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上善若水,是如水的胸怀,也有与大道同步的心境

作者&投稿:才旦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上善若水”是《道德经》中的智慧,就是拥有最高德行的人,会具备如水一样的胸怀。

在生活中,很多人内心都怀揣着利欲之心,遇见问题的时候,总会与人斤斤计较,百般争执,期望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但是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内心欲念所驱使的。

正是因为内心多了很多欲念,更多了一些计较,与人相处的时候,才缺乏了一种包容的智慧。

正所谓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能融会万千河流,所以才成就了自己的伟大,如果我们的心胸就像大海一样宽广无边,谦虚卑下,能容纳万千河流的时候,才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坦然。

《道德经》不争无尤之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及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人生最高的德行,就是如水一样的品德,水滋润养育万物,没有和万物去争名夺利,反而处于万物所厌恶卑微的位置。

在《道德经》中,认为水的这一种状态和德行,就是接近于道。道生成万物,却没有和万物争名夺利。

而上善之人,就是把个人处于众人之下,这一种思想是不一样的境界和心态。把自己的恩惠施于万物,言谈之上也懂得恪守信用,从政善于治理,办事的时候,更善于发挥事物的特长,行动的时候善于把握时机。正是因为具备了不争谦下的美德,所以说也不会有过失。

在《道德经》之中,认为拥有最高德行的人,就是如水一样的品质,具有宽广的胸怀,有与世无争的智慧。

人生最好的价值和智慧,叫做“成人之美”,当你能成全别人,才能成就自我。

在三国时,有一个人叫王烈。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并没有做官,但是在老百姓心中特别有威望。

有一天,一个村子里发生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小偷去偷村子里面一头牛,刚好被主人家捉住了。

这个偷牛的就说:“我一时鬼迷心窍,偷了你的牛,以后绝对不会干这种事情了,现在你怎么惩罚我都行,但是你不要告诉王烈。”

后来这个主人还是把这个事情告诉了王烈,王烈就立刻托人送给偷牛人一匹布。

这个时候有人就问王烈:“他只是偷牛的,你为什么要送一块布给他,这是什么意思?”

王烈说:“他做了贼,不愿意让我知道,说明他心有良知还有羞耻之心,我送一匹布给他,就是为了激励他,让他改过自新。”

后来一年之后,在那个地方,有一位老人挑着重担艰苦的赶路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人,这个人没有二话,就帮老人挑着担子走了。到了老人家里之后,这个路人把老人的担子放下,姓名都没留就走了。

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还是这位老人,在路上丢了一把宝剑,被一个过路的人发现。这个过路的人捡到宝剑之后,便留下来等候失主。等到老人回来寻找剑的时候,正好那一个路人,就是上一次替他挑担子的人。

这个老人就寻得了这个人的姓名,就去和王烈说了这个事情。

王烈听了之后就说:“真是惭愧,世上竟然有这么好的人,我却没有和他见面。”

后来王烈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个路人正是当初的那一位偷牛的人。

王烈就激动的说:“受到了感化之后,改过自新的程度,真是不可限量。”

有的时候我们与人百般计较,总是想争个高下,通过不断的与人争夺,希望得到一些应有的回报。但是殊不知,懂得成全别人,容纳别人,才是最好的一种收获。

而我们反观那些在生活中一味去争夺的人,他们奉承的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通过不断的争夺和攀爬,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说就出现了斗争,有了斗争就会有失败和沮丧,自然就产生了痛苦。

而《道德经》中所说的不争的智慧,就是让我们从根源处保持一种淳朴,避免与人争夺。

《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就是来告诫世人,言行举止要像流水一样,循循善诱,豁达洒脱,采取人生的一种低姿态,慢慢的深入人心的道理。

在《道德经》之中,很多篇章中都出现水的智慧。

《道德经》把水比作人格最为高尚的一种智慧,对于一个人为人处事的状态来说,保持谦虚,更能避免自己因为展露锋芒而惹来灾祸,更能保全自己的安全。

具体的说,就是心胸像水一样宽广无边,悠然而下,不可处处与人争高低。要选择一个平稳谦卑的姿态去为人处事,对人亲切,以诚相待。

水和道的智慧十分相似,大道谦逊,没有居功自傲,养育万物,却没有向万物寻求报答。这个智慧让很多人内心平静如水,避免引起杂乱和烦躁。内心充实,也少了许多烦恼和忧愁,和大道同步而行的人,心境平和,物我两忘,这实则是一种境界和智慧。

《道德经》有一篇章说: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

一个树木,因为长得太过于高大,在丛林中显赫跋扈。但正是因为他的高大与优秀,而给自己带来了风雨摧残的危险。

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的道理,一个人不懂得谦虚,低调,不懂得处于众人之下的时候,就会成为被人指责和诟病的一个对象。也会因此惹来不少的灾祸,而最好的姿态,就是懂得谦逊,保持一种低调。

著名的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有一次在一个大戏院演出京剧《杀惜》。

到了戏曲精彩的地方,场内喝彩声不断,这个时候,突然从观众席传来一位老人的喊声,就说:“不好,不好。”

这个时候梅兰芳听到声音就看过去,看到是一位穿着简朴的老人。梅兰芳就用专车把老人接到自己住的地方,把他如座上宾一样对待。

梅兰芳恭恭敬敬的问这位老人:“说我不好的,可以算作我的师傅,先生说我不好,必定有高见,还请先生指教。”

这个老人见梅兰芳这么谦虚有理,就认真的说:“惜娇上楼与下楼的步伐,按规定应该是上七下八,你为何八上八下?”

梅兰芳一听深感羞愧,于是低头便拜,对老人也是非常尊敬。后来每一次演出,都请老人在旁边观看指正。

梅兰芳在艺术中,有如此大的造诣和他本人的德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能够受人尊敬,更是由于谦虚大度的一个品格。

在生活中,只有懂得容人,只有做到如水一样的处于低姿态避免与人争夺的人,才能永远得到别人的尊敬和拥护。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够左右逢源,因为他们能够放低自己的姿态,放下架子。

而谦虚不争,并非是一种消极的处事态度,很多人总以为不争就是一种惧怕和懦弱,其实并非如此。

当年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才能有后来成就大业的结局。

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整天佩戴宝剑,但是你却胆小如鼠,今天你敢用宝剑刺我吗?如果不敢的话,就要从我胯下钻过去。”

后来韩信真的做了这样一件事情,正是因为韩信能够懂得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智慧,才得以保全自我,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人生并非是一定要与人针锋相对,虽然我们并不需要像韩信一样忍受胯下之辱,但是也要懂得圆润和包容。

人生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外在的强硬,而在于内在的刚正。正所谓说,处事最好的态度是外圆内方,外在懂得圆融,懂得容人,而内在则需要保持自我的一个个性和正直。


上善若水出自于哪里
"上善若水"这个词语出自于《道德经》。具体解释:《道德经》是古代中国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其中的第八章中有一句话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表达了水的柔软、温和和无私的特性,强调了在生活中应该以谦逊、宽容和无私的态度来对待他人和...

“上善若水,上恶亦如水”何解?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

《道德经》:上善若水
01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儒家和道家对水的品质都推崇有加,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老子认为,水是生命之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什么意思
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

上善若水的上一句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 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上善若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意思...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上善若水”是一句来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的名言,意思是“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强调了善良的品质应该像水一样自然、包容、温柔,能够利益万物而不争,处于道的境界。【来源出处】老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他在《道德经》中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其中“上善若水”是他描述道境的一个比喻。具体...

上善若水,厚德育人是什么意思
至高的品行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深厚的恩德能够教育、培养他人。原文:上善若水,厚德育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白话译文: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深厚的恩德能够教育、...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几章?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其意思就是最高的德如同水一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人们所厌恶的低微之处,因此...

如何理解“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_百度...
回答: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延伸:《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

老子的上善若水怎么解释
中华成语中排名前三的当属“天道酬勤,厚德载物,上善若水”。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说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老子在这一章就把水的“善德”概括得精准、...

呼兰区17285233842: 请问“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它的比喻意义是什么? -
闭伦博士:[答案] 出自于老子《道德经》上篇《道经》的第八章. 原文: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章旨: 本章承上一章歌颂“圣人”谦退不争的品格....

呼兰区17285233842: 上善若水解释 -
闭伦博士:[答案] “上善若水”意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 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砻江,其与金沙江合流后的一段,古时亦称若水.这句...

呼兰区17285233842: 解释一下"上善若水"的意思 -
闭伦博士:[答案] 上善若水 1、成语释义 词 目 上善若水 发 音 shàng shàn ruò shuǐ 释 义 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

呼兰区17285233842: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闭伦博士: 【解释】: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出自】: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 老子《道德经》

呼兰区17285233842: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的详细解释 -
闭伦博士:[答案]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余道矣….我的理解是,最聪明的处世方法要像水一样,不骄不躁,水总是往低处留,可是万物都离不开水,人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该谦虚一点.这样才会真正地接近于”大道”.

呼兰区17285233842: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
闭伦博士: “上善若水”源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意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呼兰区17285233842: 什么是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和它的含义? -
闭伦博士:[答案]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老子(前600年 —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

呼兰区17285233842: “上善若水”的意思? -
闭伦博士: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呼兰区17285233842: 上善若水 是什么意思?原文是什么?出自哪? -
闭伦博士: 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原文是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就是说品格高尚的人就好比水一样

呼兰区17285233842: 上善若水 原文… -
闭伦博士: 道经·第八章作者:李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