日本人有许多优点和长处。这些优点和长处,值得他国人民、当然包括中国人民去学习和借鉴。一个弹丸之地的岛国,为什么能在二战中发挥出那么巨大的威力与能量?为什么在历史上能外拒强敌入侵,并在近代多次打败中国甚至打败俄国等大国?为什么二战之后不长时间,就能在一座废墟之上创造出经济奇迹?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于日本人的优点与长处。但是,日本人最突出的短处是:讲团结而忽视理智,顽强奋斗有余但容易走上极端。从而使得日本人成于斯亦困于斯,命乖运蹇。
  其实,不管对一个人,一个集团,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来说,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别的,而是要有理智。而有无理智的第一要素,不是聪明与否,而是懂不懂事。所谓懂事,就是要明辨是非曲直,能以变应变。笔者看过不少日本小说和电视剧,发现一个问题,不少日本人就显得不够懂事。只要是上级说的,就盲目服从、不折不扣地照办;只要对集体有利,就不管是否正确、是否合乎情理,去坚决维护;只要自己认定了目标,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力以赴而奋斗;甚至于只听亲友等“圈内人”的意见,对外一概排斥,管它是黑是白,有理无理……这怎么行呢?即使有时应该这样,但效果值得怀疑。中国人为人处事的特点是注重讲理,以理服人。古人就强调,将在外君令有所不从。即使是上级的指示,若有不当之处,也应善意指出;当时应该服从,但事后应该提出。这样的话,效率可能差些,但效果可能好些。更重要的是,如此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促使人人具有理智,按理智行事,防止犯大的错误,避免走向错误的深渊。
  联想到日方的那些做法,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那是在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吗?那是理智的做法还是在一意孤行?对历史都敢肆意捏造,那怎能培育正确的民族意识?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想凝聚人心,振奋民族精神,其结果怎能防止再次形成一种令人生畏的邪恶力量?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历史是一门展示当代人们所想、所做、所求的心理活动的学问,也是一门揭示人们将会做什么、怎样做的行为科学的学问。
  日本人必须明白:理智比什么都重要,唯有理智地对待历史,才能理智地对待现实;唯有推崇理智,才能完善国民的个性,避免由顽强转向顽固,再转向野蛮;唯有弘扬理智,正视历史,才能宽慰周边国家,并使世界人民放心。
  各人都有各人心中的历史。但谁的认识正确,这不能由各人自己去决定。真理只有一个,事实胜于雄辩。大家都接受真理,直面事实,才能统一认识,避免矛盾的对立与冲突,营造出宽松和谐的现实。所以,强调要正确地认识历史、对待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对待现实,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未来、把握未来。
  人类已进入一个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时代,一切都在改变。经济利益只应也只能用经济办法去获取,争夺世界霸权或区域霸权将被世界人民反对。是坚决跳出“老一套”的时候了,是改变传统思维、实行政策转型的时候了!
  有人说,历史是一门科学,有些牵强。然而,不能不说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历史不是陈年旧事的简单堆砌,时间相连的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甚至是因果关系。历史规律不像自然规律那样清晰而反复地出现,但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性不断完善与提升的历史。事实上,历史过程充满了辩证法,受到对立统一规律的支配。因为已有两次世界大战的恶性事件,不少人据此认为人性的发展是个变数,难以预测。然而,那是辩证法在起作用:有了两次大战的沉痛教训,物极必反,矛盾转化,才为人性的完善与提升打造起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充要条件。人性的完善与提升,最终将促使人类脱离野蛮,促使人民的意志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人民创造了历史,最终将是历史的主人。历史的进程充满了偶然性,由此为各种各样的精英人物大显身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是,历史的进程最终要受必然性的支配,这种必然性,就是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当然要注意,这里的人民,非指某团体或某民族,而是指全人类。唯有重视世界人心的走向,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唯有崇尚理智,才能深刻而清晰地洞察此点,从而在国际舞台上演出有声有色的话剧。

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类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史官刚刚出现的时候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很长时间,这两者是不大分别的,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官方历史。

  宋代在徽宗时期崇尚古物,盛行仿造古代工艺品,烧香使用的器皿也是仿照古代青铜器的款式,以商周时期贵族使用的鼎、簋、鬲等青铜礼器为蓝本,开始流行三足与圈足铜香炉。宋代的铜香炉外底正中一般刻有阴文篆书款,如“子子孙孙永用”、“上宝”等以示宝贵。
  明代永乐时期传承宋代的仿古遗风,继续流行铜香炉。永乐时期的铜香炉外底正中有刀刻阳文楷书款“大明永乐年制”或“永乐年古式造”六字,铜香炉刻有年号款是从永乐时期开始。宣德时期进一步崇尚和仿铸古器物,宣德的御制铜香炉俗称宣德炉,铸于宣德年间,它是当时冶炼技术与铸铜制作艺术杰出的代表作。
  宣德炉的造型以商周青铜礼器为蓝本,有鼎形、簋形、鬲形、形与敦形等多种款式。宣德炉铜质精良,器表颜色繁多,主要有褐色、栗壳色和棠梨色。其装饰工艺有鎏金、渗金(俗称洒金)等多种。
  宣德炉的仿品和赝品都很多。所谓仿品是只仿其器形而不仿其器款,赝品则不但仿器形,而且还仿器款。宣德炉最早的仿制者是吴邦佐,他是负责监督铸制宣德炉的官员,宣德炉停铸后,吴邦佐即按照铸造宣德炉的方法,并雇用原铸制宣德炉的工匠自行铸造。他所铸之炉精巧典雅,可与宣德炉媲美,其器款为篆书“琴书侣”或楷书“宣德五年臣吴邦佐造”。
  宣德炉的特征是铜质优良,造型古朴典雅,制作精细,纹饰精致,工艺精湛。器款在外底正中,为刀刻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书法近似欧体,器款的“德”字心上省略一横。这种“德”字心上的一横被省略的写法始于汉代,汉碑、魏碑中的“德”字心上普遍省略一横。唐代书法字帖的“德”字写法既有省略一横,也有保留一横,如欧阳询字帖的写法省略一横,颜真卿、柳公权字帖的写法则保留一横。元代赵孟頫字帖的“德”字写法也省略一横,明代继续流行这种写法。现在传世的“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的铜香炉很多,最常见的是桥耳钝锥足圆形炉,它既有明代的赝品,也有清代的赝品。底款“大明宣德年制”的“德”字心上省略一横的铜香炉是明代铸造,保留一横者则多数是清代所铸。当代的赝品更充斥市场。
  古人焚香很多,所以香炉之用途极多,最主要的有三点 :一是用作来薰衣。古代没有香水、香料发明,凡入朝觐见,或拜谒尊贵,必须将衣服薰香,方不失仪。因之,社会相习成风,即使是平民的社交也大多如此。直至清代乾隆时期,西洋香料传入,这种风气才渐渐消失。第二是书房必要之器。古人读书必须焚香,一则免除恶臭,使读者心中愉快,有裨益于理解及记忆。再则刺激精神,便于诵阅,所以古人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诗句。第三,用来供祀神佛。
  古代焚香并没有专门器物,多用铜、陶、瓷、瓦、木法花等器物代替。自汉丁缓作博山香炉,才开始有专名,然而特制者亦少。宋代瓷业发达,好事者始烧瓷炉,然而也只是便于赏玩,不利于焚香也。自宣德创制铜炉,遂开后世用铜铸炉的先河,故言炉者必称宣德。
  说起宣德铸炉的动机,民间多有误传,以为宫中起火,金玉混融,权代制炉,自炉谱传世,才知道是误传。实际上宣德承业后,海内升平,全国上下自然走入享乐之途。宣德检点内藏,每感遗亡之钜,时有补偿之心,适暹罗国刺加满霭,晋献风磨铜数万斤,于是用以铸炉。铸炉所用材料尚有金银等贵重矿物三十三种,不仅仅是风磨铜,不过风磨铜是主要的原料。


古代著名香炉工匠吴进和
宣德炉最早的仿制者是吴邦佐,他是负责监督铸制宣德炉的官员,宣德炉停铸后,吴邦佐即按照铸造宣德炉的方法,并雇用原铸制宣德炉的工匠自行铸造。他所铸之炉精巧典雅,可与宣德炉媲美,其器款为篆书“琴书侣”或楷书“宣德五年臣吴邦佐造”。宣德炉的特征是铜质优良,造型古朴典雅,制作精细,纹饰精...

关于春节资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

天全县13838921303: 汉代著名的玉器工匠是谁 -
祖怜复方: 据记载, 汉成帝时长安有巧匠丁缓, 所作华美的作品中, 就有紫金的香炉及雕镂奇禽异 .... 汉代精美的工艺美术的主要制作者是当时官府的工匠,

天全县13838921303: 我国古代的著名科技人物有哪些 -
祖怜复方: 张衡 (78-139),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天全县13838921303: “宣德炉”是一种: -
祖怜复方: 宣德炉是明朝宫廷铸造的铜炉,简称宣德炉.非指民间所造.宣德皇帝令吕震等人,参照古铜炉绘制了117种铜炉图谱.由工部于邦佐,按图谱组织工匠铸造.因其用风磨铜多次精炼,加入金银等多种贵重金属,炼成了色泽晶莹的珍贵铜炉.铭...

天全县13838921303: 金色的张掖,日记200字. -
祖怜复方: 张掖好,弱水龙吟千里浪,祁连虎啸成峰松;张掖好,碧水蛙鸣杨柳月,青山雪映米粮乡.一山一水一古城,宜居宜游金张掖,壮美的山河,富饶的物产,灿烂的文化,辈出的人才,成了一部千年的史诗.美丽的家园,发达的农业,勤劳的人...

天全县13838921303: 神明如何供奉 -
祖怜复方: 神明如何供奉(一)神像塑造 神像有木雕、泥塑、夹苎脱空、石雕等多种.在雕塑神像时,要进行敬神仪礼.其仪式主要有二:(1)择吉日良辰举行开工仪式.首先上供、焚香、诵经礼拜.如是木雕,造像工匠要用斧子在木料上方轻砍三个或...

天全县13838921303: 什么是宣德炉? -
祖怜复方: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成品后的铜香炉色泽晶莹而温润,实在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

天全县13838921303: 我国古代的物理学成就 -
祖怜复方:中国古代的物理学成就——易经 生物是完全不同于非生物的特殊实物,非生物形成了自然现象,而生物是形成生命现象(社会、意识、思想、特异功能、心灵感应、智力、生命力、灵魂、生物能等...

天全县13838921303: 中国有哪些古代发明家 -
祖怜复方: 中国古代科学发明家姓名 领域 年代 发明作品 简介石申 天文学 战国时期 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 石申--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第一部天文巨著“天文”.西汉后,人们尊称“天文”一书为“石氏星经”.书中标有 121 颗恒星的位置,...

天全县13838921303: 鉴赏五大名窑 -
祖怜复方: 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河南汝州,即今天的宝丰县.北宋后期,汝窑成为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专用窑场,制品为青瓷,传世器物有盘、碟、洗、瓶、樽、碗、盏托、水仙盆等.汝窑瓷器在历史上一直是倍受重视的珍品.从传世品看,胎体...

天全县13838921303: 明朝大明宣德年制小香炉什么价位 -
祖怜复方: 这个还是要具体看你的东西的.因为明代的宣德炉蜚声遐迩,是香炉中的极品.所以宣德年以后做的香炉大部分都会刻上“大明宣德年制”的字样.有些香炉更是近代的仿制品.所以还是要具体看你的香炉的出产年代,保存状况等来确定价格.正真的宣德年间制的香炉至少要在6位数以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