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陈旉的生平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秘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代陈旉在《农书》中对“凡田种三五年,其力已乏”这种观点进行了哪些驳斥?~

陈旉在《农书》中说:“凡田种三五年,其力已乏,斯语殆不然也,是未深思也。若能时加新沃之土壤,以粪治之,则益精熟肥美,其力常新壮矣,抑何敝何衰之有?”指出只要重视施肥,或掺用客土,土壤是可以改良的,地力是可以提高的,而且能保持地力常年新壮。那种认为土地种了庄稼就会土敝气衰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宋代陈旉在《农书》中介绍了一种沤制肥料的办法,即将砻簸下来的谷壳以及腐稿败叶,积在池中,再收聚洗碗肥水和淘米泔水等进行沤渍,日子一久便腐烂成肥。

唐代以前,中国的农学家几乎都出在黄河流域,到了宋代,随着江南农业的开发,南方也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农学家,他就是陈旉。陈旉生于北宋熙宁九年(1076),他的一生,正是王安石变法失败,新旧党争日益剧烈,北宋王朝日益腐败以至溃亡,南宋王朝偏安江南的时期。宋金战争使他无法安居乐业,赵宋王朝的腐败无能,使他失去了对政治的兴趣,尽管他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上自“六经诸子百家之书,释老氏黄帝神农氏之学”都能“贯穿出入,往往成诵”,下至“术数小道,亦精其能,其尤精老易也。”但他却“平生读书,不求仕进”,一味做学问而不想涉足官场以求功名利禄,并以“种药治圃以自给”,自食其力。晚年,他隐居西山(可能在江苏扬州)一面劳动,一面著书,自称“西山隐居全真子”或叫“如是庵全真子”,74岁那年,写成了他的著名农学著作《农书》,五年以后,他又为《农书》写了跋,说明陈旉在八十高龄时,还健在人间。




唐宋后为什么不再抑制土地兼并
②陈旉:《农书》。③《宋史》卷173《食货上一》。④《宋史》卷173《食货上一》。⑤《宋史》卷175《食货上三》。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2。⑦《宋会要辑稿·食货》40之40、41(计算得出)。⑧《宋会要辑稿·食货》40之49。⑨《宋史》卷175《食货上三》。⑩《宋史》卷175《食货上三》。⑾谈钥...

湖商的代表人物
又据陈旉《农书》,民间“惟籍蚕办生事……每箔(蚕)得茧一十二斤,每一斤取丝一两三分,每五两织小绢一匹,每一匹绢易米一石四斗,绢与米相侔也。”正如谈钥在嘉泰《吴兴志》中所记:“湖丝虽遍天下,而湖民身无一缕,可慨!”这一局面正好说明,湖丝、湖绸除了上供外,其余都投入了买卖。宋人洪迈《夷坚志...

我国古代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有哪些
宋代的《陈旉农书》是一部关于南方水稻栽种技术的专著,宋元时期各种植物谱录纷纷出现,如《桔录》、《荔枝谱》、《菊谱》等,出现了有关甲克类、鸟类和鱼类的专题论文。在技术方面,农业技术和水利工程得到空前发展,农业技术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农具的改进上,隋唐时期,南方耕地广泛使用直辕犁改进而来的曲辕犁,水田耕作...

温度在中国古代怎么叫?
中国古代并没有对温度的称呼。中国古人没有定量的温度标度概念,只有相对固定的“基准点”,例如“封河”,“开河”等自然现象相当于记录了温度。中国人似乎早已知道水在一定压强下的沸点和冰点是恒定温度的,但是并没有由此导出一套线性标度。但是,如果把古人对于气候\/气象\/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记录汇总起来...

我国上古传说中发明养蚕的人,劳动人民把她奉为蚕神的是谁?
后来更发展用朱砂溶液、盐水、石灰水以及其他具有消毒效果的药物来消毒卵面,如南宋《陈旉农书》记载:“至春,候其欲生未生之间,细研朱砂调温水浴之。”这种临近蚕卵孵化的时候所进行的浴种,对预防蚕病是很有意义的。因为通过浴种,把卵面消毒干净,蚕孵出以后,就不会有病菌侵袭蚕蚁(幼蚕)。我们知道,有许多病菌,...

概括我国远古农耕文明呈现的特征
南宋陈旉在其《农书》中对南方水田耕作技术作了总结,提出了“地力常新壮”的理论,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农业在广度和深度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这一时期的作物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北方小麦种植面积继续上升,并向江南地区推广,南方的水稻种植进一步发展,并向北方扩充套件,终于取代了粟而居于粮食作物的首位。原来为...

农政全书是哪个朝代
7、最重要的有五大农书,即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大司农司撰的农桑辑要,元代的王祯农书,明徐光启撰的农政全书和清乾隆官修的授时通考 地方性农书 典型的代表是南宋的陈旉农书,该书提出的“地力常。8、航行七天,于农历五月下旬回到福建厦门甘薯因来自域外,闽地人因之称为“番薯”陈氏...

在宋代出现了哪些农具?
两端又装一小轮,两轮间装一具半月形向前的利镰,横木左右各装一根斜向的蛾眉杖,可以聚割下的麦子,用大力推行,割下的麦子倒地成行,工效较高?宋代在土壤肥料理论和技术方面有着重大的突破?以陈旉为代表的农学家提出了地力常新论,扩大了肥源,改进了积肥方式,出现了保肥设备,提高施肥技术?

宋代旋作什么样子?宋代如何使用原始车床加工金属。
77、架田:1149年 架田建造见于陈旉《农书》记载,是为 我国最早的人造耕地。使用深耕冻垡,熏土暖田的措施利用冷浸田。 78、肥料积制技术:1127年-1279年,石灰、硫黄、钟乳粉等矿物已作肥料施用。1149年前出现沤肥、火粪、饼肥发酵等肥料积制技术。设置粪屋保存肥效。 79、培育水稻壮秧技术:1149年前南方水田...

庄稼的稼字解释
《齐民要术》以前的农书都是以北方农业技术为主要写作对象,只是在《齐民要术》的出现之后六百余年,才出现了第一部反映南方水田农业技术的农书,这便是南宋的陈旉《农书》(1149年),这本农书包括三卷,上卷以水稻生产为主,涉及农业生产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技术;中卷“牛说”,讲述耕牛的饲养和疾病防治;下卷“蚕桑...

肥城市14780922640: 我国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的著作是什么?
以荣牛黄: 陈旉农书我国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地区栽培技术的一部农书著作是《陈旉农书》,是中国宋代南方地区农事的综合性农书,除了反映南方水田农事外,还在养牛和蚕桑部...

肥城市14780922640: 《陈旉农书》是怎样的? -
以荣牛黄: 《农书》,后世通称《陈旉农书》,共三卷,12000多字.上卷讲江南主要的作物水稻,中卷讲江南主要的役畜水牛,下卷讲江南主要的家庭副业蚕桑,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总结南方农业生产经验的农书.

肥城市14780922640: 宋朝历史 -
以荣牛黄: 《王祯农书》的规模宏大,范围广博.全书共三十七卷(现存三十六卷,另有编做二十二卷的版本,内容相同),大约十三万字,插图三百多幅.其中包括《农桑通诀》、《百谷谱》和《农器图谱》三大部分,既有总论,又有分论,图文并茂,...

肥城市14780922640: 所有有关蚕宝宝和蚕蛾的资料(急...) -
以荣牛黄:蚕蛾科昆虫的一种,原产中国,驯化在室内饲养,故又称家蚕.养蚕和利用蚕丝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已有记载,至少在3000年前中国已经开始人工养蚕.公元...

肥城市14780922640: 如何评价宋代农业发展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作用 -
以荣牛黄: 主要是占城稻的应用,在中国南方大面积推广,还有就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使得南方被大面积开发,开始成为主要的产粮基地.民俗说苏湖熟天下足.而且,宋代在土壤肥料理论和技术方面有重大突破.以陈旉为代表的农学家提出杰出的 地力常新 论,扩大了肥源,改进了积肥方式,出现了保肥设备,提高施肥技术.两宋时经济重点转向南方,很大程度依赖太湖地区提供粮食.南方水田地区随稻麦、稻豆、稻菜轮作复种一年二熟制的发展,逐渐形成一种水旱轮作的耕作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水田的 耕耙耖耘 和旱作的 开鳞作沟 整地排水二个环节

肥城市14780922640: 为什么人都说家有河东狮,怎么没有说河西狮的?
以荣牛黄: 源于宋代陈慥的故事:陈慥字季常,喜好声色,其妻柳氏凶妒,陈颇惧之.苏东坡有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只因为河东是姓柳的发源郡地,所以这里用河东指柳氏,狮子在佛家语境中指的威严,陈喜好谈佛,所以苏东坡以佛家语言戏之.后来以之比喻妒悍的妻子发怒并借以嘲笑惧内的人. 如果当初柳氏是河西的我估计该说成河东狮了!呵呵!

肥城市14780922640: 温度在中国古代怎么叫? -
以荣牛黄: 粗略地说,温度是指冷热的程度.冷热的概念自古已有,在温度计出现以前,人们常凭自己的感官的感觉,例如用手触摸物体来判别物体是冷、是热,冷热的程度如何.这种以体温为基础的触摸感觉法,只能判断一定范围内的温差,而不是特定...

肥城市14780922640: 北宋是如何建立的?
以荣牛黄: 北宋(960~1127)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在当时,除了刚建立起来的宋朝之外,还同时存在着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势力.于是自宋朝建国伊始,宋太祖赵匡胤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斗争.北宋于公元964年、965年、970年先后消灭了荆湘、后蜀、南汉三地,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王朝,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

肥城市14780922640: 宋朝著名将领吴璘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吴璘 -
以荣牛黄: 吴璘(1102年—1167年),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字唐卿,吴玠弟,宋朝著名军事将领.他智勇双全,与兄长吴玠一起成为著名的抗金大将.在南宋抗金斗争中,与兄吴玠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著兵法两篇,已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